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相似度区域合并的交互式图像分割
- 格式:doc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10
摘要对数字图像的分析其中困难的一步是将感兴趣的对象进行分割。
如果采用全自动的方法往往会失去它的真实性,需要人为的干预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目前,我们采用的图像分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人为的早期评估。
因此交互式图像分割非常有意义,本文将介绍交互式图像分割的过程。
关键词图像分割交互性计算中图分类号:tp911 文献标识码:a1介绍分割是分析中的一个中间步骤,从背景图片中分离出感兴趣的对象。
分割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出现实中的对象由数据阵列中的哪些部分组成。
分割支持的任务比如有分割测量、可视化、登记、重建和基于内容的搜索,这些内容都有它们特定的需求。
比如,测量在精度要求方面比可视化就要高的多,在一个大的数据库中搜索的效率就要比对其规划与仿真更加重要。
在所有的应用程序中,自动处理都是可取的,由于图像采集的限制使得自动处理又是不现实的。
要想得到一个结果,人为的干预需要有初始化的方法去检查自动产生的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人为的得到正确的分割结果。
在对结果有高需求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是交互的方法,这就要求图像的数量是合适的,是适合人为操作的。
这种就像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等。
在图像分割的大量应用中人机的相互作用就被大量的应用。
相反,在大量的科学文献中的分割方法都是强调的是计算部分,只是稍微的讨论了相互作为的部分。
这是因为该方法使用不同的策略,要结合操作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交互式分割方法需要计算机与交互方之间对于图像内容是相同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将进入图像分割中的交互领域。
我们的目的是更好的理解交互式分割式方法的影响以及这些方法对分割结果产生的影响。
我们的目标是识别模式中的交互作用,以及开发和涉及用户干预分割方法的评价设计质量标准。
2图像分割中的相互作用一个普通的交互式分割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用户,计算部分,互动性和用户接口。
图1 交互式分割方法的主要部分计算部分就是给一些参数能够产生一个或多个对象的划分方案。
一种多目标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目标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成一些有意义的区域,然后对这些区域进行描述,相当于提取出某些目标区域图像的特征,判断图像中是否有感兴趣的目标。
图像分割的基础是像素间的相似性和跳变性。
所谓“相似性”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像素具有某种相似的特性,如灰度一样,纹理相同;所谓“跳变性”是指特性不连续,如灰度值突变等。
图像分割的方法有多种,按照是否需要人工参与分割过程,分为交互式分割和自动分割。
自动分割由于现阶段存在的目标图像种类、制式差异性较大,在通用性、特异性分割的矛盾中,难以取得通用符合实际的分割结果,适用范围有限。
交互的半自动分割能更好地结合人的经验知识和计算机自动处理,应对复杂目标的分割处理,是目标检测、识别、跟踪等的必要技术。
目前,现有的交互分割方法按照原理分为基于边界检测的方法和基于区域相似性合并的方法。
其中,基于边界检测的交互分割方法一般是根据交互输入点,不断寻找其领域灰度跳变的像素组成边界,闭合边界围城的区域则认为为同一目标。
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只关注边界信息,求得封闭曲线边界,而造成边界内区域的像素差异性较大,常常错误分割,使目标图像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基于区域相似性合并的方法包括区域生长、聚类等算法,通过不同的相似度计算规则来判别当前像素是否纳入目标区域,不断遍历交互点所在区域直到所有的点合并完成。
这种方法的复杂度较高,图像分割效率低下,需要多次遍历图像数据,更新目标的存储区域,难以实现多目标分割及管理。
发明内容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目标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和装置,不仅能够保证目标区域的可靠分割,还能实现交互式的多目标联合分割和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目标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输入待分割图像,并建立所述待分割图像的副本图像;(2)在所述待分割图像中选取交互种子点,根据所述交互种子点和初始设定的相似性规则,在所述副本图像中,确定目标区域灰度区间;其中,所述交互种子点为所述待分割图像上选取的目标像素点;(3)根据所述待分割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曲线,得到全局阈值,并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灰度区间和所述全局阈值的关系,分割所述副本图像;(4)根据所述交互种子点,对所述交互种子点所在的目标区域进行连通分析,得到所述交互种子点所在的目标区域的模板;(5)重复步骤(2)-(4),得到所需分割的多目标模板,并根据所述多目标模板,对所述待分割图像进行填充,即完成对所述待分割图像的多目标分割。
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图像划分成多个部分的过程,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属性或特征。
可以通过图像分割技术对图像进行各种分析和处理,如目标检测、人脸识别、医学影像分析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人工干预进行交互式图像分割。
因此,研究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对于提高图像分割的准确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图像分割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通过交互式的方式指导算法迭代优化得到图像分割结果。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定义能量函数、交互式操作、优化能量函数等。
首先是图像分割的初始化。
算法首先将图像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对每个区域赋予一个初始标签,可以将这些标签看做是对图像进行分组的一种方式。
其次是定义能量函数。
能量函数是用来描述图像分割结果的好坏程度的函数。
通常包含两部分,数据项和平滑项。
数据项用于描述分割结果与原图像的相似度,平滑项用于描述分割结果的连贯性。
这里的连贯性指的是相近的像素点在结果中被分为同一区域的概率较大。
然后是交互式操作。
交互式操作是通过人工指导算法进行图像分割的过程。
这里常用的交互形式是交互式分割边框和画笔。
交互式分割边框是指由用户手动绘制的区域边界信息,用于指导算法进行分割。
画笔则可以在分割结果中进行细微的调整,可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最后是能量函数的优化。
通常采用迭代优化的方式,不断更新分割结果,直到满足某种终止条件。
优化方法常用的有基于梯度下降的方法、演化算法等。
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一方面需要考虑算法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算法的效率。
因此,研究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既需要深入研究分割算法的理论,也需要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算法的优化和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的效率。
通常的图像分割算法需要进行多次迭代,这对于大规模图像的分割问题来说,非常耗时,而且迭代次数也会影响分割结果的准确度。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有一些研究采用了增量式的方法进行分割。
一种初始分割和区域合并的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图像分割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其中,交互式图像分割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图像分割技术,可以帮助用户高效准确地进行图像分割操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初始分割和区域合并的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
该方法采用一种基于边缘的初步分割技术,将图像分成多个较小的区域。
在这之后,用户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交互式操作,例如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合并或者分离等。
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交互反馈调整分割的结果,逐步完成准确的图像分割。
在该方法中,关键的是如何进行初步分割。
一般分割策略可以采用以边缘或者物体内的重要区域为基础的分割技术。
其中,基于物体内的重要区域做分割,可以将图像分为多个均匀区域,但是这种方法不太适用于复杂的图像。
因此,采用基于边缘的分割技术作为初始分割方法,可以增加分割算法的可靠性和精度。
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可以通过使用边缘检测算法实现。
边缘检测可以将图像中物体与背景的边界的位置标记出来。
初始分割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区域合并和分离等操作。
在该方法中,用户可以使用交互式图像分割界面编辑工具,用鼠标选择需要合并或者分离的区域。
此外,在进行交互式编辑时,用户可以实时预览编辑结果,对最终分割结果进行反馈调整。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提高交互体验,定位并修正分割误差,提高分割结果的准确度。
总的来说,该方法采用了基于边缘的技术作为初始分割方法,
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实现区域合并和分离等操作。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割精度高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图像分割领域。
一种医疗图像的交互式分割算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图像数据被生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手术辅助等领域。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从医疗图像中准确地分割出不同的组织和结构,以便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受到各种限制,如精度、计算速度和人工干预等,因此开发一种交互式分割算法可以提高精度和效率。
交互式分割算法是指医生与算法交互来分割图像。
医生通过交互进行指导、优化和验证算法的结果,从而产生更准确的分割结果。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区域增长算法的交互式分割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高度自适应、可重复性和易用性。
首先,该算法采用一个基于区域增长方法的自适应策略,对图像中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分割。
这种方法通过对图像像素进行聚合,并建立一个表示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区域生长树,最后将生长树分割为不同的组织或结构区域。
该算法可以根据像素灰度和空间分布的相似性自适应地选择相邻像素,从而提高分割精度。
其次,该算法具有可重复性,即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交互路径,可以获得相同的分割结果。
这种可重复性是通过建立一个分段分割模型实现的。
在分段模型中,医生与算法交互来确定每个区域的域值范围,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割结果具有一致性。
最后,该算法易于使用。
医生不需要具备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的专业知识,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和使用就可以完成对图像的分割。
该算法具有交互式的自动分割和手工纠正两种模式,医生可以自由调整分割结果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高精度和高效性。
在肺部 CT 图像和眼底彩色照片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地完成交互式分割,并获得准确的分割结果。
同时,该算法可以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幅减少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医学图像分割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基于区域增长算法的交互式分割算法具有高度自适应、可重复性和易用性,可以有效地分割医学图像,提高精度和效率。
该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医疗图像处理和诊断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目标检测算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目标检测领域中,图像分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区域,并将同一区域内的像素赋予相同的标签,从而为后续目标检测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因此,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目标检测算法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一、交互式图像分割的原理及应用交互式图像分割是指用户通过对图像进行交互式操作,利用交互式界面手工选择感兴趣的区域,然后基于这些选定的像素,构建一定的分割模型,实现对图像的区域分割。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使得在处理复杂图像时可以显著提高分割效果。
交互式图像分割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遥感图像、人脸识别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中,交互式图像分割被应用于肝脏病理学研究、肿瘤检测等方面;在人脸识别领域中,交互式图像分割可以实现去除背景的目的,使得人脸的检测和识别更加准确。
二、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目标检测算法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种:全局图像分割和局部图像分割。
全局图像分割算法通常采用马尔可夫随机场或条件随机场模型,将整个图像作为一个连通图,对图像所有像素进行标注,从而实现目标分割。
局部图像分割算法主要是基于图像的局部信息进行分割,例如基于区域增长的算法。
该方法基于局部像素之间的相似性,递归地扩张每个已知区域,完成图像分割任务。
在目标检测中,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算法可分为两步进行。
首先,通过交互式分割方法,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进行标注;其次,利用目标检测算法对每个区域进行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检测和定位。
三、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目标检测算法的优缺点基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目标检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目标检测算法中对于背景信息过度依赖的问题。
此外,交互式图像分割技术可以与其他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实现更高效的目标检测,例如深度学习、矩阵分解等方法。
基于最大相似度区域合并的交互式
图像分割
一.实验目的
实现一种可以将初步分割过后的图片进行目标与背景分离的算法,即基于最大相似度区域合并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
图像分割是图像分析及计算机视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图像分割的基础上才能对目标进行特征提取、参数测量和识别,使得更高层的图像分析和理解成为可能,图像分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图像处理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本次实验中提出的算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图像分割的目的。
二.实验背景知识及原理
1、Meanshift算法初始分割图片
区域合并的前提是输入图片为已被其他方法分割为小区域的图片,本文主要使用了均值漂移分割法(meanshift)。
经过分割后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2、区域表示和相似性度量
本文采用RGB颜色空间估计的颜色直方图表示图像中的每个区域,当然,其它颜色空间,如HSI和Lab等,也可用于对区域建模。
将RGB颜色空间量子化
为16x16x16=4096箱格,然后计算每个区域的归一化直方图。
为了度量区域之间的相似性.选择巴氏系数测量区域R 和Q 的相似度:
∑=⋅=4096
1u u
Q u R Hist Hist Q)R,(ρ
上式中,u R Hist 和u Q Hist 分别表示区域R 和Q 的直方图。
上标u 表示直方图
的第u 个箱格。
两个区域的内容相似度越大,直方图越相似,巴氏系数就越高。
由此,可以通过计算巴氏系数来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似度。
3、目标和背景的标记
用户只用做一小部分的标记:绿色标记目标,蓝色标记背景。
用以下符号来表示相关区域:
M B :标记为背景的区域;M O :标记为目标的区域;N :未标记区域。
4、基于最大相似度的区域合并准则
(1)Q 是R 的邻近区域,用1,2,...q i Q i Q }{S S == 表示Q 的邻近区域,显然Q S R ∈。
(2)计算Q 与所有邻近区域之间的相似度q i ,...,2,1),S Q,(Q i =ρ。
(3)当)S Q,(max )Q R,(Q i ,...,2,1ρρq
i == 时,R 与Q 合并。
5、合并过程
整个合并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循环进行。
主要算法:
while 上次循环中有区域被合并 阶段一; 阶段二; end; 其中:
阶段一:(将N 中的区域和M B 中的区域合并)
(1-1)对每个M B 中的区域B ,它的邻近区域的集合为1,2,...r i i B }{A S ==。
(1-2)对每个不在M B 中的区域A i ,它的邻近区域的集合1,2,...q j A j A }{A S i i ==,
因此有i A S B ∈。
(1-3)如果)S ,A (max )B ,A (i
A j i ,...,2,1i ρρk
j == ,则表示B 和A i 具有最大相似度,
可以合并为同一个区域,否则不合并。
(1-4)相应地更新M B 和N 。
(1-5)如果M B 找不到新的合并区域,则阶段一结束。
否则,返回到(1-1)。
阶段二:(将N 中的区域与N 中的区域合并)
(2-1)对每个N 中的区域P ,它的邻近区域的集合为1,2,...p i i P }{H S ==。
(2-2)对每个N 中的区域H i ,它的邻近区域的集合为 1,2,...k j H j H }{A S i i ==
因此有i H S P ∈。
(2-3)如果 )S ,H (max )P ,H (i H j i ,...,2,1i ρρk
j ==则表示P 和H i 具有最大相似度,可
以合并为同一个区域,否则不合并。
(2-4)相应地更新N 。
(2-5)如果N 区域中没有还能合并的区域,阶段二结束。
否则返回到(2-1)。
循环停止条件:
在整个算法中,设未标记区域(N )中的区域个数为n ,n 会随着一些未被标记区域与背景(M B )或与其他区域合并而减少,当n 停止减少的时候,算法停止。
剩余的未被标记的区域将会被标记为目标(M O ),由此实现了目标与背景的分割。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实验结果:
第一回合第一阶段的合并:
第一回合第二阶段的合并:
第二回合第一阶段的合并:
合并完成后的结果:
2、实验分析:
(1)MSRM方法分割图像的结果与GC P和GC R分割方法结果的比较:初始分割GC P GC R MSRM
从上述分割结果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MSRM方法的分割效果是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的。
(2)在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空间(如HSI)、不同的距离度量(如Euclidean)、不同的初始分割方法(如super-pixel)时,分割结果分别如下:
HSI颜色空间
Euclidean距离
super-pixel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知:颜色空间、距离度量、初始分割方法对分割结果基本无影响。
(3)只要标记覆盖了主要的特征区,合并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左边图中的2次不同的标记,它们都包含了花的黄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因此合并的结果都是右边的图片。
(4)标记的越多,MSRM算法效果越好。
(5)图像质量的好坏影响最终的分割结果:
由分割结果可知:有阴影、边缘对比度低、区域模糊时,分割效果不好。
(6)当对目标或背景所做的标记不同时,可能会对合并结果产生影响:
由图像分割结果可知:上下两幅图在鸟嘴处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
(7)由于区域合并等所需计算量较大,算法运行需要较长时间。
四、实验总结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合并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MSRM,它用MeanShift算法对图像作初步分割,分割结果的区域作为算法处理的基本单位。
然后,用户输入交互式信息,指定目标和背景的大致位置和特征信息,提出的算法将自动从各种背景中分割目标。
算法在目标标记和背景标记的指导下,基于最大相似度机制进行区域合并,并提取目标。
提出的算法简单有效,避免了在传统的一些方法中阈值设置困难的问题。
但是,算法受用户输入的信息影响,并且由于需要大量计算而使得运行速度较慢。
提出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区域合并框架,它本身并不依赖于Mean Shift 分割,其它算法(如Watershed、SuperPixel)的分割结果同样可适用于这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