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三版) 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高教版第7讲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9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5120030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任课教师:学分:3 周学时 3面向对象:2015学年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等专业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新闻基础知识》,《大众媒介概论》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传播学的历史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意义、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传播学地位的产生与确立、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二、传播过程及其相关要素:传播的概念、特点、分类、革命、模式和功能;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环境。
三、传播谋略和效果监测:介绍传播的技巧和计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和模型建构。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t includes three parts: a) The history and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system and meaning; the origi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establishment of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b) Process and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ncept, char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revolution, mod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disseminators, information, symbol, media and audien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effect: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strategy, media effect theory and mode construction.The Methods of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is course.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传播学(Communicology/Communication Science),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学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教材:《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著1、媒介的定义(P198) media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比如:央视“梅地亚中心”,就是media的音译“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媒介:中介、介质 具体、实物渠道:通道、方式 抽象②媒介与媒体整理、制作、传播的专门组织,如广播电台。
问题:人类的传播历史经历了哪些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传播媒介的类型主要包括: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网络媒介。
种网络交流方式,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中。
博客的用途:①作为一种网上日记的形式存在,将个人的生活点滴与思绪情感与他人共同分享。
新闻有益的补充。
在这个层面上,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新技术,博客具有成为个人媒介的潜质。
同等者”、同事、伙伴。
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读),还有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例:即时讯息系统譬如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
式,并且都需要借助于博客/播客发布程序(通常为第三方提供的博客托管服务,也可以是独立的个播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所传播的以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而播客传递的则是音频和视频信息(目()“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土豆网()体内容的媒体。
流媒体技术(或称为流式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
比如:在线影院、视频会议、远程网络教学等等。
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有人称之播功能极其全面;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互动极其广泛。
缺点?(请思考)键盘小,信息传递有一定的限制。
早期:经济史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后期:经济与传播的关系,麦克鲁汉的老师主要著作:《传播的偏倚》《帝国与传播》2003年版前者和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
邵培仁《传播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绪论1.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3.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4.传播本质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5.传播规律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绪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
它应该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也是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的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3.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科学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座“传播学术金字塔”,传播科学位于塔顶,传播理论位于塔腰,传播研究位于塔基。
任何华丽的塔顶都离不开稳固的塔基支撑,而没有塔顶、只有塔基,只能算是正在施工的建筑。
这就是传播研究最先出现、传播理论延后诞生、传播科学姗姗来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传播学的诞生是一个长时间的缓慢的渐进的转向过程,即逐步由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由单一研究转向综合研究、由依附关系转向独立地位的过程。
《传播学》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邵培仁修订版主讲教师: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王卫明适用班级: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类级绪论 (3)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3)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4)第四节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4)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4)第一节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 (4)第二节传播学的产生和确立 (5)第三节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5)第二章传播 (5)第一节传播的概念 (6)第二节传播的特点 (6)第三节传播的分类 (6)第四节传播的革命 (6)第五节传播的模式 (7)第六节传播的功能 (8)第七节传播的原则 (9)第三章传播者 (9)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 (9)第二节媒介组织 (10)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 (12)第四章传播与信息 (12)第一节信息研究简述 (12)第二节信息的传播分析 (13)第三节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13)第四节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 (14)第五节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 (14)第五章传播与符号 (15)第一节符号、意义与传播 (15)第二节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 (16)第三节语言符号 (16)第四节非语言符号 (17)第六章传播媒介 (17)第一节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18)第二节传播媒介的类型 (18)第三节媒介理论述评 (18)第七章传播的谋略 (19)第一节传播谋略的立体透视与分析 (19)第二节传播谋略的运筹与决断 (19)第三节古今传播谋略经典 (20)第八章传播的技巧 (20)第一节传播技巧的概念与特点 (20)第二节传播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21)第三节中外传播技巧集粹 (21)第九章受众 (22)第一节受众的形貌 (22)第二节受众研究的理论 (23)第三节受众的心理 (23)第四节受众的选择机制 (25)第五节受众的反馈 (25)第六节意见领袖 (26)第十章传播环境 (26)第一节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26)第二节传播环境的特征与类型 (26)第三节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 (27)第四节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 (27)第十一章传播效果 (28)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与阶段理论 (28)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断面理论 (29)第三节传播效果的实质 (30)第五节传播效果的评估 (30)绪论重要概念: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本质传播规律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传播学》(邵培仁)名词解释绪论1.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2.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3.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4.传播本质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5.传播规律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1。
奥古斯特·孔德奥古斯特·孔德(Augusta Comte,1798一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大力倡导的实证主义的研究对美国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曾产生过影响。
2。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1843一1904)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犯罪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从许多创新扩散的研究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塔尔德的身影和学术渗透力。
3.爱弥尔·涂尔干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在研究中观察、解释的方法和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的示范,对后来传播理论中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和结构功能论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乔格·齐穆尔乔格·齐穆尔(George Simmel,1858—1918)是一位富有灵感的教师和多产的学者。
虽然他并未建立起一个社会学的“学派”,但他的学术成就确立了他在德国社会学界的权威地位,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追随者,对于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学(包括传播社会学和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邵培仁《传播学》教材内容梳理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诞生在美国,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相对独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
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三者关系犹如一座金字塔,传播学位于塔顶,传播理论位于塔腰,传播研究位于塔基。
任何塔顶都离不开稳固的塔基支撑,而没有塔顶,只有塔基,只能算是正在施工的建筑。
这就是传播研究最先出现、传播理论延后诞生、传播科学姗姗来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播学(Communicology或Communication Science)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现象。
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
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2、互动性;3、开放性;4、综合性;5、发展性。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传播学研究体系是一种对研究对象作直观的简洁的有序的映现和说明,也是指传播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各种传播要素所占比例、排列秩序及组合形式等。
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在西方人们曾将传播学看作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邵培仁《传播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绪论1.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3.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4.传播本质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5.传播规律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绪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
它应该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也是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的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3.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科学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传播学也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这三者的关系犹如一座“传播学术金字塔”,传播科学位于塔顶,传播理论位于塔腰,传播研究位于塔基。
任何华丽的塔顶都离不开稳固的塔基支撑,而没有塔顶、只有塔基,只能算是正在施工的建筑。
这就是传播研究最先出现、传播理论延后诞生、传播科学姗姗来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传播学的诞生是一个长时间的缓慢的渐进的转向过程,即逐步由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由单一研究转向综合研究、由依附关系转向独立地位的过程。
《传播学》(第3版)中的概念、问题与解答———————————————————————————教材: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教参:1.戴元光、邵培仁、龚炜著,《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美]赛佛林、坦卡特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塞伦·麦克莱著,《传媒社会学》,曾静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美]斯蒂芬·李特约翰著,《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美]鲁伯特·W·麦克切斯尼著,《富媒体,穷民主》,谢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7.[英]丹尼斯·麦奎尔著,《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昆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美]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著,《大众传播通论》,颜建军王怡红张跃宏刘逎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版)内容简介与声明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
全书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纵向展示了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信息、符号、媒介、传播谋略、传播技巧、受众、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横向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观点,展示了世界传播学的学术前沿成果,也有中国传播学界与作者的最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