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73
龋病定义: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是牙体硬组织细菌性慢行感染临床特征:感染初期:牙釉质白垩色——随后:黄褐色、棕褐色——最终脱矿、分解,一旦形成无法自身修复。
危害性:引起牙体牙髓跟尖病、牙列缺失损失影响消化功能、儿童牙颌系统的发育、引起远端脏器感染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致病因素(1)、牙菌斑:附着在牙齿表面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即牙表面的生物膜,由细菌、基质和水组成最初是获得性膜的形成、细菌定植(球菌先定植、再是杆状菌丝状菌)、糖水解成单糖进入致龋细菌内(2)、致龋细菌: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产酸性和耐酸性;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和细胞外多糖的能力常见致龋细菌:1/链球菌属:变形链球菌是冠部和根部的主要致病菌,有强的致龋性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轻链球菌: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出2/乳杆菌属:口腔正常菌群,唾液样本中最常分离,发酵乳杆菌最常见,后期出现,与龋病的快速进展有关3/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形链球菌定植于根面,与根面龋有关二:饮食因素1/糖:蔗糖与碳水化合物糖的致龋力大小影响因素:食糖量、糖的种类(蔗糖致平画面龋能力最强,变形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山梨糖和木糖醇防龋能力好)、进食频率(长时间保持ph低环境)、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2/氟化物:氟化磷酸钙晶体,抗酸不耐磨(作用:1.釉质羟基磷灰石:降低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以及促进脱钙矿物质再矿化;2.菌斑细菌:抑制酶、抑制致龋菌生长3.釉质表面作用:解除蛋白质和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3/磷酸盐:局部抑菌三、宿主:牙、唾液1/牙齿:排列、结构、表面(下颌第一磨牙颌面、颊面、近中面、远中面、舌面;上颌第一磨牙颌面、近中面、腭面、颊面、远中面;上颌侧切牙舌侧容易患龋;下前牙最不容易)、理化性质(矿化程度和所含成分的量,牙龈萎缩时牙骨质暴露容易得根面龋)2/唾液3/机体全身状态4/时间发病机制:1.牙菌斑的形成(始动因子)2.牙菌斑环境内的糖代谢产生多聚糖:分解代谢(无氧酵解产生乳酸改变ph)、合成多糖(细胞内多糖——外源缺乏时细菌生存和获取能量的来源、细胞外多糖——菌斑基质的主要成分3.牙体硬组织脱矿牙齿早期龋不是一个连续脱矿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脱矿与再矿化的过程龋的病因学说1/化学细菌学说:首次提出龋的发生与口腔致龋细菌、致龋食物糖及酸溶解有关2/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水解酶使局部的有机物分解3/蛋白溶解螯合学说:蛋白溶解释放出各种螯合剂4/四联因素学说龋病分类(一)按照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1/急性龋(湿性龋):浅棕色、质地软、湿润易刮(猛性龋,包括不易患龋的下前牙,舍格伦综合症、放射性损伤、全身性疾病)2/慢性龋(干性龋):黑褐色、质地干硬(静止龋:病变环境变化、隐蔽部位开放、原有条件变化龋斌不再继续进行,损害保持原状)3/继发龋:治疗后,见于充填物边缘/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二)按损害的解剖部位窝沟龋、根面龋、平滑面龋、隐匿性龋、线性釉质龋(三)按深度:浅(牙釉质层)、中(牙本质层)和深龋临床表现1/浅龋:釉质龋(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和牙骨质龋邻面平滑面龋不易发现,配合X线检查位于牙釉质内,一般无主观感觉,探诊粗糙面2/中龋:病变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冷热刺激痛,冷刺激敏感去除后症状消失颈部牙本质龋明显X线离髓腔较远3/深龋:进展到牙本质深层常有食物嵌塞入洞疼痛,没有自发性疼痛,常规温度测试反应正常X离髓腔近诊断和鉴别诊断1.问诊:冷热刺激痛、进食疼痛、治疗2.视诊:色泽变化、形态缺损3.探诊4.温度测试试验:中/深龋入洞疼痛,温度测试正常5.x线:邻面龋、继发龋、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查出鉴别:釉质发育不全:对称性、光滑硬、常累及全口牙、高氟地区生活史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敏感异常(深龋:冷热酸甜入洞痛;可复性牙髓炎:一过性冷热刺激痛;牙髓炎:长时间冷热刺激痛)治疗治疗原则:终止病变进展,恢复牙齿外形和生理功能,保持牙髓正常活力浅龋:平滑面浅龋:仅有色泽改变无龋洞,非手术治疗:再矿化和药物治疗,同时控制菌斑;组织缺损应充填术窝沟浅龋、根面龋:充填术,颈部牙釉质和牙骨质不相连时属于中龋非手术治疗1.药物疗法(1)适应证1/恒牙早期釉质龋,未形成龋洞2/乳前牙邻面浅龋及乳磨牙咬合面广泛性浅龋,一年内被恒牙替换3/静止龋,咬合面点隙窝沟龋由于咬合面磨损(2)药物1/氟化物:75%氟化钠甘油糊剂、8%氟化亚锡、APF2/硝酸银:10%硝酸银和氨硝酸银强腐蚀性、牙变黑,一般只用于后牙2.再矿化疗法(1)适应证1/光滑面早期釉质龋2/龋易感者可作预防(2)组成:含有不同比例的钙磷氟,ph调到7中龋:已有明显龋洞,充填、修复治疗深龋:会对牙髓造成影响龋病的类型1.急性龋:有效修复少,脱矿区明显,较快发展为牙髓炎,微生物可存在于脱矿区,乳牙龋坏速度快;2.修复性牙本质:堵塞牙本质小管,牙本质有效厚度≥2mm——完全正常的修复性牙本质;0.8-2mm——不完全修复性牙本质;0.3-0.8mm牙髓功能可能破坏,极少产生修复性牙本质深龋的治疗:主要考虑患者有无明显的主观症状、洞底软龋能否去净1/疼痛不严重,能去净——双层垫底充填(氧化锌+玻璃离子)2/疼痛严重,继发性严重,去净——安抚+1-2周双层垫底(若未缓解行牙髓治疗)3/主观不明显,不去净:急性龋——间接盖髓法(促进牙本质再矿化)+三个月后牙髓活力和x正常,永久性充填;慢性龋——间接盖髓+三个月后继续去除,去净后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进一步治疗;否则垫底治疗窝洞充填术窝洞分类:G.B.black分类:根据龋损所在牙面的部位,根据银汞充填的材料分类1类:发生于所有牙齿的发育沟、沟内的龋损(磨牙颌面最典型,能咬着的面)2类: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洞(磨牙邻颌面洞3类:前牙邻面未损伤切角4类:前牙邻面损伤切角5类:所有牙颊舌近龈1/3按照牙面数1.单面洞2.双面洞3.复杂洞窝洞命名1/以牙面命名2/英文字母命名:颊面B 舌面L 远中D 近中M 切缘L 唇面la 颌面O窝洞制备原则:1/去净龋坏组织:仅需去净感染牙本质,不必将仅脱矿无细菌的脱矿层去除,以硬度去净为标准2/保护牙髓:钻磨牙时喷水、锋利器械间断操作3/外形设计:1.范围根据龋坏范围2.预防性扩展3.保留紧邻病变区不易患龋的健康牙体4.外形线圆钝曲线4/抗力形设计:充填体和余留牙体组织能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窝洞深度:edj下0.2-0.5mm;洞底不能建立在牙釉质上;前牙受力小可以到达EDJ盒状洞形:洞平、侧壁平直与洞底相垂直,侧壁平行阶梯的形成:髓壁和龈壁龈壁与牙体长轴垂直≥1mm余留牙体组织:无基釉:洞缘已有的无基釉去净,避免产生新的;脆弱牙尖和牙山脊降低高度防止破裂,外形线圆钝曲线5/固位形:充填体保留于洞内,承受力后不移位脱落侧壁:最基本的固位形,底平壁直倒凹:防止充填体垂直脱位,一般位于牙尖下方。
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口腔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于齿面的酸性环境导致牙釉质和牙本质溶解,最终形成龋洞。
根据龋病的程度和范围,可将龋洞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
一、浅龋的诊断标准:1.龋洞仅限于牙釉质:浅龋主要发生在齿面上方的牙釉质层,当牙釉质溶解形成龋洞后,可以看到明显的棕褐色或黑色龋斑,但齿本质尚未受到破坏。
2.牙釉质表面不平整:浅龋会导致牙釉质表面出现溶解、凹陷或齿面起伏不平的现象。
3.反光性降低:受到龋病的影响,牙釉质变得疏松、颜色改变,使其反光性降低。
二、中龋的诊断标准:1.涉及牙本质:中龋是指龋洞已经扩展至牙釉质和牙本质交界处,病灶已经进入了牙本质层。
2.牙髓刺激症状:由于中龋已经侵蚀到牙髓区域,牙髓受到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牙痛、牙冷热敏感或牙髓炎等症状。
3.可见龋洞的解剖形态:通过口腔检查或X光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到龋洞的解剖形态,包括龋坑、龋洞和牙本质被龋病侵蚀的范围。
三、深龋的诊断标准:1.牙本质受到广泛破坏:深龋是指龋洞已经穿透牙本质层,病变范围较广泛,可能涉及到牙釉质、牙本质乃至牙髓。
2.牙髓病变:由于深龋已经侵蚀到牙髓层,可导致牙髓炎、牙齿发炎、脓肿形成等牙髓病变。
3.可见龋洞的解剖形态:类似于中龋的诊断标准,通过口腔检查或X光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到龋洞的解剖形态。
除了以上的诊断标准外,还需要通过X光摄影来确定龋洞的深度和范围。
诊断龋病时,牙医通常会使用X光片来观察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
借助X光片,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龋病的发展情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口腔浅中深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龋洞的范围、牙本质是否受到侵蚀、牙齿是否出现刺激症状以及X射线检查结果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预防龋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持口腔健康。
因此,个人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接受专业的牙医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定期刷牙、使用牙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预防龋病的重要手段。
龋病的诊断标准
龋病(carie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于牙齿表面的细菌产生的酸腐蚀牙齿组织而引起。
以下是常用的龋病诊断标准: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情况、饮食习惯等,并了解龋病的家族史和口腔卫生习惯等。
2. 口腔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包括牙齿、牙釉质、牙髓等。
常用的检查工具包括口镜、探针和口腔X射线等。
3. 牙齿外观检查:医生会观察牙齿表面是否有明显的龋坏迹象,如牙齿变色、凹陷、裂纹等。
4. 探针检查:医生会使用探针轻轻探测牙齿表面,检查是否有软化、凹陷或孔洞等。
5. X射线检查:口腔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牙齿的内部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等。
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到不可见的龋坏。
6. 龋坏评估:医生会根据龋坏的程度和范围来评估龋病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评估系统包括DMFT指数(牙槽牙龈失衡指数)、ICDAS 指数(国际龋病评价系统)等。
早期的龋病可以通过修补(如充填术)来治疗,而晚期的龋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或拔牙等。
定期口腔检查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龋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龋病,建议咨询口腔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