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热入网技术规程2018

供热入网技术规程2018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供热入网技术规程

(2018年)

2018年1月

目录

第一章入网准备及施工界限 (1)

1.入网单位提供技术资料清单 (1)

2. 双方的产权、施工、维护管理与更新界限 (1)

第二章换热站建设与技术要求 (2)

第三章小区内供热外网技术要求 (4)

第四章楼内及室内技术要求 (5)

1.系统技术要求 (5)

2.单元控制室热力入口的设计与安装 (6)

3.楼内主管道及分户计量井的设计与安装 (7)

第五章管道防腐保温 (10)

第六章材料要求 (11)

第七章图纸审核要求 (13)

附件 (14)

附录A楼栋总井至单元控制室做法示意图 (14)

附录B住宅入户装置原理图示 (15)

附录C单元控制室内热力入口装置 (16)

附录D通讯线路敷设示意图 (17)

附录E单元控制室设置位置 (18)

附录F热量表施工安装资料 (20)

附录G室外单元控制井工艺安装示意图 (23)

附录H多分支热力管井内管道做法 (25)

总则

为保证双滦区新入网用热单位供热质量,明确甲乙双方责任,便于集中供热的统一管理,热力公司特制定此入网技术规程。

本规程是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2004)及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住宅建筑分户控制、热表计量技术规范》(DB13(J)27-2000)、建设部印发的《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建城〖2008〗106号)等为依据,借鉴承德市《热力集团技术要求及优化方案》,并根据双滦区热力公司自身的特点编制,望各新入网用热单位仔细研读并严格实施本规程。

第一章入网准备及施工界限

(一)入网单位提供技术资料清单

入网单位需向热力公司提供以下资料,以便热力公司开展设计工作和运行管理:

1、小区规划许可证。

2、经规划审批的小区平面布置图、规划图、地形图(电子版和图纸各一套)。

3、小区范围内地下建筑物、地下管线、线缆的准确定位图纸(路由、标高等)(电子版和图纸各一套)。

4、建筑节能审批手续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5、单体建筑暖通及建筑全套图纸(电子版和图纸各一套)。

6、各单元入口的设计热负荷、设计压降。

7、标有各单元热力入口详细位置、各单元热力入口供回水管道方向的小区综合平面图(电子版和图纸各一套)。

8、热力站建筑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结构施工图。

(二)双方的产权、施工、维护管理与更新界限

1、热力公司与入网单位的产权、施工界限:以热力公司与入网单位单体建筑物(楼)外靠近热力站供热管网侧总井室(总阀门)为界。总井室(含)以外(热力站侧)的供热设施,产权归热力公司所有,由热力公司负责施工建设;总井室(不含)以内(入网建筑物侧)的用热设施由入网单位按照热力公司的技术方案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并由热力公司对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跟踪、检查、验收。

2、热力公司与入网单位的维护管理与更新界限:

(1)总井室(含)以外(热力站侧)的供热设施由热力公司负责维护管理与更新;总井室(不含)以内(入网建筑物侧)的用热设施由入网单位负责维护管理与更新。

(2)将单元热力装置和商业热力入口设置在建筑物(楼)外的,总井室(不含)至入网建筑物(楼)外1.5米处(含管道井)的用热设施由入网单位负责维护管理与更新。经协商同意,将产权移交给热力公司,并由入网单位委托热力公司建设施工的,由热力公司负责维护管理与更新。

(3)从入网建筑物(楼)外1.5米处(含管道井)至用户终端的用热设施,在保质期内由入网单位负责维护管理与更新,保质期满,依法依规由产权人负责维护管理与更新。

第二章换热站建设与技术要求

(一)换热站建设与换热站规格

换热站为独立建筑,应建设在供热区域中心位置,并与住宅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不得置于居民建筑物内(含地下室)。换热站由入网单位在用地规划内按照热力公司要求自建换热站用房,供热力公司无偿使用;属于两个以上入网单位共同使用的换热站,由各方联合建设换热站用房,建房费用按入网面积分担。因热力公司管理需要,另外增加换热站面积建设有人值守的综合性换热站的,所增加的建筑投资,由热力公司承担,具体办法另行协商。

换热站的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条件,由供、用热双方或多方协商确定,通用单环换热站规格(建筑面积)要求如下:

供热面积5万平米————换热站面积180平米(20m×9m)

供热面积8万平米————换热站面积200平米(20m×10m)

供热面积12万平米———换热站面积240平米(24m×10m)

供热面积20万平米———换热站面积280平米(28m×10m)

上述尺寸为参考值,具体尺寸(及换热站含有中、高环的)可在入网阶段与热力公司协商确定。(二)换热站最小净空高度

地面硬化之后换热站最小梁下净空高度,不低于4.5m。

(三)结构形式要求

换热站为单层建筑,结构形式满足使用要求的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要求门窗及墙体符合节能建筑要求,站内水泥哑光刮白。

(四)基础

换热站室内地拉梁须在-1200mm以下,站内设备基础,地面及排水沟由热力公司负责,由入网单位遵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房心回填,热力公司对回填过程进行监督。

(五)外部条件

1、热力站电气:换热站电气容量根据入网面积设计的总装机容量确定,电源由入网单位提供,并能为热力公司单独计量。

在站内工艺安装进场前,入网单位需将380V动力电缆(铜芯铠装电缆,电缆规格按装机容量确定)接至换热站配电室内(单独相变,按标准接地),并保证在当年10月15日前能够正常使用,建设维护费用由入网单位负责。

2、热力站自来水:入网单位负责将自来水接至换热站墙内0.5米处的指定位置并加装水表,管径大小应根据换热站需要水量、水压进行设计(不小于DN65),且自来水为由主管网接入的单独的自来水管,并保证在当年10月15日能够正常使用,建设维护费用由入网单位负责。

3、热力站排水:将污水管道接至换热站墙内0.5米处,管径不小于DN200,外部管道与城市污水主管网接通,保证在当年10月15日能够正常使用,建设维护费用由入网单位承担。污水管道使用材料必须能够耐120℃高温水。

4、热力站周边道路:由入网单位根据小区规划统一建设,保证机动抢修车辆通行,建设维护费用由入网单位承担。

(六)非单体换热站(限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非居民建筑)要求

1、若因入网单位原因换热站为非单体建筑,入网单位必须采取可靠的降噪音、减震措施。

2、换热站为非单体建筑,在站内设置热计量装置,按照热量与热力公司整体结算热费。

3、排水:换热站内排水系统应由明沟汇水至集水坑,集水大小应根据换热站排水量多少设计,通过自动外排设施,统一强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4、通风装置(轴流风机或排风口):根据换热站面积大小,合理设置通风装置。

(七)其他

1、换热站必须设应急照明系统;建筑主体施工时预留管道穿墙孔,穿墙孔大小应与一、二网管径大小匹配;换热站内部结构以热力公司设计图纸为准。

第三章小区内供热外网技术要求

(一)小区热力管道及井室的布局须与热力公司协商确定。

(二)入网单位需根据热力公司提供的管线路由方案及井室布局对小区内所有地下管线进行合理规划,满足热力管道的敷设路由,保证管线间距满足国家相应规范要求。

(三)新建、扩建、改建住宅楼及产权单位楼,每栋楼的总入口处原则均应在楼内由入网单位设计安装热计量总表,如无法满足安装要求,可以分单元安装热计量表。并安装通讯线路,通讯线路引入楼内分户计量井通讯线路接线盒。

(四)如用户为产权单位,可对整个建筑安装总热量表进行总体计量。

(五)小区内供热管道由热力公司负责设计,入网单位必须根据热力公司供热管网供回水方向进行室内系统供回水甩头,从室外面向楼宇的热力入口为右供左回。入网单位须提供热力公司一份正式的上面标有各热力入口位置和供、回水管道甩头的总平图。

(六)对于地质条件差的小区,入网单位必须采取防止地质沉降的措施,保证管线敷设满足供热管道质量要求,以防止由于地质沉降、回填土不实等原因造成供热设施损坏,费用由入网单位承担。

(七)入网单位在进行室外排污管道设计、施工时,必须选择质量可靠的排污管材,避免排污管道和化粪池在布置上与供热管道同侧,以免由于污水泄漏对供热系统产生影响,造成供热事故。

(八)供热管道上方不允许有其他建筑设施及树木。

第四章楼内及室内技术要求

(一)系统技术要求

1、设计参数

(1)热负荷:设计单位应对建筑进行热负荷计算,确定设计热负荷;入网单位在提供技术资料时应提供热负荷计算书及每个热力入口的设计热负荷。

(2)设计温度:散热器采暖:供水:60℃、回水:45℃

地面辐射采暖:供水:50℃、回水:40℃

(3)设计压力:

①散热器≥0.8Mpa;

②管道设计压力:低区和中区≥1.6Mpa,高区≥2.5Mpa;

③高层建筑地形高差大的高压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压力。

(4)新入网建筑符合节能建筑标准:新入网建筑符合三步节能(节能65%)建筑标准,并出具施工图审图文件。

2、系统水力计算

(1)楼宇内采暖系统设计须附热力计算书、水力计算书、散热器数量计算书,严格杜绝不经计算仅凭经验进行设计。

(2)户内系统包括楼道内分支管道、调节阀门等在内的计算压力损失,宜控制在15~30Kpa范围内。

(3)各单元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包括热力入口的总损失宜控制在30~50Kpa范围内。

(4)各并联系统最不利环路与各并联环路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均应不大于±15%,当条件所限不能达到时,则必须加装必要的调节设备。为保证室内系统各分支环路水力平衡,要求在入户分支管道上设置自力式流量调节阀。

(5)地面辐射采暖系统中,应根据各楼之间采暖面积的不同,合理选择分、集水器的路数, 要做到同一换热站所供楼栋户内采暖系统各支路地暖管道的长度要相近,。

3、户内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1)户内系统形式

1)水平双管并联系统;

2)水平串联单管跨越系统;

3)集、分水器加地面辐射采暖方式。

(2)户内系统形式的选择

禁止在同一栋楼和同一新建小区内选择不同的户内系统形式混装。同一换热站供热区域内热用户必须采用同一种室内采暖形式,避免地面采暖、散热器采暖以及其它采暖系统混装,用户在内部采暖设计时应先与热力公司沟通,以确定采暖方式。若采用单管串联跨越系统,应严格按照顺序温降核实散热器数量。

(二)单元控制室热力入口的设计与安装

1、设计要求

(1)建筑物各单元口均设置单元控制室热力入口(禁止热力管道穿越储藏间)。

(2)新建建筑应在地下室设计专用房间作为建筑物供热单元控制室,热力入口装置的各管道设备的安

装间距及管道设备与墙体的间距要保证正常的操作、维修、更换的净距要求(管间距不低于30CM,管离内侧墙不低于50CM)。(3)无地下室的建筑,在单元入口至管道井立管处设置地沟,地沟净高不低于1.4米,宽度根据管道数量及管径确定,地沟按照规范设置检查孔。应在室外管沟入口或楼梯间下部设计小室作为建筑物单元控制室,小室净高应不低于1.8m,各管道设备的安装间距及管道设备与墙体的间距要保证正常的操作、维修、更换的净距要求,室外管沟表室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4)单元控制室应配备安全照明设施,管道高点安装自动排气阀,室内设计地漏。

(5)单元控制室需设置防护门,门尺寸不小于1800mm×900mm,并加装锁具,由入网单位负责。

(6)单元控制室内热力入口装置宜按附录C设置。需安装连通阀(法兰球阀)、关断阀(焊接球阀)、压力表、温度计、Y型过滤器(60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泄水管等设备,由入网单位负责。

(7)独立的办公、商业楼对整个建筑加装热计量装置进行计量供热。供热计量装置应设置在楼内,并装设远程抄表系统。若一个单元内有底商和居民两种用户,底商的供热计量装置应在楼宇分户计量井内统一设计、安装单独热计量装置和远程抄表系统,应设计安装在单元控制室内。

(8)入楼供回水干管在室外地坪-0.8~-1.00米范围内敷设,管道统一为一个标高,且满足与其他管线的避让空间。

(9)设计必须在图纸中明确所有出楼管、直埋管道和地沟内管道,管道必须采用聚乙烯外护套硬质聚氨酯成品直埋保温管,成品保温管要符合国家标准。管道焊口100%超声波检测,检测合格后除锈、防腐。然后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保温处理。

(10)如单元控制室确须设在室外,须经热力公司同意,井室除地下水位低需采用混凝土防水井室外,均可砖砌,在内外抹防水水泥砂浆,井室内需设间距为300mm的爬梯和500mm×500mm×500mm的集水坑,集水坑设置在井盖正下方。按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确定井盖数量。小室设备布置及建议尺寸参见附图G。

(三)楼内主管道及分户计量井的设计与安装

1、供回水干管

(1)室内系统采用一户一表系统,必须保证进行分户计量、分户控制。

(2)主干立管的顶端要装设性能可靠地自动集、排气装置,自动排气装置前加设手动球阀,下端设置泄水装置。

(3)供回水干管和共用立管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应满足《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有关要求,保温厚度不得

小于30mm。

(4)同一对立管宜连接负荷相近的户内系统。应保证每组共用立管上每层开分支数不宜超过3户,如分支超过3个(包含三个)以上需加装分集水器,参见附录H。开分支总数量不得超过40户。以换热站为基点,结合小区地势高差,来确定分区层数,各分区的层数宜均分或接近。

(5)供回水干管穿越楼板、墙体时,需设置钢套管,钢套管外部刷防腐漆、施工完毕后内部缝隙用柔性防水物质填充,出入建筑物及墙体内管道要保温。

2、分支管道及分户控制装置

(1)各热用户采用分支管道从主干管单独接出、单独控制。

(2)各分支供回水管道应按照关于印发《承德市新建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安装热计量装置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承市建技〔2006〕12号文件要求执行。

(3)住宅入户装置宜按附录B设置。需安装铜球阀、超声波户用热量表(用专用热表替代管替代)、可在线排污Y型过滤器(60目~80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变径、泄水管(不锈钢球阀)、带测温装置锁闭球阀等设备。

(4)分支管道及各管道设备安装间距及管道设备与墙体的间距要保证正常的操作、维修净距要求:水平净距不小于150mm,垂直净距不小于300mm;设备高度满足正常使用及检修更换要求。

(5)每层分户计量井之间应作防水密封。在每层分户计量井内应设计排水管道,除污器及泄水阀排放的污水从地漏排出。

(6)用户热量表的选择应根据其常用流量选取。200平米以下的房屋安装DN20口径的热量表(额定流量为2.5m3/h),200~400平米的建筑安装DN25口径的热量表。

(7)热表的前后管段要求根据热表口径进行缩径。要求热表安装管的两端对接处对齐同心,并保证左右两侧错位误差不大于1mm。为保证精确计量,热计量表前7倍D后5倍D范围内需保证直管段,且无管件设备(D为管道直径)。第一年投入使用的建筑预留安装热表位置,并使用热计量表专用替代短管连接。

(8)各楼道内的分户计量井应保证有足够的安装、检修和抄表空间,同一楼层的每个用户的热表错开安装。安装热表的热力管道上方距其它物体的距离不小于500mm,下方距地面和其它物体距离不小于300mm,管道后、侧面距墙和其它物体距离不小于150mm,且热表上方不应有可漏元件(如阀门等),如有应设置保护设施,必须防水防潮。

(9)分户计量井1梯两户应设计尺寸如下(若分户计量井与自来水管道共用,尺寸需做相应调整,且计量井不能与消防管道共用):

高层:(竖井)

1)分户计量井内净尺寸不小于1800×1000×2500mm(长×宽×高)。

2)分户计量井门尺寸不小于1800×800mm(高×宽),采用双开门。

多层:(休息平台)

1)分户计量井尺寸不小于1800×600×1100mm(长×宽×高)。

2)分户计量井门尺寸不小于1400×800mm(高×宽),采用双开门。

若1梯户数>2户,门宽需相应调整为800mm-1200mm,双开门。

(10)未安装热表的热力管道四周距其它物体和管道的距离应保证不小于150mm,管件部位要保证正常的操作、维修净距要求。

(11)分户计量井需预埋穿线管,并敷设通讯线路。楼道内需敷设远传抄表用通讯线路。通讯电缆采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屏蔽双绞线,线径0.75mm2。线路敷设以每栋楼为一基本单元,分户计量井横向、纵向均需连接(示意图附后)。每层分户计量井内设计安装分线盒一个,分线盒局地面高度1000mm。

(12)每栋楼在顶层或底层楼道(最好为底层)侧墙位置安装通讯控制箱一个,箱内配套安装断路器一个、集抄器一台,控制箱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600mm。

(13)通讯控制箱电源取自电力照明计量箱出口,照明计量箱内增加电度表一块,为控制箱独立计量(控制箱功率小于20w)。通讯箱位置应选择移动通讯信号较好且方便检修维护的地方,保证通讯线路畅通。通讯系统接地与楼内照明接地相连。

(14)楼内通讯线路及通讯设施由入网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维护,并由热力公司进行验收。入网单位在供热之前须保证以上通讯设施能够正常使用。

(15)分户计量井内入户管路安装完毕,尚未封闭时,由开发单位与热力公司一道对实际安装入户顺序进行登记,并在总验收时,按照登记顺序对开发单位挂牌标序进行验收。

(16)入网单位自行采购热表及通讯设施前,须尽早与热力公司协商,购买能匹配热力公司热表远传平台的热表及通讯设备。

(17)供热计量系统的安全保卫由入网建设单位负责,入网单位有物业公司的,由入网单位委托物业公司负责,无物业公司的应在购房合同中注明,各户的供热计量系统由各热用户负责。

第五章管道施工及防腐保温

(一)施工要求

1、施工单位具有热力管道施工资质。

2、施工前根据图纸技术要求及技术规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3、管道施工各道工序必须满足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4、隐蔽工程必须有现场检查验收报告。

5、管道焊接安装完工后,要对管道进行打压试验。

6、接头及裸管部位要进行防腐保温处理。

(二)防腐

1、所有采暖管道(塑料管道除外)均需进行防腐处理。

2、管道安装完毕后,需对所有钢制管道进行除锈处理。

3、保温管道需在除锈后,刷红丹防锈漆两遍。

4、户内管道及散热器在除锈后,刷红丹防锈漆两遍,外涂银粉两遍。

(三)保温

1、所有室外和室内管道均需进行保温。

2、供回水干管和共用立管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应满足《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有关要求,保温厚度不得小于30mm。室内管道保温材料可选用橡塑海绵,保温层厚度>30mm。

3、保温工作只针对管道系统,对热表、阀门、除污器等设备不作保温,以保证正常操作。

第六章材料要求

(一)一般要求

1、工程中所选用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相应制造标准,并由正规供应商提供。

2、系统除散热器外,所有材料、设备的承压能力均不小于1.6Mpa;散热器承压能力需不小于0.8Mpa。

3、系统所有材料和设备耐温程度均不小于85℃。

(二)阀门附件要求

1、单元控制室热力入口阀门附件:

(1)联通阀采用法兰球阀,关断阀、泄水阀:采用全焊接球阀,焊接连接,阀体材料为管道钢(碳钢),由无缝钢管压制而成,球采用304不锈钢,球垫采用PTFE+20%C,弹簧垫圈采用60Si2MnA,阀杆采用301不锈钢,O型圈采用FPM,双向密封,保证阀门开启时密封面不和水接触,DN15~DN150阀门压力等级2.5MPa。

(2)Y型过滤器:阀体为铸钢,不锈钢滤网,滤网可拆卸、清理,法兰连接。

(3)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河北平衡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性能可靠,建议使用。

2、住宅入户装置和户内阀门附件:

(1)铜球阀、泄水阀(采用不锈钢球阀):丝扣连接。

(2)锁闭阀:采用铜制磁性管道直通式锁闭球阀或更为先进的锁闭阀,上带测温孔。锁闭阀为热力公司专供,丝扣连接。

(3)自立式流量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技术条件应符合CJ/T179-2003《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标准要求。要求具有在线设定流量的功能,丝扣连接。

(4)Y型过滤器:阀体为铜质,不锈钢滤网,丝扣连接。

(5)自立式恒温控制阀:具有预设阻力和温度锁定功能,可在线清堵和更换阀芯,采用活接头丝扣连接,需满足国家相应制造标准。

(三)管材质量要求

1、入楼管须采用成品保温管,单元控制室内采用无缝钢管。

1、主立干管低区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无缝钢管(焊接连接)或镀锌钢管(丝扣连接);高区主立管应采用无缝钢管,以满足压力等级要求,并按规范除锈、防腐和保温。

2、用户室内采暖管道应优先选择热镀锌钢管,也可选用PP-R管塑料类管材,塑料类管材的制造和检验需满足国家相应标准,同时必须具备国家化学建材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报告。

3、商业入户地下部分管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管,或满足供热要求的PP-R管塑料类管材。

4、直埋管道必须采用聚乙烯外护套硬质聚氨酯成品直埋保温管道,成品保温管要符合国家标准(除接头和管件外不可现场发泡)。保温材料厚度均需>30mm。聚氨酯保温密度需保证在55~60kg/m3,耐温≥85℃,导热系数<0.03W/M·K,抗压强度>0.2MPa,吸水率<0.3g/cm3。

(四)热表要求

1、热量表的采购按照《入网合同》执行。

2、温控阀和配套设备的生产厂家需取得热力公司和市住建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

第七章图纸审核要求

(一)图纸审查的内容

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节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室内采暖设计是否合理、楼梯间管道立井内装置是否符合分户计量技术规范要求、供热计量装置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要求、换热站的位置是否合理等内容。

(二)图纸审查的流程

1、准备接入本公司集中供热管网开发建设单位必须在设计规划阶段到总工办针对热力公司入网技术要求进行洽谈,并就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签订《新建建筑入网技术协议》。

2、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新建建筑入网技术协议》中双方达成的技术要求对热力站位置、采暖系统设备(供热计量装置)进行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3、入网单位在采暖系统施工前需将采暖系统设计图纸提供给供热公司进行审图,并按照供热公司《入网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施工。

4、入网单位办理入网手续前须先向供热公司总工办提供符合第一章第一节要求的资料。

5、施工过程中,入网单位要对整个采暖系统的设备按热力公司要求进行选型、采购,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6、施工完成后,楼内采暖系统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冲洗,打压,并出具书面验收合格报告。

7、接入集中供热系统后供热前要对入网建筑供热系统进行系统全面调试。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公司

2018年1月

附录A 楼栋总井至单元控制室做法示意图

1.通讯线路选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屏蔽电缆

RVVP3X0.75mm2。

2.分线盒、通讯控制箱采用暗装形式。

3.通讯控制箱尺寸为

400x600x180mm(宽x高x厚) 4.通讯控制箱电源取自电力照明计量箱

出口,增加电度表计量。

5.空开选用C45N 1A。

6.单元热计量小室设置在靠近管道竖井的地下室内或单元一

层楼梯间。

(无地下室管道井至室外供热管道需做地沟)

附录F 热量表施工安装资料

附录F.0.1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规格尺寸可参考表F.0.1

表F.0.1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尺寸

注:口径DN40以上的流量传感器连接型式均为法兰安装。

附录F.0.2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举例见图F.0.2

图F.0.2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举例附录F.0.3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变径处理见图G.0.3

图F.0.3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变径处理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