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_____名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生活习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
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个别访谈,以获取更详细和真实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一)学习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压力。
其中,_____%的同学认为学习任务繁重,_____%的同学表示对考试成绩感到焦虑。
尤其在期末和重要考试前,压力感更为明显。
(二)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约_____%的学生表示能够与同学和室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仍有_____%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困扰,如沟通不畅、性格不合等。
(三)就业压力面对未来的就业,超过_____%的大学生感到担忧和不安。
对职业规划的迷茫、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等因素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
(四)心理困扰在心理困扰方面,_____%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其中,_____%的同学通过自我调节能够缓解,而_____%的同学需要借助外界的帮助,如心理咨询、与朋友倾诉等。
(五)生活习惯调查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一)社会环境社会竞争的加剧、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压力。
(二)家庭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三)学校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对学生心理需求关注不够等,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个人因素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自我认知水平等,在心理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90后”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对“90后”本科毕业生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90后”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90后”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给“90后”大学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分析与研究“90后”毕业生心理健康现状显得极为必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测试对象:长春市某重点高校2008级本科毕业生。
2.测试时间:2012年5月9日-5月16日3.测量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4.统计分析:共计1821名学生完成了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1597名学生完成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
二、结果1.90后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1 90后毕业生各因子项目得分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90后毕业生各项因子得分排在前三位的依次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性。
2.UPI重要题目的做答情况。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有三类筛选标准,其中对第8,16,25,26题的选择是筛选一类、二类学生的重要参考标准。
学生对这四道题的回答情况如下:表2 UPI重要题目的选择情况表2表明,此类学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三、分析与讨论1.分析。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90后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区间,心理状况各项因子得分有所分化,毕业生对找工作或者即将要走向社会产生焦虑、恐惧情绪较低,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存在一定比例危机状况的学生,部分学生在毕业前的不稳定心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积极关注和疏导。
2.讨论。
结合“90”后毕业生独特的心理特点,针对其面临的心理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教育指导,为学生提供优质有效的就业服务。
完善学校全程化就业流程,加强不同年级职业规划内容建设,加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通过各类就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式与政策,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研分析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同的“世界病”,“90后”大学生成为了高校校园的主力军,与“80后”、“70后”甚至“60后”相比,当前大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独特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一)当前大学生在情感领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90后”大学生情感变化快,情绪化严重,精神生活空虚;女大学生过度依赖父母,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理性对待老师的管教;与异性交往持“正常”心,对婚前性行为觉得很正常,错误的处理异性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导致了单相思、多角关系等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交往成人化,以自我为中心,大兴“人情”之风,同学间吃吃喝喝;学生干部竞选拉帮结派搞选票等,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在交往成人化这一趋势下变得攀比、虚荣,更有甚者做出了违法的事情。
(三)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功利性学习太严重,为了增加砝码,提高附加值,大学生急于考取一些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司法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不惜花费巨额金钱逃课参加辅导班,更有甚者花钱伪造、购买假证书;从学生干部竞选中,托关系找门路,拼钱拼爹拼权利的大有人在。
(四)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带给当代大学生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瘾成风、欺骗诈骗、低俗色情影视等问题,淡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不能以正确的态度进行交往;助长了逃避现实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面对面的交流。
沉溺于网恋中,妨碍了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良好情绪体验。
二、当前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当前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环境的产物。
家庭环境对于塑造孩子的心理性格有着重大的影响,父母祖辈的过分呵护,无条件满足子女的要求,导致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淡薄: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相伴,导致亲情观相对淡薄,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近日一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面世,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的90后大学生们,周杰伦、成龙等明星,成为90后最崇拜的偶像并希望自己超越他们,而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们最不想当公务员。
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的90后大学生似乎是一个矛盾体。
诸多明星之于80、90后,仅仅只是喜欢。
90后自己才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
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因为明星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崇拜。
有关专家的解读,认为这是青年一代自信心增强的表现。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这并非是他们自尊的自信,恰恰是出于某种无奈。
这正如最不想当公务员一样连年不断创新高,越来越火爆的公务员招考是事实。
那么,我们是相信心里话,还相信这个事实。
唯一的解释只有无奈要么言不由衷,要么行不由己。
当然,无奈并不就是消极的,更多情况下或许就是一种积极。
因为创业者总是无奈的。
想创业才有无奈。
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确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创业创新不是复制,也没法复制。
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是这样。
今天80、90后崇拜自己的无奈,也是创业创新强烈冲动的表现。
不崇拜明星名人,因为80、90后的骨子里并不缺乏艰苦拼搏的精神,抗击冰雪、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等中的表现就是很好的明证。
而且他们正是喜欢和期盼挑战性。
他们拒绝平庸,他们热切需要的是崇高。
社会在大力为青年一代,创造机会,创造条件的同时,需要着力经营的还有为他们创造崇高。
这非常重要。
崇高是青年人赖以生存生长的氧气和热血。
每一代青年无不是在时代崇高精神激励下,开拓成长成功的。
有学者认为,就调查结果而言,高傲的90后大学生依旧是温室里的花朵,在十几年的学习当中,甚至没有培养出分析利弊的能力,于是才得出了毕业后当公务员,不要侮辱我的结论。
对此,他们很天真、很幼稚,因为他们尚且在温室里,倘若到了现实的沙漠,他们定然会相继死去。
公务员的这些苦楚和夹板谁都知道,但是这些苦楚相对于其所得到的待遇和利益是算不了什么的。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指导老师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本研究试图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讨对90后学生的教育策略。
研究中虽然没有限制问题的方向,但男女生反映出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分配、学习与考试问题、担忧前途、课程不实用、大学生活空虚无聊等。
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在心理上正趋于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问题不能顺利的解决又会导致更大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90后心理状况成熟独立困难1、引言人们一提到90后,第一印象往往是脆弱、叛逆、自我中心、缺乏责任心等,90后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
所谓的“90后”,就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
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
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
目前已有一部分的90后升入大学,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90后了,在这个开放而自由的世界里,90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其实,90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的压力。
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形成了程度不同的如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值得人们关注。
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讨对90后学生的教育策略。
2、研究方法2.1被试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9级学生90名,其中女生50人,男生40人,所有参加调查的学生都是90后。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网络向全国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
问卷涵盖了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统计描述、因素分析、逻辑回归等方法。
三、研究结果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根据问卷反馈,9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以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2. 学习压力的影响:超过50%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其中,成绩排名、学分要求、就业压力等是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3. 人际关系的影响:约40%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困扰。
包括与同学的冲突、与老师的沟通不畅、家庭关系紧张等。
4. 自我认知的影响:超过30%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困惑。
包括自我价值认同、自我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自我接纳等问题。
四、讨论分析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需要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2. 学习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学校应减少对学生成绩的过分关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3. 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加强人际关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自我认知问题在大学生中日益突出,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五、结论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2. 家庭应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轻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3. 学生自身也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学会调节情绪,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积极与他人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
4. 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家庭应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以避免问题的恶化。
“90后”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本文通过对某校24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认识正确,“90后”大学新生具有以下特点:生活适应能力差,对父母依赖性大;有来自学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信仰缺失但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个性张扬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一、问题的提出“90后”指的是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青少年,随着2008年9月份第一批“90后”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80后”原本就是备受社会质疑的群体,而今“90后”也开始迈进大学校园,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比“80后”大学生引起的争论更多。
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是:“有个性”、“自我”、“叛逆”、“另类”……事实上他们是否真如社会所说的那样?他们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来面对和处理这些学生遇到的问题?这正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注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在相关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编制了《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需求问卷》及《大一新生心理行为特点调查问卷》1],分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类型的题目。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需求问卷》主要调查“90后”大学生心理标准的认同度,采用五级记分,“1”为完全不赞同,“2”为不赞同,“3”为不确定,“4”为赞同,“5”为完全赞同,分数越高,认同度便越高。
开放式问题主要调查“90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大学生有什么行为表现,他们乐于接受的心理教育方式。
《大一新生心理行为特点调查问卷》为封闭式问卷,答案分为a、b、c、d四项,主要调查“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
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某校大一新生,涵盖本科、专科的学生。
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调查,共发问卷240份,得到有效问卷200份。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一、调查背景心理健康是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面临诸多压力的大学生群体中。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共 100 份,以某高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体基本信息、生活满意度、心理压力、心理疾病认知等方面。
数据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1. 基本信息分析调查对象中,男生占 56%,女生占 44%;一年级占 30%,二年级占 28%,三年级占 22%,四年级占 18%;城市学生占 50%,农村学生占 45%,其他占 5%。
2. 生活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较高,平均得分为 3.56(满分为 5)。
其中,研究、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家庭、经济等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3. 心理压力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就业、家庭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其中,65% 的学生表示有时或经常感到压力,26% 的学生表示很少感到压力,9% 的学生表示从未感到压力。
4. 心理疾病认知分析调查发现,58% 的学生对心理疾病有一定了解,但认知程度不够深入;32% 的学生对心理疾病了解较少;10% 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心理疾病。
四、分析与讨论1. 基本信息分析本次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男生略多于女生,分布较为均衡。
年级分布以二年级和三年级为主,城市和农村学生比例接近。
这些信息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了依据。
2. 生活满意度分析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在家庭、经济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这可能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
学校应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3. 心理压力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且部分学生压力感较为明显。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采取措施减轻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精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一、概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群体逐渐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报告收集了相关数据,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10所不同类型的大学,每所大学抽取了5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共包含三个部分: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等;二是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包括焦虑、抑郁、自尊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和需求的调查。
三、主要结果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有60%的大学生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内曾经感到焦虑,有40%的大学生表示有过抑郁的经历。
这一现象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2. 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性别因素:女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多于男生,女生的自尊水平也稍低于男生。
其次,年级因素:大学刚入学的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另外,专业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例如医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压力更大一些。
3. 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和生活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个人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学业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且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还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导致孤独感的增加。
四、问题解决策略1. 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两个重要方面。
家庭应重视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关注其心理需求,给予支持和理解。
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2. 建立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应通过培养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放松心情等策略,建立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学习压力、情感困扰、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大学校园里不断涌现。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调查结果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学习压力过大: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压力。
课程负荷过重、竞争压力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担忧成为学生们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2. 情感压抑与困扰:大约6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在情感方面存在压抑和困扰。
恋爱困惑、家庭问题以及对自我认同的困惑是学生们情感问题的主要原因。
3. 社交障碍与孤独感:超过50%的大学生抱怨他们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了困难。
新环境、害羞和沟通能力不足是社交障碍和孤独感的主要原因。
二、问题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学习压力过大主要源于当前的教育制度。
高考制度对学生的压力较大,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同时,就业压力也使得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 情感困扰的原因:情感困扰主要源于适应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困难。
大学生从高中毕业后,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而这种适应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同时,家庭问题和自我认同的困惑也是情感困扰的主要原因。
3. 社交障碍与孤独感的原因:社交障碍和孤独感主要源于害羞、自卑和沟通能力不足。
大学生通常需要面对更多的社交场合,然而,由于社交技巧不足和心理障碍,他们很难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建立起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三、解决方案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应对压力和解决情感问题。
2. 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情感上的困扰。
3. 优化教学方式:学校应该优化教学方式,减少学习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目录1. 调查概况 (2)1.1 调查背景 (3)1.2 调查目的 (4)1.3 调查对象和方法 (5)1.4 调查问卷内容 (5)2. 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6)2.1 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7)2.2 常见心理问题分布情况 (9)2.3 心理健康差的群体分析 (9)2.3.1 性别差异 (11)2.3.2 年级差异 (12)2.3.3 专业差异 (13)3.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14)3.1 学习压力因素 (15)3.2 社会关系因素 (16)3.3 家庭关系因素 (18)3.4 生活习惯因素 (19)3.5 其他影响因素 (20)4. 心理健康干预服务需求分析 (22)4.1 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 (23)4.2 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认知 (24)4.3 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25)5. 建议与对策 (26)5.1 建议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27)5.2 建议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8)5.3 建议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及时帮助 (30)1. 调查概况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以某地区内主要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旨在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和科学的方法,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识别潜在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次调查的时间段设定在2023年的春季学期,通过对多个高校进行抽样,最终确定了约1000名学生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
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的差异性,我们在样本选择中特别注意了代表性,力求覆盖不同背景的群体。
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采取了结构化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了在线和纸质两种形式的问卷发放与回收。
在工具选择方面,采用了几种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如“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AUM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个人基本信息和社会人口学信息问卷。
九零后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研究报告分析近日一份“九零后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研究报告”问世,追求完美单独却无法解决家中依靠,做真实的自己有时候却看起来判逆,助人为乐但又经常看起来欠缺责任感的九零后在校大学生们,“周董”、“成龙大哥”等大牌明星,变成九零后最钦佩的超级偶像并期待自身超过她们,而在职业发展规划中,在校大学生们最不愿当国家公务员。
喜爱用qq聊天,喜爱用‘火星文字’的九零后在校大学生好像是一个多面性。
众多明星之于80、九零后,只不过是喜爱。
九零后“自身”才算是自身最钦佩的超级偶像。
其中原因,尽人皆知。
由于大牌明星早已引不起她们的钦佩。
相关权威专家的讲解,觉得它是青年一代信心提高的主要表现。
而另一种说规律是觉得这并不是是她们自尊心的自信心,刚好是出自于某类“无可奈何”。
这如同“最不愿当国家公务员”一样——连年不断再创新高,愈来愈受欢迎的公务员招考是客观事实。
那麼,我们都是坚信“知心话”,还坚信这一客观事实。
唯一的表述仅有“无可奈何”——要不心口不一,要不行不由自主己。
自然,无可奈何并不便是消沉的,大量状况下也许便是一种积极主动。
由于创业人一直“无可奈何”的。
自己创业才有无可奈何。
针对一切创业人而言,的确“每一个人全是自身的造物主”。
创新创业并不是拷贝,也无法拷贝。
八十年代青年人的“茫然”是那样。
今日80、九零后钦佩“自身”的无可奈何,也是创新创业明显不理智的主要表现。
不钦佩大牌明星知名人士,由于80、九零后的内心深处并不欠缺“艰难努力”的精神实质,抵御风雪、抢险救灾、北京奥运会这些中的主要表现便是非常好的见证。
并且她们恰好是喜爱和盼望趣味性。
她们勇于尝试,她们殷切必须的是高尚。
社会发展在全力为青年一代,造就“机遇”,造就“标准”的另外,必须切实运营的也有为她们造就“高尚”。
这十分关键。
高尚是年轻人不可或缺生长发育的co2和激情。
每一代青年人莫不是在时期崇高品质鼓励下,发展发展取得成功的。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文档2篇Analysis of the mental health survey report 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文档2、篇章2: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文档篇章1: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文档近日一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面世,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的90后大学生们,“周杰伦”、“成龙”等明星,成为90后最崇拜的偶像并希望自己超越他们,而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们最不想当公务员。
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的90后大学生似乎是一个矛盾体。
诸多明星之于80、90后,仅仅只是喜欢。
90后“自己”才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
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因为明星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崇拜。
有关专家的解读,认为这是青年一代自信心增强的表现。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这并非是他们自尊的自信,恰恰是出于某种“无奈”。
这正如“最不想当公务员”一样——连年不断创新高,越来越火爆的公务员招考是事实。
那么,我们是相信“心里话”,还相信这个事实。
唯一的解释只有“无奈”——要么言不由衷,要么行不由己。
当然,无奈并不就是消极的,更多情况下或许就是一种积极。
因为创业者总是“无奈”的。
想创业才有无奈。
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确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对策分析一、调查概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壮大。
然而,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群体的一大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本次调查选择了某大学的2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背景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约有6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曾遭受过学业压力的困扰,其中30%的学生遭遇严重的学业焦虑和压力。
此外,约有50%的学生经历过情感困扰,其中30%的学生感受到了严重的孤独和抑郁情绪。
2. 技能不足导致心理困扰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应对压力和情感困扰的应对技巧,导致心理困扰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约有60%的学生表示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导致学习压力积累;约有70%的学生缺乏情绪管理能力,无法有效处理情感问题。
3. 社交压力和学业压力并存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压力和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困扰源。
约有60%的学生因为社交关系问题而感到困扰,其中主要表现为适应团队合作能力不足、人际交往困难等。
同时,约有80%的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感到疲惫和焦虑。
三、问题分析1. 教育环境的压力目前,不少大学教育环境存在过于功利化、竞争激烈的问题。
过分强调分数和竞争,使学生陷入高压的学习状态,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 心理教育不足大学心理教育仍然存在不足,大部分学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情感管理和心理健康缺乏重视。
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巧,难以有效应对心理压力。
四、对策分析1. 建立健康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尽量减少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心理咨询活动等。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docx摘要:本报告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2014-2018)》收集的数据,研究中国各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和建议。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健康措施建议。
首先,本报告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确定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孤独感、焦虑、忧郁、认知困难等问题,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人群中有较高的比例。
其次,本报告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加强自我意识,增强个人自信心,改善情绪,锻炼情商能力,把握时间,增进友谊等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总而言之,本报告从研究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提出解决当前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希望通过把握健康心理学,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孤独感,焦虑,忧郁,认知困难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Survey (2014-2018)", this report studied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ll over China and summarized the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mental health.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report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alysis and healthy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irstly, this report confirms the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feeling of loneliness, anxiety, depression, cognitive difficulty, etc. by analyzing the survey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ave a high propor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Secondly, this repor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self-awareness, enhance personal self-confidence, improve mood, cultivat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aster time, and enhance friendships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Keywords: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feeling of loneliness, anxiety, depression, cognitive difficulty。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
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
遍存在着压力大、焦虑情绪高、情感困扰等问题。
其中,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
其次,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除了学业压力外,家庭
关系、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家庭关系不和睦、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前途未明等问题,都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首先,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学业压力。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另外,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关心、多支持孩子,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析
近日一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面世,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的90后大学生们,周杰伦、成龙等明星,成为90后最崇拜的偶像并希望自己超越他们,而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们最不想当公务员。
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的90后大学生似乎是一个矛盾体。
诸多明星之于80、90后,仅仅只是喜欢。
90后自己才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
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因为明星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崇拜。
有关专家的解读,认为这是青年一代自信心增强的表现。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这并非是他们自尊的自信,恰恰是出于某种无奈。
这正如最不想当公务员一样连年不断创新高,越来越火爆的公务员招考是事实。
那么,我们是相信心里话,还相信这个事实。
唯一的解释只有无奈要么言不由衷,要么行不由己。
当然,无奈并不就是消极的,更多情况下或许就是一种积极。
因为创业者总是无奈的。
想创业才有无奈。
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确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创业创新不是复制,也没法复制。
八十年代青年的迷茫是这样。
今天80、90后崇拜自己的无奈,也是创业创新强烈冲动的表现。
不崇拜明星名人,因为80、90后的骨子里并不缺乏艰苦拼搏的精神,抗击冰雪、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等中的表现就是很好的明证。
而且他们正是喜欢和期盼挑战性。
他们拒绝平庸,他们热切需要的是崇高。
社会在大力为青年一代,创造机会,创造条件的同时,需要着力经营的还有为他们创造崇高。
这非常重要。
崇高是青年人赖以生存生长的氧气和热血。
每一代青年无不是在时代崇高精神激励下,开拓成长成功的。
有学者认为,就调查结果而言,高傲的90后大学生依旧是温室里的花朵,在十几年的学习当中,甚至没有培养出分析利弊的能力,于是才得出了毕业后当公务员,不要侮辱我的结论。
对此,他们很天真、很幼稚,因为他们尚且在温室里,倘若到了现实的沙漠,他们定然会相继死去。
公务员的这些苦楚和夹板谁都知道,但是这些苦楚相对于其所得到的待遇和利益是算不了什么的。
对此现实生活中已有无数活例证明。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
90后的特征是什么?个性张扬、叛逆。
但这也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缺点。
90后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勇于发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声音,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如果说90后大学生还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那也更应该从家长和社会上找原因,是家长和社会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成长环境。
90后大学生带有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尽管他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毫无疑问,随着逐渐成熟并且融入社会,他们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查报
告
项目名称: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调查报告--基于曲阜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分析
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小类:哲学
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
简介:本文通过对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四百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人员的个案访谈,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以及双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中国传统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对比,以此揭示90后在与父母相处过程的特殊心得以及突出矛盾。
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代沟和矛盾,但整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
本文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详细介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90后一词具有太多的争议: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生活优越的时代,个性张扬、叛逆、势利、非主流、标新立异等等。
90后所成长的家庭环境较80后、70后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与父母的沟通存在许多问题。
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90后承担了更多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使得双方矛盾加剧。
这种种的社会和家庭原因,促使90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作为这支队伍的先锋者的9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又是如何看待父母与子女关系这个话题
的呢?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将从两个角度出发,即描述介绍现实情况和反观传统的父母与子女关系特点,来全面的分析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
我们着重对90后大学生与父母的互动情况进行了四方面的分析,分别是客观背景概述、双方相处过程中的情感沟通、主要矛盾和冲突,以及90后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新特点。
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代沟和矛盾,但整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
研究的结果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值得进一步探讨。
首先,90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障碍是代沟问题。
消解亲子间的代沟,形成民主平等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
其次,90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造成父母与子女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疏导逆反心理方面,除了需要父母的努力之外,90后大学生自身应该担负起主要的责任。
第三,父母对90后子女的关注点与90后大学生的期望有所差距。
90后大学生希望父母给予自己的关注是多方面的,他们更多的希望在人生规划和人际交往等生存、生活技能方面,以及自我的情绪和心态方面得到父母的指导与关心,以此来明确未来发展的路向,构建完善的人格。
第四,尽管90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各种问题与分歧,但是从总体来看,亲子关系的前景比较乐观,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
第五,90后大学生所在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传统关系模式正在改变,新的模式正在形成。
与传统家庭模式不同,父母已经不是绝对的权威,绝大多数父母都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将从两个角度出发,即描述介绍
现实情况和反观传统的父母与子女关系特点,来全面的分析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
内容涵盖了对独生子女问题、与父母沟通交流问题、矛盾冲突问题、代沟问题等的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家庭社会学提供事实依据,为缓解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矛盾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生活优越的时代,90后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个性张扬、叛逆、势利、非主流、标新立异等等。
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90后承担了更多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使得双方矛盾加剧。
这种种的社会和家庭原因,促使90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但是针对此问题,学术界尚未展开深入研究。
在此意义上,本报告具有开创性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和谐成为了最基础的工作。
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与中国传统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对比,以此揭示90后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呈现的新特点,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家庭社会学提供事实依据,为缓解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矛盾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作品摘要
本文通过对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四百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人员的个案访谈,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以及对双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并与中国传统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对比,以此揭示90后在与父母相处过程的特殊心得以及突出矛盾。
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90后大学生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代沟和矛盾,但整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
本文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无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在调查中,搜集尽可能详实的资料数据,以求为数据的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此次调查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以父母与子女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有1075 篇相关学术作品;以90后大学生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有448条篇相关学术作品;而以90后大学生父母与子女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却并未出现相关学术作品的搜索结果。
由此可见,国内学术界对于90后大学生对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看法问题并未有太多重视。
现有学术成果大多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也多集中在问题少年、幼儿教育等方面,并未特别提及90后这一群体。
所以,针对90后大学生眼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