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的气道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51
创伤早期评估和处理创伤患者的早期评估包括初次评估与二次评估。
➢一、初次评估是指采取A、B、C、D、E法则的评估。
依次对气道(A)、呼吸(B)、循环(C)、残疾(D)、环境控制(E)进行的快速评估,在这过程中如发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复苏,复苏与评估同时进行。
1、气道通畅与颈椎保护(A irway maintenance with cervical spine protection)对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首先应评估气道是否安全。
创伤早期气道梗阻的原因—般包括误吸、吸入外来异物、以及颌面部与气管软骨骨折。
如果病人能够进行语言交流,那气道不可能立即有危险,但在后续的评估过程中仍需反复关注气道是否持续通畅。
此外,患者因颅脑外伤等原因造成意识水平改变而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时也通常认为气道是不安全的。
如评估发现气道不安全,—般开始时可以暂时采用仰头提颏法或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然后进行气管插管等确定性气道开放措施。
在气道评估与处理时,应尽可能的保护颈椎,应避免头颈部过伸、过屈或夸张的左右转动等颈椎过度运动,应时刻警惕创伤后颈椎损伤的可能性。
钝性多系统创伤尤其是伴有意识改变或锁骨以上平面损伤时更应警惕颈椎损伤的可能性,而神经系统检查没有阳性发现也不能排除存在颈椎损伤。
因此在伤后,应常规对患者颈椎实施颈托保护。
而颈椎损伤确定性评估,如颈椎X线或颈椎CT检查可以在直接或潜在危及生命的因素被解除后进行。
如果颈椎损伤明确诊断前因操作需要暂时移除颈托(如气管插管等),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手法保护稳定患者颈椎。
在评估的最初阶段就必须识别气道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维持气道通畅,同样也要努力识别潜在的、有可能恶化的气道问题。
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频繁地反复检查气道是必须而且尤为重要的。
2、呼吸:通气与氧合(B reathing: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呼吸道通畅并不能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还需要有足够的气体交换能力才能实现充足的氧合和最大化的排出二氧化碳。
创伤急救初次评估中关于气道评估的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比如摔一跤、撞到什么,甚至更严重的创伤。
说到急救,大家都知道气道评估是个大事。
毕竟,气道不通,喘不过气来,可是大问题啊!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创伤急救中气道评估的那些事儿,让我们轻松又有趣地掌握这个重要的知识。
1. 什么是气道评估?气道评估,简单来说,就是检查一个人能不能顺畅地呼吸。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在公园里散步,突然他开始喘不过气来,眼神无辜得像小猫。
你肯定会想:这个情况不太妙啊!这时候,第一件事儿就是检查他的气道。
我们得看看他的气道是不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比如呕吐物、异物或者肿胀。
记住,救人一命,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1.1 为什么气道评估这么重要?为什么气道评估如此重要呢?嘿,这就像是开车之前要检查刹车一样,没刹车可不行!气道不通,氧气不能进入身体,脑袋可就要“罢工”了。
有人说,气道就像生命的高速公路,没了它,车子就跑不动了。
所以,确保气道通畅,才是救人第一步。
1.2 如何进行气道评估?气道评估的方法也很简单。
首先,确认患者的意识。
如果他在那儿昏昏欲睡,你就得像个侦探一样,先轻轻拍他的肩膀,问问他:“嘿,兄弟,你还在吗?”如果没有反应,那就得更进一步了。
接下来,检查他口腔里有没有什么异物。
用手指轻轻探一下,注意别弄伤自己哦!如果发现有东西,轻轻把它拿掉。
别忘了,安全第一,别把气道搞得更糟。
2. 常见的气道问题气道问题有很多种,了解这些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应对。
下面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看看有哪些常见问题。
2.1 异物阻塞异物阻塞就像是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呛到,真是让人心慌。
这个时候,急救的黄金法则就是:用力咳嗽!如果咳不出来,那就得进行腹部推压了。
记得要用力,但也别太过火,得掌握好分寸。
2.2 肿胀和损伤有些情况下,气道可能因为肿胀或损伤而变得不通畅。
比如说,摔了一跤,嘴巴可能受伤了,肿得跟个小包子似的。
这时候,要小心翼翼地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出血。
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危重病人是指由于疾病或严重创伤等原因,其生命体征异常,生命体征出现急性持续紊乱,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
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对于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和采用人工通气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以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和保障。
1. 气道管理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是指在保持通畅、防止误吸和维持患者呼吸道稳定的过程。
其中,简易气道和气管插管是两种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
1.1 简易气道简易气道是一种通畅呼吸道的设备,适用于无法自主呼吸或需要紧急气道开放的危重病人,特别是在创伤或意外情况下。
它由气管插管导引器、口咽通气道和通气面罩组成。
1.2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导管通过喉部进入气管,以建立和维持气道通路。
在危重病人救治中,气管插管是最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之一,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或无法维持自主呼吸的患者。
2. 人工通气技巧人工通气是通过机械设备代替患者完成呼吸过程的技术,常见的人工通气技巧包括手动肺通气和机械通气。
2.1 手动肺通气手动肺通气是通过握持呼吸囊进行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方法。
它适用于在危急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呼吸支持或气道管理的患者。
2.2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的技术。
它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ACV)、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2.3 通气参数设置在进行机械通气时,需要合理设置通气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和吸呼比等。
合适的通气参数设置可以提供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支持,同时减少肺损伤的风险。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救中的气道管理与人工通气技巧是在救护现场或急诊科等医疗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气道管理和采用适当的人工通气技巧,可以提供急需的呼吸支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熟悉不同的气道管理方法和通气技术,合理选择和应用,以提高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创伤病人的急救原则一、评估伤情对于任何创伤病人,首先要对伤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检查伤者是否有意识、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体征。
同时,观察是否有出血、骨折等明显外伤。
初步评估有助于确定下一步的急救措施。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伤者呼吸道畅通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及时清除伤者口鼻内的异物,使其平躺,头部后仰,以保持呼吸道开放。
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来维持呼吸道通畅。
三、控制出血创伤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出血可危及生命。
对于明显的出血,应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
同时,保持伤者安静,避免因过度激动导致出血加重。
四、固定骨折对于疑似骨折的部位,应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并防止二次伤害。
可用木板、夹板等作为固定材料,注意固定时要适度松紧,避免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五、避免二次伤害在搬运伤者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搬运时应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晃动或颠簸。
对于疑似脊柱骨折的伤者,应采用平板搬运法,以避免加重脊髓损伤。
六、及时转运完成初步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将伤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途中,要保持伤者呼吸道畅通、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七、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在救治过程中,应优先处理那些危及生命的伤情,如严重出血、呼吸心跳骤停等。
对于其他较轻的伤情,应在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进行妥善处理。
八、确保患者安全转运安全转运是创伤急救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转运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固定,避免因颠簸或突然刹车导致患者受伤部位移位或加重伤情。
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九、给予心理支持创伤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安慰和鼓励患者,帮助其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救治工作。
同时,对于患者家属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让他们了解救治情况,减少焦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