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585.50 KB
- 文档页数:30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注意事项1、红色文字为填写说明,完成该课程标准编写后要把红色文字删除。
2、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尝试,大力支持教师进行“情景式”、“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式”教学;体现课程思政。
课程标准中要明确考核方式,不同课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应当注重过程、强化动手,体现当代学生的特点。
3、修订时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4、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检查的重要依据,请大家认真对待。
6、此格式有需要改进之处,请及时与教科研室联系。
格式说明:1、字体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2、表格内文字为宋体、五号字。
电子版:以“课程名称+所授班级+教师姓名”发至邮箱****************。
例:“《色彩》+20级学前教育(5-8)+张三”。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哲学与人生适用于我校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二、开课时间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
三、课程定位3.1课程性质《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3.2教学任务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培养目标4.1总体目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具体目标4.2.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哲学与⼈⽣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新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第⼗课历史规律与⼈⽣⽬标(⼆)多项选择题(三)辨析题1.此观点是⽚⾯的。
⼈⽣⽬标的实现需要许多条件,⾸先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其次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
第三,需要制定详细计划、付诸实施。
第四,要能坚守正确的⼈⽣⽬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此观点是错误的。
实现⼈⽣⽬标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
要全⾯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也要全⾯分析⾃⾝所具备的条件,包括⾃⾝的优势和不⾜、兴趣和特长。
只有分析清楚⾃⼰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实现⼈⽣⽬标才切实可⾏。
好⾼骛远,不切实际的⽬标是难以实现的。
(四)材料分析题1. 实现⼈⽣⽬标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将宏⼤的⼈⽣⽬标进⾏分解,制定短、中、长期计划。
⼀个⼈的⼈⽣⽬标通过层层分解、最终会落实到每⼀天、每件事⽅。
以最近的⽬标为指南,做好每⼀件事情,通过⾃⼰踏实的努⼒付诸实施,宏⼤的⼈⽣⽬标实现就有可能。
2.(略)第⼗⼀课社会理想与个⼈理想(三)辨析题1.此观点是⽚⾯的。
选择好了专业,将来的⼯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向,不等于已经确⽴了理想。
将⾃⼰所选的专业学好,努⼒成为职场中优秀的员⼯才是职业理想的确⽴。
理想是对未来美好⽬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是前进的巨⼤的动⼒,理想是战胜困难的⼒量源泉。
充分发挥理想对个⼈成长的巨⼤作⽤。
2.此观点是正确的。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法实现,幻想有⼀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实现的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1.(1)个⼈理想包括⽣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燕想⾃营⼀家酒店的理想属于职业理想。
(2)⼀⽅⾯,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理想,个⼈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另⼀⽅⾯,社会理想以个⼈理想为基础,个⼈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中国梦具有⼈民⼤众性。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民梦的有机统⼀,既是国家、民族的强盛梦,⼜是⼈民的幸福梦;既是中国⼈民的集体梦,⼜是每个中国⼈的个⼈梦。
哲学与人生第三、四单元练习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单选(30题,2分、每题,共60分)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 [单选题]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正确答案)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单选题]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答案)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正确答案)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4、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单选题] *A 知识B 实践C 知行统一(正确答案)D 认识5、“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单选题] *A 知人知面就行了B 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C 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D 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正确答案)6、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单选题] *A 知识B 认识C 实践(正确答案)D 发展7、“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单选题]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也指导实践(正确答案)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8、“饮水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教学课题《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第二讲,实现理想要敢于担当。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2. 掌握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3. 加强自身修养,承担起社会责任。
课时分配本课程预计用时2 个课时。
授课类型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教学重点:1. 理解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2. 掌握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2.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手段、教具教学手段: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具:投影仪、PPT。
教学主要方法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先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
2.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以及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3.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5.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
6.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单元的教学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7.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板书设计:实现理想要敢于担当实现理想需要承担责任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板画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现理想和承担责任相关的图像,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测试题1.您的姓名:2.您的班级:3.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源于无知4.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
A、社会制度B、经济条件C、自身优势D、艰苦奋斗5.我国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内在联系是()。
A、共同理想就是最高理想B、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最高理想是社会理想C、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础和归宿D、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解决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7.人生只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悬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止不前。
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
A、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B、理想与现实的关系C、理想与奋斗的辩证关系D、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8.在边疆的40年里,救死扶伤是吴登云一直坚持的理想,他为病人无偿献血30余次,总计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为了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割取了13块皮肤。
他的足迹踏遍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成了农牧民心中的"圣人"。
吴登云这样做事因为()A、"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B、为追求"圣人"的称谓C、每个医生都会这样做的D、能够获得高额物质奖励。
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教学重点:1.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案设计:1、课外和课堂衔接的设计:自习活动设计:预习课首案例和教材知识。
在校园收集错误确立人生目标的案例。
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课外和自习有事可做,减少矛盾纠纷,减轻管理压力,也是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前提。
2、育人点的设计:走进校园,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可以针对个别同学崇尚暴力的现象来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德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3、导入环节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设计:教师口述或是投影出示案例故事苦学无用庄子在《学屠龙》中写道:“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意思是说,朱评漫耗尽资财向支离益苦学杀龙本领,用了三年的时间学成,因无龙而所学无用。
教师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想?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个人发展离开社会发展需要,即使技巧再高,本事再大,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脱离社会去搞目标设计是难以实现的。
导入:我们的人生目标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社会需求。
第二课时导入设计:学生读教材99页案例故事马驴之距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碾磨。
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
哲学与人生四个单元分别对应的内容好,咱们来聊聊哲学和人生这两个话题,听上去可能有点严肃,但其实它们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跟咱们的日常息息相关。
哲学,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个大山,搞得人一听就觉得高深莫测,哎,别紧张。
哲学就是在问“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这样的简单问题,想想吧,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咱们都在追寻意义,就像寻宝一样,心里惦记着那些闪闪发光的真理。
生活就像是个大锅,咕噜咕噜地煮着,里面有梦想、烦恼、快乐,还有无数的选择。
哲学就像那把铲子,帮我们掘出锅底那些被埋没的宝藏。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咱们都是背着包的旅客,偶尔迷路,偶尔停下来欣赏风景,顺便想想,哎,这趟旅程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说到人生,有时候就像在走一条蜿蜒的小路,路边的风景美得让人心醉,转眼又可能遇到个大坑,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大伙儿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时候,觉得一切都在往最坏的方向发展,心里那个气呀,真是想破口大骂。
但细想想,生活就是这样,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乌云密布,咱们都得学会在风雨中跳舞,不然的话,连那点阳光也被淋湿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反正我觉得,人生就像是在玩一场游戏,可能刚开始以为自己拿到了最好的装备,结果发现,那些平凡的道具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咱们要学会把困难当作调料,让生活更有味道,酸甜苦辣,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呀。
再聊聊价值观,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有的人觉得价值就是金钱,有的人觉得是名声,哎,你说这世道,是不是有点奇怪?我自己倒是觉得,价值观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咱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比如,有时候我在街上看到一位老奶奶,辛苦卖菜,脸上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故事,突然就觉得,咱们追求的那些所谓成功,难道比她的微笑还要重要吗?这时候心里就会默默地问自己,是不是该停下来,好好想想,真正让自己开心的到底是什么呢?就算拥有再多的财富,心灵的富足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听起来有点老套,但真的是个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