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13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94.01 KB
- 文档页数:6
李凭箜篌引一、练基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傲骨凌风、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
”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描绘了他“调素琴、阅金经”的淡泊生活。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 )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须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安住沉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修身洁行超凡脱俗指桑骂槐焚琴煮鹤B.休养生息超凡入圣弦外之音哀梨蒸食C.修身洁行超凡脱俗弦外之音焚琴煮鹤D.休养生息超凡入圣指桑骂槐哀梨蒸食答案 C解析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高洁的德行。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文中对象是文人雅士,故第一空选“修身洁行”。
超凡脱俗:意为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道家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凡入圣: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
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文中讲文人的处世心态,故第二空选“超凡脱俗”。
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根据上文四字词的形式,第三空应选“弦外之音”。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自主赏析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角.色角.斗独角.兽五更鼓角.B.空.山空.闲空.白点目空.一切C.露.水露.天花露.水不露.声色D.互相.相.对相.对论相.机行事项,jué,jué,jiǎo,jiǎo;B项,kōng,kòng,kòng,kōng;C项,均读lù;D 项,xiāng,xiāng,xiāng,xi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岁暮渔樵云霄天崖海角B.颓唐箜篌装潢练石补天C.女娲描摹冗长雕栏玉砌D.溽暑窥视编缉远见卓识项,“崖”应为“涯”;B项,“练”应为“炼”;D项,“缉”应为“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人事音书漫寂寥..B.李凭中国..弹箜篌C.夷歌数处起渔樵..D.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项,人事:交游;B项,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D项,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50710022)A.春花秋月何时了故乡遥,何日去B.雕栏玉砌应犹在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五月渔郎相忆否及时相遣归D.一一风荷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副词,应该/动词,响应。
A项,疑问代词,什么。
C项,副词,偏指一方。
D 项,动词,擎起、举起。
5.名句默写。
(1)五更鼓角声悲壮, 。
(2)昆山玉碎凤凰叫, 。
(3)女娲炼石补天处, 。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5)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
(6)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峡星河影动摇(2)芙蓉泣露香兰笑(3)石破天惊逗秋雨(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叶上初阳干宿雨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阁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课含解析第三单元第13课李凭箜篌引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答案】C【解析】“妪”应读作y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李贺的诗歌描写了一个个的意境,有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把我们带入梦幻世界。
②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淡的诗歌发展方向。
③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种之气。
A.光怪陆离自出机杼恢宏大度B.波谲云诡别出蹊径踔厉风发C.光怪陆离别出蹊径踔厉风发D.波谲云诡自出机杼恢宏大度【答案】C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
可以看到李贺奇异的想象,有着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很强。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
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第三单元第13课李凭箜篌引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答案】C【解析】“妪”应读作y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李贺的诗歌描写了一个个的意境,有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把我们带入梦幻世界。
②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淡的诗歌发展方向。
③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种之气。
A.光怪陆离自出机杼恢宏大度B.波谲云诡别出蹊径踔厉风发C.光怪陆离别出蹊径踔厉风发D.波谲云诡自出机杼恢宏大度【答案】C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
可以看到李贺奇异的想象,有着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很强。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
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李凭箜篌引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答案】C【解析】“妪”应读作yù。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李贺的诗歌描写了一个个的意境,有羲和敲打着的发出玻璃声的太阳,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把我们带入梦幻世界。
②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淡的诗歌发展方向。
③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种之气。
A.光怪陆离自出机杼恢宏大度B.波谲云诡别出蹊径踔厉风发C.光怪陆离别出蹊径踔厉风发D.波谲云诡自出机杼恢宏大度【答案】C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C.“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
可以看到李贺奇异的想象,有着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很强。
D.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
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高中语文3.10.2阁夜李凭箜篌引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基础提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旋.涡(xuán) 嗥.叫(áo)打烊.(yàng) 一场.大雨(chǎng)B.挟.带(jiā)胡诌.(zhōu)叵.测(pǒ) 芙蓉泣露.(lù)C.差.生(chà) 揩.油(kāi)漂.洗(piǎo) 五更.鼓角(gēng)D.高挑.(tiāo) 弓弩.(nǔ)辐辏.(còu) 徇.情枉法(xùn)答案 C解析A.嗥háo。
B.挟xié。
D.挑tiǎ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李贺的诗歌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
B.港媒曾如此评价邵逸夫的义举:他是香港地区的道德标竿。
他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慈善事业之中,但从不怕别人说他沽名钓誉。
C.穿行于杜甫当年喜爱并种下的桤木、桃、松、竹之间,仿佛自己已置身于世外桃园,眼前那青瓦飞檐,朱栏花窗的水榭,清池里长满的红荷,早已取代了繁杂的人间烦恼。
D.国画中的仕女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甜静之美,尤其她们怡情于亭台之间,身着修身的明服,更显得她们体姿修长、典雅风致。
答案 A解析B.标竿—标杆。
C.桃园—桃源。
D.甜静—恬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李贺的诗歌描写了一个个的意境,有羲和敲打着发出玻璃声的太阳,满布寒霜而敲不响的战鼓,老兔寒蟾泣成的天色,把我们带入梦幻世界。
②唐诗高峰之后,宋人,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追求平淡的诗歌发展方向。
③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根植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种之气。
第13课李凭箜篌引“且歌且行”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傲视群雄、博情壮志的风流。
行与天地间,望尽历史,看遍人生,思及天下。
他不是没有活力的老骥,他是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且歌且行”是李白“痛饮狂歌飞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无拘无束、张扬个性的潇洒。
把思想交给一轮明月,舞于山月之间,无视功名,无视尘世。
“且歌且行”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惧风雨、放浪形骸的坦然。
视外界的诽谤如粪土,任凭他人恶意的指责也不理会,歌也风流,行也潇洒!“且歌且行”是一种融入自然的风流,是相驳于劳碌和无为的洒脱,只要有这样一种人格,有这样一种气质,我们就可以握一份清浅,写一份诗意,静醉流年……“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说上天与人一样,如果也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感情,它也很容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颓.唐(tuì)啼.叫(tí)缔.造(dì)挣.脱(zhènɡ)B.神妪.(yù)沤.肥(òu)怄.气(òu)讴.歌(ōu)C.蛟.龙(jiāo)渐.染(jiàn)症.结(zhēnɡ)毗.邻(pí)D.谄.媚(xiǎn)信笺.(jiān)粗犷.(kuànɡ)剔.除(tī)解析:A项,“颓”应读tuí;C项,“渐”应读jiān;D项,“谄”应读chǎn,“犷”应读ɡuǎnɡ。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解析:D项,“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答案:D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李凭中国....弹箜篌 B.三峡星河影动摇C.人事..处..音书漫寂寥 D.女娲炼石补天解析:A项,“中国”,古义为“国中,指国都长安之中”;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李凭箜篌引一、【202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其次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安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力量。
解答本题需留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四两联”“情怀”。
第三联写诗人秋夜病卧,而从最终一联中“思散关路”“驿前迎”可以看出,诗人仍旧不忘大散关的战斗生活,想要报效国家。
二、【202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密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接受了的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诗歌表达技巧的力量。
《诗经》在章法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重章叠句(复沓),即每个章节内容大致相同,只替换几个词语。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吵闹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愿。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秀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愿新娘婚后夫妻和谐、子孙繁衍、家族兴盛;联想奇妙,形象鲜亮,意趣盎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3.10.1阁夜李凭箜篌引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渔樵.(qiáo) 凤凰.(huánɡ)淫.威(yín) 缔.造(tí)B.奢.望(shē) 昂.然(ánɡ)寂寥.(liáo) 颓.废(tuí)C.神妪.(yù) 芙蓉.(rónɡ)女娲.(wō) 毗.邻(pí)D.战栗.(lì) 雪霁.(jì)雕琢.(zhuó) 坼.裂(chì)答案 B解析A.缔:dì。
C.娲:wā。
D.坼:c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岁暮紫皇云霄天崖海角B. 歌谣箜篌悲抑练石补天C. 寂寥描摹怆然奇崛瑰丽D. 根蒂萧瑟编缉远见卓识答案 C解析A.崖—涯。
B.练—炼。
D.缉—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卧龙跃马终.黄土终:最终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答案 A解析景:日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真切地感受着这些变化,并常常为之振奋。
B.关于房租上涨的问题,出租者和租房者的看法模棱两可....,社会上也议论纷纷,住建部负责人则认为还是由供求矛盾引起的。
C.要取得改革开放和小康建设的重大进展,就必须有全局意识,不能目无全牛....,患得患失。
D.各国代表在游览北戴河时都忍不住赞叹道:“这里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
”答案 D解析A.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48】颓.唐(tuì)啼.叫(tí)缔.造(dì)挣.脱(zhènɡ) 神妪.(yù) 沤.肥(òu)怄.气(òu) 讴.歌(ōu) 蛟.龙(jiāo)渐.染(jiàn) 谄.媚(xiàn) 粗犷.(kuànɡ)【答案】“颓”应读tuí,“渐”应读jiān,“谄”应读chǎn,“犷”应读ɡuǎn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解析】D项,“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李凭中国..弹箜篌B.三峡星河影动摇..C.人事..处..音书漫寂寞D.女娲炼石补天【解析】A项,“中国”,古义为“国中,指国都长安之中”;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B项,“动摇”,古义为“摇曳不定”;今义为“不稳固,不坚定”。
C项,“人事”,古义为“交游”,今义为“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答案】 D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________________,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十二门前融冷光,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3)_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________________,风流天下闻。
(李白《赠孟浩然》)(4)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____。
李凭箜篌引一、【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四两联”“情怀”。
第三联写诗人秋夜病卧,而从最后一联中“思散关路”“驿前迎”可以看出,诗人仍然不忘大散关的战斗生活,想要报效国家。
二、【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经》在章法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重章叠句(复沓),即每个章节内容大致相同,只替换几个词语。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
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
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
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
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
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
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
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
如《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
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
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
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
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
“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就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还表现在用词上。
他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好像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己出”。
王思任说他喜用“鬼、泣、死、血”等字,用这些字可以造成刺激性的效果,好像菜肴之辣椒粉一样。
为了传达细腻的感觉,李贺极力渲染对象的色彩和情态。
写绿,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
风有“酸风”,雨有“香雨”,泪有“红泪”,春有“古春”。
李贺的诗歌就是这样超越了生活的真实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他的语言乍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细细琢磨却又是可理解的。
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孤诣地追求着,探索着,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
李贺的确写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
有的诗缺乏完整的构思,有的诗流于晦涩。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李贺“虚荒诞幻”的诗歌风格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虚荒诞幻是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不同于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B.虚荒诞幻这种创作风格是李贺把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通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C.李贺虚荒诞幻的风格体现在捕捉的意象、意象的组合、用词三个方面,《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
D.虚荒诞幻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李贺全新的创造,是李贺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的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不凡之路。
【答案】C【解析】“《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无中生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因为李贺喜欢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作为意象。
B.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而这有时恰好表现了诗人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C.李贺在用词上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寒绿”“颓绿”“笑红”“冷红”“酸风”“红泪”等就给人这种感觉。
D.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李贺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如缺乏整体构思、晦涩难懂等。
【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捕捉的意象方面,李贺和韩愈有相似之处,如都喜欢以太阳为意象,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等。
B.《长歌续短歌》不仅和《长歌行》《短歌行》一样抒发了对人生不常的感慨,而且还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C.李贺的诗歌,从局部看,细致入微;从整体看,荒诞而不可思议。
这和李贺观察生活的方法有关。
D.“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能够体现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
【答案】A【解析】“喜欢以太阳为意象”于文无据,“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只是李贺的创作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是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如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
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岸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其《悲喜剧》一诗中写“白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望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答案】D【解析】A、B、C这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
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答案】B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