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21
浅谈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摘要】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话题。
在翻译领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翻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化。
文化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含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的挑战之一,需要翻译者具备文化中介的能力。
在翻译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翻译者需要理解并尊重源语言的文化背景。
而在文化转换中,也存在着一些悖论,需要仔细思考和解决。
文化与翻译的互动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翻译需要对文化因素有深刻的认识和应用。
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加深理解。
【关键词】文化,翻译,关系,影响,文化差异,挑战,文化中介,文化意识,重要性,文化转换,悖论,跨文化交流,辨识,应用,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 引言1.1 文化与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来看文化与翻译的定义。
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习俗规则等。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行为,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文化与翻译的联系在于,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翻译时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文化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翻译的选择、表达和理解。
翻译则通过传播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与翻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得到更详细的探讨。
1.2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价值观念、习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内容。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翻译者的选择、传达和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隐含含义,翻译者需要在理解源语言的基础上,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以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对原文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事件等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可能会出现误解或歧义。
文化与翻译郭建中[文化与翻译]1990年,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在他们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问题,把人们对翻译的研究从过去的“语言”层次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从而打开了一扇翻译研究的更为宏观的大门。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认知科学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包括精神,都是客观物质世界以人的身体为中介,进入大脑所形成的一种体验,是一种主客观互动的产物。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事物特有的认知体验。
这个认知角度下的文化定义,虽然简洁,但包括人们对文化所达成的共识,并且可以从认知起源上对文化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自从翻译研究中举起了“文化转向”的大旗,人们便开始认识到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文化成为了翻译研究中继“语言”之后的第二个“关键词”。
如果说翻译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语言之间的转换(跨语言),那么,翻译内在本质是实现“文化传真”(跨文化)。
此外,这个翻译概念的中心词是“交际活动”,而交际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所以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强调在翻译这个显性加隐性的转换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源文的功能得以保留和实现,也就是要实现奈达博士推崇备至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纽马克先生提倡的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交际翻译)。
那英汉翻译中如何实现交际的“跨文化”转换?我们可以借鉴孙致礼先生在《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中归纳的三种基本方法:首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实行直译或异化翻译。
因为跨语言的转换只是实现了意义的传达,但要满足异域读者的猎奇心理,领略异国情调的东西就得保留源文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其中新鲜生动的意象和文化联想,借此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介绍了西方文化。
例如:1、Among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king.A: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浅谈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作者:王雪甲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6期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而且涉及文化问题。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文化和翻译这两个方面着手,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实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文化;翻译;关系一、引言翻译是信息的一种语际转换过程,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知识、经验、价值态度等方面的总和,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人类社会的各种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能够准确地用译文表达出原文的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这一因素必须考虑在内。
二、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看,文化包括物质和意识形态两个领域,也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
根据这个广义的定义,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语言文化特性分为五类:生态学、物质文化、社会、宗教和语言。
从狭义上来看,文化仅仅指的是精神文明。
三、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然而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翻译学者都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下面列举两个翻译学者对翻译作出的定义。
玛丽·斯奈尔·霍恩(Mary Snell-Hornby)指出“翻译并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单纯的词句转码,而是一种更复杂的活动形式,人们通过这种形式在新的情境下对一个文本提供相关信息,并在已经发生改变了的功能、文化以及语言环境下,尽可能接近地保持原文本的各个方面。
”拉尔森(Mildred rson)把翻译定义为“一组具体符号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的意义传输。
”根据以上两位翻译学者对翻译的定义可以看出,翻译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文化的传输,而不是语言的传输。
翻译不再是简单地从一个文本解码到另一个文本的活动,而是一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活动。
浅谈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文化与翻译是两个相互关联却又有着独立性的领域。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是人们生活和思想方式的总和。
翻译是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通过翻译,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信息得以交流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谈论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文化是翻译的基础和原材料。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所属的文化背景,而翻译的内容和对象也是源自于文化。
在实际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才能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
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宗教文化,而要想将这种文化精髓准确地传达给外国读者,就需要翻译者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同样,在翻译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时,翻译者也需要对原文所属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贴切地表达原作的意境和情感。
文化是翻译的基础和源泉,没有文化的支撑,翻译就无法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载体。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而翻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翻译,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得以传播和交流。
人们通过翻译,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技术、文化和思想,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中国的古代文化在翻译传播的过程中,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中国人了解了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
翻译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
文化与翻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文化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而翻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文化。
通过翻译,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价值观和观念得以交流和融合,从而影响和改变了目标文化的某些方面。
在中国古代,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佛经和佛教经典都是通过翻译而传入中国的,这些翻译作品让中国的宗教和文化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浅谈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文化和翻译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视为互相促进的。
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成功传达另一个文化的信息需要深刻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
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变革等方面,越是了解目标文化的细节,越是有可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文化对于翻译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翻译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最大的准确性。
例如,某个国家对于食物、宗教、政治和其他方面的看法可能会影响某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敏感和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减少翻译错误的发生。
翻译是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人们可以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翻译也可以视为一种文化传播。
翻译是一种建立桥梁、加强相互理解和扩大文化交流的过程。
当我们开始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便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领域。
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的差异,还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翻译难题。
这些难题来自于翻译的文化差异。
例如,一些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概念和词汇,有时候需要进行适当的文化转换。
在这些情况下,翻译者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并采取一些适当的步骤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翻译可以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们相互了解。
通过翻译,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交规范。
这些知识可以成为增强交流的基础,有助于建立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共同点,从而实现更好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和紧密,突破语言和文化障碍已成为建立和维持国际关系的关键。
另外,翻译也有助于在国际社会上推广各个国家的文化、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等。
综上所述,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足以证明两者的紧密联系。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同时,翻译也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因此,应该把文化和翻译作为双方之间有效交流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自然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文化可译性。
因为人类的大脑不仅有同样的生理机能,而且具备相同的思维能力,所以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有时候是相同或相似的,不同的民族也就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文化。
这时,英汉互译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这种文化可译性正好体现了文化重合的作用。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或类似于直译的方法,直接用译文来表达原文的信息。
比如关于“heart”一词的英译汉:“sweet heart”译为“爱人”、“heart of stone”译为“铁石心肠”、“from one’s heart”译为“衷心”、“with a heavy heart”译为“心情沉重地”等;再比如汉译英:“晚会”译为“evening party”、“电扇”译为“electric fan”等。
(二)文化半可译性。
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归根结底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尽管两者在有些时候对事物的认识是相同或相似的,但其在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上也会大同小异,所以产生的语言文化在相同或相似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差别。
对于这类语言的翻译,就应该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保留了原语言的内容和总体风格,又采用了目的语中的合适词语和语言习惯,以求把原语信息用目的语民族的习惯性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让目的语读者更容易接受。
比如英译汉:“as strong as a horse”译为“壮得像头牛”(而不是马)、谚语“Money makes the mare go”译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不是母驴)等;再比如汉译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译为“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the one eyed man is the king”等。
(三)文化不可译性。
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距离也在某些方面相距十分遥远,这对于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来说亦是如此。
这些巨大的文化差异会给翻译造成很大的困难。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语言的翻译难度增加,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的关系和解决方法。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文化是指某个社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语或者表达方式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例如,“礼物”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礼物往往是以示好或者表示感激的方式赠送给他人的。
但在西方国家,礼物往往会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赠送给他人,例如生日、圣诞节、节日等等。
在翻译时,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容易导致语言误解,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此外,文化差异还会对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语言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文为主语-谓语-宾语的语言结构,而英语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来判断句子结构。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更好地传达意思。
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指的是某些词语、表达方式或者文化习惯在翻译过程中无法完整地传达其含义和意义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文化差异比较大的时候,例如汉字中某些单纯字词无法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或者某些文化习惯无法在其他文化环境中得到完整地传达。
例如,“禅宗”这个词在中文中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但在英文中难以完全地传达其内涵。
在翻译禅宗文化相关的文章时,翻译人员往往需要解释和说明,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独特的亲属语言系统。
中国人对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称呼区别很大,而在英语中只有一些相对单一的称呼,有时很难把这些称呼在翻译中精确传达,也无法在译文中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语言效果。
解决不可译性的方法解决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得翻译品质更好。
文化与翻译期末总结高中一、引言文化与翻译是翻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翻译活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对于培养翻译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化与翻译的认识进行总结。
二、文化与翻译的关系1. 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习俗和传统的集合体。
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信仰、行为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2. 翻译的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中的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有效沟通。
翻译有时候需要更多的考虑文化因素,因为不同的文化会对语言的意义产生影响。
3. 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文化与翻译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
翻译活动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以保证所翻译的信息能够准确传达。
同时,翻译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三、文化对翻译的影响1. 语言层面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语言差异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2. 价值观层面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事物的价值观念有所差异。
这种差异会反映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导致原文中的某些意义在译文中被忽略或改变。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价值观,并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特点来做出适当的调整。
3. 文化惯例层面的影响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惯例和习俗,这些习俗在语言中有体现。
在翻译时,必须了解原文中的文化惯例,并寻找合适的表达来传达相应的意义。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惯例,翻译可能会产生误解或失去原文的特色。
四、翻译对文化的促进1. 文化的传播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
通过翻译,读者可以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习俗,增强文化的多样性。
从英汉互译看文化与翻译摘要:在英汉互译中,文化始终是翻译的一大障碍,对源语与译语文化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译作的好坏。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简单的互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
如果忽视文化对翻译的作用和影响,译文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关键词:英汉互译;源语文化;译语文化;文化交流Abstract: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and English to Chinese, culture is always a big barrier for tranlation. The level of grasp of culture of original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ranlation works.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exchange of two linguistic forms but the interaction of two cultures. I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to tranlation is neglected, the translation won’t be successful.Key words: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original language culture;target language culture;cultural exchange一、前言我国的翻译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历史上也出现了几次翻译高潮,而每一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都总是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翻译的观念、方法、风格、标准都在改变、演进。
如今翻译界对翻译中涉及到的文化问题越来越重视了。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翻译系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与翻译课程编号:224107英文名称:Chines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学分:2开设专业: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面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和翻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限选课,属于文化通识类课程,一般在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既能把握中国文化的全貌及其内涵,又能学会用英文表达、介绍中国文化,为将来用英文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2.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3.比较中英文化的异同;4.了解文化与翻译的关系;5.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服务。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中国文化概述1.弄清文化的基本含义;2.了解中国的国庆节、国旗、国徽、国歌、首都以及地理概貌、历史概况、行政区划、人口、少数民族分布、政治体制以及经济发展与改革等基本信息;3.了解中国人口的优势、不足及其对策;4.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中国的哲学与宗教1.了解中国哲学的演变和基本特点;2.了解中国宗教的演变和基本特点;3.比较中西哲学的异同;4.比较中西宗教的异同;5.了解宗教对中国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学1.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三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其文学思想;2.了解中国四大名著的内容及其英译;3.了解莫言的作品及其英译问题。
第四章中国艺术1.了解中国的书画、传统戏曲、民间表演艺术以及传统乐器等知识;2.掌握主要中国艺术形式的英译;3.掌握以地名命名的文房四宝和戏曲名称英译的统一性问题。
第五章中国教育1.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演变过程;2.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3.了解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状况;4.掌握中国教育关键词的翻译问题。
浅析文化翻译理论引言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密不可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内涵性和外延意义,而翻译的过程则是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
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理论”以文化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语不仅要准确传达源于文本的信息,更要将文化传递置于首位。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20世纪70年代前,各语言学派和功能学派等学者聚焦于研究西方文化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功能,并升级至文化层面。
70、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加强,多元文化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文化在语言交际活动的大背景下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在文化翻译研究方面,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作为主要代表人物,在其著作《翻译、历史和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转向”一词,着重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文化”为翻译的基本单位,站在文化的立场上扮演好文化传播的使者角色。
理论综述据巴斯奈特的观点,若将文化比作人的身体,那语言就是人的心脏,只有心脏与身体相互协调,人才能存活。
因此译员在翻译时,不能将文化割裂开进行翻译。
诠释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后,巴斯奈特引用斯内尔霍恩比的观点,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1)翻译应将文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而非停留在以往的语篇之上;(2)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解码到重组的过程,更是一个交流的过程;(3)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功能上的等值;(4)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用来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简言之,翻译绝非单纯的语言行为,而是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中。
翻译不仅要满足文化需要,同时也要满足读者需求。
此外,翻译会对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对其进行“构建”,二者相辅相成。
理论发展据宋建浩的观点,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基于比较文学,对各国、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关系进行研究,而翻译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