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目 的 要 求把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映及禁忌症熟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给药方式了解:糖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体内进程概述1.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甾体类化合物。
2.分类:① 糖皮质激素 特点:糖、脂肪、蛋白质代谢② 盐皮质激素 特点:水、盐代谢③ 性激素 3、分泌与调剂 应激●日夜节律性分泌 CRH●正反馈●负反馈ACTH4、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 皮质醇↑大体化学结构为类固醇 (甾核)● C4-5双健● C3酮基● C20羰基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 )[体内进程]1.口服、注射都可吸收2.可散布全身3.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可的松 肝脏 →氢化可的松泼尼松 肝脏 →泼尼松龙注意:?[分类]1.短效类:氢化可的松 t1/21.5h 抗炎比值为1.02.中效类:曲安西龙 t1/2>3.3h 抗炎比值为5.03.长效类:下丘脑垂体前叶 肾上腺皮质 + ——地塞米松t1/2>5h 抗炎比值为30[药理作用及机制]一、对代谢的阻碍:1.糖代谢:血糖↑、尿糖↑2.蛋白质代谢:分解↑、合成↓(负氮平稳)3.脂肪代谢:向心性肥胖4.水、电解质代谢:拮抗抗利尿激素作用,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利尿二、抗炎:(一)特点:1.对各类炎症有效2.炎症各时期有效●炎症初期●炎症后期2.对各类病原体无效3.防御性能↓,感染扩散(二)抗炎机制:基因效应G+GR→复合物→进入C核→G- GR+GRE →mRNA→阻碍Pr合成→产生特定生物效应非经典作用原理—快速效应非基因组效应:快速、短暂,数分钟起效(如大剂量抗过敏)1)与细胞膜类固醇受体有关,不通过胞浆受体2)非基因的生化效应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氧化磷酸化耦联解离直接抑制阳离子循环(不减少细胞内ATP产生)3)细胞外受体的受体外成份介导的信号通路1.对炎症抑制蛋白及某些靶酶的阻碍:2.对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阻碍:3.对炎细胞凋亡的阻碍:4.非基因组效应三、免疫抑制与抗过敏1. 抑制免疫功能:●(-)巨噬C对抗原的处置●(-)淋巴C的增殖与分化●(-)淋巴因子的产生进程●(-)致敏T淋巴C诱发的单核、巨噬C的聚集机制:●诱导淋巴细胞DNA的降解●阻碍淋巴细胞的物质代谢●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注意:?①↓机体的防御功能②↓机体的监视功能③↓机体的稳固功能2. 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缓激肽等过敏介质四、抗休克作用:经常使用于严峻休克,尤其是感染中毒性休克医治机理:●1.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2.稳固溶酶体膜●3.扩张痉挛的血管和兴奋心脏●4.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注意:不能中和毒素;↓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五、其他作用一、许诺作用(permissive action)GCs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制造有利条件。
A.抗炎不抗菌,降低机体防御功能B.肝功能不良者须选用可的松或泼尼松C.停药前应逐渐减量或采用隔日给药法D.长期应用易导致骨质疏松E.突然停药可能会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可的松或泼尼松须在肝内转化才有活性。
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知识点。
f单选题z]24.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严重感染时应采用A.大剂量肌肉注射B.大剂量突击疗法,静脉给药C.小剂量多次给药D.一次负荷量,然后给予维持量E.较长时间大剂量给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作用快,提高机体耐受力,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知识点。
[单还向25.糖孩法激素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组织损害和炎症过程B.干扰补体参与免疫反应C.抑制人体内抗体的生成D.使细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E.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等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目的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和炎症过程,故选A。
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知识点。
[单选题]26.糖皮质激素诱发和加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用量不足,无法控制症状而造成B.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C.促使许多病原微生物繁殖所致D.病人对激素不敏感而未反映出相应的疗效E.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从而能降低机体防御功能,但不具有抗病原体作用,长期使用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感染灶扩散,特别是原有疾病已使抵抗力降低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故选B。
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知识点。
[单选题]27.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合用治疗严重感染的目的是A.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B.增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C.增强机体的应激性D.抗毒性抗休克缓解毒血症状E.拮抗抗生素的副作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急性严重感染:在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前提下,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一般感染不用,主要利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增强机体对应激的耐受力等作用,迅速缓解严重症状,使机体度过危险期,故选D。
第三十二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的体内过程特点、药理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禁忌证糖皮质激素类【体内过程特点】1.吸收:口服或注射都可吸收。
2.分布:入血后与皮质激素结合球蛋白(CBG)特异性结合。
CBG在肝脏合成。
肝病时——结合减少,游离增多——激素的不良反应增大。
3.代谢:肝脏代谢。
分类药物血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90min8~12h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3~4h12~36h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5h36~72h【生理作用】--升糖、解蛋、移脂、保钠1.糖代谢—升高血糖;2.蛋白质代谢—抑制合成,分解加快,负氮平衡;3.脂肪代谢----促进分解,脂肪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4.水和电解质代谢----保钠排钾排水。
【药理作用】一句话:一抗炎、二抗免、三抗毒、四抗休、五血液、六其他1.抗炎作用(1)抗炎强大、迅速、凡炎皆抗,对感染性、非感染性(过敏性、机械性、化学性)炎症均有效——“万能灵药”。
(2)对炎症不同阶段均有抑制作用:①早期——渗出减少,改善症状;②后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抗炎实质】实质:提高了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不足——降低了机体的防御机能。
激素的抗炎是“穿着石棉衣站在火里”——不怕火烧——但不救火、也不灭火。
【注意!】感染扩散、创面愈合延迟。
(3)抗炎机制——略。
①抑制磷脂酶A2(PLA2),减少前列腺素(PGs)和白三烯(LTs)等炎性介质合成;②抑制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有关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③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减少组胺释放;④抑制肉芽组织形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2.免疫抑制作用(抗免疫)不同剂量作用有异——【记忆】“小细大体。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3.抗毒作用——不是抗病毒!TANG对抗毒素对机体的刺激性反应,缓解毒血症症状。
抗毒机制:抑制NO(一氧化氮)合酶,降低NO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