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20
【病例简介】患者陆子鹏男性,50岁,住院号:125684,因车祸胸腹部、四肢外伤紧急入院,查体:神志模糊,面色青紫,左胸部塌陷,有骨擦音,腹部膨隆,双上肢肿胀,有骨擦音,左下肢有皮肤青紫。
血压80/66mmHg,心律140次/分,SPO2 84%。
急送手术室准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问题】1、请对该病人进行术前评估及处理?检查骨折处(出血量?)、听诊双肺、心脏、腹部(视触叩听)监测:有创血压、静脉压、自体血回收机、插胃管、体温、加温、尿量、血气分析、凝血系列失血量的判断、允许性低血压策略2、气管插管全麻后气道阻力增大,SPO2继续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处理?胸部损伤无论是开放型或是闭合型,通气功能都受影响,即使单纯肋骨骨折,亦可因疼痛而妨碍呼吸。
多发肋骨骨折可导致连枷胸,因胸壁塌陷可出现明显的反常呼吸。
胸部伤合并颅脑外伤者,因中枢抑制,可进一步削弱通气而致严重低氧血症。
气胸是胸部创伤常见的并发症,可因纵隔移位而严重干扰呼吸和循环,如系张力性气胸则影响更甚。
麻醉前必须先施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否则可因正压通气而加剧胸腔积气和纵隔移位,甚至猝死。
3、该患者选择麻醉方法?药物选择?吸入全麻绝大部分吸人全麻药高浓度时均抑制循环功能,其程度与全麻的深度成正比。
对创伤患者应采用低浓度静吸复合麻醉以减少对循环的抑制。
相比较氟烷和安氟烷,异氟烷与地氟烷的心肌抑制作用轻;七氟烷对心肌抑制作用较小,且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依托咪酯理论上对交感神经和压力感受器影响小,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人的诱导,但也需注意掌握推注速度和剂量。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均可用于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麻醉维持。
休克病人应用肌松药,不仅能使麻醉保持在较浅水平,从而减轻全麻药对循环的影响,而且使体腔内手术区显露更好,有助于手术顺利施行。
罗库溴铵、维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不阻断交感神经节,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微,麻醉诱导和维持均可应用。
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麻醉处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等外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救治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在这类病人的救治中,麻醉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做好麻醉处理工作,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就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急危重症患者?急危重症患者泛指生命威胁大,病情转变迅速的病人。
有些急危重症患者突发病情,如心源性休克、原发性脑出血等。
有些人则是由于意外而导致重大创伤,如高空坠落、车祸、爆炸或火灾等。
这些意外创伤往往会导致多个器官的损伤,极易引发休克和内脏衰竭等生命威胁性并发症。
对于这些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麻醉处理,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关键。
麻醉处理的目的麻醉处理是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让患者在手术操作或治疗过程中保持安静,同时防止患者进行不适当的身体活动或抵抗。
当然,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麻醉处理还有如下目的:•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降低患者的紧张程度,提高患者的容忍度;•为治疗提供安静和合适的操作环境;•防止患者意外痛感或休克;•调整患者的生理和代谢状态,提高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麻醉处理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麻醉处理的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状况在麻醉处理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状况,包括既往病史、最近的用药和过敏史等。
同时,还需明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和情况变化等。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医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风险。
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状况,需要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一般使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具体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应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麻醉方法,如神经阻滞麻醉、表面麻醉等。
监控生命体征的变化在麻醉处理过程中,应保持严密的监控,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良好的通讯在急危重症患者麻醉处理中,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进行有效的协作与配合。
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疼痛性操作中无感觉或无意识。
对于创伤病人来说,麻醉处理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疼痛和紧急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的标准格式。
一、麻醉前评估在给创伤病人进行麻醉处理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麻醉前评估。
这包括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风险,可以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
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家族史等,特别关注与麻醉相关的疾病或手术史。
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患者的基础生理状态。
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血液状况。
4. 心电图和胸片:对于需要手术的创伤病人,进行心电图和胸片检查,以评估心脏和肺部功能。
二、麻醉方式选择根据创伤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
1. 全身麻醉:适用于需要大面积手术或对患者要求无痛感的情况。
全身麻醉可以通过静脉药物给药或吸入麻醉剂来实现。
2.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手术或局部区域的疼痛处理。
局部麻醉可以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射或表面麻醉来实现。
3. 腰麻:适用于下肢手术或腹部手术。
腰麻通过在腰椎间隙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期间无痛感。
三、麻醉药物选择根据创伤病人的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药、肌松药等。
1. 镇痛药:用于控制术后疼痛。
常见的镇痛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
2. 镇静药: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常见的镇静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3. 肌松药:用于放松患者的肌肉,便于手术操作。
常见的肌松药物有琥珀胆碱、罗库溴铵等。
四、麻醉监测在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程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麻醉效果。
严重创伤急危病人的麻醉处理严重创伤病人有病情复杂、剧变的特点,对某些严重创伤病人手术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措施,应尽早实行。
对严重创伤病人,术前应给予适当量止痛、镇静药,消除病人紧张及恐惧,对已昏迷或垂危病人只应用抗胆碱药;对处于休克状态病人,最好是小量、分次静脉给药。
此类病人的麻醉选择可根据病人情况、手术要求选用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选用全身麻醉时以气管内全麻为宜,它可保证充分吸氧,有利于对呼吸进行控制,并能使麻醉医师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循环方面的问题。
现将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2~57岁,平均24.2岁,病程1至数小时,均系急诊手术,其中颅脑损伤10例,肝脾破裂15例,心脏刺伤2例,胃肠肾破裂8例,合并血气胸5例,15人合并有躯干四肢不同程度的复合伤和失血性休克。
麻醉及手术时间最长570min,最短40min,平均165min。
2 麻醉方法严重创伤如伴有多发骨折、头颈、躯干损伤病人,都应选用全麻下手术,但必须避免深麻醉,实际上抗休克病人对疼痛反应已较迟钝,只需维持浅全麻结合肌松药即可完成手术。
本组患者全麻18例,连硬外17例,分别占51.4%和48.6%,前者为脑外伤,胸部外伤及严重复合伤患者。
选择对呼吸、循环干扰较轻的咪唑安定或氯胺酮加肌松剂诱导,经口明视插管,其中3例重危病人未经任何诱导,直接经口插管。
年幼及重危病人采用表面麻醉加喉上神经阻滞下插管。
术中以静吸药物维持。
多选择氧化亚氮或低浓度氨氟醚加神经安定镇痛合剂和本可松复合麻醉,视病情及手术需要调节麻醉深浅。
对有血气胸者先作胸前闭式引流后再插管。
对17例无严重复合伤,以经各种抗休克治疗,有效血容量基本纠正的下肢及腹部患者,选择连硬外阻滞麻醉,以小剂量、低浓度分次给药为原则。
本组采用1.33%~1.6%利多卡因维持,内含1:20万的肾上腺素,以减少局麻药吸收,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创伤病人麻醉的注意事项分析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创伤就已经成为年轻人伤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所有年龄死亡病例之中占据第四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脑血管等疾病。
临床上创伤患者病情程度大多不同,而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结合病情程度来做好麻醉处理,麻醉处理效果还会直接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存在较为严重外伤以及复合伤的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麻醉和手术十分重要。
可是创伤病人在麻醉处理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所以通常都需要了解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病理与生理变化情况,同时把握好创伤病人紧急气道处理以及维持循环,最后再结合患者实际合理选择麻醉药物以及方法,而且还需要做好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做好这一项工作,本文也就创伤病人麻醉注意事项进行了如下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提升治疗效果:1.麻醉前需要注意的事项麻醉药物选择是麻醉之前需要注意的事项,而对于这一点需要结合创伤病人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如创伤病人创伤部位、手术性质,以及病人的选择来进行合理的麻醉方式选择。
通常情况下,大多不能完全肯定某一种麻醉药物亦或者是麻醉方式比其他药物亦或者是麻醉方式更加适合或者是更加的优越,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通常需要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创伤病人自身身体健康情况;第二,创伤范围以及选用的手术方法;第三,创伤病人对于麻醉药物是否存在禁忌证;第四,麻醉医生临床经验与水平。
若创伤病人出现了低血容量、休克、意识障碍等现象的话,就不能直接使用镇静与镇痛药物,可是抗胆碱药物却依然需要使用。
有些创伤病人情绪十分烦躁,在手术麻醉之前就需要使用镇静、镇痛药物,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医生对于病人意识以及瞳孔的观察。
长骨骨折亦或者是存在腹部创伤疼痛的病人,则可以选择10㎎吗啡、0.5mg阿托品静脉注射,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诱导期药物而造成的心动过缓等情况。
1.麻醉方式选择注意事项创伤病人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包含了麻醉注射方式的选择,而对于这一点,通常需要结合病人手上部位实际情况来进行明确。
第三十一章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一、填空题:1.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特点包括、、、、。
2.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特点包括、、、、、。
3.严重创伤病人麻醉期间循环管理应做到、、、。
4.昏迷的判定标准、、。
二、判断题:1.胸部创伤病人如果合并有张力性气胸,麻醉诱导前必须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处理。
()2.挤压综合征病人使用琥珀胆碱比维库溴铵更安全。
()3.腹部创伤最易出现的是脾破裂。
()4.判断创伤病人是否饱胃,主要要明确进食与受伤的间隔时间。
()5.创伤挤压综合征的病人易出现肾功能不全。
()三、选择题:A型题1. 创伤病人的特点如下,除外()A.血容量丢失B.多见复合法C.年老者居多D.以车祸为主E.可发展为MODS2.创伤挤压综合征病人易出现()A.呼吸功能不全B.循环功能不全C.肝功能不全D.肾功能不全E.脑水肿3.创伤病人麻醉避免误吸最安全的方法()A.推迟麻醉,使进食时间达6小时以上B.置胃管吸引C.诱发呕吐D.表面麻醉后清醒气管插管E.插管时压迫环状软骨4.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A.骨盆腔内出血B.膀胱破裂C.尿道出血D.骶丛神经损伤E.直肠损伤5. 对创伤病人哪种处理不正确()A.严重者应给予吸氧B.失血量少于15%,可暂不输血C.不宜单纯使用葡萄糖液D.颈椎骨折脱位者,气管插管不宜过度仰头E.血压数值是反映创伤程度的唯一依据B型题A.血压升高,心率增快B.血压下降,心率减慢C.血压升高,心率减慢D.血压下降,心率增快E.血压不变,心率增快6.疼痛刺激()7.代偿性休克()8.失代偿性休克()9.代偿性休克病人腰麻后平面达T3()10.休克病人输血输液治疗()C型题A.全身毛细血管渗出增加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1.烧伤病人早期()12.胸腹联合外伤早期()13.感染性休克晚期()A.血GOT、GPT明显增高B.血白细胞增多,中性比例增大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4.肝破裂早期()15.空腔脏器损伤早期()X型题16.创伤病人出现躁动不安的可能有()A.颅脑损伤B.缺氧C.低血压D.疼痛E.组织坏死,释放毒素,吸收入血17.创伤病人出现ARDS的主要发病因素有()A.胸部直接损伤B.休克C.大量输血D.误吸E.败血症18.创伤病人气管插管使用琥珀胆碱的副作用有()A.颅内压增高B.胃内压增高C.眼内压增高D.血钾增高E.肌肉疼痛19.高位截瘫易出现()A.呼吸困难B.休克C.神志消失D.肺水肿,肺栓塞,肺部感染E.心律失常20.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要用适量碱性溶液是由于()A.等渗盐水较体液偏酸B.常出现血红蛋白尿C.尿内丢失大量碱D.多存在代谢性酸中毒E.存在高血钾症四、名词解释:1.DIC:2.ARDS3.ARF4.挤压综合征五、问答题:1.简述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特点。
创伤病人手术麻醉手术麻醉是一项在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确保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
对于创伤病人而言,手术麻醉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创伤病人手术麻醉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其应用的一些常见技术。
一、创伤病人手术麻醉的重要性创伤病人手术麻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创伤病人常常处于严重的疼痛状态下,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恰当应用可以极大地缓解病人的痛苦。
此外,手术麻醉还可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发生。
二、创伤病人手术麻醉的特点创伤病人手术麻醉和一般手术麻醉相比,有一些特殊的考虑因素。
首先,创伤病人常常有血容量不足、循环不稳定等生理状态,对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限制。
其次,由于创伤病人的机体反应性增加,麻醉的深度和稳定性的控制更为重要。
此外,创伤病人的全身状况可能较差,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措施综合考虑。
三、创伤病人手术麻醉常见技术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病人手术麻醉技术。
通过将病人诱导至无意识状态,并维持在一定的麻醉深度下,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全身麻醉通常采用静脉麻醉、插管麻醉或吸入麻醉等方式进行。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另一种用于创伤病人手术麻醉的常见技术。
通过局部麻醉药物的应用,局部麻醉可以在不对全身产生影响的同时实现手术部位的麻痹,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舒适。
3. 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针对特定手术部位进行麻醉的一种技术。
通过向特定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实现特定区域的麻痹,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
4. 脊麻和硬膜外麻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常用于创伤病人手术麻醉的技术,通常用于下肢手术等。
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髓周围,可以在不影响呼吸和循环的情况下实现手术部位的麻痹。
总结:创伤病人手术麻醉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确保手术过程中病人安全、舒适并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针对不同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等麻醉技术来满足创伤病人的需求。
怎样做好急症创伤病人的麻醉急症创伤病人指病情濒死按asa分类属第五类的病人主要发生于严重复合创伤及失血性休克病例共同特点是:病情复杂多变循环、呼吸代谢等系统功能都可出现严重损害如果不予有效处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对创伤病人施行手术和麻醉危险性大这与创伤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为减轻风险程度要求术前了解病情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
创伤病人病理生理改变急症创伤病人的创伤部位各异如颅脑损伤、肝脾破裂其所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也不同但共同点都是“休克”。
①严重创伤引起急性内外出血可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当失血量超过总量%时可引起低血容量休克。
②继发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③急性胸部外伤或胸腹联合伤可导致通气障碍循环干扰缺氧和co必须的氧供加之机体应激反应促使氧耗骤增进一步加重氧供需失衡。
⑤交感活动和儿茶酚胺释放增强促使全身动脉血管收缩组织器官血液灌流不足造成全身性细胞缺氧病理生理改变。
抢抓手术时机急诊创伤患者多数存在活动性出血一旦明确诊断就要避免不必要的术前检查尽量少搬动病人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快速送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只有及时手术止血才是挽回病人生命的惟一机会。
此时应一边积极抗休克治疗一边抓紧时间开始麻醉和手术以防延误手术时机。
麻醉处理原则麻醉处理原则:①了解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
②掌握紧急治疗方法特别是心肺复苏、休克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和处理。
③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④预防和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麻醉处理包括三个阶段:术前紧急处理、术中麻醉处理、麻醉恢复。
麻醉前急救:麻醉前对急症病人施行适当的抢救能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多数病人存在呼吸道梗阻因严重缺氧可能引起猝死。
因此对于意识丧失、深度昏迷的病人需头后仰并托起下颌或放置咽喉通气管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和供氧。
对于误吸呕吐物、异物、血块的患者及时吸除紧急时施行气管切开吸引、预防再次返流误吸。
对于因咽喉水肿又不能及时气管切开者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粗针头作环甲膜穿刺供氧。
创伤病人麻醉的注意事项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创伤已成为年轻人伤残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创伤而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很不一致,麻醉处理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严重外伤和复合伤病人需要立即进行麻醉和手术,更有些病人在急诊室即要求麻醉人员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呼吸、循环、镇痛和麻醉方面。
为此首先要了解严重创伤的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其次是掌握紧急气道和循环处理措施,最后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以及预防和治疗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创伤病人的麻醉科根据创伤部位、手术性质和病人情况选用局麻区域阻滞或全麻。
一般说来,不能绝对的肯定某一麻醉药或麻醉技术较其他药物或方法优越,麻醉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①病人的健康情况; ②创伤范围和手术方法; ③对某些麻醉药物是否存在禁忌; ④麻醉医师的经验和水平。
麻醉前用药休克、低血容量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可免用镇静、镇痛药。
但不宜省略抗胆碱药。
有些外伤病人可能十分烦躁,需术前使用镇静、镇痛药,以免影响意识和瞳孔的观察。
长骨骨折和腹部创伤疼痛剧烈。
对一般情况稳定者,吗啡10mg,阿托品0.5mg 静脉注射,可有效的减少分泌物和防止诱导期某些药物引起的心动过缓。
麻醉方法的选择 ( 1) 区域阻滞:对一些创伤范围小,失血少的病人,区域阻滞有一定优点,如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轻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手术期间保持清醒状态,有利于神经和意识的判断积极有助于术后的阵痛等。
原则上对于循环不稳定、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或凝血功能差的病人,忌用区域阻滞。
( 2) 全身麻醉: ①麻醉诱导。
对于严重创伤的病人,麻醉药物和治疗指数非常低。
同样的病人,如果是受伤,其所谓的安全诱导剂量也会造成致命性的危险,对于病情稳定的创伤患者麻醉诱导与一般选择性手术患者无明显区别,而对低血容量的多发伤患者则要警惕。
②麻醉维持。
低血容量病人用阿片类药和肌松药维持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