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67.04 KB
- 文档页数:1
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常规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一)一般护理1.给予舒适的体位,可采用下肢屈曲的仰卧或侧卧位,以减少腹壁紧张,使腹痛减轻。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肝功能不良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
凡不能进食或进食差的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二)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腹部症状体征,以及意识和全身情况,观察有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发生。
(三)用药护理1.遵医嘱补充维生素K1。
2.疼痛较严重者可使用镇痛剂和解痉剂,但避免使用吗啡,因吗啡有收缩胆总管作用,可加重病情。
(四)症状护理1.病人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如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2.皮肤护理:胆管阻塞后病人血液中胆盐浓度增高,引起全身瘙痒,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完整,有搔痒者忌搔抓,可予温水擦洗。
(五)心理护理三、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活动与体位:去枕平卧位6个小时,头偏向一侧。
之后可予以半卧位,鼓励早期活动。
行肝叶切除者吸氧72小时,不宜过早活动,防止肝脏断面出血。
2.饮食与营养:待蠕动恢复后进低脂清淡、易消化流质,逐步过渡至普食。
(二)病情观察1.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切口有无渗血,保持敷料干燥。
3.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若腹腔引流液呈鲜红或暗红色,量>500 ml/d,或2 h内引流量达100 ml以上,且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提示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用药,观察用药反应,做好药物宣教工作。
(四)引流管的护理1.各引流管标志应明确,固定妥善,确保引流通畅。
2.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每天应严密观察和记录各引流管的引流量、性质、颜色等,并做好记录。
4.胆汁引流量明显减少,要注意泥沙结石堵塞引流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但压力不可太大,以防吻合口瘘。
如胆汁为鲜红色血性液,要警惕吻合口出血或胆道出血,及时汇报医生作相应处理。
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例护理摘要:肝、胆都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分泌和浓缩后的胆汁是消化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脂肪胆汁的乳化、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患肝内胆道结石症,肝功能的损害、胆道的梗阻,均可致胆汁的分泌、排泄和浓缩过程异常,使胆汁的成分和数量出现改变。
特别是术后对肝胆定要特别照顾。
肝内胆管结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切除结石所在部位的肝组织,其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且严重,术后护理尤其重要。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护理surgery treats in the liver bile duct stone 1 example nursingxiong fuqingabstract:the liver,the gallbladder all are the important alimentary organs,after its secre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bile is the digesting fluid important constituent.after the fat bile emulsification,the decomposition can absorb the use.in the trouble liver the biliary duct stone sickness,the liver function harm,the biliary duct obstruction,may send the bile the secretion,the excre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process is unusual,causes the bile the ingredient and quantity appears the change.after specially the technique surely must look after specially to the courage.in the liverthe bile duct stone at present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is excises the stone in the spot liver organization,its surgery difficulty big,complication many moreover serious,after the technique nurses especially importantly.keywords:in after liver bile duct stone liver excision 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09-01肝、胆都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分泌和浓缩后的胆汁是消化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护理·47一、胆结石的治疗胆道系统分为胆囊和胆管,其中胆管因部位不同又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由于患者结石的位置不同,一般可将胆结石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虽然胆结石的种类很多,但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一般将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另一种是非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可以分为一般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
重度的胆结石患者往往结石较大,药物对其起不了作用,这时候可以采取微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内镜逆行插管输送溶石剂,让溶石剂直接与结石反应,发挥溶石作用。
第二,碎石治疗。
一般采用体外震波进行碎石,然后再将细小的碎结石排出体外。
这种治疗方法有很多缺点,例如治疗不彻底、排石时容易引起胰腺炎、复发率高等。
第三,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并不能快速去除结石,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使患者带石生存,减少胆结石带来的并发症。
在保守治疗中,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体外碎石等治疗方案,其效果都不如手术治48作者单位广元市剑阁县元山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广元 628315是应该听从医生意见,积极配合好医生,做好心理调整,不要被疾病吓到,让自己保持阳光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
二、胆结石的术后注意事项胆结石是一种慢性病,在发病早期患者感觉不到有什么症状,等到患者有察觉时,可能已经延误了保守治疗的时机,再加上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且容易复发,所以胆结石患者普遍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后,患者身体会有一个虚弱过渡期,在这期间家属或护士要对患者细心护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胆结石患者手术过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做完胆结石手术的患者,需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可多进行深呼吸和进行咳嗽,每2小时要进行一次翻身,这样有利于扩张肺部,促进伤口愈合。
第二,手术后,患者若没有恶心、呕吐或腹胀等症状,那么可以让患者适当进食。
患者进食时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一开始可以喝少量的米汤,随着患者身体的恢复,可逐渐调整饮食。
胆管结石的护理常规胆管结石在临床上属于消化内科疾病,是一种胆石症,根据结石所处位置的不同其又被分为了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其中肝内胆管结石位于肝叶内,肝外胆管结石则位于胆总管的下端。
患有胆管结石的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绞痛或者胀痛,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并且,如果结石阻塞了胆道,那么就很容易诱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虽然经过治疗一般都能将结石消除,但此病容易复发,所以需要有效的护理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复发。
那么,胆管结石的护理常规包括哪些呢?一尽早下床活动许多专业的肝胆外科医生在胆管结石病人出院时都会提到“尽早下床活动”这一注意事项,而且在许多疾病的手术后医护人员都会提醒患者尽早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与科学性。
所以,在合理的情况下一定要要求胆管结石患者尽早下床开展锻炼活动,增强其免疫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刚开始时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锻炼,如果胆管结石病人是在卧床休息,那么就可以协助其时常更换体位,并且让其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例如抬手、抬脚等。
而后,要鼓励其尽早下床开展活动,先由简单的、强度较小的活动开始,例如散步、上下楼梯等。
然后在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活动量,由打太极拳、做体操等,逐渐过渡到慢跑等活动。
但也要注意,如果胆管结石患者年龄较大,就应该避免跑步这类运动强度较大的锻炼活动,避免给其身体带来额外的伤害。
同时,在其开展活动前须要求其做好热身准备,并且注意鞋子的防滑性能,选择防滑效果较好的鞋子,在其锻炼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要有人在一旁陪护,避免其造成运动性损伤。
另外,活动锻炼的开展最好是在饭后的两小时后再开展,此时食物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就不会给锻炼活动造成阻碍。
二避免胆管堵塞在胆管结石手术中,一般都会将T形引流管留置在患者的胆管内,以此来引导胆汁的流通,避免发生胆管堵塞或食物不消化等情况。
因此,术后对T形引流管的护理也十分重要,需要避免胆管的堵塞。
胆结石术后我们应如何护理和怎样吃?胆结石实际也叫胆石症,是发生在胆道系统,就是胆囊和胆管里面的结石。
因为这个病发生它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发生在肝内胆管内,也叫做肝内胆管结石。
第二个是发生在胆囊里面,就是在胆囊里面形成的结石就是胆囊结石。
第三个是发生在胆总管,也叫肝外胆管结石。
所以说现在大体上基本上是分这三种情况。
因为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所以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高。
这是一种外科的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女患者普遍多于男患者。
胆结石的手术条件是指胆结石的手术指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于有常常的反复发作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第二方面,对于胆结石比较大,如果超过两个厘米的胆囊结石,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结石超过三个厘米,则胆囊发生癌变的几率非常高,也主张进行手术治疗。
第三方面,对于充满型的胆囊结石,因为会影响胆囊的功能,而且对胆囊壁造成的长期的慢性刺激,也容易诱发胆囊的癌变的几率,所以也必须手术治疗。
胆结石患者的术后至关重要,如何护理以及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一、术后护理1.胆结石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一定要等到患者麻醉彻底清醒了,生命体征平稳,这时候才将患者送往病房,送往病房之后也要监测好患者的生命体征,要将患者的各种管道进行妥善的固定,还要给予患者吸氧、抗感染等治疗,而且要维持好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2.胆结石手术以后的患者在术后24个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了,一开始的时候活动的量不要太大,以患者的机体不产生疲劳为度,适当的活动既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也可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3.患者在胆管结石手术后还需要注意严格卧床休息,在伤口逐渐恢复后才可以逐渐下床活动,活动期间还需要注意,应该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恢复,导致伤口崩裂,对于需要安插T型管的患者还需要在术后5周左右将T型取出,避免伤口长期不愈合。
4.在手术后还需要注意定期换药、在医生操作下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恢复期间还需要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热敷出现感染的情况必要时还需要拆除缝线,进行清创治疗。
胆结石手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所谓的胆结石,其实就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依据发病位置的不同,胆结石具体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三种。
根据相关的了解和调查就能够发现,依靠药物进行胆结石的治疗的情况下,其起效慢,疗程比较长,相关的病患会承受比较大的病痛。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胆结石患者会选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便快速恢复到健康水平,同时需要知晓的是,胆结石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后遗症或者是复发的问题,因此,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胆结石手术之后,需要注意进行养护,这样才能使得患者快速灰度到健康,在不重视胆结石手术后的维护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复发的问题,届时还有可能再次进行手术,这是患者和相关的医疗机构都不想看到的一种情况。
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胆结石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一、胆结石手术后生活注意事项多数情况下,胆结石的患者在进行完胆结石手术之后,其身体会具有一个虚弱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患者自身还是患者的家属,都需要格外重视患者的个人生活,避免承受更多的术后病痛干扰;①多数情况下,胆结石患者在术后需要进食,待排气之后,需要依据患者自身的肠蠕动情况采取渐进式的饮食,避免一次性的过多饮食,避免手术位置受到影响;②对于胆结石术后患者来说,其身体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术后需要多做深呼吸、咳嗽,坚持每两个小时在床上进行翻身运动,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肺部的扩张,这可以促进伤口进行愈合;③胆结石患者术后之后容易出现伤口开裂等等现象,因此,胆结石手术之后患者在进行运动的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的陪同,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后合并症,这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③事实上,进行胆结石手术之后,患者的伤口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但随着患者身体的逐渐恢复,疼痛感会逐渐消失,因此患者在疼痛长期不去或者是疼痛难以忍受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告知家属或者是护理工作人员,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止痛剂,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④在伤口没有渗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纸胶黏贴伤口,以此保障伤口的洁净和干燥。
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护理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占胆石病的16%~30.5%,属于原发性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几乎都是胆色素结石,左侧较右侧多,其中左外叶及右后叶为好发部位,与胆道蛔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密切关系。
肝内寄生虫导致了肝内细菌感染和胆汁淤滞,因而形成胆色素结石,但也有无任何胆道梗阻因素而发生肝内外胆管结石者。
1 心理护理观察了解病人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
耐心倾听病人及家属的诉说。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详细解释,说明手术的重要性、疾病的转归,以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反复手术的病人要和他们一起制定应对措施,告诉病人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2 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术后肠功能恢复后,给予低脂流质饮食,以糖类为主,添加促进食欲的辅食。
术后1周后可增加瘦肉、蒸蛋的摄入,半月后增加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质,保证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辅以胰酶等帮助消化。
3 胆瘘的预防和护理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胆瘘。
(1)加强观察:术后病人若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病人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病人发生胆瘘。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2)妥善固定引流管:无论是腹腔引流管还是T管均应用缝线或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避免将管道固定在床上,以防病人在翻身或活动时被牵拉而脱出。
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腹腔引流管或T管扭曲、折叠及受压,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
4 预防感染(1)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病程长,饮食摄入不均衡,大多有营养不良,术后易发生感染,要严密观察每位病人体温变化曲线,术后3天内体温超过39℃,警惕肺部感染。
3天后体温升高,要注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隔下脓肿的发生。
对糖尿病人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ERCP和EST 取石术是当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常用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
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一、ERCP和EST取石术的治疗原理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指在胆道镜的引导下,通过口腔或鼻腔将内镜引入十二指肠,然后排入胰胆管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
一旦发现胆管结石,就可以通过内镜所配备的器械进行取石术操作。
EST(括约肌切开术)则是在ERCP的基础上,通过内镜的引导下,对括约肌进行切开,进而将胆管中的结石取出。
二、ERCP和EST取石术的护理方法1、术前准备(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
确保患者符合手术入组条件。
(2)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禁水,禁用药物等。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3)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术中护理(1)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和整洁,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2)配合医生进行操作,如操作时持镜、吸引溶液、帮助医生操作等。
(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
3、术后护理(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2)观察患者的术后症状变化,如腹痛、恶心、呕吐等,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
(3)教育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饮食调理,指导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
三、ERCP和EST取石术的效果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ERCP和EST取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
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疾病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而且,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不会留下任何明显的疤痕。
ERCP和EST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找到胆总管口并注射造影剂,借此检查胆总管、胆囊和胰腺的一种检查方法。
而EST(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则是指在ERCP的基础上,结合取石操作来治疗胆管结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比传统手术,ERCP和EST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采用这种新的治疗方式来解决肝内胆管结石问题。
对于这种治疗方式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ERCP和EST取石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字数:232】1.2 治疗方法ERCP和EST取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引导下对胆道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微创手术,可以同时取石和扩张胆道,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胆管结石。
EST取石术则是一种经皮肝穿刺经胆道插管的方法,通过钳取器械将结石取出,适用于直径较大的结石。
在ERCP和EST取石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手术的适应性。
术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麻醉状态和循环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要加强患者的观察,防止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ERCP和EST取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患者术后也需要加强护理和注意事项的宣传,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2. 正文2.1 ERCP和EST取石术的护理方法ERCP和EST取石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进行这种手术需要严格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摘要】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外科治疗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式。
手术适应症包括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合并感染等情况。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胆道镜手术。
手术并发症有出血、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
手术后护理包括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遵医嘱饮食等。
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等。
外科治疗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及时进行外科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手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事项、外科治疗的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形成在肝内胆管内的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
它可能导致胆道梗阻和胆汁淤积,引起胆绞痛、黄疸等症状,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外科治疗通常是对于复杂病例或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而言的重要手段。
外科治疗通过手术方式将肝内胆管结石取出,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问题。
在选择外科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手术适应症,并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后的护理和术后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外科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时,外科治疗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2. 正文2.1 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是指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外科治疗。
通常情况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有症状的结石: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发热或胆汁梗阻症状(如黄疸等)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 反复发作的结石:如果患者反复出现结石相关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时,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3. 大型结石:肝内胆管中存在较大的结石,特别是超过1厘米的结石,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术。
这两种手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1. ERCPERCP是一种内脏镜下手术,通过胆道内窥镜将造影剂注入胆管,通过X线观察胆管结构,对胆管内结石进行摘除。
还可以在ERCP的同时插入器械进行括约肌切开术(EST),以帮助结石的排除。
ERCP取石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且可以同时进行梗阻释放和结石取石,对于小直径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由于ERCP需要逆行介入,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胰腺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非常严格的操作技术和护理。
2. EST取石术EST取石术是在ERCP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补充手术,主要用于大的胆管结石或经ERCP 取石术不能取出的结石。
通过内窥镜下切开括约肌,将结石挤压排出,以完成取石。
EST取石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全面地清除结石,减少术后胆管中残留的结石或碎片,同时减小胆管的损伤。
不过,由于此手术需要切开括约肌,术后会出现术后炎症反应较重等并发症,因此也需要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 术前准备在进行ERCP和EST取石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特殊体质等。
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手术前患者处于良好的状态。
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包括手术前禁食、禁水等时间,术前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器械和药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术中护理,包括正确的插入内窥镜、熟练地操作器械、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在ERCP的同时进行EST取石术时,需要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手术的效果。
护士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通常会造成腹痛、黄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EST(内窥镜下取石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进行ERCP和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时,患者不仅需要医师的精心操作,同时也需要护士的精心护理。
本文将就ERCP和EST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1.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通过内镜在口腔、食道、胃等部位进入十二指肠,然后经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胰胆管系统,并注入造影剂进行X光逆行造影检查,以发现和诊断胰胆管、胆总管及其支管的疾病。
ERCP不仅可以达到诊断的目的,还可以进行治疗操作,例如取石、支架置入等。
2. EST(内窥镜下取石术)EST是一种内窥镜下的微创手术,主要是通过内窥镜将取石器具送入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总管,再通过取石器具将胆管结石取出,达到清除胆管阻塞和疾病治疗的目的。
EST 操作简单、创伤小,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
1. 术前护理(1)宣教:护士需要向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宣教,包括治疗流程、操作原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内容,使患者对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2)术前检查:术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
(3)心理疏导:护士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排除紧张、恐惧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2. 术中护理(1)协助医生操作: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递送器械、照明、吸引、协助患者体位等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监测患者状况:术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术后护理(1)监测观察: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伤口情况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0-08-10T14:19:04.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淑杰
[导读] 观察了解病人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
王淑杰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杏五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266-02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占胆石病的16%~30.5%,属于原发性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几乎都是胆色素结石,左侧较右侧多,其中左外叶及右后叶为好发部位,与胆道蛔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密切关系。
肝内寄生虫导致了肝内细菌感染和胆汁淤滞,因而形成胆色素结石,但也有无任何胆道梗阻因素而发生肝内外胆管结石者。
1 心理护理
观察了解病人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
耐心倾听病人及家属的诉说。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详细解释,说明手术的重要性、疾病的转归,以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反复手术的病人要和他们一起制定应对措施,告诉病人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2 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
术后肠功能恢复后,给予低脂流质饮食,以糖类为主,添加促进食欲的辅食。
术后1周后可增加瘦肉、蒸蛋的摄入,半月后增加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质,保证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辅以胰酶等帮助消化。
3 胆瘘的预防和护理
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胆瘘。
(1)加强观察:术后病人若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病人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病人发生胆瘘。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2)妥善固定引流管:无论是腹腔引流管还是T管均应用缝线或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避免将管道固定在床上,以防病人在翻身或活动时被牵拉而脱出。
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腹腔引流管或T管扭曲、折叠及受压,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
4 预防感染
(1)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病程长,饮食摄入不均衡,大多有营养不良,术后易发生感染,要严密观察每位病人体温变化曲线,术后3天内体温超过39℃,警惕肺部感染。
3天后体温升高,要注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隔下脓肿的发生。
对糖尿病人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2)采取合适体位:病情允许时,应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预防腹腔内渗液积聚于膈下而发生感染;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以防止引流液和(或)胆汁逆流而引起感染。
(3)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
(4)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5 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术后早期出血的原因多由于术中结扎血管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应加强预防和观察。
(1)卧床休息:对于肝部分切除术后的病人,术后应卧床3~5天,以防过早活动致肝断面出血。
(2)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遵医嘱予以维生素K1肌内注射,以纠正凝血机制障碍。
(3)加强观察:胆道探查取石,Ⅱ、Ⅲ级胆管切开取石术后,24小时内T管内胆汁可能有少量血性液体,注意捏压T管,防止血凝块堵塞。
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血性液体增多,每小时超过l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
6 健康教育
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角度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仍是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的欧美国家肝内胆管结石非常罕见,国内农村人口发病率远高于城市人口,亦与营养不良有关。
因此,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缺乏是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病因。
而在我国,传统观念认为,胆结石的病人特别是伴有黄疸者,应严格限制肉、鱼、蛋等所谓油腻(高蛋白)饮食,正是这一观点使一些虽经过较为彻底手术后的病人仍有一定的结石复发率。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尽地讲述结石复发的病因,破除忌嘴恶习,尽可能在术后加强营养,多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并做饮食种类的指导,生活应有规律。
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回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