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艾灸养护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但很多初入门的亲们往往对艾养后不同的反应手足无措,下面是常见的灸后反应供各位亲们可以参考对照,

艾灸真好,重在坚持!

一、出汗:是皮肤排毒的一种体现,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二、出红疹: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三、小便多:有些人艾灸后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四、拉稀: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道有问题,或者应该注意有肿瘤发生。

五、咽喉肿痛、牙痛等: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六、发烧:此种症状一般发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会退热,降火气。

七、原有的慢性病会反复: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会自己寻找出路。

八、头晕耳鸣眩晕: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者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九、灸感的走窜:这是很好的反应,暗示着经络的通畅。

十、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间,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

十一、排寒:有的人艾灸后会出现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灸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同时配合刮痧或者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三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

十二、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等,秋冬季节艾灸后更为易于上火。艾灸擅长的是补阳,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虚寒的程度,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2、灸前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属火,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3、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太溪、或者盐水泡脚,以引火下行,并注意饮食清淡。

十三、灸后有水泡: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脓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觉起的(烫伤除外);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针刺破,每天对着患处继续艾灸,艾灸可以杀菌消毒,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也可以用针刺破后将艾灰直接涂到水泡上,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出,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期间患处尽量不要碰水。十四、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艾灸知识大全

艾灸知识大全 超强的艾灸知识大全(华盖供图) 1、病从何来?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3、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经过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够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又无一丝的毒副作用,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能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灸能美容吗?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关于艾灸养生的知识 艾灸养护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但很多初入门的亲们往往对艾养后不同的反应手足无措,下面是常见的灸后反应供各位亲们可以参考对照, 艾灸真好,重在坚持! 一、出汗:是皮肤排毒的一种体现,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二、出红疹: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三、小便多:有些人艾灸后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四、拉稀: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道有问题,或者应该注意有肿瘤发生。 五、咽喉肿痛、牙痛等: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六、发烧:此种症状一般发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会退热,降火气。 七、原有的慢性病会反复: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会自己寻找出路。 八、头晕耳鸣眩晕: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者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九、灸感的走窜:这是很好的反应,暗示着经络的通畅。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归纳

“养护关节、健行天下”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骨关节炎是一组以关节疼痛、关节变形或不变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可包括髋、肩、膝、腕、踝、颈、指间等关节。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痹症”范畴,主要是由内虚复加外邪引起的。内虚,主要是肝肾气血衰少,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外邪,主要是指风、寒、湿等自然界气候变化因素。人体正气虚弱,没有抵抗能力,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引起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一旦患上,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因疼痛导致活动障碍,需要别人的护理支持才能生活。为向村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预防骨关节炎的出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胜利村卫生室于2016年5月20日在胜利村卫生室举办了主题为“养护关节、健行天下”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由本村卫生室医生雷双玉主讲,共有23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雷医生围绕着预防骨关节炎需要内服外灸、滋养肝肾;祛风除湿、药酒药茶;循序渐进、适当运动;注意保暖、防患未然四个方面给广大村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内服外灸、滋养肝肾。 调补肝肾对预防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秋冬季风寒湿盛的季节。可选择枸杞、羊肉、韭菜等调补肝肾的膳食;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适合的药物服用。同时,艾灸的温煦作用,也有利于袪除风湿凝痹,疏通血脉,防治关节炎。 二、祛风除湿、药酒药茶。 饮用中药茶、药酒也是袪风除湿的好方法之一,但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论药酒还是药茶,请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案情况,进行调配,不得自行服用。对酒及其中药物过敏者,没有酒量的人也不要服用。 三、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 艾灸的介绍: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目前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一)局部刺激作用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二)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四)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

艾灸知识心得

艾灸知识心得 一、艾灸古法养生 1,可以用艾草的根煲汤,祛风暖胃;产妇们用艾草泡的水洗澡和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农村和郊区焚烧这种艾草可以驱赶蚊蝇; 2,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治愈。 3,“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二、艾灸特点: 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火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热之热,废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的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是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 “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 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 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 人体内自由大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凡事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一般性肠胃问题,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这四大要穴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不知道穴位怎么办,那里不舒服灸那里,用艾灸直接作用于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处取穴。我们称之为“就近取穴”。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养生保健作用。那么艾灸养生穴位都有哪些呢?艾灸养生的手法是什么呢?艾灸美容养生应该怎么做呢?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1、艾灸基本介绍 2、艾灸养生穴位 3、艾灸养生手法 4、艾灸美容养生 5、艾灸减肥养生 6、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7、艾灸养生功效8、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艾灸基本介绍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叶制作成艾柱或艾条通过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自然疗法。 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 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第三个原理是根据身体情况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另外一项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健康讲座-艾灸疗法

健康讲座-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 艾灸就是使用燃烧的艾绒,炙烤相应的穴位。 百草之中选择艾草的原因在于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频率,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易于引起人体的共振,因而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 艾灸疗法 艾草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端午节屋外悬挂鲜艾草利用其芳香温热的性味来辟邪解毒。生艾叶煎煮内服,可以温暖下焦,治疗妇人经痛带下,宫寒不孕。焦艾叶或者艾叶炭可以止血。 《本草纲目》:“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古人把艾草命名为艾,也很有意思,艾就是爱。艾灸时候温暖舒适通畅的感觉,的确和母爱的感觉一样。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就是用点燃的艾条炙烤穴位,可以火头冲下,也可以火头冲上,有的在下面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放上姜片。或者把它挂在插入人体内的针的柄上。 古人一般把艾绒捏成很小的小窝头,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称为一壮。一般的治疗都需要几十壮或数百壮。 《类经图翼》:“神阙行隔盐灸,艾灸至三五百壮,不惟疾愈,亦且延年。”还有用艾绒搓成绳,点燃以后快速烧灼相关穴位,类似于灯火灸,有的留瘢痕,有的不留。 这种传统的艾灸方法对人体的创伤很大,致使很多人望而生畏,艾灸逐渐

衰落的原因之一。 艾灸时人的感觉犹如阳光普照,驱除阴霾。人体体表或体内生长出的肿瘤,赘疣都是阴寒凝结而成,艾灸一到,立即枯朽瓦解。晋朝的抱朴子葛洪先生的夫人--鲍姑,她和葛洪一起在广东的罗浮山炼丹行医,《鲍姑祠记》记述:“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在广州越秀山麓三元宫里,还设有鲍姑殿和她的塑像。 而传统艾灸的方法因为用时较长,疗程也比较长,加之施灸的时候需要有人看护,不象扎针以后大夫可以离开,还有有人不喜欢点燃时艾草艾草燃烧时的味道,甚至国外有的诊室有自动灭火系统,艾灸的烟雾会触发警报器,这些原因都限制了艾灸的发展。 现在的病人的体质很多以虚寒居多,心理情绪问题以缺乏关爱居多,因爱生恨,阴寒恶毒积聚的也不少,这些人太需要爱了,也就是太需要艾灸治疗了。 传统灸法是以手工操作,点燃艾壮、艾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穴位和病部位,现代灸疗是把灸头固定在穴位或病痛部位即可,烟雾少,操作简单方便。 艾灸的功效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腰痛、肩周炎、风湿病、颈椎病等有较好疗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的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传统的灸法是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于人体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也即是灸疗上所说的阿是穴)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

艾灸知识大全

艾灸知识大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艾灸知识大全 超强的艾灸知识大全(华盖供图) 1、病从何来?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3、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经过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够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又无一丝的毒副作用,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能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灸能美容吗? 能。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调内而养外,标本兼治,通过调节内分泌等系统调动先天后天之元气,使人体的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具有醒脑提神、五官发肤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淀,消除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等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爱美的广大女性,五官、肌肤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饱满,神采奕奕。 而且,在美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内分泌等系统起到减肥,根除妇科疾病的作用。 5、高血压能灸吗? 灸足三里,关元穴,中脘穴,涌泉穴。灸时原来服用的降压药不能随便停,否则会引起血压反弹。 足三里穴是强壮人体的养生要穴,对人体具有非常大的强健作用,经常艾灸这个穴能够预防和调理二十多种疾病,对高血压、眩晕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6、感冒怎么灸 灸大椎,效果非常快,大部分患者灸一次就可以治好。患者低头在颈椎部最高点的第七椎处找“大椎穴”,再将不锈钢灸盒用毛巾包好,赛在衣服领子里或用松紧带固定,大椎穴要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有汗微出效果最好。 7、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养护关节、健行天下”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骨关节炎是一组以关节疼痛、关节变形或不变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可包括髋、肩、膝、腕、踝、颈、指间等关节。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痹症”范畴,主要是由内虚复加外邪引起的。内虚,主要是肝肾气血衰少,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外邪,主要是指风、寒、湿等自然界气候变化因素。人体正气虚弱,没有抵抗能力,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引起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一旦患上,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因疼痛导致活动障碍,需要别人的护理支持才能生活。为向村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预防骨关节炎的出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胜利村卫生室于2016年5月20日在胜利村卫生室举办了主题为“养护关节、健行天下”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由本村卫生室医生雷双玉主讲,共有23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雷医生围绕着预防骨关节炎需要内服外灸、滋养肝肾;祛风除湿、药酒药茶;循序渐进、适当运动;注意保暖、防患未然四个方面给广大村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内服外灸、滋养肝肾。 调补肝肾对预防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秋冬季风寒湿盛的季节。可选择枸杞、羊肉、韭菜等调补肝肾的膳食;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适合的药物服用。同时,艾灸的温煦作用,也有利于袪除风湿凝痹,疏通血脉,防治关节炎。

二、祛风除湿、药酒药茶。 饮用中药茶、药酒也是袪风除湿的好方法之一,但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论药酒还是药茶,请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案情况,进行调配,不得自行服用。对酒及其中药物过敏者,没有酒量的人也不要服用。 三、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运动是健康必不可少的保证,没有运动不可能有健康。但是,一些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反而会损害骨关节,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中医讲“动静有度”“常欲小劳则莫大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都是告诉我们,不能过度运动。还要注意的是,运动能循序渐进。一些人平时不运动,一动就来“猛”的,还有一些人,运动之前没有“热身”的动作,这些都对骨关节有极大伤害。 四、注意保暖、防患未然。 每到冬天,一些慢性关节炎就会加重,老百姓说的“老寒腿”就是冬天发病的骨关节炎症状。所以,为了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保暖非常重要。适时加衣是保暖最重要的办法。另外,睡前热水泡脚,不但有温通经脉、消除疲劳的作用,在泡脚水里加一些中药,如红花、艾叶、生姜等,还可以活血化瘀,使体内寒气出,血脉通,长此以往,可以起到很好地预防骨关节炎的作用。 通过此次“养护关节、健行天下”讲座,从内服外灸、滋养肝肾;祛风除湿、药酒药茶;循序渐进、适当运动;注意保暖、防患未然四个大的方面给村民讲解了中医养生的生活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