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方式地理热点考点:垄作-地膜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5
地膜垄盖沟播膜际抗旱栽培技术覆膜栽培是从播种开始实施的一种封闭半封闭保水栽培技术,其保水增效果首先取决于播前土壤底墒水分的多少。
在黄土高原旱作地区由于实施旱地小麦休闲耕作制,其小麦水分的来源60%以上靠休闲期7~9月的夏秋季集中降水与土壤蓄水。
因此,地膜覆盖栽培必须在实施纳雨蓄墒耕作基础上才有良好的效果。
应掌握以下六个方面:(1)休闲期或前作生长期纳雨蓄墒、保墒耕作。
具体做法是选择地势平坦,幅度较大的垣面地、沟坝地、梯田地,且肥力中上等为宜;小麦收获后立即进行浅耕灭茬,伏前深耕纳雨,立秋前细犁带耙,有雨即耙,播前只耙不犁,精细整地,做到无土块、无根茬、无杂草,上松下实,田面平整。
年降水600毫米以上半湿润地区在前茬生长期间要在作物行间深锄、深刨,使夏季多余降水积蓄于土壤深层,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清田,整地,耙耱保墒。
(2)施足底肥。
地膜小麦由于水分条件好,产量高,因此肥料投入要适当提高,通常较常规栽培施肥高10%~20%,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500~3000kg,碳酸氢铵50~60kg或尿素15~20kg,过磷酸钙50~60kg,钾肥8~10kg(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一般含钾量多,耕层土壤K2O在100mg/kg以上者可不施钾肥),缺锌土壤亩可增施硫酸锌1~1.5kg。
要集中底施,切忌地表撒施。
(3)起垄盖膜。
目前除机引和畜力两种起垄铺膜播种一次作业机械外,还有人工畜力先起垄盖膜,然后以双行畜力播种机播种的方式。
起垄盖膜可在播前半个月左右,遇雨在雨后趁墒起垄盖膜。
垄距一般为50~60厘米为一带,垄底宽25~30厘米,垄高10厘米左右,垄顶呈弧形,垄上盖膜,要求条带宽度一致。
微膜两侧压紧实不留口,并在垄膜上隔3~4m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两垄之间种植沟30厘米左右,垄沟播种两行小麦,行距20厘米。
地膜可用40厘米宽的0.007毫米微膜,每亩用膜2.5~3.5千克。
盖膜后播种遇雨要及时锄地,破除板结。
(4)选用适宜地膜覆盖栽培的高产品种。
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一、畦作栽培田地里用土埂分开的整齐的小块地,即为畦。
畦作是我国精耕细作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
畦作栽培的优点是:畦面不易积水,畦沟又可排水,可避免涝旱;畦上土壤疏松肥沃、土温较高有利于作物生长;可以合理密植,畦沟有利通风透气;畦沟还可做为田间步道或排灌水的渠道便于田间管理;在低温盐碱地,采用多行畦作即可排水,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盐碱返回地面。
不同地区,作畦的形式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雨水少且需进行畦灌的地区,要作平畦高梗;雨水多或地势较低的地方,应采用高畦、深沟。
如北方地区春季易旱,栽植时多用平畦;在南京地区,雨水较多,宜用高畦;此外畦的制作还应考虑作物的生长和其管理,比如,需要注意通风透光,便于整枝,果实采收等。
二、砂田栽培砂田也谓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作用总结】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保湿,一定程度上减轻土壤次生盐碱化;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增湿;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热量,保温;表面粗糙,减少土壤侵蚀,保土保肥;增大地表比热容,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昼夜温差,利于养分积累。
砂田的铺砂、耕作和管理如下:①铺砂。
一般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土地。
在铺砂前,先整平地表,耕翻耙磨,压实土壤。
然后施足底肥,肥料撒在土壤表面,待冬季土壤冻结以后,方可铺砂。
②耕作。
铺砂后,对土壤不进行直接耕作。
但为了疏松砂层,清除杂草,在前作收获后,播种前进行松砂,综合整理松砂只能在砂层,不能入土。
③播种。
瓜类和蔬菜多采用穴播,按一定株距扒开砂层,用手锄挖松土壤,将种子放入土内,覆土盖平,再盖3cm厚细砂。
④施肥。
先将砂层扒开66cm左右的行,扫净细砂,将肥料均匀施入行内,或者在植株周围扒开33cm见方的砂面,将肥料翻入土中,然后耙平拍实,覆盖砂石。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产业区位因素考点总结选择题1、内蒙古通辽市农科院利用沙地衬膜技术(平整沙丘—挖坑铺设衬膜形成防渗层—回填沙土形成哇田,见图)和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在科尔沁沙地建设了33.3公顷的水稻田,亩产高达600公斤。
昔日的漫天黄沙展现出一片片绿色的生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地种植水稻得以实现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B.市场C.政策D.水源(2)“沙地大米”亩产比普通水稻更高的自然原因是()A.气温更高B.光照更强C.肥效更高D.生长期更长(3)沙地衬膜种稻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大的贡献是()A.节约水资源B.抑制土地盐碱化C.亩产更高D.不与农林牧争地答案:ABD【提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解析:(1)本题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本题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本题考查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
【解答】(1)依据材料可知,该地通过利用沙地衬膜技术使得水稻得以在沙地种植,所以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故A为正确选项。
其它三项在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具体体现,故可以排除。
故选A。
(2)“沙地大米”亩产比普通水稻更高的自然原因可首先排除C项,肥效是人工配方施肥的,属于人为原因;内蒙古通辽市属于我国中温带,热量条件不具优势,适宜水稻生长的生长期较短,故A、D两项可排除;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故水稻产量高,B项正确。
故选B。
(3)沙地衬膜技术使昔日的漫天黄沙展现出一片片绿色的生机,提升了沙漠地区粮食自给能力,不占用好地,可选用任何草木不长的沙地或沙漠,没有挤占其他农林牧用地,故D项正确。
节约水资源和抑制土地盐碱化属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是粮食安全问题,故排除A、B两项,与传统水稻产区相比,亩产没有达到更高,故排除C项。
故选D。
2、垄作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耕作方式。
东北黑土区地形多为漫川漫岗地,受农户地块不连续的影响,以横坡垄作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进而致使顺坡垄作,斜坡垄作等成为最普遍的耕作方式。
微考点12地膜覆盖[2022·山东德州二模]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B.减少了大气逆辐射C.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3.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新疆采用黑白(透明)条带地膜覆盖法繁殖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透明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和葡萄品质。
据此完成4~5题。
4.新疆采用黑白(透明)条带地膜以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和葡萄品质,其中透明膜、黑膜实现其作用的主要原理分别是()A.增强④过程、减弱②过程B.减弱③过程、增强④过程C.减少③的热量损失、减弱②过程D.增强②过程、减弱③过程5.在葡萄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可以()A.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B.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C.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D.提高温度,促进作物光合作用[2022·河南南阳中学]2022年“五一”假期首日,京广高铁部分线路晚点,起因是大风吹扬地膜致接触网故障,从而使部分列车运行受到影响。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呈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6~8题。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精练(7)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A.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非洲的纳马夸兰地区盛产宝石,也是地球上最不平常的沙漠之一,这里大部分时间是干燥和荒芜的,直到8月和9月,这个地区又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
这里是野生多肉“王国”,生长着1000多种肉质植物,大部分为当地特有品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纳马夸兰地区的说法不正确是①8、9月受西南风的影响大,降水多②沿岸洋流带来充足水汽,有利于多肉植物的生长③当地开花季节气压带风带偏北④该地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4.大西洋飘来的雾气是多肉植物获取水源的途径之一,该区域多雾的原因是A.沿岸沙漠提供凝结核B.沿岸寒流增温增湿C.昼夜温差大,露水较多D.沿岸空气与寒流相遇雪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雪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白色丝缕状悬垂物。
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当地时间10时在拉萨(91°E)拍摄到的雪幡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有利于雪晶在下降过程中升华、消失的气象条件是A.风力强劲B.空气干燥C.温度降低D.湿度增大6.该地发生雪幡时A.雪幡附近常有冷空气下沉B.飞机接近雪幡时非常安全C.雪幡阻碍臭氧吸收紫外线D.无风时悬垂物出现弯曲状下左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右图为上海市郊区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