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组成(1)
- 格式:pdf
- 大小:899.77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下册植物生物知识点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生物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植物经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和呼吸的气体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七年级下册植物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这对他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1、植物的组成结构植物是由根、茎、叶和花等组成的。
根是植物体的下部分,主要承担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茎则是植物体的中部,主要承担支撑和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叶是植物体的上部分,主要承担光合作用、蒸腾和制造氧气的作用。
花则是植物体的繁殖器官,主要承担繁殖作用。
2、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很多形式,如播种、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等。
播种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可以分为直播和育苗两种方法。
自然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方法进行繁殖,如地下茎、匍匐茎、分株等。
人工繁殖则是通过人工干预和控制进行的,如扦插、嫁接等方法。
3、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两个重要过程。
植物的呼吸是指植物将氧气和有机物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绿色植物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利用这个过程来生产食物和建立植物体组织。
4、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是学习植物生物的重要内容。
植物可以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蕨类植物通常具有地下茎和叶片,而裸子植物则没有花叶和果实等结构。
种子植物则是指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如松树、杨树等。
5、植物对人类的作用植物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可以为我们提供食物、药物、纤维和木材等。
它们还可以在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研究植物也为科研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发展方向。
结语: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植物生物知识点,对于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植物的组成结构、生长和繁殖方式、呼吸和光合作用、分类及特征和对人类的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植物,为我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和贡献。
七年级生物植物体的知识点植物体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等不同部位。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些部位的组成和功能。
一、根根是植物体的一个主要部位,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并稳定植物体。
根的组成主要包括根头、根颈、根茎和根毛。
1. 根头根头是根的主要部位,它拥有许多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细胞,而且细胞壁非常薄。
这些细胞的形状为长方体,因此它可以很好地与土壤接触,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2. 根颈根颈与茎相连,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植物体进行支撑,防止被风吹倒。
3. 根茎根茎是竖直生长的部位,经常被用于植物繁殖和储藏养分,比如土豆、芋头、萝卜等就是由根茎组成的。
4. 根毛根毛是根的延伸部分,它是根的表面上的许多细小突起。
根毛能够增加根的吸收面积,增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二、茎茎连接着根和叶,可以支撑植物体并将养分输送到叶。
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叶柄、节间和节。
1. 叶柄叶柄是茎的一个部位,起着将叶片连接到茎上的作用。
节是茎上呈环状的柱状部位,它可以用于生殖和储存养分,比如竹子的竹节可以用于繁殖。
3. 节间节与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节间决定了茎的长度和高度。
三、叶叶是植物体上拥有最多叶绿体的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将产生的养分输送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叶片、叶柄和叶鞘。
1. 叶片叶片是叶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含有丰富的叶绿体,使植物能够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叶柄连接着叶片和茎。
它有时也有养分的传输功能。
3. 叶鞘叶鞘是位于叶柄与叶片之间的部分,起着保护和支持叶片的作用。
四、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可以进行受精和繁殖。
花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花瓣、花萼、花托、花蕊和花盘。
1. 花瓣花瓣是花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昆虫,从而促进受精和繁殖。
花萼是花的第一个外壳,可以保护花蕊。
3. 花托花托是花的基部组成的容器,它可以容纳花的各个部位。
4. 花蕊花蕊是花的生殖器官,包括雄蕊和雌蕊。
初一生物植物体的组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观察下图(4分)(1)左图表示,其功能是。
(2)右图表示,其功能是【答案】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解析】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据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因此左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右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导管、筛管的特点和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导管、筛管的特点和功能。
2.“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分生组织D.营养组织【答案】B【解析】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植物体中最复杂的系统,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输导组织(导管)运送到地上部分,叶的光合作用的产物,由输导组织(筛管)运送到根、茎、花、果实中去,植物体各部分之间经常进行的物质的重新分配和转移,也要通过输导组织来进行,输导组织分布于各器官,从根茎叶到花果实种子各处都有,因为各器官都需要运输养料和废物,导管的细胞之间上下贯通连接形成一条条细长的管子从根到茎、到叶、到花、到果实种子都有,筛管的细胞之间通过筛孔连接在一起也形成了一条条细长的管子,上下贯通的细长管子就像一条条细长的丝分布于整个植物体。
藕属于茎,其中的细丝主要是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因此“藕断丝连”中的丝主要是输导组织,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输导组织的分布及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输导组织的分布及功能。
3.我们吃的蔬菜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A.白菜、豌豆B.番茄、花菜C.黄豆、芹菜D.藕、冬瓜【答案】B【解析】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茎运到叶等其他部分,供其他部分利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一朵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白菜的食用部分是叶,豌豆的食用部分是果实,番茄的食用部分是果实,花菜的食用部分是花,黄豆的食用部分是种子,芹菜的食用部分是茎,藕的食用部分是根,冬瓜的食用部分是果实,选B。
《植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观察叶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植物体的组成》选自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第九章第一节。
该节内容主要是探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材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再逐层揭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关于器官是如何构成的,教材通过练习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的基本结构来探究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科学课里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及日常生活中对植物体外部形态特征的了解,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较好的知识性和宏观性的铺垫。
而本届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节《人体的组成》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节内容的重要概念是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个体。
二.学情分析本学科的授课对象时七年级学生。
从知识点上来看,学生在宏观上已经能够认识一株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组成,以及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等知识点,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从认知思维起点上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尚待启迪和培养。
而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从宏观、微观上了解了器官的概念,对于植物体叶的功能也已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光合作用时知晓,但对于叶为什么能够发挥这一功能?其由哪些组织构成?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些部位或组织并为从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关于植物体的组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其中涉及到的关键能力有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科学探究中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立教学目标时遵循以上关键能力的培养,如初“知识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情景化”,通过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1.通过自主学习“练习徒手切片”图片文字资料及观看视频资料,学习制作菠菜叶临时切片。
9.1 植物体的组成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花粉粒萌发和双受精过程。
〔2〕说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2〕通过学习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培养学生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描述果实、种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
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营养繁殖的概念
〔2〕了解组织培养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的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教学重点:
营养繁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组织培养的过程。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连江县文笔中学吴静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在学习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之后,学生已经理解了组织、器官等概念,在此根底上来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要求学生能全面地认识由六大器官构成的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及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本节课从宏观入手,也就是从学生感性认识入手,再逐层揭示植物体的组成层次,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认知顺序。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再结合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植物体结构的知识,本节的教学难度不大。
此外,七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强,因此通过讲授知识与探究相结合,如几种器官、组织的识别和实物的解剖等,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构成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
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3.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能力目标1.通过分辨植物体六大器官,提高观察能力。
2.尝试应用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3.通过对动植物体组织的比拟,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植物体结构层次,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教学难点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尝试应用实验法。
五、教学方法学生实验、归纳法、启发法、小组探究法、观察法、练习法。
六、教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探究提纲;甘蔗茎、托盘、镊子〔每小组一套〕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九、板书设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宏观一、六大器官二、五种组织三、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分化微观十、教后反思本课是在讲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根底上,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介绍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首先,从分子层次来看,植物体的结构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
植物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这些分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构建了植物体内部各种化学物质的结构。
其次,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细胞层次上,植物体的结构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生物体,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在植物体内,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表皮细胞、维管束细胞、气孔细胞等。
这些细胞有各自特定的形态和功能,相互协同工作,完成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然后,在组织层次上,植物体的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的。
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织起来,具有相同的功能。
植物体中常见的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管组织、维管组织、栅栏组织等。
不同的组织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输送和固定物质、保护和支持植物体等。
再者,从器官层次来看,植物体的结构是由多个不同功能的器官组成的。
植物器官包括根、茎和叶等。
根起着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茎提供支持和运输物质的通道,叶则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能量。
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通过相互关联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最后,在个体层次上,植物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
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连接和配合,共同完成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个体的大小和形态可以因物种而异,一棵大树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一棵小草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总结起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从分子层次、细胞层次、组织层次、器官层次到个体层次进行分析。
这些结构层次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植物体的生物学功能和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