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法检测便潜血的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51
粪便隐血试验参考值临床意义粪便隐血试验(FOBT)是一种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人体肠道内是否存在潜在的出血。
这种试验的参考值对于判断结果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临床上的许多潜在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粪便隐血试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粪便隐血试验的参考值通常为阴性,即不存在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进行高灵敏度的粪便隐血试验时,可能会检测到极少量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疾病。
一般来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即检测到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可能提示以下几种情况: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等。
其他疾病:如口腔溃疡、牙周炎等口腔出血,或鼻腔出血等。
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助诊断消化道疾病:对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炎症和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特别是在肠道肿瘤的早期,可能会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肿瘤。
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较严重,或者存在多处出血。
同时,如果粪便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也说明出血量越大,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指导治疗: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使用止血药物、调整饮食等。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手术的疾病,如肠癌、胃癌等,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也可以作为评估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参考。
监测复发和转移: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可以监测疾病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如果试验结果持续阳性,可能提示疾病复发或转移。
鉴别诊断:与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相结合,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诊断一些难以确定的疾病。
例如,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但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正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痔疮等良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对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双连法检测便潜血的临床意义电子教案标题:双连法检测便潜血的临床意义引言:便潜血检测是一种简单、无创、经济有效的筛查结直肠癌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双连法检测便潜血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一、原理:双连法检测便潜血是通过酶免疫法和免疫层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在便样中加入一种受体抗体,然后加入一个与之特异结合的酶标抗体。
当人体内存在便潜血时,抗体会与潜血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通过免疫层析法将复合物分离出来,之后,观察酶标物质的颜色变化,判断样品中的潜血浓度。
二、操作步骤:1.收集便样:患者需使用特殊的容器收集大便样本,确保采集的大便样本完整而不被污染。
2.样本处理:将便样放入试管中,加入特定的试剂,混匀均匀,使样本与试剂充分接触。
3.双连法检测:将处理后的样本注入检测物品中,按照说明书进行免疫层析法的操作步骤,包括孵育、洗涤、加上显色剂等。
4.结果读取:观察样本中显色剂的颜色变化。
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潜血的浓度。
三、临床意义:1.筛查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通过双连法检测便潜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或其前期病变,从而及早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指导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定期进行便潜血检测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如果患者的便潜血阳性,可能说明肿瘤存在复发或转移,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监测疾病复发:对于既往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通过定期进行便潜血检测可以监测疾病的复发情况,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
4.筛查其他肠道疾病:便潜血检测还可以用于筛查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便潜血阳性,因此通过这个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进行初步筛查,进而引导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结论:双连法检测便潜血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筛查结直肠癌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
通过早期筛查、治疗指导和疾病监测,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粪便隐血试验(OBT)及临床意义一、概述粪(大)便隐血是指上消化道出血小于5 ml,粪便中无可见的血液,且红细胞被消化破坏,显微镜检查不能发现红细胞的微量出血。
检查粪便隐血采用粪便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
二、检测方法目前,粪便隐血试验常用化学法或免疫法测定类中血红蛋白,也可联合测定类中转铁蛋白。
其中,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有胶乳凝集法、EIA 法、胶体金法和免疫层析法等。
此外,还有半自动、全自动的粪便隐血试验仪器。
化学法一、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H202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如邻联甲苯胺)氧化而显色(如邻联甲苯胺氧化成邻甲偶氨苯显蓝色)。
二、试剂1、10g/L邻联甲苯胺冰醋酸溶液2、3%过氧化氢液。
三、操作1、用小木棍挑取少量粪便,涂在消毒棉签或白瓷板上。
2、滴加10g/L邻联甲苯胺冰醋酸溶液2~3滴于粪便上。
3、滴加3%过氧化氢液2~3滴。
4、立即观察结果,在2分钟内显蓝色为阳性。
四、结果判定1、阴性:加人试剂2分钟后仍不显色。
2、阳性+:加人试剂10秒后,由浅蓝色渐变蓝色。
3、阳性2+:加人试剂后初显浅蓝褐色,逐渐呈明显蓝褐色。
4、阳性3+:加人试剂后立即呈现蓝褐色。
5、阳性4+:加入试剂后立即呈现蓝黑褐色。
五、注意事项1、3%过氧化氢液易变质失效,须进行阳性对照试验,将过氧化氢滴在血片上,应产生大量泡沫。
2、齿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血等可导致阳性反应。
3、用具应加热处理(如试管、玻片、滴管等)以破坏污染的过氧化物酶。
4、也可选用中等敏感(0.3~1mg Hb/g粪便)的愈创木酯法,但必须选购质量优良的愈创木酯,配制成20g/L愈创木酯乙醇溶液,代替10g/L邻联甲苯胺冰醋酸溶液,操作同上。
免疫法一、原理采用抗人血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与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特异性结合以检测类便中有无血液。
本试验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为什么医生会建议病人做大便潜血试验?发布时间:2021-06-15T08:06:54.644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1年第2期作者:王慧[导读] 大便潜血试验检查其方法简便易行,只需患者采集少量大便送到去化验即可。
四川省射洪市金华中心卫生院 629213大便潜血试验是指在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肉眼不能见到大便中带血,但大便中已有被破坏红细胞,只是量少而已。
大便潜血试验常作为筛选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着很重要价值。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出血量根据不同的疾病也有所不同。
当有少量出血量,用肉眼和在显微镜下都不能发现时,就只有通过做大便隐血试验(又称粪潜血试验)来确定有无消化道出血。
大便潜血试验检查其方法简便易行,只需患者采集少量大便送到去化验即可。
一、重视大便潜血试验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常为一些病变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的线索,特别是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应重视此项检查。
医生建议超过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应该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对存在结肠癌致病高风险的人,比如家族中有结肠癌病史或是曾经得过结肠息肉的人,医生建议从40岁起要每年都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
通过大便潜血试验检查,证实有消化道有出血后,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化验检查进一步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
临床常见的原因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活动期、胃癌、结肠癌、肠结核、钩虫病、慢性结肠炎、结直肠溃疡、直肠癌等。
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时应想到有恶性病变的可能性。
大便潜血除了可以监测具有明显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外,还在胃肠道肿瘤筛查预警、监测抗凝剂使用过程中的出血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便潜血试验临床意义①如果病人有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大便潜血试验会呈阳性;②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率大概为45%-70%,而且阳性是间断性显现的,经过治疗大便外观看着好转后,大便潜血迹象还会持续近一周左右的时间,待出血停止后大便潜血可转阴性;③消化道癌症的早期,做大便潜血试验会有近20%的结果显示呈阳性,而到了晚期大便潜血就能达到90%以上,而且是持续性阳性,所以大便潜血的检查在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便潜血检查进行的大肠癌筛查,做到早期发现大肠癌,早期治疗,能明显地降低了大肠癌的死亡风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导语:可能有一些朋友对于大便隐血试验这种试验会有所耳闻吧,但是真正了解大便隐血试验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大便隐血试验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
可能有一些朋友对于大便隐血试验这种试验会有所耳闻吧,但是真正了解大便隐血试验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大便隐血试验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试验,不过由于大便隐血试验在临床上面的作用非常的明显,所以我们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大便隐血试验的知识,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大便隐血试验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
也叫邻甲联苯胺法(OB)。
大便隐血试验仍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
此项试验快速简单,而且无痛。
1上消化道有出血:OB呈阳性
2消化性溃疡:阳性率40%~70%,呈间断性阳性,治疗粪便外观正常时,OB仍可持续5~7天阳性,此后若出血停止OB可转阴;只要消化道出血大于5ml,即可出现阳性,但不作为诊断的直接依据;若OB呈强阳性提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
3消化道癌症:阳性率95%,呈持续阳性,可OB可作为消化道癌筛选指标
4流行性出血热:阳性率84%,OB为重要佐证
5药物导致胃粘膜损伤(Eg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溃疡性结膜炎、结肠息肉、钩虫病等,OB显示阳性。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大便隐血试验,我们知道是用来测试消化道是否出血的一种方法,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希望上文介绍的信息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双连法检测便潜血的临床意义双连法是一种用于检测便潜血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血来判断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双连法综合了化学法和免疫学方法的优点,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以下将详细介绍双连法检测便潜血的临床意义。
1.早期发现肠道疾病:便潜血是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异位黏膜病变等。
双连法可以通过检测微量潜血,帮助早期发现这些疾病,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2.筛查胃肠道肿瘤:胃肠道肿瘤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双连法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方法,帮助早期发现异常结果,及时排除或确诊胃肠道肿瘤。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3.评估疗效和预后:在肠道疾病治疗过程中,双连法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
如果治疗有效,隐血的检测结果应该逐渐消失或降低;相反,如果治疗无效或复发,隐血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升高。
通过隐血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指导病情监测: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双连法可以用于监测疾病活动程度和预测病情发展趋势。
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经常进行双连法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活动性,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控制炎症的目的。
5.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双连法的阳性结果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证据。
结合其他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性质和范围,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双连法检测便潜血在临床中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早期发现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同时,双连法还可以评估疗效和病情活动性,指导治疗和疾病的监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并注意双连法的局限性,以避免虚假阳性或阴性结果的误导。
粪便隐(潜)血试验及其医学意义
隐血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很少,肉眼不见血色,而且少量红细胞又被消化分解发致显微镜下也无从发现的出血状况而言。
临床意义
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如服用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肿瘤时,粪便隐血试验均常为阳性,故须结合临床其它资料进行鉴别诊断。
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性阳性。
消化性溃疡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正常时,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阴。
消化道癌症时,阳性率可达95%。
呈持续性阳性,故粪便隐血试验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尤其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
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隐血试验,作为健康筛检。
摄入引起胃肠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非类固醇抗炎药,可造成化学法隐血试验假阳性。
而摄入大量维生素C,则可造成隐血试验假阴性。
此外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粪便中隐血试验也有84%的阳性率,可作为该病的重要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