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石雕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12
曲阳石雕的制作工艺流程曲阳石雕是中国石雕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曲阳石雕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选材。
曲阳石雕通常使用的是优质的花岗岩、大理石等石材。
在选材过程中,需要根据作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石材。
选材时需要考虑石材的颜色、纹理、硬度等因素。
第二步:设计。
在进行石雕制作之前,需要进行设计。
设计师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作品的主题,绘制出详细的制作图纸,包括作品的全貌、尺寸、比例等。
设计完成后,需要经过客户的确认。
第三步:开料。
开料是石雕制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将大块石材切割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
开料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原材料的完整性和尽量减少浪费。
第四步:粗加工。
粗加工是指在开料后,对石材进行初步的切割和雕琢。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雕刻师会使用电锯、切割机等工具对石材进行粗加工,参照设计图纸的轮廓线,将石块雕刻成大致的形状。
第五步:细加工。
细加工是指在粗加工的基础上,对石材进行更加精细的切割和雕琢。
在细加工过程中,雕刻师会使用手工雕刻刀、钢锤等工具,将石材进行细致的修整和雕琢。
细加工是石雕制作中最为关键和繁琐的环节,需要雕刻师具有极高的技艺和耐心。
第六步:抛光。
在石雕制作的最后阶段,需要对作品进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抛光时,使用砂纸、打磨机等工具,对石雕进行磨光。
抛光不仅可以使石雕表面更有光泽,还可以更好地展现石材的纹理和质感。
第七步:上色。
上色是根据作品的需求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对石雕进行上色处理。
上色可以使石雕更加生动和立体感,增强其艺术效果。
在上色过程中,需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色调,选择合适的颜料进行上色。
第八步:保养。
石雕在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保养工作,以保证其长久保存和维护良好的状态。
保养包括定期清洁、防潮防尘等工作,可以使用保养剂对石雕进行防护,延长其寿命。
以上就是曲阳石雕的制作工艺流程。
曲阳石雕:民间雕刻艺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曲阳石雕是指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曲阳县出产的石雕艺术品,曲阳石雕以其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雕刻技能闻名于世。
作为民间雕刻艺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之一,曲阳石雕凭借其精美的造型、细腻的手工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曲阳石雕的制作流程:1.选材曲阳石雕的选材非常严格,主要选用高质量的石材,如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砂岩、红色石、黄色石等。
选材要求石质坚硬,纹理清晰,没有裂缝和纹理瑕疵。
2.磨料磨料是曲阳石雕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其选择和使用也十分严格。
一般情况下,选用的磨料必须是普通红砂轮和金刚砂轮,使用时要注重磨料的粗细度,以及材质的研磨程度。
3.设计曲阳石雕的设计要求构图合理、创意新颖、造型生动、表现力强。
制作前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具体的雕刻方案。
4.刻制雕刻是曲阳石雕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具技巧的阶段。
雕刻分为分为敲打、粗削、细磨、细磨等几个环节,要求手法娴熟,刻刀灵活。
5.抛光抛光是曲阳石雕制作过程中的最后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要求在雕刻完毕后,对曲阳石雕进行磨光抛光,使其表面明亮光泽,达到更美观的效果。
综上所述,曲阳石雕的制作流程十分繁琐复杂,需要雕刻师傅具备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才能创作出高质量、具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石雕作品。
曲阳石雕作为民间雕刻艺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之一,以其别具一格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从其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曲阳石雕的制作需要经过层层严谨的认真选择、精心设计、精湛的雕刻以及抛光的环节,每一个细节都需要雕刻师傅的精挑细选和精益求精的心态。
因此,曲阳石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在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精神追求和愿景的凝聚与尊重。
通过对于曲阳石雕制作流程的解析,我们也看到了曲阳石雕制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对于工匠技艺的尊重,是我们不应忘记的传统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0(下)┃文物鉴赏┃彩绘散乐浮雕,出土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五代时期墓葬,墓主人王处直曾任后梁义武军节度使,公元924年葬于曲阳仰盘山。
浮雕长136厘米,高82厘米,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
散乐,指散于四方之乐,是民间歌舞技艺的总称。
故此浮雕表现的是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由15人组成,右边第一人为女性,穿男装,头戴黑色幞头,身穿褐色圆领长袍,双手交叉于胸前,手中横握一棒,棒上有双环丝带,似为乐队指挥。
右下角2名男性头缠布带,好像在进行表演或在队前导引。
12名演奏者均为女子,分为前后两排,分别持有箜篌、筝、琵琶等乐器。
(图1)浮雕技艺娴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拟对其做粗浅探析。
一、多元化的艺术内涵梁思成先生早年在东北大学讲述“中国雕塑史”时的开篇之语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故雕塑之本,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中国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彩绘散乐浮雕,是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内涵。
(一)莹然如玉的材质《曲阳县志》有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
”河北曲阳盛产白石,谓之“汉白玉”,石质洁白晶莹,坚韧细腻,经久耐磨,不易风化,是石雕的最佳材料。
用汉白玉雕琢的作品,“如白瓷之釉色,如玉器之滑润”。
曲阳最早从西汉时期就有石雕工艺,魏晋南北朝时,石雕工艺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石雕工艺的典型代表之一,隋唐时期逐渐繁荣鼎盛,历朝历代均有精品,至今仍是著名的雕刻之乡。
王处直葬于曲阳仰盘山,墓中出土的彩绘散乐浮雕使用的石材正是曲阳的汉白玉。
以曲阳白石为材质,不仅使整件浮雕作品触手温凉、细腻如玉,也让曲阳工匠多年传承发展的雕刻工艺得以完美呈现,并在千年时光的磨砺中更加圆融自然。
同时,晶莹洁白的石质,也将彩绘渲染得更加淋漓尽致,呈现了以石为纸、敷彩入画的艺术效果。
(二)丰富多彩的内容“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1993年版),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生活信息。
浅析曲阳石雕的主要题材和代表作品一、传统题材自西汉始初,曲阳石工即用汉白玉雕刻碑碣等物,优良的天然石料资源和世代相传娴熟技术,使曲阳石雕在两千余年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艺术品。
并形成以佛教造像为主,结合建筑装饰的传统表现形式,主要有动物,植物,风俗等题材。
动物题材很多,用途广,主要表现的动物常见有狮子,羊,鹰熊猫,骆驼,松鼠,仙鹤等真实存在的动物,又有龙,凤,麒麟,貔貅,饕餮等虚幻的神兽与神鸟形象。
特别是神化形象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象虽本身虚幻,但在曲阳匠人代代相传中,有了具体生动的表达,有精有神。
这些神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寓意吉祥,常被用作建筑装饰。
收家护院的“门墩”就是很好的代表。
宗教题材在历史上是石雕题材的主流,后因为封建社会衰落,发展缓慢下来。
道教题材的《麻姑献寿》,《妈祖》至今也是曲阳传统石雕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建在澳门路叠石塘山顶的纪念澳门回归的《妈祖》像便出自曲阳艺人之手,成为了澳门的一个新标志。
佛教造像是历史上影响最大,雕刻数量最多的题材,至今佛教造像也是传统雕刻的主要题材。
曲阳古属于定州,与定州一起是北方一个佛教艺术发展区域,中原东部地区5世纪的佛像多出自曲阳,而且曲阳人的作品也十分有名。
佛造像主要有释迦牟尼,弥勒,达摩,三世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罗汉,天王,力士,飞天等。
例如观音题材下,曲阳人又发展了荷叶观音,白衣观音,紫竹观音,杨柳观音,鱼蓝观音,水木观音,千手观音,送子观音,渡海观音,南海观音,滴水观音等等多种形式,其创造力和艺术美感都在不断发展丰富。
植物题材,现当代主要以反映社会时代精神为主,表现内容和表达植物寓意美好的品质。
如《岁寒三友》,《富贵牡丹》,《一品清莲》。
常以浮雕体现,成为优秀的装饰工艺品,制作更加精细不局限于白石,也常有颜色丰富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创作。
民俗题材多是表现民间故事,如《大禹治水》,《鹊桥相会》,《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等,多作为特定的装饰品,富有极强的民族性和艺术感染力。
天工|2021年第1期文 田群宝一、曲阳石雕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河北省曲阳县地处太行山一带,石材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先民采石、雕刻,逐渐形成传统产业。
据资料记载及考古发掘可知,早在西汉时期,曲阳石雕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构件,曲阳石雕被广泛应用于宫室、园林、陵墓的修建中。
北朝至隋唐时期,造像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曲阳石雕也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雕刻也主要出现于石窟、寺院,石雕匠人走出曲阳,走向全国,曲阳也因此成为北方地区石雕的重心。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石雕的需求量迅猛增长,逐渐走向成熟,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
近现代以来,社会局势风云变幻,曲阳的石雕事业也几番跌宕起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注重保护、发展民间文化,曲阳石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逐步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曲阳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其艺术成就、文化价值,以及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悠久的历史,为曲阳石雕带来了广泛的应用范围。
曲阳石雕的材料以汉白玉为主,洁白、细腻、美观,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雕塑、城市雕塑、建筑构件、室内装饰品等领域,如今在明清宫殿、陵园等建筑,随处可见曲阳石雕的身影,进入现当代以来,直接运用于建筑的比例有所降低,在摆件、工艺品以及城市雕塑方向,曲阳石雕正在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曲阳石雕的艺术价值 曲阳石雕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其中所蕴含的美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因为美,所以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吸引了一代代匠人为之奉献,不断改良技艺,发展进步。
石雕中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学,二是工艺。
(一)美学方面曲阳石雕是美的化身,它具有丰富的创作题材,除传统的建筑饰品、构件以外,装饰、收藏类摆件也很常见,所表现的形象包罗万象,既有人物造型的雕塑,其中涵盖生活场景、历史典故、宗教、神话等内容,又有动物、植物、风景题材的雕塑。
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曲阳石雕曲阳石雕是以汉白玉为主要材料,结合传统雕刻技艺而创造出的一种石雕艺术。
因为曲阳县是汉白玉资源丰富的地区,又拥有悠久的石雕传统,因此曲阳石雕因其工艺精湛、造型华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被誉为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一名建筑学专家对曲阳石雕进行的解析。
一、制作准备曲阳石雕的制作需要经历多个环节,首先是制作准备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要确定石头的品质和尺寸,以及根据艺术家的意愿作出初步的设计图。
对于曲阳石雕的品质,需要选择石头的色泽均匀,没有黑点或白点的汉白玉原石。
同时,原石的尺寸也是需要考虑的,因为一块太小的汉白玉原石无法用来做大型的石雕,而一块太大的汉白玉原石也会增加制作难度。
在确定了原石的品质和尺寸之后,还需要根据艺术家的意愿作出初步的设计图。
这个设计图基本上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艺术家的经验来确定的,可以是手绘图或者CAD制图。
二、雕刻当确定了原石的品质和尺寸以及设计图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石雕的制作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石雕技艺,如手工雕刻、抛光、打磨等等。
手工雕刻是曲阳石雕最为重要的技艺之一,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艺术家的意图和灵感。
在手工雕刻的过程中,雕工会使用锤子、锉刀、凿子等工具对石头进行打磨和雕刻。
这种技艺需要高超的技能和耐心,因为一旦没有掌握好力度和角度,就会对石头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
除了手工雕刻之外,还需要进行石头的抛光和打磨。
抛光之后的汉白玉会变得更加光滑,能够让雕刻出来的图案更加立体和自然。
而打磨过程中,则能够让曲阳石雕的表面更加平滑,使观赏者能够更加贴近雕刻的细节和纹理。
三、润色和安装最后一个环节是润色和安装,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在表面涂上橄榄油或液态蜡来给曲阳石雕上色,使其呈现出更为自然的色彩,并扩大其在视觉上的冲击力。
第二步则是将石雕安装上其所属的建筑或公共景观。
在安装方面,需要精确地将曲阳石雕与建筑结构或景观相结合,以保证安全和稳定性。
文 教 研 究文|陈丽娜曲阳石雕研究综述摘要:河北省曲阳县的雕刻产业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2006年河北省曲阳县的石雕技艺是我国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本文针对“曲阳石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献研究分析,总结前人对其研究成果,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的视角,概述新时期曲阳石雕艺人对传统石雕技艺的传承、发扬与创新,努力开发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特色、艺术风格。
关键词:河北曲阳;石雕;研究综述一、曲阳石雕的历史文化价值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的曲阳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
曲阳县境域为半山区县,俗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曲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盛产汉白玉大理石,是我国北方汉白玉石刻雕像的起源地。
迄今河北曲阳的雕刻行业的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
历史上,曲阳县因为盛产石料,在隋文帝时期被改名为石邑县,后改属定州。
据庙宇碑文记录,在西汉时期,张良的师傅黄石公曾在此处修行,他召集大量的石雕匠人们一起修建庙宇、雕刻佛像和石兽、石狮等等,由此可见河北曲阳县石雕的发展之初就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
大多数在河北曲阳县出土的北魏至唐朝的石雕造像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代艺术馆内。
因为佛教在北魏时期快速发展,而且曲阳地处燕赵之邻,与西北方向的大同云冈石窟距离很近,这无疑对曲阳县石雕的雕刻风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使得曲阳石雕的建筑艺术和云冈石窟寺艺术相互融合与渗透。
1915年曲阳石雕作品作品“仙鹤”、“干枝梅”以细腻的刀工、合理的结构、光滑圆润的触感、细致入微的神韵,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就是来源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传统古老的曲阳汉白玉石雕艺术得到发扬光大。
例如,新中国建国十大工程、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修复、圆明园等重要的雕刻工程都有曲阳石雕艺人的参与。
艺苑论坛文 刘忠彬 孙继凤 侯亚辉曲阳石雕的发展与传承方法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职业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石雕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
一、我校以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为例,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曲阳县已拥有世界级雕刻大师3名,省级以上雕刻大师100余名,雕刻企业摊点2260个,从业人员达24000余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开采、设计、加工、销售、运输、安装一体化。
雕刻门类也从单纯的石雕拓展到木雕、牙雕、玉雕、铜雕、不锈钢雕等领域。
雕刻技法日臻精进,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不一而足。
雕刻产品种类繁多,既有传统古建筑饰品,又有现代人物雕像;既有园林雕塑,又有家庭装饰。
1995年,国务院正式命名曲阳县为“中国雕刻之乡”。
我校与多家石雕企业合作,进行了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个学徒过程有六个关键环节组成,每个环节有具体的功能目标和实施细则,各环节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完成整个学徒过程:1.学徒规划: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和学徒管理人员制定每学期的学徒规划,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师傅的选定、学徒内容、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
2.产品选定:学徒管理人员根据学徒规划、技能形成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到合作企业接洽,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产品要涵盖多项实训内容,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生产批量要适中,既能让学生掌握技能,又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3.学徒准备:把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规范、安全文明生产、产品的生产技术等融入课堂教学,做到先理论后实践。
论曲阳石雕的文化价值及现代意义曲阳石雕的文化内涵是深沉的。
之所以深沉,是因为它凝聚着一个古老的在太行山脉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历代农民艺匠的雕刻之魂。
在这块盛产白石的山坳中,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通过一锤一钎的不断雕凿,广泛汲取北方诸民族与佛教文化的营养,以极强的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其中,用传统的技艺,以无声的形象描绘民族的尊严、宗教的虔诚、出色地雕刻出属于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这其中自然渗透着曲阳雕刻艺匠生活于斯的亲历的感受,有着对造型艺术独特的感悟,同时把宗教信念、审美情趣熔铸于每尊雕像之中。
通过对各时期曲阳石雕艺术作品所凸显的造型精神分析,可以看出它拙中藏巧、以小喻大、顽石通灵的技艺,从而体现了曲阳文化内涵的深沉度,也决定了曲阳石雕的文化价值。
文化,就其价值而论,在于它能以物质的具像或精神的抽象去标示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
而所有文化现象或文化遗存,不外乎是当时、当地人们为了美化生活(物质的)和美化心灵(精神的)而创造的文化痕迹。
所有美化手段,又无非是创造一些身外之物,去对自身之“质”进行“文饰”。
评价文化价值,就是从其“文饰”的水准,探讨其对文明的贡献。
曲阳石雕文化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文化,它标示着从汉代开始的这个地区、这个群体的意识形态与宗教观念,也表现着全部的文化水准。
同时,由于这些抽象的观念是通过石雕造型的有形实体表现的尤其是曲阳石雕技艺向建筑艺术领域的渗透,故而也反映了物质文化。
曲阳先贤留下的石雕艺术作品,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他们用当地蕴藏丰富的白石,把近两千年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凝重地熔铸于石雕造像之中,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有形的实物去揣摩一个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精神风貌。
曲阳石雕显示的造型特点,是近两千年的一脉相承的技艺和推进宗教社会化与人神合一的深刻内蕴统一,它不仅在文化自身价值上有一定的分量,此外,在历史、考古、宗教、造型艺术、建筑装饰艺术、美学等诸方面,也有相当的价值。
而它的自身文化价值又体现在这诸方面的价值之中,这个精神文化体是寄寓于它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中的。
介绍曲阳雕刻之乡作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曲阳,那里有著名的曲阳石雕、木雕,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也有名扬海外的“河北第一村”——东辛庄村。
曲阳石雕历史悠久,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闻名于世。
曲阳石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和艺术品制作。
这里雕凿工艺精细,造型优美,主要有佛像、人物、动物等。
在当地流传着“南有苏州,北有曲阳”之说。
东辛庄村的石雕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人物、动物、风景、建筑无所不雕。
尤其是人物雕塑最为出名,如关公像、关平、张飞、张飞等。
关公像是用整块青石板雕刻而成,高两米左右,宽一米多。
关公面部表情凝重,眼神炯炯有神。
头上戴着凤翅紫金冠,身披龙袍,手中举着青龙偃月刀,刀身上面雕刻着“五尺”二字。
眼睛里透出一股威严与坚定。
左手提着青龙偃月刀的刀柄;右手拿着青龙偃月刀的刀刃……令人感到无比震撼!
东辛庄村的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它取材广泛,题材丰富,造型生动,色彩鲜艳。
—— 1 —1 —。
天工|2021年第2期文 葛要林曲阳石雕,据考证诞生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依托于太行山脉丰富的汉白玉资源,千百年来,一代代石雕匠人不断丰富和完善曲阳石雕的艺术内涵,形成了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艺术魅力的工艺美术形式。
传统的石雕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碑刻、牌坊、石兽、家庭装饰品、宗教造像等,元代的建筑、明清时期的陵墓和花园等,见证着“曲阳匠师”的聪明和智慧,遍布中华大地的曲阳石雕遗存代表着石雕的最高成就。
2006年5月20日,曲阳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政府、社会的认可,也印证了曲阳石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近年来,市场形势日新月异,在历史的光环背后,曲阳石雕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全行业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曲阳石雕面临的时代问题首先,传统石雕以手工打造为主,当下,在雕刻过程中虽然运用到了一些机器辅助,但总体而言,仍属于“手工艺”,在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浪潮中被淹没,难以提高生产效率是石雕传承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其次,工业化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艺术品的独有美感,批量复制增加了数量,降低了品质,而精细作业、巧妙雕刻、手工之美一直是曲阳石雕的立身之本,也是其艺术价值的保障。
在各类机雕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坚守工艺的底线,多一些“手艺”,少一些“复制”,是民间工艺保持特色的基本思路,也是曲阳石雕的文化艺术价值所在。
在工业化的冲击下,石雕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如何在传承和创新、量产与精工、文化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发扬工匠精神,让石雕作品既保持传统风骨,又不与时代脱节,就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再次,市场的变化是曲阳石雕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传统的石雕作品,多数出现在园林、庭院、宗教建筑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建筑对石雕的需求越来越少,传统市场日渐萎靡。
曲阳石雕调研报告曲阳石雕调研报告一、引言曲阳石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为了进一步了解曲阳石雕的发展现状和挖掘其潜力,本次调研报告对曲阳石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通过对曲阳石雕的调研,旨在了解其发展历程、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探究推动曲阳石雕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
通过向曲阳石雕从业者、购买者和相关机构发放问卷,并走访了曲阳石雕集中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从而获取全面的信息和数据。
四、调研结果1. 曲阳石雕的发展历程:曲阳石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创新,曲阳石雕技艺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 曲阳石雕的现状:目前,曲阳石雕产业在技艺、设计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艺传承不易,新一代工匠的培养亟待加强。
同时,曲阳石雕的设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
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曲阳石雕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限。
3. 曲阳石雕的发展优势:曲阳石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石料质量优良,石质坚硬适合雕刻。
同时,曲阳石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4. 推动曲阳石雕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首先,需要加强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引进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曲阳石雕的创新和升级。
其次,需要注重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曲阳石雕特色的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最后,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扩大曲阳石雕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曲阳石雕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曲阳石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但同时也看到了其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我们应积极推动曲阳石雕的创新和升级,加强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提升产品设计和推广能力,努力将曲阳石雕打造成为具有更高影响力的中国传统艺术品牌。
石雕艺术概述我国石雕艺术品种繁多,历史悠久,且雕刻品大多为无名石匠所作。
千百年来,伴随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流传至今。
它表现了民间工艺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刨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人价值。
石雕主要是指以花岗石、大理石、叶蜡百等天然石料,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技法雕刻成的各种艺术品和实用品。
从其用途上看,一是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如台基、柱础、栏杆、牌坊、石狮、石人、石兽及拴马柱等。
二是为宗教服务的神佛造像,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
三是供室内陈设的欣赏品和具有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如案头摆件、砚台及蒜臼、压石等。
中国雕刻艺术是从石雕开始的。
上古时期,原始人类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子石器工具,并在石器工具的制作和材制选择上,讲究实用与美观。
从造型意义上讲,这些石器虽然是实用品,但其性质己接近于雕刻艺术创作。
河北武强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是距今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作品。
同时在各地还发掘出了许多大型石雕动物,如石虎、百枭等诸多装饰石雕。
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中国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已能雕刻出巨型石雕——石麒麟。
据传蜀都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曾在岷江边上置石雕犀牛以镇水。
汉代的石雕十分发达,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墓的石雕群,令后人叹为观止,是石雕艺术的顶峰。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墓在陕西省兴平县(现为兴平市)汉武帝陵东北处,现存石雕有“马踏匈奴”、石人、卧马、卧牛、卧象、伏虎、野猪筹10余件,均由花岗石雕成,造型整体有气势,生动传神。
同时,大部分作品是依石拟型,稍加雕刻,突出了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势,显示出汉代石刻刚强气魄、深沉宏大的风格特色。
四川都江堰市出土的李冰石雕像与四川雅安高颐墓前的翼兽及河南洛阳伊川和陕西咸阳出土的石避邪等,造型简练,格调豪迈挺拔。
李冰像为东汉石雕,石像是拱手直立姿势,五官端正,仪态雍容,周身用阴线刻出,手法洗练,风格拙朴深厚。
曲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故事。
以下是关于曲阳的几个故事:
1.曲阳鬼修墙:相传在曲阳有一座庙,庙里的僧人会使用法术来保护庙的围墙。
有一天,一个富人经过这座庙,看到了正在修墙的僧人,他嘲笑他
们的法术并挑衅他们。
僧人告诉他不要嘲笑他们,否则会有鬼来抓他。
富人不信,结果真的被鬼抓走了。
从此以后,这座庙的围墙被称为“鬼修墙”。
2.曲阳石雕:曲阳是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其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传说曲阳石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黄石公的雕刻师
在曲阳一带雕刻了许多石像,从此曲阳石雕便开始流传。
如今,曲阳石雕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广泛赞誉。
3.曲阳八景:曲阳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八景包括:黄山春晓、莲花峰瀑布、玉女飞瀑、龙溪烟雨、仙居古刹、
东岭秋云等。
这些景观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4.曲阳炒饼:曲阳炒饼是曲阳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历史悠久。
据传,这道美食起源于古代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发明了这道菜并流传至今。
如今,
这道美食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品尝。
这些故事反映了曲阳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展现了当地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独特魅力。
河北曲阳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美术院系传承与开发的意义摘要:河北曲阳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艺术院校中进行传承与开发研究,对于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曲阳石雕技艺为例分析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中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高校美术院系;传承开发意义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54-01曲阳是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刻之乡,目前,曲阳石雕正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全县雕塑企业2300多家,规模企业50多家,大型雕刻集团7个,分布于9个乡镇,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40亿元,产品远销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曲阳石雕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 年2 月,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该园区目标是建成“中国雕塑文化产业基地”和“世界雕塑文化艺术之都”,到2020年,该园区将完成全部建设,实现总产值115亿元。
一、河北曲阳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的问题(一)曲阳石雕的品牌、版权保护不力目前“曲阳石雕”这一区域品牌尚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版权保护方面,曲阳石雕只有2项外观设计专利,在区域品牌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用力不多,石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石雕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这种恶性循环正损害着曲阳石雕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曲阳石雕面临大规模、小产值的困境大规模、小产值是曲阳石雕目前的困境。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曲阳石雕企业以产值数十万元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居多,数量虽众,但实力不强,石雕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二是曲阳石雕多为来料加工,利润的大头被设计者和经销商拿走。
曲阳石雕总体是:工艺靠世代流传,管理靠自己琢磨,市场靠别人开发,产品创新能力、开发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很有限。
(三)曲阳石雕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存在人才瓶颈曲阳石雕匠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极少,从事石雕行业的农民占大多数,他们大都只能充当石雕匠人,成不了石雕艺术家。
曲阳雕刻发展历程曲阳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起源于河北省曲阳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曲阳雕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曲阳县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处矿脉,出产的石料质地坚硬,经过采矿、磨凿等工艺加工,制成了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品。
这种雕刻艺术品被称为曲阳石雕,非常受人们的喜爱,迅速在当地和周边地区流行起来。
在随后的清朝时期,曲阳雕刻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当时曲阳县围绕着雕刻业展开了广泛的生产活动,形成了以雕刻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曲阳石雕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像、神像、器皿、石狮等等。
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形态独特,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成为一代代手艺人的智慧结晶。
20世纪以后,曲阳雕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曲阳县政府积极推动雕刻产业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引进了新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
同时,曲阳县还加强了对雕刻师傅的培训和保护,组织了一系列的展览和比赛,提高了曲阳雕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的曲阳雕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涵盖了石雕、木雕、铜雕等多种类型。
其中,石雕是曲阳雕刻的主导艺术形式,仍然是曲阳雕刻的亮点和特色。
曲阳石雕以其纹饰繁复、雕工精湛、形象逼真的特点,成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宠爱对象。
曲阳雕刻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当代艺术的创新和融合。
如今的曲阳雕刻已经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者。
曲阳石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和比赛,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奖项,其中一些作品甚至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阳雕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但更离不开数以千计的手艺人的辛勤努力和智慧创造。
曲阳雕刻的繁荣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也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曲阳雕刻已经成为曲阳县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合作。
在未来的发展中,曲阳雕刻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雕刻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和环境条件,使曲阳雕刻能够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