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水-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有趣的水》。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二章《水的特性》,第三节《水的流动》。
2. 详细内容: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等特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容器、水管、漏斗、彩纸、画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容器、水管、漏斗、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水龙头、洗手池等,引导幼儿关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流动情况。
(2)让幼儿尝试用彩纸、画笔描绘水的流动过程。
4. 分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并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内容:(1)水的流动性(2)水的无固定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洗手池等,记录水的流动情况。
(2)用彩纸、画笔描绘水的流动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避免单一的知识灌输。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分组讨论与分享的引导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节约用水,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重点:掌握水的特性,学会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子、杯子、滴管、小石子、海绵等。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水杯、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盥洗室,观察水龙头、水池等,引导幼儿关注水资源。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如流动、溶解、透明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如加水、加冰、倾斜杯子等。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保护水资源的方法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水资源使用情况,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水》2. 内容:水的特性:流动、溶解、透明等水的用途:生活、农业、工业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家里哪里用到了水?(2)怎样节约用水?(3)如何减少水污染?2. 答案:(1)家里用到了水的地方有:洗手间、厨房、阳台等。
(2)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用节水型洁具等。
(3)减少水污染的方法有: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水》前言:水对于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水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本次科学活动《有趣的水》,我们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们亲自参与实验,探索水的性质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性质;2.观察和描述水的不同状态;3.体验水的变化和转化;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沸水瓶;2.冷水瓶;3.普通水瓶;4.水杯;5.冰块;6.塑料容器;7.水果;8.水彩画颜料;9.毛笔。
活动步骤:1.引导活动(10分钟)通过唱歌、看图等形式引导幼儿们回忆水的一些特点和用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环节(30分钟)将沸水瓶、冷水瓶和普通水瓶分别摆在一起,让幼儿们观察三个瓶子的外观并描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然后,逐个打开瓶盖,让幼儿们感受瓶内的水的温度,并观察瓶内水蒸气的产生情况,引导幼儿们发现水的加热可以使其变成水蒸气。
再将冷水瓶中的水倒入水杯中并观察,引导幼儿们发现冷水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接着,给每个幼儿一块冰块,并让他们用手触摸冰块。
然后,将冰块放入塑料容器中,让幼儿们观察和描述冰块的变化过程。
引导幼儿们发现冰块经过加热可以变成水,并通过观察和感受冰块与水的温度差异来体验冰块的融化。
最后,给每个幼儿一块水果(例如苹果或梨),并让他们用水果来刷画,观察和描述水果汁液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
引导幼儿们发现水果汁液可以改变毛笔的颜色,并通过自由刷画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总结讨论(10分钟)引导幼儿们回顾和总结今天实验的内容和发现,讨论水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并帮助他们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延伸活动(10分钟)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可以引导幼儿们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通过观察饮水机和洗手池的原理,引导幼儿们了解水的循环和使用;- 制作小海洋模型,让幼儿们观察和描述水的波浪运动和鱼儿游动;- 在户外进行水的浮沉实验,让幼儿们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有趣的水》大班教案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延伸。
一、教学目标:1.教育孩子爱护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2.通过故事的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4.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故事《有趣的水》、板书、卡片、水彩笔、剪刀、胶水等;2.教学环境:教室宽敞明亮,布置整洁干净;3.学生准备:学生学习材料、练习册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用板书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水》,并通过引发学生对水的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故事阅读(3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述故事《有趣的水》,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传递,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3.思考与讨论(2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为什么水对大家来说那么重要?怎样才能保护水资源?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4.游戏与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的游戏,例如:传递杯子里的水,看谁能传递最多的水;用卡片做成各种水的形状,让学生猜出水的形状等,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水的有趣之处,并巩固对水的认知。
5.手工制作(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卡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水下生物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制作出各种形状的水下生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延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乐趣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延伸练习,如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自来水的用途、水龙头滴水现象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水的重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趣的水作文《有趣的水》水,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啦!说起水,我就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头那条小河里玩耍的事儿。
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能瞅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小虾。
每到夏天,我们一群孩子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直奔小河而去。
一到河边,大家急不可耐地甩掉鞋子,挽起裤腿,“扑通扑通”跳进水里。
河水凉凉的,刚下去的时候会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
但没一会儿,就适应了那股凉意,只觉得浑身舒爽。
我们在水里可真是花样百出。
有的比赛憋气,看谁在水下待的时间长;有的打水仗,双手用力把水泼向对方,一时间水花四溅,笑声、叫声响成一片。
我最喜欢的还是捉鱼捉虾。
河水不深,鱼和虾都藏在石头缝里或者水草中。
我弯着腰,眼睛死死地盯着水底,一旦发现目标,就悄悄地把手伸过去,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一抓。
可那些小鱼小虾机灵得很,往往在我的手指快要碰到它们的时候,“嗖”地一下溜走了,只留下我在原地懊恼不已。
不过,偶尔也能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时候,当手中真的握住了一条小鱼或者一只小虾,那种喜悦简直无法形容。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块大石头下面有动静,直觉告诉我那里肯定有“货”。
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深吸一口气,把手慢慢地伸到石头下面。
刚碰到一个滑溜溜的东西,我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心想这次肯定能抓到个大家伙。
结果,当我把它拿出来一看,居然是一只小螃蟹,它挥舞着钳子,好像在向我示威。
我可不怕它,把它放进小桶里,看着它在里面横冲直撞,觉得有趣极了。
除了在小河里玩水,下雨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水的奇妙。
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顺着玻璃流淌下来,形成一道道不规则的水痕。
我总是忍不住用手指在那些水痕上划来划去,想象着自己在创作一幅伟大的艺术作品。
要是雨下得大了,院子里就会积起一个个小水洼。
这时候,我会穿上雨靴,在水洼里走来走去。
每走一步,都会溅起一片水花,把裤脚弄得湿漉漉的。
我还会故意用力跺脚,看着水花高高溅起,然后哈哈大笑。
等到雨停了,房檐上还会滴下水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活动目标: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
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
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
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
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水》一、教学内容《有趣的水》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五章《神奇的水》。
本章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来源、水的特性、水的用途、如何节约用水以及水的循环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水的基本特性,学会节约用水。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的循环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透明容器、色卡、滴管、沙子、石子等。
2. 学具:小水壶、小杯子、塑料瓶、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水龙头,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引导幼儿关注水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透明容器中的水,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等特性。
b.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水在沙子和石子中的流动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流动特性。
3. 随堂练习(15分钟)a.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颜色容器中的变化。
b. 教师指导幼儿用滴管进行水的转移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课堂讨论(10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b.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 节约用水方法:关闭水龙头、用废水浇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水循环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洗澡水被抽油烟机抽走,变成水蒸气;洗衣机排水管的水流到下水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水循环过程中,部分幼儿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可以尝试用更直观的教具进行演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有趣的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世界》第三节《有趣的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的性质、水的用途、水的循环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知道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3.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透明容器、色素、汤匙、滴管、水泵、水循环演示图等。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透明容器,里面装满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外观,并请幼儿回答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透明度如何。
(2)教师演示水泵抽水,让幼儿观察水流动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和溶解性。
(2)讲解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讲解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性质。
(2)请幼儿列举生活中用水的地方,讨论如何节约用水。
(3)分组进行水循环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和溶解性。
(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水的性质。
(2)列举生活中的用水之处,并说明如何节约用水。
(3)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2. 答案:(1)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生活用水:洗手、洗脸、洗澡、洗衣服等;农业用水:灌溉、养殖等;工业用水:制造、发电等。
(3)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及循环过程,提高了幼儿对水资源的认识,培养了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二节《有趣的水》。
主要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以及水的循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特性、用途和节约用水。
难点:水的循环过程、如何观察和描述水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盆、杯子、海绵、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盆中的水,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邀请幼儿用手触摸水,感受水的特性。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水的用途,引导幼儿了解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节约用水,让幼儿意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让水流动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并给出答案。
(2)教师演示如何利用斜面让水流动,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水的流动规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并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5. 创作环节(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水。
(2)鼓励幼儿用彩泥、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与水相关的手工作品。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水的特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水的用途:生活、农业、工业、发电等。
(3)节约用水:洗手时关水、洗澡缩短时间、用废水浇花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和家人一起调查一下,你们家每天用水的地方有哪些?如何节约用水?2. 答案:略。
大班教案《有趣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认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学会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认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水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透明杯、色素、滴管、沙子、石头、树叶等。
学具:每组一份水、透明杯、色素、滴管、沙子、石头、树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的特点。
讨论:水是什么颜色的?水有没有味道?水是固体还是液体?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
实验一:色素与水的混合,让幼儿观察水颜色的变化。
实验二:沙子、石头、树叶与水的混合,让幼儿观察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2)讨论:水有哪些用途?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水?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节约用水:洗手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记录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水的小知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认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让他们了解水资源的珍贵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有趣的水》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是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二)活动准备:
1.两个水杯,一玻璃杯牛奶,一玻璃杯清水,玻璃球,白糖、盐、石子、大米。
2.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一杯牛奶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
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猜猜它是什么?老师变个小魔术,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个数,老师就会变出来。
幼:牛奶和水。
师:牛奶对我们的身体好处特别多,多喝牛奶我们会?(引导幼儿)
幼:长的更高,长的更强壮。
师: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两个颜色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牛奶是?幼:白色的。
师:那水呢?幼:水是没有颜色的。
师:水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因为它没有颜色。
刚才小朋友说了半天了,口渴吗?想喝吗?(想)那谁来尝尝牛奶和水是什么味道的?
幼:牛奶是甜的,水是没有味道的。
(2)幼儿猜猜水里、牛奶里有什么。
师:下面老师还要变个魔术,请小朋友再把眼睛闭上,老师要往水里和牛奶里放两个东西,一会我请小朋友猜猜我放的是什么?你们数10个数,我就会变好了。
幼:有的说水里玻璃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牛奶里有什么?
幼:有的说只有;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一个杯子里倒入另一个杯子里看到了玻璃球。
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牛奶不透明,看不见里面的。
(评:以探索秘密引出课题,萌发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让幼儿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盛水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塑料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结:水会流动。
(评:提供材料,幼儿在自己的尝试操作中感知水会流动,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结论,使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为下一尝试活动奠定了基础。
)
(2)溶解实验
师:老师要带你们做一个小实验,仔细看老师,一会我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做,老师取一样东西放入水中,我们来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
幼:东西化了。
师:请小朋友分成组从桌上的白糖、盐……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
建议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
幼B:小石子还在水中。
幼C:糖、盐放在水中都没了,大米、石子都在水里。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小结: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说果珍,有的说味精,有的说感冒冲剂。
(评:提供多种材料,引让幼儿尝试操作,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讲述自己的发现。
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义。
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水。
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
幼A: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
幼B: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
幼C: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
幼D: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
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好了,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评: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