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育评价对中学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91.08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对发展性评价的难点的思考【摘要】发展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种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使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难点,从而引起了对它的思考。
【关键词】发展性三维目标多把尺子教师作用【正文】一、在教学评价中,如何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目标应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三维”目标,是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困难的却是如何去整合三个方面,使之融汇成一体,这在教学评价中是一大难点。
课程“三维”目标在不同学科、不同形态的课程中是各有侧重的。
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与方法也是有所差别的,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有时是可以通过传授与训练实现的话,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是感悟与体验,学生要通过参与一定的任务或活动感知一些东西,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体验,再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围绕着学生这样一个“感知——体验——感悟——内化”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给予指导与帮助,促进学生经验的形成与内化。
对这样一个过程的评价一定要用相应的方法与手段,为此,已有的传统的评价体系必然要被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目标需要的、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所代替。
二、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与阶段性水平测试、终结性选拔考试的关系如何处理?发展性评价只是评价中的一种类型,不是评价的全部,它当然也不能完成评价的所有任务与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阶段的水平性测试、选拔性考试、在考试、升学制度还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会与其它两种评价发生冲突,甚至产生一种“两难”的局面。
关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一、发展性教育评价指导思想不要把教育评价等同于检查鉴定。
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促进评价对象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发展目标和和评价对象的价值。
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了解自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评价过程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着眼于未来,引导学生面向更广阔的天地,评价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新目标的开始。
二、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的目的:增值。
以往的评价往往是为了证明,着眼于昨天,纠缠于历史,侧重于回顾,是消极的,鉴定性的。
发展性的教育评价是为了改变,为了教育决策提供信息。
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把重要精力用在改进上。
教育评价要有着眼于明天的主题。
三、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特性评价有检查、鉴定和评比的功能,但是评价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检查、鉴定和评比。
教育评价的最基本特性是诊断性,是对教育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
事实判断侧重于查明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价值判断是对已经查明的事实赋予价值上的判断,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看”。
四、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特点1、在教育评价方向上,发展性教育评价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重在使评价对象"增值"。
2、发展性教育评价,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以评价对象为主体,以发展主体为理念的教育评价。
发展性评价重视多渠道交流信息,提倡同行之间互相评价;提倡由评价对象自选评价者。
3、发展性教育评价认为评价对象是发展的主体,发展性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协调的发展目标的过程。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对促进评价对象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组织需要的融合,对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心态与教育组织氛围的融合,促进评价对象现衬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课改中开展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尝试作者:李链滔文章来源:教育导刊2005年5月刊点击数:676 更新时间:10/11/2005一、在语文课改中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尝试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和发展性评价的要求,结合学校语文科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笔者制定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案。
在评价方案的执行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一)采用“ 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综合评定”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期末测试占60%。
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课堂检测,单元、期中各个阶段以及各项活动的测评,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在“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的评价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具体内容包括:分阶段测查学生的背诵、口语交际等,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期内找老师或同学测查;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测查则按单元进行笔试;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则主要从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期末测试则运用试卷考试进行。
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是近十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汇集学生作品以展示学习上的进步,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发展性评价,它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强调学业成绩的做法。
笔者在语文课改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来运用这一方法。
笔者的经验是:记录袋的内容不可贪多求全,要有针对性,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记录袋的内容。
笔者设计的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主要有:各单元测验成绩记录表,最佳单元测验卷,我的作文(学生认为最好的两篇作文),我的作业(学生认为最好的两次作业),学习的收获、体会和小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家长评价和期末考核的评价表,实践活动作品(如手抄报);获得的奖励等。
浅谈发展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教学评价;激励;多元化;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发展性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未来的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它强调多样化;在评价对象上,它强调全体学生参加;在评价人员上,它提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化参与;在评价结果上,它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使全体学生达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及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积极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发展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达到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所以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学会学习,在读过之后让学生参与评价,对提高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发展性评价手段,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设问:“读了课文的标题之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纷纷举手,有的问:“埃及在什么地方?”有的问:“埃及的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说:“埃及的金字塔是谁建造的?”……我抓住时机鼓励同学们说:“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这正是我们这节课需要解决的。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读课文,看谁能最先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前都是老师提问大家回答,今天咱们变个样。
谁能像老师那样对课文提出问题呢?”经过片刻的沉默,同学们陆续举起手来。
刚开始提的问题比较浅显,缺乏针对性,但这毕竟是学生通过动脑筋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发展性评价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出彩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传统评价方式的内容刻板单一,评价技术落后,造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严重脱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信度和效度。
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积极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组织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有效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它能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亮丽的色彩,使课堂更出彩。
一、优化教学评价标准,凸现评价的导向功能1、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新课程强调“纸笔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避免用终结性、单一性、知识性的考试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及状况做出评价。
”2、评价手段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方法。
教师评价是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
学生自评,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新课程下发展性评价提倡多种主题,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评价等,因此要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4、评价内容立体化。
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对学生评价分为学科学业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两大部分。
这种评价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多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5、评价重过程化。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主要体现在探究过程中,因此要根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方案设计的周密性、探究的实效性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综合素质开展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综合素质开展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一、问题的提出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开展性评价是根据先进的学生评价理论,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展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p 评价,它包括语文口语交际才能、阅读写作才能、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才能、语文理论才能、语文创新才能几项内容。
“开展性评价”是指该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屡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开展趋势的评价。
二、开展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施行1、制定方案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出了详细的施行方案:七年级阶段主要侧重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的培养;八年级阶段主要侧重学生学习才能,特别是自主学习才能的培养;九年级阶段主要侧重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才能的培养。
2、确定评价内容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语文才能为核心,并考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目的及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可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的评价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对口语交际才能的评价。
对学生口语交际才能的评价〔见表一〕,主要是从口语表达的信息是否准确、普通话运用是否标准、语言是否流畅简洁、说话姿态是否得体等方面来评价学生。
〔2〕对阅读才能的评价。
对学生阅读才能的评价〔见表二〕,主要是从阅读策略、语篇才能、语用才能等方面来评价学生。
〔3〕对写作才能的评价。
对学生写作才能的评价〔见表三〕,主要是从写作的内容、语言构造完好、文字书写、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表达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写作态度等方面进展评价。
3、确定评价方式笔者根据学科特点和班级情况,确定在语文学习开展性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占70%,形成性评价占30%,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语文学科开展性评价报告单”〔见表四〕,确定各评价工程的成绩均用甲、乙、丙、丁、壬五个等级来表示。
综合评价成绩假设是甲,折合为30分;假设是乙,折合为25分;假设是丙,折合为20分;假设是丁,折合为15分;假设是壬,折合为15分以下。
初中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成就与思考作者:王欢贤来源:《中学语文·中旬》2024年第04期摘要探讨初中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成就与思考。
在全面转变评价观念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考试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和口语交际。
建立了多元化评价方案,引入了检查读书笔记、情境测试等独特评价方式。
對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评价,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考试评价评价体系评价观念转变评价方案综合性学习活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明确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主要问题在于过于突出选拔功能,而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此外,过于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且采用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分数至上的理念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抑制了学生个人潜能的发展,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检验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积极展开了“初中学段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实验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评价。
一、构建了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1.重构评价观念,实践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偏重于分数,以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为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素养的培养。
在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中,我们努力进行评价观念的重构,以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一卷定高低”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内容。
不再将学科知识视为唯一标尺,而是将学生的表现划分为知识与能力、习惯与态度、兴趣与特长等多个方面。
这种多元划分使评价更全面,有助于发现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和潜力。
发展性学生评价对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
施欣;汪莉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根据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改革语文课程考试内容和方式的设想.
【总页数】2页(P190-191)
【作者】施欣;汪莉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特征和功能及其它对英语考试改革产生的启示 [J], 李畅
2.运用微信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r——以"保护水资源"语文实践活动为例 [J], 陈书强
3.试论发展性教育评价对中学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 [J], 王剑君;
4.浅谈发展性教育评价对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 [J], 陆敏
5.发展性教育评价对中学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 [J], 李仲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语文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评价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逐渐成为重要的一环。
尤其是在语文课程中,发展性学生评价更是成为了当今语文教育的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呢?发展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及学生学习需求,及时监测、分析和评估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支持和鼓励,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性评价注重的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它对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应有的关注,将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要素纳入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全面多维,是目前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对于语文教育来说,语文学科是人文、综合性、艺术性最强的一门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点。
而要实现“能听讲、会说话、真读书、爱写作,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发展的动态监测,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发展性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平衡、累进式的发展。
通过发展性评价,语文教育可以从量化转向质化,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评价。
一、发展性评价促进语文教育的全面深化评价是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发展性评价则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它不仅具备激发潜力、鼓励进步的功能,更能够帮助学生在各方面综合发展。
因此,发展性评价在语文课程中的使用不仅可以从评价的角度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化。
首先,发展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通常采取“铅笔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这样做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同时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学生的自信心。
而通过发展性评价,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到语文学科的美好和奥秘。
中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发展与评价语文作为中学的一门核心学科,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创新,中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学科发展与评价,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以及评价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教育制度中,语文教育主要以经书为基础,强调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现代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流等,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1. 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而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中学语文教育需要关注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新教材内容,使其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
2. 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而现代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中学语文教育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考试评价的改革传统的语文考试评价主要以记忆和应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加,因此,中学语文教育需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
三、中学语文教育的评价方法与途径1. 课堂观察与评价课堂观察是评价中学语文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课堂教学的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来评价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等。
2. 作业评价与反馈作业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发展性评价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发展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观察和评估,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
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发展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应试心态和机械记忆。
而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发展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调整。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此外,发展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通过观察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最后,发展性评价可以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而发展性评价注重全面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综上所述,发展性评价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考语文命题方向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落实——《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知应会》读书心得近日阅读《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知应会》一书,再加上正在对初三毕业班的语文复习指导,发现本书中设计的诸多理念其实已在我们的中考语文命题中有所渗透。
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与中考语文考点不谋而合。
现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作以下心得报告。
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无外乎“德智体美劳”,看起来似乎已经非常全面了,但一线教师们深知,应试还是重头戏,对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还得依靠纸笔测试。
就中考而言,中考分数直接决定了考生的去向及下一个起点的高低。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地指责应试教育中纸笔测试的弊端,不如另辟蹊径,寻找纸笔测试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途径。
在前不久的“宁波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议”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今后语文教育的方向不再是机械的应试教育,而是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大语文教育。
反映在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中考命题中,便是注重对学生长远发展着想的语文实践与审美能力的考查。
这样的理念令人欣喜,更让人看到了宁波市语文教育的希望。
R.M.H说过:“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而我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也应体现如是理念。
回头再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业成绩、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能力、初步的创新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归结为一句话,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将以上内容与中考语文命题要求一一对照,发现有如下相关落实:1、“实践能力”的落实。
“学业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着重考察语文积累情况、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主要包括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初步鉴赏评价能力。
”(《宁波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P1)教研员张霞儿老师在解读中再三强调结合具体语境来考查字词句的实践运用能力,避免机械记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凸显真正的语文能力。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4期浅析发展性评价在语文学习中的有效运用董成虎(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王窑小学甘肃甘谷741207)【摘要】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在实践中,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性评价方式的有效运用受到了较大制约。
本文结合发展性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程发展性评价问题【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37-02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理念在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中突出了“发展性”,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综合、客观、动态地进行评价。
其中“包括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几项内容,‘发展性评价’是指该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
”一、确立语文学习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教育部门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语文课程标准》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
(二)评价内容不能太笼统从语文课程标准到语文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育教学目标有较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例如,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时,可以分解为立意、结构、语言等三个方面,如果在评价文章的语言时还是感到笼统,还可以再将其进行分解为准确性和表现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时,提出的评价指标应当是全面、重要和有效的,否则就会削弱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