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76.90 KB
- 文档页数:5
多层砌体住宅的地震易损性1、前言乡镇地区多层砌体砖房屋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作为庇护作用的房屋的坚固安全性直接和生命、财产相关。
对砌体砖房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尤其的必要。
为了评价这类结构的地震安全性,估计在未来地震中的损失及寻求防震减灾对策,需要进行其地震易损性研究。
2、多层砌体砖房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多层住宅砌体砖房用剪切型多自由度杆状模型模拟,砖墙体的滞变恢复力特性均可用三线型模型描述[1],可知,当加载到达极限承载力后具有负刚度的软化特性,为此,我们采用基于自平衡力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2]对多层砌体砖房进行分析,该方法在处理负刚度时可避免通常方法迭代缓慢或不稳定及出现“病态”矩阵的困难。
计算中输入的地震地面运动采用人造地震波。
3、结构模型和地震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构模型的参数包括集中质量、粘滞阻尼比和滞变回复力模型参数。
由文献〔1〕,模型的不确定性参数:初始刚度、硬化刚度比、开裂强度和阻尼比。
地震地面运动模型的人造地震波是由均值反应谱转换成功率谱生成的,参数包括均值反应谱、地震动持续时间和阻尼比。
但对一般场地和多层砌体砖房的周期范围而言,反应谱r的变异系数可取为;地震持续时间取地震加速度的1/2峰值持续时间t,根据文献[2]取持时的变异系数,反应谱阻尼比的变异数为。
4、地震-结构系统样本的建立[1] [3]地震-结构系统的建立是应用latin超立方采样技术[2],选三个代表值即均值和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作为参数的不确定性。
均值由第2.3.1章节中的模拟公式计算,标准差由前3.3节的变异系数求得。
对于结构模型集合对每个结构由初始刚度、硬化刚度比、开裂强度和阻尼比四个参数的代表值可建立81个结构模型。
对地面运动时程集合,由反应谱和阻尼比的代表值组合得9个反应谱,对每个反应谱利用式(2-24)产生三个平稳时间过程,共得27个平稳过程,然后对每个时程乘以由强震持续时间代表的三个包线函数产生三个归一化非平稳时程,三个强震持时取其均值及均值加减0.8倍标准差,于是共产生81个归一化地面加速度时程。
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2024年5月12日的一次7.9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次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是最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因此对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
首先,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主要集中在墙体破坏和倒塌上。
地震的强烈震动会对房屋墙体施加巨大的水平和垂直力,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倾斜和崩塌。
砌体结构的墙体通常由砖和砂浆构成,其抗震性能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砌体结构房屋通常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其次,砌体结构房屋的主要破坏模式是墙体顶部的悬挑和支持结构的倒塌。
在地震中,墙体顶部的悬挑部分通常会因为自重和水平地震力的作用而受到巨大的拉力,导致其产生裂缝和破坏。
同时,支持结构的倒塌也常常会导致整个房屋的倒塌,增加人员伤亡的风险。
此外,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程度还与墙体的构造和质量有关。
地震中,墙体的质量和连接方式对其抗震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砌体结构房屋中,如果墙体的砌筑质量不好,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不足,墙体容易出现裂缝和崩塌。
同样,墙体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如果不稳固,也容易导致房屋的震害。
最后,砌体结构房屋的地震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震害。
在对汶川地震后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调查分析时,可以观察到采取了一些地震加固措施的房屋在震害程度上表现较好。
例如,增加墙体的厚度、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梁、加固墙体连接部位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这些加固措施的应用可以为今后类似地震灾害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结起来,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调查分析表明,墙体破坏和倒塌是主要的破坏模式,结构质量和连接方式的不稳定也是重要因素。
然而,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程度。
这些调查和分析结果对于今后的抗震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底商多层砌体结构抗震原理
底商多层砌体结构是一种抗震结构形式,其抗震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强度和高刚度:底商多层砌体结构由多层砌块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抵抗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力。
2. 分层有效减震:底商多层砌体结构采用分层设计,每层之间具有一定的砌缝隙,这种设计可以在地震时起到减震作用,分散和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3. 框架作用:底商多层砌体结构的砌块之间通过砂浆粘结,在地震时起到一个整体的框架作用,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4. 提高柔度:底商多层砌体结构由于砌块之间有一定的砌缝,所以具有一定的柔度,能够在地震时发生一定的位移,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5. 加固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底商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一些加固措施,如在砌体间加筋、加大梁柱等构件的尺寸、增加墙体的厚度等,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总之,底商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原理主要通过砌块之间的连接、分层设计和加强结构的刚度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减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的特点,其在抗震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结构布置等方面探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首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注重整体性,将建筑结构、构造形式、材料选择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要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减少房屋在地震中发生局部破坏的可能性。
2.强度设计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分级,在设计中要确保房屋的强度满足要求。
可以采用增大房屋断面或加固结构的方法来增加强度。
3.刚度设计原则:在设计中要保证房屋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位移。
可以采用增加墙体、柱子等构件的截面尺寸或加固节点的方法来增加刚度。
其次,材料的选择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砌体材料有红砖、轻质砖、空心砖等。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砖,以保证房屋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加固砌体结构,使其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
最后,结构布置也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结构布置方面,应尽量避免长条形布置形式,应采用合理的布置方式,使结构力线合理分布,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墙体与柱子、墙体与屋面的连接方式,保证连接牢固,防止在地震中发生脱离。
总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注重整体性、强度和刚度的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布置结构。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然,针对具体的地区和工程项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分析。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摘要: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区,是世界上受到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相连发生了多次高烈度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是我国学校、居住、办公等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并将在我国长期大量存在。
多层砌体结构与框架结构、钢结构相比,抗震能力较低,在强烈地震中极易受到严重破坏。
进行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分析,采用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社会现实的需求。
本文在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特点及原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
关键词: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Abstract:Our country is located in such an earthquake-prone area, is the world by earthquake disaster among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linked high intensity earthquake have occurred many times,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housing is our country schools, housing, office buildings, is widely used i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ype of, and will be in a large amount for a long time in our country exists.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and the frame structure, steel structure, compared to seismic capacity is low, the strong earthquake in easily in the badly damaged.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housing on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analysis, adopting effective seismic strengthen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houses is the demand of social reality. In this paper of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hous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and reason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seismic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Key words: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building; Seismic; Reinforcement technique引言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处南亚至地中海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活动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砌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工程结构建筑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结构与地震作用的考量及设计分析一直是建筑学的重要课题。
考虑到地震的罕遇性和瞬变性,砌体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便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砌体结构的动力分析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动力响应分析、动力时程分析和动力反应分析。
其中,动力响应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受力参数;动力时程分析则是根据地震作用时结构模型有效的质量和动力系数计算模型的响应;动力反应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结构的反应特性,模拟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得到结构受地震作用时的动态响应特征。
为了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砌体结构,需要考虑到贯通层位的次要动力特性。
砌体结构中材料和贯通层位的弹性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确保结构能够充分抵御罕遇地震作用。
针对不同砌体结构,以贯通层位为基础,对地震动力进行动力分析也是必要的,以此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和动力反应特性。
基于时程方法的动力分析也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时程方法,可以分析不同频率及其时程特性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进一步识别出结构有效抵抗动力作用时不同频率对应的动力特性,用以检测结构的整体有效性,并为有效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再加上研究者不断提出的针对砌体结构的地震反应的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优化砌体结构的设计,甚至可以检测出砌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负荷和性能评估。
总的来说,砌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这种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识别砌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模式,而且有助于改善砌体结构的设计,使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更加坚固稳定。
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为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将来也将继续为有效的砌体结构设计提供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