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8 第八章 数据处理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61 KB
- 文档页数:2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撑竿跳远运动员越过横杆前的一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撑杆发生形变,是因为人对撑杆施加的力B.撑杆对运动员没有施加力的作用C.长杆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于运动员对撑杆的力D.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其惯性逐渐减小。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
今用一小物体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水平地面粗糙且粗糙程度相同)。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速度不变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运动D.物体在B点时受到平衡力3.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
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对小球可能有拉力,可能没有拉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4.如图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面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中,其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A.B.C.D.5.下列关于力的大小估计不可能的是()A.一名中学生约重400NB.拿起一只鸡蛋所用的力约0.5NC.物理课本第一册约重3ND.一只普通苹果约重0.15N6.甲、乙、丙三个同学使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张开伸直,其中甲同学体重最大,乙同学手臂最长,丙同学手臂最粗。
当他们两臂张开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三个同学都一样大B.手臂粗的同学C.体重大的同学D.手臂长的同学7.下面各图是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以下选项中与其对应的成就有错误的是()A.图1是哥白尼,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地心说B.图2是伽利略,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图3是牛顿,建立了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D.图4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实现了物理学新的革命8.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如图所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传送带停车的瞬间,关于工件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9.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其大小关系是()A.L1=L2=L3B.L1>L2 =L3C.L1=L2>L3D.L1>L2>L310.小明在家进行趣味物理实验“竖辣椒”,通过不断调节,最终把一根辣椒竖立在桌面上。
社会调查方法教案第1~2次课第 1 次课教案第周第2次课教案第周第 3 次课教案第周第 4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社会调查方法教案第5~6次课第 5 次课教案第周第 6 次课教案第周社会调查方法教案第7~8次课第7 次课教案第周第8 次课教案第周社会调查方法教案第9~10次课第9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0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1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2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3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4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5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6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7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8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19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20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21 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22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23次课教案第周第24次课教案第周第25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26次课教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班级年月日第周第27次课教案沈阳工程学院第周第28 次课教案第周。
第八章数据处理8.1复习笔记一、资料检查与校订1.资料检查资料检查是指对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质量的审查与核实,目的是确定哪些资料可以接受,哪些资料要剔除。
它主要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的检查来实现。
(1)检查问卷①资料的完整性主要通过问卷填答的完整程度反映出来,资料不完整包括以下情况:a.问卷的某一页或某几页漏填;b.问卷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没有填答。
②资料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访问实施的准确程度,即访问员(或被访者)是否按要求实施了访问(或进行了回答),答案是否按要求作了记录。
如果回收问卷中出现以下情况,就表明访问没有严格按要求实施,相应的问卷资料是不准确的:a.问卷是由不符合要求的被访者填答的;b.问卷记录的访问日期是在调查规定的截止日期以后。
③问卷记录的答案有错误。
对检查出来的有问题的问卷,基本处理原则是:能纠正就纠正,无法纠正的作废卷处理。
(2)回访①资料真实性检查一般是在资料搜集结束后,由熟悉访问员情况的分区(组)督导或专门训练的复查员通过随机抽取5%~l5%已访问过的被访者进行回访来实现的。
对被访者的回访既可以采用打电话,也可以通过邮寄回访问卷的方式进行。
②复查的内容主要是确认访问员是否按规定访问了指定的被访者,访问员在访问中是否有违规操作行为。
复查问卷应包括以下内容:a.复查对象的原问卷编号;b.复查的次数及时间记录;c.确认访问员是否来访过;d.确认访问员是否访问了指定的被访者;e.(如果赠送礼品)确认访问员是否已送出礼品;f.复查对象对访问员访问态度的评价;g.从原问卷中挑选一些较敏感、较难回答或事实性的题目,回访复查对象,以检验访问员是否有违规操作行为。
③在实际访问中,访问员的违规或舞弊行为主要表现a.没有按规定访问指定的被访者。
非指定被访者回答的问卷,会产生系统误差,使得样本失去代表性。
b.用电访或邮寄代替面访。
一旦此类情况发生,问卷的标准化程度会出现偏差,就会降低资料的可比性。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教案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调查的定义与类型2. 社会调查的作用3. 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4. 社会调查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调查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2. 案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调查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社会调查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调查案例。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社会调查的认识和体会。
5. 总结:强调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重要性2. 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3. 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方案。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2. 案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案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方案。
5. 总结:评价各组的方案,强调社会调查策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
第三章:社会调查实施与控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实施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________学院教案详细内容:项目四社会现象测量任务一操作化(一)【相关知识】一、测量基本知识(一)测量的概念是指按照某种法则给研究对象或事物分派—定的数字或符号。
(二)测量的四个要素1.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客体就是测量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即“测量谁”的问题。
2.测量的内容测量的内容是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即“测量什么”的问题。
3.测量的法则测量的法则是用数字或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即“怎么测量”的问题。
4.数字或符号数字或符号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即“如何表示”的问题。
(三)物理测量与社会测量的区别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社会测量的内容是人或者是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
2.社会测量的主体或者说研究者也是有思想倾向性的人。
3.社会测量的可重复性远比自然现象低。
(四)社会测量的四种层次1.定类测量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
定类测量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
定类测量只能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
即将变量依自身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并标记为不同的名称或数字符号。
2.定序测量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顺序测量。
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定序测量同定类测量一样,由相互排斥和包罗无遗的种类组成。
不过不是所有种类都在同一层次上,也不是都在同一值上,而是可按它们属性的值对其依次排列出等级。
3.定距测量定距测量也称等距测量、区间测量。
定距测量不仅能将变量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
定距测量的每一间隔是相等的,如米尺和磅秤的刻度都是等距的。
由于有了相等的量度单位,就引入了数量变化的概念。
4.定比测量定比测量也称比例测量、等比测量。
定比测量除具有上述三种层次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共同的基准——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所以它所测得的数据,既能作加减运算,又能作乘除运算。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教案一、课程简介《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了解社会问题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2. 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会制定社会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4. 能够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1 社会调查的定义与特点1.2 社会调查的意义与作用1.3 社会调查的类型与方法第二章:社会调查方法2.1 问卷调查法2.2 深度访谈法2.3 观察法2.4 实验法第三章:社会调查策划与实施3.1 社会调查方案的制定3.2 问卷设计3.3 样本选择与抽样方法3.4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四章:社会调查数据分析4.1 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4.2 假设检验与相关分析4.3 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5.1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内容5.3 调查报告的展示与评价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六、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2. 案例资料:各类社会调查案例;3. 问卷与访谈提纲:用于实践操作;4. 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EXCEL等;5.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社会调查方法的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环节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2. 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关注社会调查领域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学案例和资源;3.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案
日期学时4
授课内容(章/节)第八章测量与量表:基本原理和比较量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测量的主要尺度,配对比较量表、等级顺序量表的概念与设计,熟悉常量和量表,Q分类量表和其他方法,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市场营销研究道德。
教学内容
8.1测量和标度
8.2测量的主要尺度(重点、难点)
8.3对量表技术的比较(难点)
8.4比较量表技术(重点)
8.5国际市场营销研究
8.6市场营销研究道德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ppt,配合一些小案例,结合课堂实践练习总结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实际运用、思维能力。
1
作业
1、举例说明四种比较量表技术的运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