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25.22 MB
- 文档页数:49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口腔黏膜病学第一章概论一、口腔黏膜的分类口腔黏膜可分为三种类型:咀嚼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被覆黏膜(包括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和前庭穹隆)以及特殊黏膜(包括舌前部的区和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口腔黏膜病具有以下特点:1)性别特点:发病和预后存在性别差异;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的口腔黏膜病在不同年龄段更容易发生;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黏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4)损害特点:口腔黏膜病的损害具有更迭与重叠性,不同病变在不同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5)诊断方法特点: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6)治疗特点:不同病变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同病不同治或异病同治都可能出现;7)转归特点:大多数口腔黏膜病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病变如癌前病变需要特别注意。
口腔中存在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和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以及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和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在这些区域发生的癌症极易恶变。
三、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损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损包括:1.斑(macule)和斑片(patch):指皮肤和黏膜上的颜色改变。
直径小于2cm的局限颜色异常称为斑,大于2cm的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和斑块(plaque):是黏膜上的小实体性突起,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为白色或灰白色,常见于白班和癌。
3.疱(vesicle):是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的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
若在上皮内则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在上皮下则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
4.大疱(bulla):直径大于1cm的疱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5.脓疱(pustule):是一种内部由脓性物质取代透明疱液的疱型病损,较为少见。
整齐,周围无明显肿胀,可有轻度疼痛,易混淆为口腔其他疾病。
3.结核性肉芽肿:常伴随结核性溃疡出现,表现为溃疡边缘的红色肉芽肿,质地较硬。
唇部病损大全嘴唇是人脸部重要的一部分。
口腔的美观,直接由嘴唇来体现。
嘴唇的功能太多了,保护口腔,吃东西,微笑,接吻等。
然而,唇红部又是皮肤和黏膜疾病最易出现的部位,其临床表现又多种多样。
下面,就由我针对日常生活中唇部可能出现的非正常改变进行一下总结,并为大家提供一些保护嘴唇的方法。
一、颜色改变。
唇红的构造与口腔黏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由于富含毛细血管,因而外观呈红色。
唇部颜色的改变,往往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唇色苍白——若指甲、眼睑也苍白,可能有贫血。
唇色青紫---若非因为气温过於寒冷,有可能是有贫血、心脏方面问题。
唇色淡黄——若脸色、眼白一样呈黄色,可能是肝功能不好。
唇色红紫——若非发烧或一氧化碳中毒,就可能有心脏病、肺病、心脏衰弱等问题。
嘴唇发黑——消化系统异常:食欲不佳、便秘、腹泻、腹胀等。
其他如重金属中毒造成嘴唇外源性色素沉着,内源性色素沉着异常导致嘴唇颜色改变等,都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诊断。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颜色改变,还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的。
经常留意自己嘴唇的颜色,有问题及时就医,才能尽早预防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
二、唇红干燥、脱屑、起皮、开裂。
这几个症状不一定会同时发生,但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出现过其中的一个或全部。
比较常见的病因包括气候变化、天气干燥、身体缺水、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2缺乏)等等。
其他还有咬唇舔唇坏习惯的恶性循环,使用劣质唇膏,过多使用唇红,嘴唇上残留牙膏等。
这些情况原因比较清楚,治疗起来针对性强,不多说明。
今天就着重说说可能导致这些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1、干燥综合症:干燥综合症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
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或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风湿性疾病,它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消化系、泌尿系、血液系、神经系以及肌肉、关节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该病诊断起来并不困难,但由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治疗起来可能有些麻烦。
重症多形红斑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
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
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
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
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
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
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
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
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
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
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
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
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
目前依据不足。
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
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
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外表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
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
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
该患者皮疹。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
唇炎疾病的诊治常规一、光化性唇炎光化性唇炎,又称日光性唇炎,是一种癌前病变,病损局限于唇红部黏膜,常发生于肤色白皙者的下唇。
最显著发病因素是长期受来自日光的紫外线辐射,慢性刺激和吸烟亦可能起重要作用。
可能是由于体内卟啉代谢障碍而引起光敏感,从而导致唇黏膜的炎症性反应。
影响卟啉代谢的因素有过食某些草药和蔬菜(如灰菜、当归)、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磺胺)、肝脏疾病等。
【临床提要】1.急性型唇红部充血肿胀,发生密集性水疱,疱破后出现糜烂、结痂或溃疡。
损害以下唇为主。
自觉灼热刺痛。
影响进食及说话,反复发作可成慢性型。
2.慢性型下唇唇红部干燥、脱屑、黏膜增厚、变硬、发生皲裂。
症状时轻时重,经久不愈。
自觉唇部干燥不适,如出现灰白色角化性斑块、硬结或溃疡,应考虑恶变之可能。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尿、粪卟啉测定,作尿卟啉测定,较简便易行。
阳性者诊断可以确立。
但本测定需有伍氏灯设备。
4.组织病理程度不等的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及上皮发育异常,后者表现为轻度角化不良至原位鳞癌。
5.鉴别诊断需与对光线有激发作用的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卟啉病、多形红斑等鉴别。
【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1.遮蔽强烈日光,戴白色口罩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
发病后限制于室内活动5~7天,症状常可消退;2.不宜使用诱发本病的口红或唇膏;3.涂搽遮光剂。
防晒唇膏,可疑持久的肥厚损害应行活检。
基本治疗有氟尿嘧啶、物理治疗、手术(下唇、唇缘切除术)。
(二)基本治疗1.作用靶位纠正卟啉代谢异常,阻断紫外线照射,避免其他激发因素,治疗其所造成的损伤,改善临床症状。
2.避光防晒,涂防晒膏,服防光敏药物。
3.局部治疗奎宁软膏、糖皮质激素、冷冻、激光。
4.系统治疗氯喹/羟氯喹、对氨苯甲酸(PABA)、复合维生素。
5.监测癌变慢性灰白斑块、结节与溃疡,应警惕癌变、活检证实则手术切除。
(三)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先天性卟啉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停服有关光敏性药物及食品,如芹菜、青菜、无花果等;停用利凡诺局部湿敷及某些化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