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镀锌由原材料引起的故障三例
- 格式:pdf
- 大小:496.66 KB
- 文档页数:3
氯化钾镀锌镀层出现黑斑点原因及排除
1、前处理不良:加强镀前处理后再进行试验,观察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若仍未排除故障,则再检查其他原因。
2、镀液中氯化物含量太低,而电流密度过高:取250ml镀液,采用逐渐提高氯化钾(钠)含量进行霍尔槽试验。
若随着氯化物含量的提高,霍尔槽阴极试片上的黑色条纹逐渐向高电流密度端移动并逐渐消失,则表明原镀液中氯化物含量偏低,应根据试验结果补加氯化钾(钠)。
若电流密度过高,则应适当减小阴极电流密度。
3、镀液中有机杂质含量过多:取500ml镀液,加入3g/L左右活性炭,强烈搅拌30min,静置8h后过滤镀液。
将处理前、后的镀液进行霍尔槽试验,若经过处理的镀液,霍尔槽阴极试片镀层比未处理的有明显改善,则说明镀液中有机杂质过多,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活性炭的加入量,向镀液中加入活性炭处理,并过滤镀液。
常见13种氯化钾镀锌故障分析告诉你答案本篇汇总了氯化钾镀锌的常见故障,包括镀层不光亮、发雾、结合力差、烧焦、黑色条纹、厚度不均、脆性、沉积速度慢、分散能力差、镀液浑浊等。
介绍了这些疵病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提出了应加强工艺管理、认真做好镀液维护、定期进行净化等措施,以期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
氯化钾镀锌是由最早的无氰氯化铵镀液发展而来的一种无铵弱酸性光亮镀锌工艺。
其优点是:(1)镀液导电性好,槽压低,节省电能;(2)镀层结晶细致、光亮、平整;(3)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4)镀液分散能力好;(5)适用于铸件直接电镀;(6)废水处理简便,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氯化钾镀锌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日常生产中难免会发生质量故障,主要原因在于镀液维护不力,组分失调或受到有害杂质干扰,以及工件前处理不良。
本篇拟就氯化钾镀锌中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进行汇总和介绍。
各种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1.镀层不光亮产生原因:(1) 镀液浓度过低(即氯化锌、氯化钾和硼酸的含量均低);(2) 光亮剂不足;(3) pH 过高;(4) 镀液温度过高;(5) 阴极电流密度小;(6) 金属铁杂质多;(7) 有机杂质多。
处理方法:(1) 通过分析,补加氯化锌、氯化钾和硼酸至工艺规范;(2) 适当添加光亮剂;(3) 用稀盐酸溶液调节pH 至工艺规范;(4) 降低镀液温度至工艺规范;(5) 适当提高阴极电流密度;(6) 加入~ 2 mL/L 的双氧水(w = 30%),充分搅拌后,用w = 5% 的氢氧化钠调节pH 至,沉淀、过滤后可除去氢氧化铁;(7) 在镀液温度为45 °C 时加入1 ~ 3 g/L 活性炭,搅拌约30 min 后过滤;或采用高锰酸钾法处理,即先用稀盐酸调低pH 至3 ~ 4,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将溶有~ 1 g/L 高锰酸钾的热水均匀加入镀液中,再继续搅拌30 min ,然后静置过滤,可除去有机物。
氯化钾镀锌主要成分及工艺条件的控制前言氯化钾镀锌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光亮镀锌工艺。
近年来,我国在电镀添加剂研究开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氯化钾镀锌工艺水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例如:LAN-930氯化钾镀锌工艺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氯化钾镀锌工艺的3大难题:(1)镀层的耐盐雾试验性能比碱性镀锌差;(2)添加剂的分解产物多;(3)铁杂质易超标。
新型氯化钾镀锌添加剂的使用,降低了电镀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促进了国内电镀锌工艺朝更利于节约成本且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1·氯化钾镀锌成分及工艺条件的控制氯化钾镀锌工艺的常用配方的工艺条件范围是比较宽广的,其主要成分及工艺条件为:氯化锌30~80g/L,氯化钾180~280g/L,硼酸20~30g/L,添加剂适量,pH值4.5~6.0,10~50℃。
1.1 氯化钾镀锌液主要成分的控制1.1.1 氯化锌氯化锌系主盐,溶于水中会大量放热。
当溶液的pH值≥6.2时,有沉淀产生。
锌离子的质量浓度≥90g/L 时,光亮电流密度范围扩大,但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会有所下降。
锌离子的质量浓度较低时,光亮电流密度的上限下降,高电流密度区易烧焦,此时的深镀能力较好,但镀层沉积速率较慢。
可增加阳极面积,同时保持镀液较低的pH值,从而使锌离子的质量浓度逐渐上升。
对挂镀而言,当氯化锌的质量浓度为60~70g/L 时,镀液的分散能力最好。
氯化钾镀锌液中无强配位剂,其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不如氰化物镀锌,更加不如无氰碱性锌酸盐镀锌。
有人喜欢在氯化钾镀锌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铵,但镀液中加入氯化铵后其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均无改善;又会增加电镀废水的达标难度,所以当使用优良氯化钾镀锌光亮剂时,一般不建议加入氯化铵。
1.1.2 氯化钾氯化钾是弱的配位剂和导电盐,其质量浓度应适当。
当其质量浓度恰当时,镀液的导电性最好,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镀液的电导率,从而影响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
大量氯离子的存在能增加阴极极化,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促进阳极的正常溶解。
氯化钾镀锌故障排除一例常德华【摘要】氯化钾镀锌彩色钝化(六价铬)后得到的是颜色鲜亮的彩虹色,但在生产中,零件钝化烘干后钝化膜表面有一层白雾状的物质,尤其在孔周围的位置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经过分析查找发现,原因是钝化溶液中带入的电镀溶液中的有机物(光亮剂)及其分解产物过多。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1(000)021【总页数】1页(P37-37)【关键词】钝化液;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物【作者】常德华【作者单位】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3.15氯化钾镀锌工艺镀液为不含络合剂的单盐镀液,废水易处理;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镀层光亮性和整平性好。
在前段时间的生产中,零件经钝化后出现了故障,笔者在此对故障进行分析排除,供同行朋友参考。
氯化钾镀锌工艺流程如下:除油→热水洗→水洗→酸洗→水洗→水洗→镀锌→水洗→浸亮→水洗→钝化→水洗→热水洗→烘干。
电镀的零件表面烘干后有一层白雾状的物质,特别是在孔周围白雾尤为严重,用手或湿布可以擦去,反复清洗却无效,表面光洁度越高的零件现象越明显。
零件钝化后发雾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前处理除油不彻底;2)镀液被污染,含杂质较多;3)钝化后水洗不干净;4)钝化溶液有问题。
5.1 首先分析前处理除油对零件先进行化学除油,再进行电解除油、酸洗,将电解除油、酸洗过程反复进行3~4次,再开始镀锌→浸亮→钝化→烘干。
零件烘干后白雾状流痕依然存在,原因1)排除。
5.2 溶液是否被污染氯化钾镀锌工艺镀锌并钝化后使得零件表面发雾的情况一般有以下两种:5.2.1 Pb2+杂质污染氯化钾镀锌溶液中,由于锌阳极板材料不纯往往会带入Pb2+杂质,少量的Pb2+杂质会使钝化膜发雾,钝化膜很快变色,大量的Pb2+杂质会使镀层不沉积,看上去似乎有镀层,一经浸亮便很快露底。
正常情况下应控制在0.015g/l以下。
5.2.2 有机杂质污染溶液中的有机杂质主要是光亮剂的分解产物,有机杂质会造成镀层发雾、发脆,结合力变差。
氯化钾镀锌深镀能力差的原因氯化钾镀锌的深镀能力差,这个问题可不是个小事儿。
说到镀锌,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那种亮闪闪的金属表面,嘿,这可是个保护膜,能让铁铁们不生锈,保持“青春永驻”。
可是呢,氯化钾镀锌这个事儿就有点尴尬了。
咱们不妨来聊聊它为啥总是镀得浅浅的,像个不太会游泳的孩子,总是泡在水边,却不敢下水。
氯化钾的溶解度说起来就有点让人挠头。
它在水里的溶解性比起那些动辄能溶得淋漓尽致的盐可差多了。
想象一下,溶解度不高就好比一个人不爱社交,总是待在一边,不和其他元素交朋友。
这样一来,镀锌的过程就没法进行得那么顺畅,镀层也就成了个“贴膜”的状态,表面看上去还不错,实际上却没什么实质性的保护效果。
就像给你的车贴了张膜,结果一开车就被太阳晒得发烫,根本不能抵挡风吹雨打。
再说了,氯化钾本身的化学特性也不是很友好。
它的离子反应能力相对较弱,不像其他那些活泼的小家伙,能在镀锌过程中积极参与,形成坚固的镀层。
反而,它就像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坐在那儿看着热闹,心里想着:“这事儿我不想参与。
”于是,镀锌层就成了一幅画,画得再好看,里面的内容却总是空空如也,真是让人心急如焚。
再来看看操作温度。
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搞搞就行,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让镀层的质量大打折扣。
氯化钾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差,简直就像个小朋友,温度一高,就开始发脾气,反应都变得不稳定。
镀锌的过程中,反应活跃度下降,镀层也就不容易形成,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镀得跟个表皮一样,捏起来软软的,根本不够硬朗。
就像吃了个假的榴莲,外表香甜,结果一口下去,满是失望。
然后,咱们再聊聊操作环境。
镀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比如,空气中的水分、杂质等等。
氯化钾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吸湿,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水膜就像是在给镀层加了一层保护罩,反而不利于镀层的形成。
镀锌的时候,环境必须得干净整洁,不然就像家里没打扫,客人来了却给人留个坏印象,最后自己还得受气。
氯化钾镀锌氯化钾镀锌2011年07月05日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氯化钾镀锌工艺比较成熟,它的优点是无毒,镀液成分简单,成本低,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可以获得结晶细致、光亮的镀锌层。
缺点是镀液对钢铁设备腐蚀性大,彩色钝化膜易变色,抗盐雾性能不如碱性镀锌。
1 氯化钾镀锌配方及工艺条件氯化钾镀锌配方及工艺条件见下表。
表氯化钾镀锌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挂镀滚镀氯化锌(ZnCl2)(g/L) 60~80 40~50 氯化钾(KCl)(g/L) 180~220 180~220 硼酸(H3BO3)(g/L) 25~35 25~35 柔软剂(ml/L) 20~25 15~20 光亮剂(ml/L) 1~2 0.5~1 pH值 4.8~5.6 4.8~5.6 温度(℃) 10~50 10~50 电流密度(A/dm2) 1~5 0.5~0.8 2 氯化钾镀锌溶液的配制2.1 先在镀槽加入总体积二分之一容积的50~60℃热水,然后将计算量的氯化锌及氯化钾分别加入并搅拌溶解。
2.2 在另一容器用沸水溶解计算量的硼酸,然后加入槽中。
2.3 加水至规定体积,在搅拌下加入1~2ml/L双氧水,继续搅拌约30min,加入锌粉1~2g/L,并剧烈搅拌,静止沉淀2h后过滤。
2.4 测定镀液pH值,如不在工艺范围,可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镀液pH值至5.5左右,加入计算量的添加剂,添加剂需要用水稀释5~10倍后加入。
2.5 用0.1~0.3A/dm2的阴极电流密度通电处理1~2h。
2.6 取镀液用赫尔槽做小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镀液后即可生产。
氯化钾应选用精制的电镀级,不要用农用氯化钾,因农用氯化钾杂质太多(配槽时溶液带有赭红色的沉渣沉淀就是农用氯化钾)。
3 各成分及工艺条件的影响3.1 氯化锌氯化锌是主盐,也是一种导电盐,能增加镀液的导电性。
氯化钾镀锌故障处理
奚兵
【期刊名称】《电镀与涂饰》
【年(卷),期】2007(26)5
【摘要】汇总了氯化钾镀锌的常见故障,包括镀层不光亮、发雾、结合力差、烧焦、黑色条纹、厚度不均、脆性、沉积速度慢、分散能力差、镀液浑浊等.介绍了这些
疵病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应加强工艺管理、认真做好镀液维护、定期
进行净化等措施,以期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奚兵
【作者单位】常州市荆川里新村12丙201,江苏,常州,213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53.15
【相关文献】
1.氯化钾镀锌故障处理 [J], 张利民;马春华
2.弱酸性氯化钾镀锌工艺及故障处理 [J], 易琨;田秀;卢荐胤;简伟平;乔小河
3.一次氯化钾滚镀锌故障处理 [J], 周兵玉;郭崇武;王永胜
4.长弯管氯化钾镀锌钝化故障处理 [J], 童明勇
5.氯化钾镀锌工艺管理及故障处理 [J], 陈静;张克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化物镀锌故障分析与处理措施及工序控制氯化物镀锌中由于镀液成分维护不当,可能会导致镀锌层质量的下降。
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把好电镀原料关要得到厚度均匀、结晶细致的氯化物镀锌层,选用具有良好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的镀锌工艺配方是重要的,但选择质量优良的原材料和添加剂更重要。
若使用的氯化钾、氯化锌、硼酸、添加剂等成分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也同样无法获得高质量的镀锌层。
对于有些原料必须进行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
如对氯化钾可用80℃以上的热水搅拌溶解,加30%H2O2lmL/L,搅拌lOmin左右,静置2h;再用5%NaOH溶液调pH值到7.0~7.5;然后,加活性炭2g/L并加温到70℃,搅拌lh,静置沉淀2h,过滤即可。
2.氯化物镀锌液主盐含量的控制氯化锌是镀液的主盐。
一般随氯化锌含量的增加,允许电流密度上限提高,可以提高沉积速度和生产效率,还可减少金属杂质的影响,但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会随氯化锌含量增大而降低。
氯化锌含量低,有利于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所以滚镀锌或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挂镀锌宜采用锌浓度稍低的镀液。
在氯化物电镀生产过程中,镀液中锌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这与镀槽中锌阳极板的多少以及镀液的pH值有关。
3.镀液中氯化钾(钠)含量的控制氯化钾、氯化钠既是导电盐又是镀液的络合剂。
在含大量氯化钾或氯化钠的镀溶液中,锌离子不是以简单阳离子形式存在,而是以各种络合阴离子形式如[ZnCh(H20)2]2一存在。
严格讲,氯化钾(钠)镀锌液是络合物镀液,但由于络合离子在阴极过程中起电子桥作用,催化了电极过程,因而无显著的极化作用。
氯化钾(钠)含量的增加可提高镀液的导电性和分散能力。
氯化钾含量高,镀液分散能力好,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同时镀层光亮度提高。
氯化钾含量从210~240g/L无明显影响,若低于180g/L,上述性能下降。
但含量过高将明显降低镀液的浊点,配槽时溶解也困难。
因此氯化钾的含量宜取180~230g/L,配槽时最好采用上限含量。
钾盐镀锌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低电流密度区镀层灰暗、无光泽可能原因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镀液温度过
高
详见故障现象l(2)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2)添加剂含量
低
详见故障现象l(3)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3)氯化锌含量
过高
详见故障现象l(1)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4)pH值过高详见故障现象4(2)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5)氯化钾含
量过低
详见故障现象3(3)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6)阴极电流密度过小
若Dk过小,零件低电流密度区的电流更小,在规定的电镀时间内,该处镀层薄,甚至无镀层沉淀,而出现镀层发暗、无光泽甚至漏镀现象
处理方法:准确测量工件的受镀面积,合理设定电流值
(7)铜杂质过多详见故障现象3(5)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8)铅杂质过多
铅杂质含量在0.005g/L时,钝化膜光泽差,其含量大于0.01g/L以上时,零件的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完整,甚至无锌层沉积,随着杂质含量的增多,锌很难在阴极上沉积,严重时,整个阴极上得不到镀层,即使用大电流冲击镀,所得的镀层在3%硝酸中出光,出现黑乎乎的花斑。
铅杂质的来源主要是锌阳极不纯和氯化锌中杂质含量高
处理方法:同故障现象3(5)的处理方法
附:铅杂质检验方法取少量的镀液,用活化的锌片,放在镀液中浸2~3min后取出观察,若锌片表面上有置换铅的颜色,证明原镀液中铅杂质较多,需要进行处理。
钾盐镀锌故障及其处理方法:镀液浑浊可能原因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1)光亮剂的浊点温度太低载体光亮剂一般采用聚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着细化结晶和增加主光亮剂的溶解度等双重作用。
其增溶作用是将主光亮剂分散在载体光亮剂的胶束之中,一起分散于水中,载体光亮剂溶于水是由众多的醚键和水分子的氢键作用所致。
由于氢键键能小,当温度高时氢键断开,水溶性降低,聚醚化合物即游离出来,此时溶液发生浑浊。
溶液由清澈到开始变浑浊的温度叫浊点温度。
选择添加剂时一定要注意其浊点温度,一旦出现浑浊现象,载体光亮剂游离出来,主光亮剂也随之失效,尤其是滚镀,槽液温度升高,必须选用浊点温度高的添加剂。
浊点温度的高低除了与载体光亮剂的性能有关以外,还随镀液主盐、导电盐、主光亮剂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处理方法:更换光亮剂(2)主光亮剂含量过多主光亮剂是一种能产生显著光亮和整平作用的有机物,从分子结构上看,主要是芳香醛、芳香酮以及一些杂环醛和酮,如香草醛、亚苄基丙酮、邻氯苯甲醛、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其中以亚苄基丙酮、邻氯苯甲醛效果最好。
亚苄基丙酮不溶于水,必须靠载体光亮剂增溶,才能分散到镀液中,有效地起光亮作用,用量一般以O.2~0.39/L为宜,若用量过高,镀液浑浊,镀层亮而脆;用量过低,镀层光亮度不足,整平性差。
邻氯苯甲醛作为光亮剂使用,效果显著,出光速度快,镀层光亮度高,其缺点是易氧化成邻氯苯甲酸,使镀液浑浊、不稳定,而且低毒、易燃,也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处理方法:过滤镀液,并用活性炭吸附处理(3)氯化锌含量过多在钾盐镀锌液中,如氯化锌含量过高,一方面由于锌盐水解,形成Zn(OH)2沉淀,另一方面总氯化物含量过高,即氯化锌和氯化钾总含量大于280g/L或镀液中总氯离子含量大于320g/L时,产生光亮剂“盐析”现象,使镀液浑浊处理方法:稀释镀液,分析调整镀液成分至标准值(4)氯化钾含量过多详见故障现象3(3)的原因分析处理方法:稀释镀液,分析调整镀液成分(5)温度过高详见故障现象l(2)和故障现象7(1)的原因分析处理方法:降低镀液温度至工艺范围内(6)pH值过高或过低详见故障现象4(2)的原因分析处理方法:过滤镀液,用5%的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镀液pH值全上艺范围内(7)铁离子杂质过多氯化钾镀锌液中,三价铁离子不能与锌共沉积,因此其影响比较小,容许极限浓度为5g/L,当三价铁含量大于5g/L以上时,镀层发暗,镀液分散能力下降,钝化膜颜色发暗。
氯化钾镀锌典型故障奥邦公司周长虹1.1 氯化钾镀锌液面浮油在采用氯化钾镀锌工艺进行生产过程中,有一些电镀厂的电镀液容易产生浮油,即漂在液面以上的一种油状有机物,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为:①前处理除油不够,槽中有大量的有机油脂,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皂化等;②镀液中有较多的铁杂质,镀液一般很混浊;③氯化钾含量过高;④添加剂配比有问题,添加剂中某类载体过多等;⑤镀液的PH≥6后更易出现。
氯化钾镀锌液面的浮油粘度大,易粘在槽壁、挂具、滚桶、阳极及镀件上或沉淀于镀液底部,难以彻底清除,氯化钾镀锌液是弱酸性的,本身不具有除油能力,导电盐氯化钾对镀液的浊点有很大影响,在夏天的高温季节,当镀液中有较多铁杂质时,添加剂的浊点会大幅下降,组合型添加剂中某类载体添加剂含量的不断积累,与电镀液中的悬浮物和镀件中带入的油污及三价铁离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性且粘度大的油渍,严重影响镀层质量。
LAN-930、LAN-918氯化钾镀锌工艺,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铁性。
找到镀槽浮油产生的原因后,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了,首先要选择大品牌的氯化钾添加剂,保证前处理后镀件“四无”,即无油、无锈、无挂灰、无吸附;夏天镀液中氯化钾含量不应过高,控制镀液的PH值在5.6-6之间为好,控制镀液温度不要过高,对于已产生浮油的镀液可按大处理方法进行认真处理,可除掉已产生的浮油。
1.2 氯化钾镀锌的白钝易泛彩泛黄氯化钾镀锌蓝白钝化的色调,比无氰碱性镀锌的色调更艳丽受到人们广泛欢迎,无论是六价铬蓝白钝还是三价铬蓝白钝,氯化钾镀锌的蓝白钝化比无氰碱性镀锌更易控制(无氰碱性镀锌更易泛黄泛彩),但仍是常见故障之一。
1.2.1 镀锌层的问题首先与镀层的厚度有关系,一般要求镀层厚度≥4微米,特别是三价铬蓝白钝化而言,蓝白钝化时镀层过薄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蓝白的色调不佳,易泛彩泛黄;二是钝化膜放置后易发白(黑)点(当钝化后清洗不良及烘干不彻底时更易出现)。
其次是镀层的纯度,镀液中的重金属杂质如铜、铅等较多时,低电流密度区的镀层钝化色泽不良,整体易泛彩泛黄;特别铁杂质过量时,大面积易泛彩泛黄;镀液中的有机杂质是造成蓝白钝化时泛彩泛黄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一般有如下规律:①镀液越老化(有机和重金属杂质多),越易出现;②镀层越光亮越易出现;③生产电流密度≥1.5A/dm2更易出现,电流密度越大的部位,越易出现;④当镀液中残留有微量氧化物时,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