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工程资料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工程资料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工程资料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工程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机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代谢工程、生物信息工程和计算机控制等新技术结合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2.微生物工程的特点

1、生产过程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条件温和,不需考虑防爆问题,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2、原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含有毒物质。

3、生产过程是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的,因此多个反应就象一个反应一样,可在单一设备(发酵罐)中进行。

4、能容易地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酶、光学活性体等

5、能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反应,如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

6、生产产品的生物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除特殊情况外,培养液一般不会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

7、通过微生物菌种改良,能够利用原有设备使生产飞跃上升

3.什么是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通过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为生长提供能量,因此初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只要在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发生障碍,轻则引起生长停止,重则导致机体发生突变或死亡,是一种基本代谢类型。

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同,他们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外环境中。

4.微生物工程发展的四个阶段

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特点:只知现象,不知本质

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特点:天然发酵向纯种发酵转变(第一次技术转折) 主要产品:酒精、丙酮、丁醇、甘油

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以抗生素的生产为标志青霉素的发现与大量需求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代谢调控技术由氨基酸发酵开始了代谢控制发酵。石油发酵阶段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的开始

第四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DNA 重组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应用,基因工程产物问世。

5.微生物工程产品类型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

微生物菌体的发酵- 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

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

活性乳酸菌制剂、食用和药用酵母

微生物的生物转化-甾族激素

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利用微生物消除环境污染

利用微生物保持生态平衡

利用微生物探矿、冶金、石油脱硫等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动、植物细胞产品

第二章厌氧发酵机制(糖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1.什么是发酵机制?其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发酵机制是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微生物积累某种产物,取决于维生物的遗传性状和环境条件,要控制微生物发酵的方向和质量,首先要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规律,即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途径和代谢调节机制,环境因素对代谢方向的影响以及改变微生物代谢方向的措施。

2.糖酵解途径有哪些特点?

糖酵解途径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反应不需要氧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糖酵解过程由酶催化进行

其它糖类要先转化为葡萄糖或糖酵解的中间产物

辅酶的均衡

3.什么是巴斯德效应?Crabtree效应?

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即呼吸抑制发酵的作用。--在好氧条件下,酵母发酵能力下降

Crabtree效应与巴斯德效应相反,在癌细胞中发现给予葡萄糖时不论供氧充足与否都呈现很强的酵解反应,而糖的有氧氧化受抑制,称为Crabtree效应或反巴斯德效应。

4.酒精、甘油和乳酸的发酵机制如何?

乙醇生成机制:在酵母体内,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由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成为受氢体,被还原成乙醇。总反应式为:

C6H12O6+2ADP+2H3PO4→2CH3CH2OH+2CO2+2ATP+104.6KJ

理论转化率: 2×46.05/180.1×100% =51.1%

实际转化率:51.1%×95%=48.5%

甘油生成机制:一定条件下酵母可以利用糖分生成甘油。磷酸二羟丙酮在a-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催化下,作为受氢体而被还原为a-磷酸甘油,后者在a-磷酸甘油磷酸酯酶的催化下生成甘油。

A.亚硫酸盐法甘油发酵(酵母第二型发酵)

B. 碱法甘油发酵(酵母第三型发酵)

5. 乳酸发酵有哪些类型?

同型乳酸发酵:是乳酸菌利用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并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丙酮酸作为受氢体被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乙酸和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乳酸发酵过程。经磷酸戊糖途径合成乳酸。

双歧途径:是一条磷酸通解途径。有两个磷酸酮解酶参与;在没有氧化作用和脱氢作用的反应参与下,2个葡萄糖分解为了3分子乙酸和2分子3-磷酸甘油醛。接着,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参与下,转变为乳酸。

第四章好气发酵机制

1.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有哪几个控制要点,如何控制?

(1)控制Mn2+、NH4+浓度,解除柠檬酸对PFK的抑制,使EMP畅通无阻

(2)控制溶氧,防止侧系呼吸链失活。

(3)控制培养基中的Fe2+ 的浓度,使顺乌头酸水合酶失活。

2.氧如何对柠檬酸积累的产生重要影响的?

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过程中要引进一个氧原子,因此氧也可以看作为柠檬酸生物合成底物。它对柠檬酸发酵的作用为:

(1)氧是发酵过程生成的NADH2重新氧化的氢受体。

(2)近来的研究发现,黑曲霉中除了具有一条标准呼吸链以外,还有一条侧系呼吸链。

当缺氧时,只要很短时间中断供氧,就会导致此侧系呼吸链的不可逆失活,而导致柠檬酸产酸急剧下降。

3.柠檬酸的积累机制有哪几个方面,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关键点有哪些?

①Mn2+缺乏→抑制蛋白合成→NH4+↑,形成一条呼吸活动强的不产生ATP的侧呼吸链:解除磷酸果糖激酶的代谢调节,促进EMP途径畅通。

②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草酰乙酸合成有保证。

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的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④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了以下平衡: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同时控制Fe2+含量时,顺乌头酸酶活力降低,使柠檬酸积累。

⑤随着柠檬酸积累,pH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使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更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

4、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1、柠檬酸合成酶的调节:柠檬酸合成酶是TCA循环第一个酶。但黑曲霉中柠檬酸合成酶没有调节作用。

2、顺乌头酸水合酶的调节:顺乌头酸水合酶是催化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正逆反应的酶,作用需要Fe+。(1)添加Fe+络合物(2)筛选该酶缺失或活力降低的菌株(3)随着柠檬酸的积累,高酸环境可进一步造成该酶失活

3、NAD和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黑曲霉中只有一种NAD-异柠檬酸脱氢酶,且活力很低。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有两种:(1)细胞质中的不受柠檬酸抑制(2)线粒体中受生理浓度柠檬酸抑制。

柠檬酸对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在碱性pH值和Mn2+浓度达30mmol/L时被消除。

4、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调节在黑曲霉柠檬酸产生菌中,TCA循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合成受葡萄糖和铵离子的阻遏。因此当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在柠檬酸生成期,菌体内不存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或活力很低。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是TCA循环中唯一不可逆反应,一旦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丧失,就会引起:①TCA循环中的苹果酸、富马酸、琥珀酸是由草酰乙酸逆TCA循环生成,使TCA循环成“马蹄形”。②α-酮戊二酸又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

第五章氨基酸发酵机制

1.谷氨酸发酵机制及其调节机制。

总反应式为:C6H12O6+NH3+3/2O2→C5H9O4N+CO2+3H2O 理论转化率:147/180×100% = 81.7%

谷氨酸生产菌中存在2个糖酵解途径EMP/HMP EMP途径:90%HMP途径:10%

生物素参与糖代谢作用:增加糖代谢的速度而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速度未改变

3.赖氨酸发酵机制及其调节机制?

P77

4.如何选育赖氨酸发酵菌种?

1、优先合成的转换:渗漏缺陷型的选育如果降低高丝氨酸脱氢酶活性,则优先合成赖氨酸

2、切断支路代谢:营养缺陷型的选育高丝氨酸脱氢酶缺失,控制培养液中高丝氨酸的量

3、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代谢调节突变株)通过诱变,使编码天冬氨酸激酶的结构基因发生突变,使天冬氨酸激酶对赖氨酸及结构类似物不敏感,既使苏氨酸过量,该激酶也不与赖氨酸或类似物结合,但酶的活性中心不变。

4、解除代谢互锁在乳糖发酵短杆菌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亮氨酸之间存在代谢互锁,赖氨酸生物合成分支的第一个酶(DDP合成酶)受亮氨酸的阻遏。

5.增加前体物的合成和阻塞副产物的生成

6.改善细胞膜的透过性

7.选育温度敏感突变株

8.应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育种

9.防止高产菌株回复突变(1)选育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

(2)定向赋加生产菌多个遗传标记

(3)菌种培养和保藏时,培养基要丰富,尤其有足够的要求营养物

(4)利用某些抗生素对生产菌株最小生成抑制浓度比原株高的特性,

在培养时添加抗生素,抑制回复突变株生长。

第七章

1.什么是初级代谢产物?什么是次级代谢产物?两者有何关系?

次级代谢产物是由微生物产生,不参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1.菌体代谢方面: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初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次级代谢产物往往都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母体衍生而来的,而且催化特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反应的酶也可以从那些初级代谢途径的酶演化而来。因此,微生物的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2.从遗传方面分析:初级产物和次级产物同样都受到核内DNA的调节控制的。所不同的是次级代谢产物还受到“与初级代谢产物合成无关的遗传物质”的控制,即受核内遗传物质(染色体遗传物质)和核外遗传物质(质粒)的控制。有一部分代谢产物的形成,取决于由质粒信息产生的酶所控制的代谢途径,这类物质称为质粒产物。由于这类物质的形成直接或间接受质粒遗传物质的控制,因而产生了质粒遗传的观点。当然也有只由染色体DNA控制的抗生素。两者在遗传上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

2.次级代谢产物有何特征?

1、次级代谢产物是由微生物产生,不参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2、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最少也要有一部分取决于与初级代谢产物无关的遗传物质,并与由这类遗传信息形成的酶所催化的代谢途径有关。

3、它的生产大多数是基于菌种的特异性来完成的。

4、次级代谢产物发酵经历两个阶段,即营养增殖期和产物形成期。

5、一般都同时产生结构上相类似的多种副组分。

6、生产能力受微量金属离子(Fe2+、Fe3+、Mn2+、Co2+、Zn2+)和磷酸盐等无机离子的影响。

7、在多数条件下,增加前体是有效的。

8、次级代谢酶的底物特异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较广的。若提供底物结构类似物,则可得到与天然物不同的次级代谢物。

9、培养温度过高或菌种移植次数过多,使抗生素生产能力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参与抗生素合成的菌种的质粒脱落。

10、一种产物可由多种中间体和途径来取得。

3.影响抗生素形成的主要调节机制有哪几个方面?请简单说明?

(1)细胞生长期到抗生素产生期的过渡次级代谢产物是在菌体生长到达相对静止期才产生。在细胞生长阶段,负责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酶处于抑制状态。

A.诱导因子在生长期末积累或从外源加入;

B.初级代谢的终产物耗尽解除反馈阻遏作用;

C.易被利用的糖源分解代谢物被利用后,便解除了阻遏作用;

D.高能化合物ATP形成减少后,阻遏作用也就解除;

E.在生长期,RNA聚合酶只能启动生长期基因的转录作用;当生长停止后,酶的结构改变,允许RNA聚合酶启动生产期基因的转录作用,负责抗生素合成的酶开始生成。

(2)酶的诱导作用在抗生素合成期,参与次级代谢的有些酶是诱导酶。需要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外源和内源诱导剂)。

(3)分解代谢产物的调节控制

1、碳、氮分解代谢产物(如葡萄糖)阻遏和抑制作用,抑制抗生素合成。

2、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若供给高浓度的无机氨态氮或其他容易被利用的氮源,会促进菌体生长,强烈抑制抗生素的合成。

●解除分解产物阻遏的方法:

A.选育对葡萄糖代谢产物类似物抗性突变型;

B.培养过程中利用缓慢的碳源,连续流加葡萄糖;

C.使用含有慢慢向培养基内渗透营养物质的颗粒。

(4)磷酸盐的调节

●抗生素只有在磷酸盐含量控制在生长的“亚适量”时才能合成。

●磷酸盐抑制抗生素合成的机制可能有以下方面:

A.抑制或阻遏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活力和合成。

B.改变代谢途径。(HMP→EMP,减少抗生素的芳香族前体合成

C.磷酸盐可调节细胞内ATP的形成。

(5)初级代谢产物的调节某些初级代谢产物可以调节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的原因:

A.有一条共同的合成途径,当初级代谢产物积累时,反馈抑制了某一步反应的进行,而最终抑制了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B.初级代谢产物直接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反馈抑制了它自身的合成时,必然也同时影响了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如缬氨酸是合成青霉素的前体,其生物合成受到反馈调节,必然对青霉素的合成有影响。

(6) 次级代谢产物的自身反馈调节

抗生素本身的过量积累,存在着与初级代谢相似的反馈调节现象。如氯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制霉菌素、瑞斯托霉素等抗生素都对本身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产生菌抗生素的生产能力与自身抑制所需抗生素浓度呈正相关性。因此要选育生产能力强的抗反馈调节的突变菌株

(7)细胞膜透性的调节细胞膜的运输影响胞内合成及代谢物分泌和发酵产物收获

在青霉素发酵中,生产菌细胞膜输入硫化物能力的大小影响青霉素发酵单位的高低。诱变选育出来的青霉素高产菌株中,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硫酸盐更容易透过细胞膜,提高了胞内硫酸盐浓度,进而促进了青霉素前体物半胱氨酸的合成,最终提高了青霉素的产量。

(8)次级代谢的能荷调节

● A.能荷调节机制对次级代谢途径的控制是有效的。

● B.金霉菌菌株的ATP含量在生长期中迅速增加,而在金霉素形成期ATP含量迅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低产菌株的ATP量始终比高产菌株大2—4倍。

● C.高浓度的磷酸盐可增加细胞内ATP的形成。

(9 )金属离子和溶解氧的调节

★在多数情况下,微量的金属离子是参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的活化因子,甚至有时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起作用。如,Mg 2+可增加卡那霉素合成中的卡那霉素乙酰化酶、乙酰卡那霉素胺基化酶和弗氏链霉菌的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促进这些酶的合成。

★有些金属离子(如Mg2+和Ca2+等)可解除产生菌(卡那霉素、新生霉素和链霉素等产生菌)对所产抗生素的特异性吸附作用,使抗生素从菌丝上游离下来,促进产物分泌。

★还有一些金属离子(如Mg2+)可增加产生菌对所产抗生素的抗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酵过程需要适量的溶解氧,溶解氧的降低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10 )营养期(生长期)与分化期(生产期)的关系

次级代谢的一个特征是次级代谢物通常是在生长阶段(营养期)之后的生产阶段(分化期)合成。

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出现较迟,这也许是抗生素产生菌避免自杀的主要机制之一。产物的形成是在某些营养成分从培养基中耗竭时开始的。易利用的糖、氨(NH3)或磷酸盐的消失使次级代谢物阻遏作用的解除。

第八章发酵动力学

1.产物生成速率与哪些因素相关?

生长联系型模式(初级代谢产物)-当底物以化学计量关系转变成单一的一种产物P时,产物形成速率与生长速率成正比

-产物的形成速率只和细胞浓度有关

3复合模式-

对于生长联系型,比生长速率与比生产速率成正比

对于非生长联系型,比生长速率与比生产速率无关

2.什么是生长得率和产物得率?

生长得率:消耗每单位数量的基质所得到的菌体量 产物得率:消耗每单位数量的基质所得到的产物量

3.什么是理论得率和表观得率?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理论得率:只考虑细胞合成时细胞对底物的得率叫做生长的理论得率。

表观得率:既考虑合成又考虑细胞维持时细胞对底物的得率叫做生长的表观得率

? 理论得率只取决于细胞的组成与合成途径与生长速率无关,表观得率与生长速率

及培养条件有关

? 在生长速率较高时,S x Y ≈G Y

? 生长速率很低时,G Y >S x Y

? 表观得率可在培养过程中随时测定,而理论得率不能直接测定

4.发酵培养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固体发酵是将微生物接种到经过处理的固体发酵基质上,或将发酵原料及菌体吸附在疏松的固体支撑物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发酵原料转化成发酵产品。

深层液体发酵是把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使菌体细胞游离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并进行生长和将原料转化为产物的发酵方法。深层液体发酵一般需要通入空气并进行搅拌,是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培养方法。

5.液体深层发酵有哪些方法?区别何在?

分批发酵是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补料分批发酵先将一定量的培养液装入反应器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接种细胞,进行培养,细胞不断生长,产物也不断形成。随着细胞对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向反应器中不断补充新的营养成分,使细胞进一步生长代谢,到反应终止时取出整个反应系。

连续发酵以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的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的量维持恒定,使微生物细胞能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发酵方式

6.什么是发酵动力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的规律。

研究内容: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和能量平衡,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三者的影响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条件。

7.什么是生长速率?其与什么因素相关?

8.什么是比生长速率?

比生长速率:单位菌体的生长速率,时间的倒数一般以1/h 表示。

与多种因素有关,随温度、pH 、基质浓度等条件改变

9.什么是Monod 方程?

dt

dx x x dt dx ?==

1μμ

10.底物饱和常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K S为比生长速率等于最大比生长速率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 S的大小反映了比生长速率对底物浓度的敏感性。

1.当K S较大时,μ值变化小,微生物对生长对基质的敏感性小

2.当K S较小时,μ值变化大,微生物对生长对基质的敏感性大

同一微生物菌体,对不同的基质具有不同的饱和常数K S,而具有最小K S值的底物为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底物。

11.发酵的分类- Gaden 分类法

?Ⅰ型——生长联系型(简单发酵型)酒精发酵酵母菌体培养

产物直接由碳源代谢而来,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与微生物对碳源利用速度的变化相平行,产物生成和糖的利用有直接的化学计量关系,产物形成与微生物生长相偶联。

?Ⅱ型——部分生长联系型(中间发酵型)黑曲霉柠檬酸发酵土霉素生产

产物不是碳源的直接氧化产物,而是菌体内生物氧化过程的主流产物,碳源既供微生物的生长又供产物生成,糖的消耗主要在微生物的旺盛生长阶段和产物最大形成期,但糖的消耗与产物合成无直接计量关系,产物生成与微生物的生长部分偶联。

?Ⅲ型——非生长联系型(复杂发酵型)青霉素和链霉素生产

产物合成与碳源利用无准量关系,产物生成量远远低于碳源消耗量,产物生成在菌体和基质消耗完以后才开始,与生长不偶联,所形成产物均是次级代谢产物。

第十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1.影响发酵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温度pH 溶解氧菌体浓度和基质浓度二氧化碳和呼吸商泡沫

温度:

A.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在其最适生长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不同生长阶段微生物对温度的反应不一样

B.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温度升高产物提前合成,发酵周期缩短,减少产量;温度影响产物合成的方向;生长温度和产物积累温度通常不同;温度对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

pH:

(1)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作用。

(2)影响细胞膜的带电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3)培养基中某些组分的解离

(4)对代谢产物的影响。

溶解氧:

(1)在发酵过程中保持最适溶氧浓度

(2)培养液中溶氧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菌体的生长生理状况

(3)呼吸强度Q O2mmol/(g·h) 单位质量的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氧量

(4)耗氧速率r mmol/(L·h) 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耗氧速率取决于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单位体积菌体的浓度。

菌体浓度:

(1)菌体浓度概念和意义

(2)菌体浓度与菌体生长速率直接相关

(3)菌体浓度对发酵产物得率的影响

(4)菌体浓度的控制

基质浓度:

(1)碳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迅速利用的碳源和缓慢利用的碳源

(2)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3)磷酸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二氧化碳和呼吸商:

(1)CO2是呼吸和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2)CO2也可一作为重要的基质

(3)CO2对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有抑制或刺激作用

(4)CO2对细胞的作用是影响细胞膜的结构

泡沫:

(1)降低装料系数

(2)增加菌群的非均一性

(3)影响微生物对氧的吸收。

(4)妨碍二氧化碳的排除,不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

(5)由于泡沫大量生成,致使培养液的容量一般只有罐容量的一半左右,影响设备的利用率,甚至发生跑料,招致染菌。

(6)消泡剂的添加给下游提取工序带来麻烦

2.各因素的控制方法?

温度控制措施

发酵温度的确定应根据发酵的不同阶段,确定其最适温度。在发酵的前期应选择菌体的生长温度;在产物分泌阶段应选择有利于代谢产物积累的温度。

温度的选择应考虑其他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分,灵活掌握。

最适发酵pH的调控

(1)配制合适培养基,调节培养基初始pH至合适范围使其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

(2)加入非营养基质的酸碱调节剂

(3)加入基质性的酸碱调节剂

(4)加入生理酸性或碱性盐基质,通过代谢调节pH

(5)将pH控制与代谢调节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溶解氧-供氧量和需氧量

供氧:调节搅拌转速或通风速率来控制溶氧

需氧:菌体浓度、基质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菌体浓度和基质浓度

二氧化碳的控制

1.控制通风量

2.控制罐压

3.液位高度

4.发酵条件(温度,pH)

5.CO2与补料调节

泡沫的控制-机械消泡

优点:

1.不需要引进外源物质,减少污染机会

2.节约原材料

3.不会增加下游提取工艺的负担

缺点:

1.不如消泡剂消泡迅速,可靠

2.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消耗一定动力

3.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泡沫的形成

化学消泡消泡剂的需具备的特点:

必须是表面活性剂,且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对气液界面的散步系数必须足够大,具有一定亲水性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能保持持久的消泡或抑泡性能

对发酵过程无毒,不被微生物同化,对菌体生长和代谢无影响,不影响产物的提取和产品质量

不干扰溶氧、pH等测定仪表的使用

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化学消泡

1.天然油脂类:玉米油、豆油、米糠油、棉籽油、鱼油

2.聚醚类:聚氧丙稀甘油和聚氧乙烯氧丙稀甘油(泡敌)

3.高级醇类:聚二醇

4.硅树脂类:聚二甲基硅烷及其衍生物

3.如何判断发酵终点,应考虑哪些因素?

终点判断——经济效益、产品的质量和特殊因素

体积生产率:每升发酵液每小时形成的产物量。

总发酵产率:放罐时的发酵单位除以总的发酵时间

放罐时机对下游工序的影响

判断放罐指标——产物浓度、过滤速度、菌丝形态、氨基氮含量、残糖含量、pH、DO值、发酵液的黏度和外观等

第十一章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1.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

1.染菌对各种发酵的影响

2.不同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3.不同染菌时期对发酵的影响

4.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5.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2.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治

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显微镜检查法

?肉汤培养法

?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法

?发酵过程的异常观察法

?发酵染菌率发酵总染菌率是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数与总投料发酵批数之比

发酵染菌的原因分析

?种子包括发酵罐接种前在菌种室阶段染菌

?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

?空气净化环节

?设备渗漏

?操作失误和技术管理环节

?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

?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

?不同污染的时间分析

染菌途径及其预防

种子带菌的防治

保藏的斜面试管菌种染菌,扩大种子用培养基和培养器具灭菌不彻底,种子接种过程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原因造成1.严格无菌室的无菌要求

2.严格菌种管理

3.对逐级扩大用的培养基进行严格无菌检查

空气带菌的防治

1.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生产环境中空气的含菌量,

2.设计合理的空气预处理工艺

3.设计和安装合理的空气过滤器

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导致染菌的防治

1.培养基灭菌操作

2.灭菌容器内的空气排除干净

3.防止泡沫产生

4.连续灭菌过程中,保证全部培养基灭菌彻底

噬菌体污染及其防治

1.并罐法

2.轮换使用菌种或使用抗性菌株

3.放罐重消法

4.罐内灭噬菌体法

染菌的拯救与处理

1.种子培养基染菌的处理

2.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

3.发酵中、后期染菌处理

4.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知识重点总结

简答题: 1、什么是管型、管型的形成条件 2、什么是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3、渗出液、漏出液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5、正常骨髓结构特点 6、骨髓细胞发育的特点 7、尿糖、尿蛋白什么情况下出现?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8、肾小球肾炎尿液的特点,观察到那些管型 第一章 1、分析影响前的因素 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联合检测意义) 第二章 1、几个参考值的范围(血常规的基本参考范围如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钾,血钠,GFR,血糖),以及临床意义 2、血沉加快和减慢影响因素 3、异常的红细胞形态有哪些 4、白细胞(考的多),各种情况下,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加和减少,贫血,辐射电离,伤寒副伤寒何种细胞增加或减少 5、网织红细胞的定义,增多减少;红细胞沉降速率实验, 6、溶血性贫血几个实验的意义,渗透脆性不需要记住参考值,高铁血红蛋白症(G6PD,蚕豆病),血红蛋白电泳临床意义,combs实验用途, 7、骨髓检查的步骤,内容,方法以及正常骨髓象的形态特点。 8、粒红比值 9、POX染色临床意义,SB染色临床意义,NAP染色临床意义,类白血病的概念,ACP.AS-D NCE,α-NAE,PAS,染色的临床意义 10、最易发生DIC——M3型 11、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次侧 12、溶血贫的特点1,2(尿胆原增加)

13、白血病的各个特点/几种类型/什么样的医学方法 14、MDS熟悉 第三章血栓和止血检测 1、临床上的四项检测指标 2、内源性:APTT,延长S异常 3、外源性:PT,延长S异常 4、单纯血友病哪一项指标异常 5、凝血试验一定要做对照 6、假如APTT、PT都延长说明什么 7、凝血酶时间 8、血小板活化会伸出伪足 9、原发性纤溶、继发性纤溶区分标志,异二聚体、3P实验 10、阳性排除、阴性排除 11、肌红蛋白:心梗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1、怎样收集尿液,应注意什么 2、病理性尿液外观;如何区别血尿、血红蛋白尿 3、管型的定义,管型包括那些,透明管型在什么条件下出现 4、正常尿液中可以见到什么? 5、蜡样管型——慢性肾炎 6、最常见的寄生虫,如黏液遍:菌痢 7、潜血、隐血 8、三管化学检查 9、渗出液与漏出液 10、脑脊液蛋白升高最明显的是什么病理状况,糖保持正常是什么病理情况? 11、脑脊液中可见的蛋白质 12、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变化表明什么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综合真题-2015

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药学综合 第一部分:药理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表观分布容积 2.调节麻痹作用 3.允许作用 4.耐受性及耐药性 二、简答题(任选3题) 1.简述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特征 2.简述阿托品对心脏及血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 3.简述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合用抗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4.简述卡托普利治疗CHF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三、简答题(任选2题) 1.试述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2.试述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根据抗菌药物抗菌的强度和作用快慢分类,并阐明各类配伍注意 3.试述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新的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药物分析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Chp 2.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 3.International nonproorietary Names(INN) 4.标准品 二、简答题(任选3题) 1.在选择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适当方法时,分别考察那几个效能指标 2.请介绍中国药典(2010)重金属检查第二法 3.中国药典中的检查项目包括那四个方面,请依次简要介绍 4.中国药典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鉴别项目时,其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简答题(任选2题) 1.请比较原料药与制剂在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异同 2.请从药物分析角度,谈谈中药现代化。 第三部分:药剂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3题) 1.临界胶束浓度(CMC) 2.休止角 3.触变性 4.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二、简答题(任选3题)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南方医科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级《妇产科学》试卷(A) 同时适用: 基础医学2008级,护理学2008级(此试卷必须随答题纸一同上交存档,否则取消成绩) 考试日期:2010年06 月10日,考试时长:120分钟,组卷人:张春辉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每题1分,合计23分。) 关于妇科双合诊检查,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双合诊是盆腔检查最常用的方法。 B.双合诊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阴道,宫颈,子宫 及附件情况。 C.方法是一手入阴道另一手按下腹部,双手配 合进行。 D.检查前须排空膀胱。 E.正常情况下通过双合诊检查,每人均可摸到 卵巢。 取子宫内膜检查以诊断生殖器结核,有关注意事项,哪项是错误的? A.应于经前一周或月经来潮12小时内手术。 B.术前三天及术后,注射链霉素。 C.应注意刮取子宫角部内膜。 D.子宫腔小而坚硬,无组织刮出,可以排除内 膜结核。 E.病理切片见典型结核病灶,诊断即可成立。关于胎儿附属物的构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羊膜为光滑,无血管,无神经的半透明薄膜 B.叶状绒毛膜是构成胎盘的主要部分 C.胎膜是由羊膜和滑泽绒毛膜组成 D.胎盘是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E.脐带一端连于胎儿腹壁,另一端附着于胎盘 的母体面 妊娠期发现臀位,何时矫正为宜? A.妊娠24周以前 B.妊娠24周至28周 C.妊娠28周至32周 D.妊娠32周至36周 E.妊娠36周以后 5.下述哪项非胎盘功能检查? A.尿E3测定 B.尿E/C比值 C.血清HPL测定 D.胎动计数 E.B超观察胎盘成熟度 6.属于母体组织的是 A.绒毛膜 B.羊水 C.羊膜 D.脐带基质 E.蜕膜 7.哺乳期闭经一年,腹痛,阴道流血,流产一胎 儿,身长16公分,请问约为妊娠几个月?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8.关于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下列哪项是错误 的? A.第一产程,初产妇约需12-16小时 B.第一产程,经产妇约需6-8小时 C.第二产程,初产妇约需1-2小时 D.第二产程,经产妇约需1小时以内 E.第三产程,初产妇和经产妇均需40分钟左右 9.下述径线哪项最大? A.枕额径 B.枕下前面径 C.枕颏径 D.双顶径 E.双颞径 10. 胎头衔接时其最大部分必须通过 A.骶耻内径 B.坐骨棘间径 C.坐骨结节间径 D.髂前上棘间径 E.真结合径 11. 重度妊高征,用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最早出 现的中毒反应是下列何项? A.呼吸加快 B.呼吸减慢 C.心率加快 D.心率减慢 E.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进一步加快基础医学改革发展步伐,根据《大连医科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院现状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10年所属的预防医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教研室从学院分离。 基础医学院目前是学校本部最大的二级学院,下设12个教研室,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现拥有辽宁省重点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个、二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截至2011年10月,在编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47人(教授44人、副教授43人),实验技术人员51人(高级实验师20人,实验师27人),行政管理及其他人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3人,博士在读者2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4人。现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0人。学院现有博士80人、硕士研究生195人,全日制本科生1641人。 目前基础医学院承担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各专业130余门课程,同时还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高职、卫校等各层次的授课任务。 二、学院“十一五”发展回顾 1、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4个。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入选“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5个,其中“提升学科”1个、“特色学科”1个、培育学科3个。新增辽宁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 2、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出色完成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相关工作。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新增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

生物化学(药学72学时)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执笔人:朱利娜 审定人:方振伟 学院负责人: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820003 学分:4分 学时:72学时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医学遗传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或征象都要用生化的理论在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加以解释;生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生物化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由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二部分内容组成。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血液、肝脏的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内容,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具有实际应用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药学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和优化实验条件的能力,密切联系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应用的实际。 Introduction COURSE CODE:B82003 UNITS OF CREDIT:4 HOURS OF CREDIT:72 REQUIRING COURSE: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Medical Physics,Cell Biology COUNTINUING COURSE:Medical Genetics,Pharmacology,Biopharmacyand Pharmacokinetics,Microbiotic and Biochemical Pharmacy SUITED PROGRAM:Pharmacy(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4 Years) Biochemistryis the study of life on the molecular level. Life, at its most basic level, is a biochemical phenomenon including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self-refresh (metabolism)and self-replication and self-assembly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 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life science. Lots of wonders are being created, and explosive information is being provided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s a window ope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science. Thus, the knowledg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hich involves the study of chemical molecules and reactions i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elucidations of the nature of live phenomenon on the molecular level, is essential to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also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going to pursue their scientific career in the future.

我市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获得 国家认可委

2009年第1期总第10期 广州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编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五日【编者按】 自2004年4月5日起,为加强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沟通与交流,促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共编发了9期《司法鉴定工作信息》。从本期起,《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更名为《广州司法鉴定工作信息》。我们将继续面向全市司法鉴定机构、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做好编发工作,并加强与外省市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流。 【工作动态】 我市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获得 国家认可委“双认可”证书 2009年2月5日,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通过严格的评审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国家认可委)颁发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双认可”证书,认可范围涵盖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和法医毒物共33个项目,这是继去年10月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通过国家认可委“双认可”后,我市第二家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获得“双认可”证书,连同设立单位实验室早前已经通过国家认可委认可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司法鉴定所,我市已有3家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国家认可委检测实验室或检查机构认可,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验交流】 我市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情况小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维持良好的行业秩序、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司法鉴定机构国家认可工作起步早、进展快、效果好,已处于国内领先行列,成为我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新亮点。我局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时确定了大力推进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国家认可的工作思路。 司法鉴定质量是司法鉴定工作的生命线,鉴定意见是否科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央有关部门今年年初明确提出要遴选权威司法鉴定机构,以满足司法公正对鉴定服务的高层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按照新的要求迅速实现从工作思路到工作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各地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的新课题。为应对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市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成果,我局高度重视有关政策动向,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专家咨询,研究和探索推动司法鉴定机构做大做强的可行途径。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识到:司法鉴定活动专门性强、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简介

中西交融,守正创新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欢迎你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格物致理,辨病论因,中西方医学在这里碰撞交融、创新发展的思想在这里律动交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始终秉承中西医结合,践行中医药现代化的初心和使命,历数载耕耘,为中医药现代化事业输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传承岐黄经典,再发时代新声。如果你有心钻研中医经典理论,为传统医学科技赋能,守正创新;或者矢志成为杏林高手,悬壶济世,普救含灵之苦,这里便是你最好的舞台。广募有志之士,共攀医学高峰,我们在南方医科大学等你。 一、专业概况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专业特色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中西医结合临床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隶属本学科有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享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 形成中、西医结合,理、工、医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充分利用综合性医科大学的优势,培养医学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1.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中医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创新能力提升。 三、培养模式 四、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81人,博士后7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23人,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6%,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24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16人次,省名中医等省级人才称号29人次。拥有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中央保健医师、国家教学团队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

五、教学资源 本专业享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各类“金课”、精品课程30门。享有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馆藏460万册资源的图书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人体博物馆等。拥有南方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26家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1.教学团队及课程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五年制本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五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影像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医疗卫生和医学影像事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逐步锻炼成为祖国医疗系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知识能力 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医学影像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医学影像学分析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诊疗技术,重点要求掌握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日常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 3.人文素质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勤俭自强,举止文明、尊师重道;热爱医学、尊重生命,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4.身心素质

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不同类型缺氧

成绩 阅卷 日期 级专业 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 不同类型缺氧 实验目的 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 征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成年小鼠,雌雄不拘 2.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3.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吸管、注射器及针头、酒精灯等 方法: 1.观察指标: 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10s)和深度、存活时间、皮肤黏膜颜色改变 2.乏氧性缺氧 1)取一只小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观察指标,随后塞 紧,记录时间。 2)以后每10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3.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 4)观察。 4.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2)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 3)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动物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 4)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0.3 ml; 5)观察。比较2只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皮肤黏膜颜色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乏氧性缺氧 正常正常204 正常淡红色 缺氧1 动作迟缓102 慢暗红色存活 缺氧2 时而抽搐126 慢暗红色12’50”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正常正常276 正常淡红色 缺氧剧烈抽搐138 快樱桃红色8’3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正常正常210 正常淡红色 亚甲蓝救治迟钝258 快青紫色10’50” 生理盐水对照迟钝210 快青紫色7’00”

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精品课程习题

(一)名次解释 1. 药物(drug) 2.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3.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二)选择题 [A型题] 1. 药物 A. 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B. 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C. 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D.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2. 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为它: A. 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 B. 阐明药物作用机理 C. 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D.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 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论据 3. 药理学 A. 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 B. 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 C.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学科 D. 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E. 是研究药物的学科 4.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 药物的临床效果 B.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C.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D.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 药物的作用机理 5. 药动学研究的是: A.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B. 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 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D. 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变化的消除规律 E. 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 新药临床评价的主要任务是: A. 实行双盲给药 B. 选择病人 C.进行Ⅰ~ Ⅱ期的临床试验 D.合理应用一个药物 E.计算有关试验数据 [B型题] A. 有效活性成分 B. 生药 C. 制剂 D. 药物植物 E. 人工合成同类药 7. 罂粟 8. 阿片 9. 阿片酊 10. 吗啡 11. 哌替啶 A.《神农本草经》 B.《神农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本草纲目拾遗》 E.《新修本草》 12. 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药典意义的药物学典籍是 13. 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 14.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C型题] A.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原理 B.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规律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5.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 16.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 17. 药理学是研究: [X型题] 18.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阐明药物作用及其作用机 B.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C. 研究开发新药 D. 合成新的化学药物 E. 创造适用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 19. 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 A. 系统药理研究数据 B.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C. LD50 D. 临床前研究资料 E. 核算药物成本 20. 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性在于: A.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药物? B. 发掘效果优于旧药的新药 C. 研究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不一定

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4)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4) 第二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7)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 (8)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9)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生物化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 2.等电点 3.T m值 4.酶的活性中心 5.糖异生 6.脂肪动员 7.ORF 8.氧化磷酸化 9.信号肽 10.半不连续复制 二、简答题 1.DNA螺旋结构的要点。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参与DNA复制的酶和因子。 4.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5.遗传密码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问答 1.列表比较蛋白质、核酸定量方法和原理(3种以上)。 2.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生理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血型

3.解剖无效腔 4.眼的汇聚反射 5.基础代谢 二、简答 1.兴奋性及其衡量指标。 2.胃运动的基本形式。 3.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 4.激素的传递方式。 三、问答 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及其机制。 2.突触传递的特点。 细胞生物学部分(50分) 一、简答 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2.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3.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问答 细胞骨架的概念及其各成员的主要结构成分、特点、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_1

---------------------------------------------------------------最新资料推荐------------------------------------------------------ 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 方案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八年一贯制)一、招生对象招收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八年。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参照国际高水平医学教育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和特点,在职业道德、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沟通技能、信息获取、利用等能力和素质方面与国际先进医学教育标准接轨;适应医学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忠诚医学科学事业,团结协作精神好,事业心、进取心强,身心健康、耐挫折、善拼搏;具有宽厚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工作能力、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达到临床医学博士水平(M.D)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一)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 1 / 18

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为祖国富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为医疗卫生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二)业务素质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必备的军事与军事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循征医学及祖国医学理论知识。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流,并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要求在第二学年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第三学年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具有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与知识,较强的医学实验技能;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申请学位学科的发展前沿与趋势,能独立处理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危急病症,初步掌握申请学位的二级学科的基本医疗技术,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与趋势,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水平,并能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完成博士论文训练与答辩;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医学研究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文化素质要求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了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行为端庄、举

南方医科大学药理学考试卷含答案

药理学复习题 药理学, 复习题 药理学复习题 1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是 A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B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C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以上均不是 2 下列关于药效学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研究药物的量效关系 B 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 C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D 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E研究药物的毒性 3 药物的作用方式是 A 局部作用 B 全身作用 C 直接作用 D 间接作用 E 以上全是 4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 A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B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C 药物的基本作用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药物作用的方式 5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过敏反应是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B 注射青霉素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C 注射青霉素前应备妥肾上腺素,供抢救用 D为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率,应适当减少青霉素剂量E 过敏反应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6 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用药剂量过大B药理效应选择性低C患者肝肾功能不良D血药浓度过高 E特异质反应 7 药物的最大效应称为 A 效价强度 B 极量 C 耐量 D 效能 E 治疗指数 8 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 药物的作用强度B药物的剂量大小C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 药物是否具有效应力(内在活性) 9 药物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发剂量 11 图中所示甲乙丙三药,其效价强度比较为

A 甲>乙>丙乙 B 甲>丙>乙甲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E 丙>乙>甲 剂量 12 ED50是 A 引起50%动物有效的剂量 B 引起动物有效的药物剂量的50% C 引起50%动物中毒的药物剂量D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E以上均不是 13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 A 半数有效量 B 最小有效量 C 最大有效量 D 半数致死量 E 极量 14 关于治疗指数的计算式是 A LD50/ED50 B LD1/ED99 C ED50/LD50 D ED1/LD99 E ED1/LD50 15 下述哪些是不正确 A药物副作用是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不可逆性的反应 B药物治疗指数愈大,表示药物愈安全 C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 D极量是指不会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大治疗量 E 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D95~TD5之间的距离 16 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A耐受性B耐药性C习惯性D脱敏E适应性 17 长期用药,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发挥疗效的现象,称之为 A耐药性B耐受性C成瘾性D快速耐受性E特异性 18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称 A体内过程B消除过程C作用过程D转运过程E扩散过程 19 大多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B 简单扩散C 易化扩散D 滤过E 胞饮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日期:×××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成绩实验人员撰写报告人: ×××小组成员: ××× 专业年级信息×××年级×××专业第×××班第×实验室第×组

1.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缺氧的分类; (2)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方法 材料或/和动物

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 材料: (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 方法(即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 1)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 2)将小白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塞紧瓶塞; 3)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用量杯先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再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瓶塞; 4)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的改变。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2)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ml/只; 3)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ml; 4)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ml; 5)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呼吸频 率(次 /min) 呼吸 幅度 皮肤黏膜 颜色 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2002-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考博真题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考博生物化学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1.比较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 2.6磷酸果糖激酶2 3.什么是功能基因组研究,它的研究战略与方法? 4.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 5.氨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二、问答题: 1.解释断裂基因发现的实验依据? 2.什么叫同工酶?用乳酸脱氢酶为哩解释同工酶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3.1分子甘油氧化可产生几个ATP?用文字时表示产生ATP的反应式。 4.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意义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可以激活?

2015年南方医科大学考博生物化学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去路 乙酰CoA的代谢去路 体内有毒氨的来源去路及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意义 何为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如何在激素释放过程中发挥生物学效应 二、问答题 试述tRNA的二级结构组成特点 从合成原料、方式等方面比较复制、转录、翻译的异同 血浆脂蛋白的超速离心分类,化学组成、合成部位、功能 从分子结构、连接方式、功能等比较蛋白质和核酸的异同 2014 一,简答题(8选5,每题8分,共40分) 1,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并举例说明

2,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加工 3,说出4种PCR其应用 4,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5,转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6,基因诊断的概念和方法 7,蛋白质生物合成及延长的过程 8,原癌基因激活方式。 二,问答题(5选3,每题20分,共60分) 1,复制,转录,翻译及其异同点 2,乳糖操纵子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4,真核基因在原核生物表达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2013 一、简答题(每题8分,6选5) 1、DNA双螺旋结果的要点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 2、参与蛋白质合成的RNA的种类及功能 3、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4、理想的基因重组载体应该有哪些基本要求 5、重组DNA的定义及其基本流程 6、基因诊断及其方法 二、问答题((每题20分,4选3))

南方医科大学生化习题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题 1.peptide unit 8.结构域 2.motif 9.蛋白质等电点 3.protein denature 10.辅基 4.glutathione 11.α—螺旋 5.β—pleated sheet 12.变构效应 6.chaperon 13.蛋白质三级结构 7.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肽键 二、问答题 1.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实验中又是如何依此原理计算蛋白质含量的?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3.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计算精氨酸的等电点?(精氨酸的α—羧基、α—氨基和胍基的pK值分别为2.17,9.04和12.48) 4.何谓肽键和肽链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5.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6.举列说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7.已知核糖核酸酶分子中有4个二硫键,用尿素和β—巯基乙醇使该酶变性后,其4个二硫键全部断裂。在复性时,该酶4个二硫键由半胱氨酸随机配对产生,理论预期的正确配对率为1%,而实验结果观察到正确配对率为95%—100%,为什么? 8.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 9.举列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构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0.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11.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2.测定蛋臼质空间构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题 1.核小体6.核酶 2.碱基互补7.核酸分子杂交 3.脱氧核苷酸8.增色效应 4.核糖体9.反密码环 5.Tm值10.Z-DNA 二、问答题 1.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用32P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有标记的后代,而用35S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则不能产生有标记的后代,为什么? 3.一种DNA分子含40%的腺嘌呤核苷酸,另一种DNA分子含30%的胞嘧啶核苷酸,请问哪一种DNA 的Tm值高?为什么? 4.已知人类细胞基因组的大小约30亿bp,试计算一个二倍体细胞中DNA的总长度,这么长的DNA分子是如何装配到直径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内的? 5.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6.简述RNA与DNA的主要不同点。 7.用四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写出一段长8bp,含四种碱基成分的DNA序列(任意排列)。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考试模拟试卷二

生物化学考试模拟试卷二 生物化学考试模拟试卷(A)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答案填入答题框内) A型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型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种碱基几乎仅存在于RNA中?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E、胸腺嘧啶 2、关于脂肪酸β-氧化的以下描述哪一点不正确? A. 脂肪酸需活化生成脂酰CoA B. 氧化依次断落两个碳原子连续性进行 C. 细胞定位在线粒体内进行反应 D. 氧化过程顺序依次为硫解、脱氢、水化、再脱氢 E. 需FAD和NAD+参与反应 3、下列关于同工酶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是结构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的一组酶 B. 是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可各异的一组酶 C. 是催化的反应和酶的性质都相似,而分布不同的一组酶 D. 是催化相同反应的所有酶 E. 以上都不正确 4、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是: A、 UAA B、UAG C、AUG D、GUA E、UGA 5、某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为15%,则胞嘧啶的含量为: A、 15% B、30% C、40% D、35% E、7% 6、真核生物mRNA多数在3`端有: A、帽子结构 B、聚A尾巴 C、起始密码子

D、多个终止密码子 E、CCA序列 7、原核细胞RNA聚合酶核心酶由以下亚基组成: A. ααββ’ B. ααββ’σ C. αββ’ D. ααβ E、α’ββ’ 8、蛋白质分子在多少波长的紫外光下有高吸收峰 A、260nm B、280 nm C、300 nm D、320 nm E、340 nm 9、有些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在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这类基因称为? A.可诱导基因 B.可阻遏基因 C.操纵基因 D.启动基因 E.管家基因 10、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 A、DNA→RNA→蛋白质 B、RNA→DNA→蛋白质 C、蛋白质→DNA→RNA D、蛋白质→RNA→DNA E、RNA→蛋白质→DNA 11、转录是指: A、以RNA为模板合成RNA B、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C、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D、对DNA分子的修复作用 E、以DNA为模板合成DNA 12、磺胺药杀菌的作用机理属于: A、竞争性抑制 B、反竞争性抑制 C、非竞争性抑制 D、混合性抑制 E、不可逆性抑制 13、稀有碱基含量最高的是: A. hnRNA B、mRNA C、rRNA D、tRNA E、rDNA 14、成熟红细胞中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有氧氧化 B. 糖酵解 C. 糖异生作用 D. 脂肪酸氧化 E. 氨基酸分解代谢 15、经代谢转变生成牛磺酸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苏氨酸 D.赖氨酸 E.缬氨酸 16、与mRNA中密码子5`ACG3`相识别的是tRNA 5`___3`反密码子为:

南方医科大学药事管理学重点

药事管理: 狭义——又称药政管理或药品管理,指国家对药品及药事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的疗效,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维护人们健康。 广义——泛指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及药事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的管理。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传统药:传统医药是在维护健康以及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以不同文化固有的、可解释的或不可解释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总和。 现代药: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等,一般是通过现代制药技术获得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例如人血清白蛋白、流感疫苗、阿莫西林等。 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s: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 drugs: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用的药品。 新药New drugs: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仿制药Generic drugs:仿制国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品种。 医疗机构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药品管理的分类:处方药、非处方药、假药劣药、仿制药、新药、特殊管理药品。 1、药品的质量特性 ①安全性---是指按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程度。几乎所有的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②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要求。采用痊愈、显效和有效来区别。 ③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④均一性---药物制剂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产品的质量标准 2、药品的商品特性 ①生命相关性 ②质量严格性 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单位 GCP(药物临床研究质量规范)----研究单位、临床基地、CRO 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生产单位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贸易单位(经销商) GU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医疗部门等 ③高度的专业性---准入门槛高,专业性强; ④公共福利性---社会责任,价格调节 ⑤品种多、产量有限 药品监督管理:国家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药品、药事组织、药事活动、药品信息进行管理和监督;另外,也包括司法、检查机关和药事法人和自然人对管理药品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性质:国家行政权、法律约束性、双重监督性.作用:保证药品质量;促进新药研究与开发;提高制药工业的竞争力;规范药品市场,保证药品供应;规范合理用药)药品标准(drug standard):是指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