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海洋法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41
第七章专属经济区一、专属经济区的概念1.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2.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在领海之外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1.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主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内对外政策,处理一切事务,不受任何外来干预。
主权权利:沿海国为开发和利用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资源所必要的一切权利。
a.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b.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2.沿海国的管辖权(1)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的管辖权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性质a.不具有岛屿地位b.没有自己的领海c.不影响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界限的划定②对设置人工岛屿等的要求a.可设置距其不超过500m宽的安全地带b.不得设在对国际航行的公认海道可能有干扰的地方c.应公布, 维持永久性警告方法d.已弃置不用者,应予撤除,以确保航行安全。
e.未完全撤除者,亦应公布(2)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管辖权①有权规定、准许和进行海洋科学研究②正常情况下,对专为和平目的进行的研究应予同意。
③对提出的计划的要求:时间:至少6个月以前提出内容:☆计划的性质和目标;☆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船舶的船名、吨位、类型和级别,以及科学装备;☆主要船到达和离开日期,装备的设置和拆除日期;☆主持机构的名称及其主持人和计划负责人的姓名;④可拒绝同意的情况:a.与生物或非生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直接关系;b.涉及大陆架的钻探、炸药的使用或将有害物质引入海洋环境;c.涉及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操作或使用;d.计划的性质和目标的情况不正确;e.先前进行的研究对沿海国尚有未履行的义务。
⑤沿海国可参与研究,无须分担费用⑥沿海国有权要求提供科研资料、样品、成果、结论及其评价等。
⑦如科研活动不按提出的计划进行或不履行应尽义务,沿海国有权暂停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海洋科研活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2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3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7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166《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268《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289《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32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公布施行)第一条为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和对毗连区的管制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十二海里的线。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的宽度为十二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二十四海里的线。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
第六条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权利。
第一节海洋法的概述海洋是指海和洋的总称,指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
海洋法(The Law of The Sea)是有关海洋各个海域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以及指导各国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海洋法的发展历史久远,但近代意义是的海洋法是在独立国家出现并建立了真正的国际关系以后出现的。
最初海洋就是一种共有物的状态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第六为了确认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理新发现,颁布两道谕旨,将太平洋上的一条子午线作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在海洋实行控制权力的分界线,两国在各自的特别区内享有商业垄断权。
--------海洋割据1609年,著名的荷兰国际法学家格老秀斯发表《海洋自由论》,论证海洋自由的理论,提出海洋既不能被占有,也不能因使用而罄竭,因而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的所有物。
1618年,英国学者塞尔登发表《闭海论》,反对格老秀斯理论,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1661年,意大利法学家真提利斯发表《西班牙辩论》,提出国家所拥有的领土主权及于它在海岸毗连的海,他将毗连的海称之为领水。
1702年,荷兰法学家宾刻舒克发表《海洋领有论》,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并提出以“陆上国家的权力以其炮火射程所及的范围为限”来确定领海的宽度,这就是著名的“大炮射程论”(Doctrine of Cannon Range)。
十七世纪,荷兰,法国一些国家实行大炮射程规则。
到了十八世纪末,根据当时大炮的射程,提出了三海里为沿海国所控制的海域的宽度,这一宽度为英,美等海洋国家接受,十九世纪,海洋法领海制逐渐被肯定下来,领海以外的公海自由原则得以确立。
------------------------------海洋自由论与闭海论领海制度与公海制度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洋法得到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1948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成立,把海洋法作为它的编纂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