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10
卵磷脂的提取和纯化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罗杨春宋建林杰摘要:本实验探索以油菜花油脚为原料,制备高纯度卵磷脂的最佳条件,选择树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萃取剂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关键词:卵磷脂提取纯化离子交换树脂正文:1. 前言卵磷脂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和表面活性的生命物质,在生物细胞膜的功能和代谢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药用卵磷脂是磷脂类产品中最具高附加值的产品形态。
它不仅要求纯度高,而且要求乳化能力强,并达到静脉注射用的相关要求,其提取工艺和技术比较复杂、难度较大。
其中分离脑磷脂与卵磷脂方面为提高卵磷脂产品纯度较为关键的步骤。
国内外学者利用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分离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柱层析法等方法分离纯化磷脂酰胆碱的分离效果一般不理想并且适应面窄;柱层析法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多数采用Al2O3为分离介质,但分离过程中PC和PE分离的选择性仍不理想,分离后PC中溶血磷脂(LPC)的分离不彻底,使该方法在制备注射级卵磷脂时受到极大限制。
利用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对PC,PE,LPC吸附能力的不同,可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法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易于解吸、机械强度高、再生处理简单、吸附速度快等特点,从而达到高效的分离效果。
2.材料和方法2.1 药品与试剂自备粗卵磷脂(PC含量约为47%)丙酮(分析级)、无水乙醇(分析级)、超纯水 ZnCl2、CuSO4·5H2O、CaCl2、MgCl22.2 实验步骤2.2.1离子交换:用0.1mol/L NaOH 10mL碱洗、0.1mol/L Hcl 10mL酸洗各种树脂(D113、116、001x7、001x10、201x4)最后再水洗。
取一定量的CuSO4·5H2O、CaCl2、MgCl2、Zn(Ac)2配成浓度为0.05mol/L的溶液。
活化后的树脂各取1g至50ml具塞锥形瓶中,分别加入0.03mol/L的各溶液,恒温水浴震荡24 小时,水浴温度为36℃。
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一试验目的了解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卵磷脂的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一实验目的了解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卵磷脂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卵磷脂在脑神经细胞中含量很高,蛋黄中含有特别高。
根据卵磷脂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为黄褐色。
利用卵磷脂的胆碱基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分解为三甲胺(特殊的鱼腥臭味)进行鉴别。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鸡蛋黄、乙醇(95,)、10,NaOH、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卵磷脂取2g蛋黄于15mL(95,)乙醇,过滤、蒸气浴蒸干,残留物为卵磷脂。
2 鉴别取少量的卵磷脂于试管中,加10,NaOH溶液2mL,水浴加热是否产生鱼腥臭味。
五注意事项滤液要清。
六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写出实验小结。
1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脂肪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和掌握用重量分析法对粗脂肪进行定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利用脂类物质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在索氏提取器中用有机溶剂对样品中的的脂类物质进行提取。
因提取的物质是脂类物质的混合物,故称其为粗脂肪。
三实验器材1索氏提取器 2 分析天平 3 烧杯 4 恒温水浴锅 5 脱脂棉和脱脂滤纸 6 镊子7 干燥器四实验试剂与材料1 样品2 石油醚五实验步骤1称量索氏提取瓶将索氏提取瓶洗净烘干至恒重,记录重量。
2提取样品粗脂肪将石油醚加到提取瓶内约为瓶容积1/2—2/3。
将样品包放入提取管内。
连接索氏提取器各个部分。
用70度,80度恒温水浴加热提取瓶,抽提进行2―3小时,直至提取管内的石油醚用滤纸检验无油迹为止,表示提取完全。
3 计算样品中粗脂肪的含量提取完毕,取出滤纸包,再回馏一次,倒出石油醚。
取下提取瓶,洗净瓶的外壁,烘干至恒重。
记录重量。
2按照下式计算样品中粗脂肪的百分含量。
粗脂肪(,),(提取后提取瓶的重量,提取前提取瓶的重量)/样品重量*100% 六作业计算样品中粗脂肪的含量,完成实验报告。
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作者:未知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时间:2006-9-23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磷脂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卵磷脂的提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磷脂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大豆等植物组织以及动物的肝、脑、脾、心等组织中,尤其在蛋黄中含量较多(10%左右)。
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此外,卵磷脂能溶于乙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磷脂分离。
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
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
甘油与硫酸氢钾共热,可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丙烯醛;磷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沉淀;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
这样通过对分解产物的检验可以对卵磷脂进行鉴定。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小烧杯、试管。
试剂1. 鸡蛋黄2. 红色石蕊试纸3. 95%乙醇4. 10%氢氧化钠溶液5. 钼酸铵试剂将6g 钼酸铵溶于15mL 蒸馏水中,加入5mL 浓氨水,另外将24mL 浓硝酸溶于46mL的蒸馏水中,两者混合静置一天后再用。
6. 丙酮7. 乙醚8. 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9. 硫酸氢钾四、操作步骤(一)卵磷脂的提取称取约10g 蛋黄于小烧杯中,加入温热的95%乙醇30mL,边加边搅拌均匀,冷却后过滤。
如滤液仍然混浊,可重新过滤直至完全透明。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内,水浴锅中蒸干,所得干物即为卵磷脂。
(二)卵磷脂的溶解性取干燥试管,加入少许卵磷脂,再加入5mL 乙醚,用玻棒搅动使卵磷脂溶解,逐滴加入丙酮3~5mL,观察实验现象。
(三)卵磷脂的鉴定1.三甲胺的检验取干燥试管一支,加入少量提取的卵磷脂以及2~5mL 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15min,在管口放一片红色石蕊试纸,观察颜色有无变化,并嗅其气味。
将加热过的溶液过滤,滤液供下面检验。
实验二、卵磷脂提取、鉴定及乳化特性试验一、目的要求 学习提取卵磷脂的方法,了解卵磷脂的乳化特性性质。
二、实验原理磷脂是分子中含磷酸的复合脂,分为磷酸甘油脂和鞘氨醇磷脂类,其醇类物质分别为甘 油和鞘氨醇。
磷脂酰胆碱属磷酸甘油脂,俗名为卵磷脂,在生物体内以及食品工业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卵磷脂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分布及广的磷脂,如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卵、脑及神经组织 均含有之,其中大豆中含量约为2.0%、卵黄中含量高达8%—10%、。
卵磷脂在细胞中以游离态或与蛋白质结合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存在,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丙酮。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蛋黄中的卵磷脂。
纯卵磷脂为白色的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因结构含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后而呈黄色至黄棕色,粗制品中色素的存在可使之呈淡黄色。
卵磷脂中的胆碱基在碱性条件下可分解成三甲胺,三甲胺有特异的鱼腥味,利用此性质可鉴别卵磷脂。
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保持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动物体内脂肝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充当乳化剂、抗氧化剂和营养添加剂。
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呈微滴状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称为乳化剂。
这两种不同的液体称为“相”,在体系中量大的称为连续相,量小的为分散相,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一相分散在另一相中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由卵磷脂的分子结构可知:CH 2O C OR 1CH O C OR 2CH 2O PO OH O CH 2CH 2N OH CH 33卵磷脂分子中的R 1脂肪酸为硬脂酸或软脂酸,R 2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残基端具有憎水性,其胆碱残基端具亲水性,因此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
在乳化过程中,当少量的油与乳化剂一起在大量水中用高速搅拌混合机混合,油滴将以微滴状分散在水相中,在细滴的表面上乳化剂以亲油的非极性端相对,而以其亲水的极性端伸向水中。
由于极性相斥,体系中微滴之间的斥力比相互间的引力要大,因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卵磷脂的提取方法;2. 学习卵磷脂的提纯技术;3. 了解卵磷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卵磷脂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膜、脑、神经组织等部位。
其化学结构为甘油、胆碱、磷酸和脂肪酸组成的磷脂类物质。
卵磷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延缓衰老、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动、增强记忆力、促进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降低血清胆固醇等。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卵磷脂,利用乙醚进行提纯。
实验过程中,通过离心分离、沉淀、洗涤等步骤,使卵磷脂与其他杂质分离,提高卵磷脂的纯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蛋黄、95%乙醇、乙醚、蒸馏水、氯化钠、无水硫酸钠、石油醚、硫酸铜、硫酸钠、盐酸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锥形瓶、漏斗、烧杯、试管、滴定管、移液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卵磷脂(1)取一定量的蛋黄,加入适量的95%乙醇,充分搅拌,使蛋黄溶解;(2)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充分搅拌,使蛋白质沉淀;(3)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蛋白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4)将上层清液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5)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6)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2. 卵磷脂的提纯(1)将收集到的滤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2)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3)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石油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4)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5)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6)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7)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8)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9)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0)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1)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2)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3)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4)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5)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6)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7)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8)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9)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20)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21)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22)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23)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24)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25)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26)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27)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28)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29)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30)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31)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32)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33)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34)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35)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36)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37)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38)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39)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40)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41)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42)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43)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44)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45)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46)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47)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48)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49)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50)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51)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52)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53)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54)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55)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56)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57)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58)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59)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60)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61)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62)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63)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64)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65)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66)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67)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68)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69)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70)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71)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72)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73)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74)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75)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76)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77)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78)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79)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80)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81)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82)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83)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84)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85)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86)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87)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88)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89)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90)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91)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92)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93)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94)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95)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96)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97)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98)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99)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00)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01)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02)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03)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04)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05)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06)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07)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08)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09)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10)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11)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12)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13)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14)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15)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16)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17)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18)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19)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20)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21)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22)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23)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24)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25)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26)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27)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28)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29)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30)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31)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32)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33)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34)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35)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36)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37)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38)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39)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40)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41)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42)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43)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44)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溶解;(145)将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使水分被吸收;(146)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被吸收后,取上层清液;(147)将上层清液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充分搅拌,使卵磷脂沉淀;(148)将沉淀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钠,充分搅拌,使卵磷脂进一步沉淀;(149)将沉淀转移到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150)。
实验申请实验项目: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与 TLC 检测实验原料:鲜鸡蛋、 纯化卵磷脂实验试剂: 200ml 丙酮、 150ml 乙醇 、50ml 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甲醇,均为分析纯试剂.实验仪器: 旋转蒸发仪、 真空泵、 布氏漏斗、 抽滤瓶、 吹风机、 层析缸、 玻璃板、电子天平。
辅助器材:毛细管(两支)、玻璃棒、滤纸、100ml 量筒(2个)、烧杯、纱布、镊子、 胶头滴管圆底烧瓶等。
实验目的:1. 掌握从动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实验方法。
3. 巩固抽滤等基本操作。
4. 了解薄层层析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
实验原理:卵磷脂存在于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中,蛋黄中含量较高,约10%。
可根据它溶于乙醇、氯仿而不溶于丙酮的性质,从蛋黄中分离得到。
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在硅胶薄层板上,样品中的两成分是两种结构近似的染料,在展开剂四氯化碳的作用下。
在展开剂和薄层板之间不断地产生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由于极性不同从而分离,展开结束以后,会在薄层板上形成斑点,混合物中的成分得以分离。
参考文献: 刘宝全,所给实验资料.tpml-1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一卵磷脂的制备与提取1.取四个煮熟的鸡蛋,分别将其刨壳,把四个鸡蛋的总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分别称重并记录数据。
2.将所得蛋黄全部放入烧杯中,用筷子捣碎,取100ml丙酮倒入其中,搅拌30min成糊状后用6层厚纱布过滤,收集滤渣。
3.将滤渣再次放入烧杯,取100ml丙酮倒入杯中,重复上步操作,收集滤渣。
4.制备乙醇-石油醚混合溶剂。
用量筒分别量取50ml石油醚和150ml乙醇,放入烧杯中混合均匀。
5.取100ml混合液放入盛有滤渣的烧杯中,搅拌30min后用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6.将抽滤后的滤渣重新放入烧瓶中,再取100ml混合液浸泡搅拌30min,然后抽滤,将所有滤液收集,倒入圆底烧瓶中进行旋转蒸发,旋转蒸发仪温度设为4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