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约》生效有望
- 格式:pdf
- 大小:697.11 KB
- 文档页数:1
直挂云帆济沧海——访IMO秘书长林基泽(Kitack Lim)王思佳【期刊名称】《中国船检》【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9页(P14-17,110-114)【作者】王思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70年前的1948年3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海事大会上正式通过了成立“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的公约,公约于1958年3月17日正式生效。
1982年,该组织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IMO)。
70年来,IMO为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回顾这70年,IMO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如何看待当前国际航运面临的重大挑战?IMO未来的关注点在哪儿?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IMO秘书长林基泽先生。
记者:很难想象,若没有IMO,国际海事事业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回顾这70年的发展,IMO取得了哪些耀眼成就?林基泽:在我看来,IMO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一套全面综合的全球性航运规则,并将其统一应用于所有船舶,不分国旗。
开发一套全球通用的航运标准为行业带来了确定性,并确保了竞争环境的公平。
这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这意味着,船舶经营者无法在安全和环境标准方面简单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蒙混过关。
同时,这也同样有助于鼓励创新和提高效率。
因此,IMO有理由为其通过监管引导航运业变得更安全、更环保、更清洁和可持续发展而自豪。
迄今为止,国际海事组织已正式通过了50多份国际文件,涉及国际航运的所有方面,包括船舶设计、建造、设备、船员、导航、运营和清理。
另一项重要成就则是IMO一直注重能力建设和技术合作活动。
IMO的规则必须得到成员国法律的批准,并得到有效实施。
因此,IMO的综合技术合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该计划每年可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培训。
此外,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时建立了一流学术机构——位于马耳他的国际海洋法学院(IMLI),以及位于瑞典的世界海事大学(WMU),世界海事大学还与中国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合作了研究生项目。
BIMCO修订残骸清除协议辔麓lS专栏BI[COBIMCO修订残骸清除协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在秋季会议上通过了三个新残骸清除协议和两个新标准条款11品篝芸翥共同审阅大批涉及各类内容的文件和条款.会议由比利时Exmar公司的卡雷尔?斯特斯主持,委员会的62.g成员讨论并通过了三个新的残骸清除协议和两个新的标准条款.另外,委员会听取了进度报告,并就其他12个正在进行的项目做出了评价.WRE(:KHI1KE,WRECKSTAGE和wREcKFIxED三个残骸清除协议的修订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这些协议已经使用10年之久,最初提出修订要求的是船东互保协会(P&IClubs),他们代表船东与海上打捞专家协商残骸清除事宜.船东互保协会认为,旧的协议已经过时,不能再反映真正的商业需求.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制定草案小组进行修订,62小组成员包括船东互保协会,海上打捞公司代表以及来自国际海难救援联合会(协议的共同出版者)的代表.英国夏礼文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三个协议中,最常用的是WRECKHIRE.草案小组的修订工作主要围绕这一协议展开.新版本引入了一种奖励机制,如果救难船提前完成工作,可以获得奖金.同时,如果救难船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 其日雇佣金可能被削减.延期条款经过扩大,更加明确地指出了无法完成全部工作可能导致的后果.修订后的协议包含一项全新的内容,那就是"专家评估".如果出现延期,其中一方可以指定特种商品运价(SCR)来确立适当的雇佣金.相关方不一定要承担评估的责任,但这使得工作可以继续,支付可以完成.此后,各方如果愿意,可通过仲裁或调解等方式解决存在的争议.海上救援企业和船东互保协会的代表们在修订协议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积极和具有建设性的态度.2011年1月1日,欧盟成员国将启用新法案,要求进1:2商在货物抵达前以电子方式向海关提交报关资料.为了适应新的欧盟规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为行业制订了两个新标准条款,分别适用于程租船和期租船.条款规定,须按照当前商业管理预先提交货物信息.委员会在大会上审查并通过了条款草案,决定立刻出版,以便使用者及时将其纳/N.2()11年1月1 日以后的租船合同中去.在委员会审查的项目进度中,包括两个新标准合同的进展情况.其中一个是关于船舶的"绿色"回收,另一个是关于船舶闲置,都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回收合同的项目主要是修订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的DEMOLISHCON合同.修订过程初期,委员会认识到,有些船东希望在《香港公约》生效之前,对自己的船舶进行"绿色"回收,但是航运业目前缺少针对这类船东出台的合同.具有环境意识的船东为数不多,但这个数字正在增长.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确保自己的船舶以安全,环保并尽量符合《香港公约》要求的方式回收虽然《香港公约》的某些做法目前尚无法实施,因为世界上主要回收中,22的基础设施尚未到位,但分委会有信心起草一份兼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合同,以适应《公约》生效前过渡期的需求.当前起草的合同初稿获得了委员会的支持.2011年6月温哥华的会议上,将提交更为完善的合同.当前,有大量船只被闲置,因此出台有关闲置船舶的标准服务合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委员会希望出台一项合同,可供船东和第三方闲置服务供应商使用.幸运的是,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的分委会里有两位闲置服务供应商,他们分别来自马士基和英国石油公司.这个名为"LAYUPMAN"的闲置条款,目前正根据sHIPMAN2009进行起草. sHIPMAN2OO9结构严谨,包括不少与服务类合同相似的内容,因此是良好的范本.文件委员会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责任和赔偿条款.起草小组保留了SHIPMAN中的赔偿条款.但是, 这可能导致不少问题:因为SHIPMAN 是一个基于代理方的合同,而在闲置合同下,服务供应商将直接提供服务.这将给保险造成影响,使得船东无法用自己的保险进行共同担保.因BI[CO专栏此,起草小组必须在下一次会议上讨论赔偿问题的处理办法.可能的办法包括由服务供应商承担某种形式的赔偿保险,或包含类似互撞免赔协议的内容.这方面的工作将在1月初继续进行,希望2011年6月能够提交终稿以供采用委员会积极支持为不定期干散货贸易制定标准联营协议的工作.目前,协议起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过委员会成员还是提交了若干具有实用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可供小组在下一次会议上参考.工作小组通过ECSA向欧洲委员会下属的竞争局(DGCOM)汇报工作进程.竞争局提出.在草案基本完成时会见工作小组代表,以讨论协议中的条款.会期暂定在2011年初.文件委员会收到通知,在获得挪威船舶经纪人协会(版权所有者)许可之后,针对SALEFORM1993协议的修订工作将立即展开.2010年早些时候,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和美国国家安全局共同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需要修订SALEFORM>X确保航运业拥有一个现代的,真正适用于全球的销售和购买合同.目前,委员会正从世界各地召集销售和采购方面的专家,组成分委会.另外,委员会也会从亚洲吸取意见.《新加坡船舶销售协议》刚刚出台,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项重要工作的预计完成日期在2011#-11月.大会上讨论的其它问题包括:编写减速/经济行驶条款,以及继续为干散货业编写海险评估条款.由于若干技术问题(如在担保速度以下运行船舶引擎),减速/经济行驶条款的进程被迫拖延.而且,起草小组最初希望能够出台统一的条款,同时用于班轮和散货贸易,这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委员会提出,减速慢行已经在班轮贸易中被广泛使用,而不少现代化集装箱船的优质引擎易于进行减速行驶.相比之下,干散货船调整速度的范围小得多,减速慢行在散货贸易中也尚未成为普遍做法.考虑到这点差异,委员会同意将条款的起草工作一分为二,首先进行班轮条款的制定.希望针对班轮的减速/经济行驶条款能够在2011年6月的下一次会议上形成终稿以备采纳海险评估条款也是委员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该条款主要针对干散货业,其中风险评估工作通常由Rightship等公司代表租船人和码头运营商展开.各国分别拥有自己的相关条款,但往往要求船东保证在定期租船合同期间,船舶一直拥有Rightship的认证.委员会出台这一条款,主要目的就是为各国条款提供统一的产业解决方案.由于Rightship;~;提供定期认证,而只在航程开始之前提供建议,这类国家条款很可能将船东置于违反合同的困境.委员会认识到,海险评估条款可能无法解决船东就干散货审核办法提出的所有问题.不过,这项条款可以为期租条款下国内"Rightship-/X_i~"的使用提供解决办法.由于话题具有敏感性,委员会同意进一步认真考虑此问题.最后,委员会同意在其《工作计划》中添加若干新项目.其中包括起草一个标准船底积垢条款,以解决船舶在租期内长期驶于热带水域以致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各方责任和义务的问题.另外,还将起草另一个条款,以适应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特定人员名单》.这项条款将作为补充条款,附加在近日出版的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期租船各方制裁条款上.文件委员会下一次会议将在2011年6月6日于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田MaritimeChinal中国远洋航务63。
同DNV船级社负责船舶回收利用的工程师邮件沟通后,汇总了以下几条同大家分享和讨论下。
附件为EU-SRR原文供大家参考:
1.香港公约还是没有生效,欧盟基于香港公约推出的EU ship Recycling Regulation ;
2.适用船舶是包括各类营运船舶,钻井平台,FPSO等海工产品;
3.规范执行日期2013年12月30日后,最晚执行日2018年底。
要看合同签订日期和交船日期;
4.挂欧盟国旗的,访问欧盟港口的,停靠欧盟港口的都要携带并在船舶上存放有害物质清单;
5.不挂欧盟国旗的,访问欧盟港口的,停靠欧盟港口的都要携带IHM;是否存放还最终取决于作业海域是否属于欧盟港口管辖范围内,事实上可以携带基本就可以存放了;
6.有害物质清单中的种类要比香港公约中的内容多。
所以对于我们以后有UK要求的平台等海工产品,如果作业海域属于欧盟港口管辖范围都要准备IHM了。
应对石棉禁令迫在眉睫——访中国船级社(CCS)副总裁高照杰崔燕【期刊名称】《《中国船检》》【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中国船级社; 石棉; 总裁; 港口国检查; 船舶缺陷; 国内企业; 备忘录; 巴黎【作者】崔燕【作者单位】《中国船检》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92.712011年7月1日,港口国检查组织巴黎备忘录新的船舶缺陷清单生效,材料含石棉被正式赋予缺陷代码(02133),这意味着石棉禁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巴黎备忘录开展船舶石棉检查,将会对国内相关行业产生哪些影响?对此,国内企业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船级社副总裁高照杰。
无石棉时代全面来临记者:据了解,国际海事界是对石棉做出限制比较早的领域,为了限制石棉材料在船舶上使用,国际海事组织出台了哪些规定和要求?高照杰:2002年7月1日之前,石棉曾在船上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对所有船舶,除规定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的水密接头和内衬、特定的叶片和高温下的绝缘装置外,不允许含有石棉材料的新设备、装置和材料装船使用。
2009年6月5日,IMO以决议形式通过了MSC.282(86)决议关于SOLAS公约修正案。
就石棉在船上的使用作了进一步修订,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对所有船舶应禁止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
同时,2009年5月15日,IMO通过的《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简称香港公约),石棉被列入附录1“有害物质的控制”,明确要求所有船舶应禁止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
据欧盟某海事主管报告称,自2010年7月以来,经对300多艘抵港船舶的登轮调查,发现95%的船舶上存在石棉材料,其中不乏2002年7月1日以后建造且持有无石棉材料声明的船舶。
以一艘新造船为例,经过检查发现,尽管持有法定证书和无石棉材料声明,但发现船舶及设备管系中有5000多个垫片含有石棉材料,垫片遍布在船舶各个位置,花费近半年时间才逐步完成垫片更换。
船舶物资与市场 410 引 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而海洋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船舶行业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公约和要求。
2009年5月15日,在香港举行的拆船公约外交大会上,国际海事组织(IMO )以决议形式通过了《香港公约》,该公约旨在防止、降低、尽可能减少消除拆船对于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和不利影响,以及在船舶整个营运寿命期间促进船舶安全和保护人员健康。
尽管目前该公约尚未生效,但随着社会对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国内的一些大型航运公司已经意识到该公约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要求船厂在新造船舶交船时能够满足该公约的要求[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相继出台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拆船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近年来,伴随着《香港公约》的出台,2009年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拆船业的若干意见》成为拆船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发布了《船舶定点拆解管理办法》,对于拆船审批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船舶管理来说,要求新造船应备有一份有害物质清单,现有船舶管理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有害物质清单编制,并经船舶检验机构核准,该清单成为船舶必备的法律文书之一,是我国修订相关拆船法规条例的方向[2-3]。
本文从新造船舶有害物质管控角度出发,依次对新建船舶有害物质的分类、清单编制与检验相关要求进行叙述。
1 新船有害物质清单的内容1.1 有害物质分类《香港公约》中明确将有害物质划分为3类:第I 部分:摘 要:《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以下简称《香港公约》)对船舶设计和建造、营运、船舶拆解等3个过程进行了相应的约束,以确保船舶最终被拆解时危害降到最低。
从船舶建造层面,描述了从有害物质清单内容、格式、编制方法、要求等再到检验部门落实等整体流程的内容,希望为做好新造船舶有害物质的管控工作提供帮助。
船舶行业第三方计量检测服务领域及检测项目广电计量杜亚俊船舶行业综述 (1)仪器仪表的计量校准 (1)有害物质化学分析检测 (2)环境可靠性试验 (3)电磁兼容试验 (4)咨询培训 (4)船舶行业综述我们在船舶及船用材料计量检测技术服务领导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秉承可惜公正、准确可靠、快捷周到的服务理念,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从船用电子电气产品的设计及生产阶段,船舶的设计、建造,船舶的营运和维护,船舶的拆解到整船从制造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一站式的多元化服务。
我们的服务项目包括:·有害物质化学分析检测·仪器仪表的计量校准·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磁兼容测试·环境检测仪器仪表的计量校准我们拥有电子、长度、力学、热学、理化五大计量校准实验室,覆盖全国16个检测基地,建立了105项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及108 项次级标准,拥有国际国内先进的精密标准装置和仪器9000 多台(套)。
目前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CNAS)的计量校准项目546项,涵盖了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磁、长度、力学、热学、物理化学、光学、声学等九大计量领域,极大满足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的仪器计量校准需求,特别在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磁等领域的计量标准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广电计量所有计量器具均可溯源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和国际计量局(BIPM)的计量基准,符合ISO9000 系列标准对检验和测量设备的计量校准要求,并出具符合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ISO/IEC17025标准要求的证书/报告。
量值溯源图:有害物质化学分析检测2009年于香港召开的IMO拆船外交大会上由成员国签字正式诞生了《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简称《香港公约》。
IMO在声明中指出,当《香港公约》全球生效后,船舶须备有建造时所用有害材料的清单,须遵守拆船作业的发证和报告要求,全球所有500公吨及以上的新造船和现有船舶产生影响,届时这些船舶必须随船携带IHM(有害材料清单),船舶专家预计2016年会达到生效条件。
营运船舶《香港公约》和《欧盟法规》初次检验要点解析作者:李鑫秦旭来源:《中国水运》2020年第08期摘要:从《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和《欧盟船舶回收再利用法规(2013)》的要求出发,依据有害物质检验流程,以某散货船Z轮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外观和取样检查计划审核、实船取样监督、检测报告审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注要点,为后续营运船舶有害物质声明的检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香港公约;欧盟法规;取样和检测;有害物质清单中图分类号:D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08-0019-03拆船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包括汞、铅、多氯化联苯、石棉等永久性有机污染物)会污染地下水和大气环境,此外,也严重威胁拆船工人的健康与安全[1][2](見图1)。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拆解时对环境和人员造成的危害,国际海事组织于2009年5月在香港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了《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以下简称《香港公约》)。
《香港公约》对船舶设计、建造、营运、维护、拆解等全生命周期船上有害物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3]。
此外,根据《欧盟船舶回收再利用法规》[4](以下简称《欧盟法规》),对于悬挂非欧盟成员国船旗的船舶,如果在2020年12月31日以后进入欧盟海域,将被强制要求持有有效的船舶有害物质清单[5]。
基于这种情况,预计2020年前后国内将有大量船舶申请有害物质的初次检验。
本文将结合实船检验案例,详细解读初次检验过程中的要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为后续营运船舶提供参考,确保经过检验的船舶能够顺利通过欧盟各国的有害物质相关检查。
1 《香港公约》和《欧盟法规》比较1.1适用船舶的比较《香港公约》适用于有权悬挂缔约国国旗的船舶或在其管辖下营运的5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而《欧盟法规》适用于悬挂欧盟成员国船旗的船舶和所有停靠欧盟成员国港口或锚地的悬挂非欧盟成员国船旗的船舶。
香港公约imo 船舶检查导则1.引言1.1 概述在香港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和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船舶检查导则的背景下,船舶检查作为确保船舶安全和保护海环境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对香港公约和IMO船舶检查导则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船舶检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为相关工作提供的启示和建议。
香港公约是国际海事界为确保船舶和船员的安全而制定的重要公约之一。
它旨在为全球海上运输提供安全和保护措施,并规定了船舶设计、建造、设备、操作以及船舶所有权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作为一个综合性公约,香港公约的实施对于确保船舶在航行中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IMO船舶检查导则也是船舶检查工作的重要指南之一。
该导则包含了检查的目的、范围、程序以及要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船舶检查人员提供统一的操作指引,并确保检查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遵循IMO船舶检查导则,各国的船舶检查机构和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履行检查任务,确保船舶安全合规,并提高全球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香港公约和IMO船舶检查导则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探讨其背景、目标和原则、检查目的和范围、检查程序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香港公约和IMO船舶检查导则的重要性,并就船舶检查工作提出相关的启示和建议,以促进航运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香港公约和IMO船舶检查导则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深入了解这两个重要的航运标准和指南,为船舶检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会对香港公约和IMO船舶检查导则进行简要的概述,以便读者对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以下简称“香港公约”)是国际海事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公约,旨在规范和推动船舶拆解行业朝着安全和环保方向发展。
作为一项涉及国际贸易、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协议,香港公约的实施对于全球海事产业和船舶拆解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香港公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009年香港公约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9年5月15日通过,并于2019年12月施行。
该公约旨在规范船舶的拆解与回收活动,既要求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香港公约要求签署国在国内法律框架下对船舶拆解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为拆解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必要的保护措施。
公约还要求船东在选择船舶拆解场所时需考虑环保和安全因素,禁止将船舶拖往不具备必要设施的拆解场所。
香港公约的实施对全球船舶拆解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公约的实施使得船东在决定船舶拆解的地点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必须考虑到环境和安全因素。
这一要求促使船东选择拥有先进设施和良好管理水平的拆解场所,从而推动了全球拆船市场向着更加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香港公约的实施促使各国加强了对船舶拆解行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也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保障了船舶拆解活动的安全和环保。
在我的个人观点看来,香港公约的实施对船舶拆解行业是一项积极的举措。
作为一个涉及国际贸易、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的行业,船舶拆解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势在必行。
香港公约的实施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船舶拆解行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对于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全球船舶拆解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结回顾起来,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的实施对全球船舶拆解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公约的规范化要求促使船东更加谨慎地选择拆解场所,同时也促使各国加强了对船舶拆解行业的监管与管理。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注重环保和安全的国际公约,香港公约推动了船舶拆解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拆船相关国际立法对全球航运业的影响摘要:拆船业作为一种绿色循环产业,在拆船过程中同时存在许多安全和环保问题,长期以来拆船相关国际立法相对滞后,但随着《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的通过以及欧盟新规的即将出台,拆船市场将发生巨大的波动,影响整个航运业的发展。
关键词:拆船香港公约欧盟新规航运业影响拆船业概述船舶自下水到报废的运营周期通常在25年以上,拆船是对退役船舶拆解、加工、处理,使船上的机械、钢板、设备、配件等有效回收再利用,故拆船业被称为“无烟冶金工业”。
废旧船舶能耗大,性能落后,船龄在20年以上的船舶海难事故易发,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拆船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加快高科技船舶的新陈代谢,乃至带动整个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说拆船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处置旧船的方法,但报废船舶上存在数以吨计的石棉、铅、汞等有害有毒物质,在拆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垃圾、有毒气体、废水油污水以及生物病菌,这些污染物对拆船地水土环境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拆船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高危高污染产业,故普遍集中于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措施往往较差,工作人员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在高污染的环境下较易得慢性职业病。
全球拆船业现状拆船企业通过购买报废船舶拆解后再出售废钢和配件实现盈利,所以拆船业牵涉到国际废旧船供应市场、国内劳务和拆船运营成本市场、国内废钢需求市场三大板块的影响。
拆船业自20世纪50年代由欧洲发达国家兴起,70-80年代在中国台湾地区迅速崛起,随后由于劳动力成本、废钢需求和部分国家法律限制等原因,目前全球拆船产业高度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且主要分布于亚洲。
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这五个全球最大的拆船业国家占据了全球97%的市场份额1(如图一),但五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差距较大(如图二),各国在拆船过程中所采取的机械化水准、人员技术、环保控制和安全监管水平差距巨大。
附表3.国际造船新公约新规范新标准清单表(2010年起生效和拟生效的新要求)*序号 标准名称 生效时间*2014年1月1日前生效的新要求1. 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2) 2012年7月1日1.1 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3年修改通报 2013年7月1日2. CCS《材料与焊接规范》(2012) 2012年7月1日2.1 CCS《材料与焊接规范》2013年修改通报 2013年7月1日3. CCS《绿色船舶规范》(2012) 2012年7月1日4. 《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8)及其后续修改通报(2009、2010、2011、2012)2008年3月1日5. IMO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2009综合文本,及其后续修正案2010年7月1日*6. IMO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2011年修正案----MSC.317(89)2013年1月1日7. 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 MSC.318(89) 2013年1月1日8.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11修正案--MSC.320(89) 2013年1月1日9. 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公约)2011综合文本,及其后续修正案2012年2月1日*10. MARPOL公约2011年修正案—MEPC.202(62)、MEPC.203(62)2013年1月1日11. ILO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LC公约) 2013年8月20日12. IACS统一要求UR W13—钢板和宽扁钢的厚度负偏差许用值2013年1月1日13. IACS统一要求UR W25—船体结构和海上结构用铝合金2013年1月1日14. IACS统一要求UR S10—舵、舵座板和挂舵臂要求2013年1月1日15. IACS统一要求UR W28—船体结构和海上结构用钢材焊接工艺认可试验2013年1月1日16. IACS统一程序要求PR37—封闭处所进入要求 2013年6月30日17. IACS统一程序要求PR38—能效设计指数(EEDI)计算和验证程序2013年7月1日18. IACS统一要求UR S14—舱室密性试验要求 2013年7月1日19. IACS统一要求UR W24—螺旋桨铜合金铸件 2013年7月1日20. IACS统一要求UR F20—惰性气体系统 2013年7月1日 2014年1月1日起拟生效的新要求规范、法规和IACS要求*1 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4、2015、2016年修改通报)2014,2015,2016年2 CCS《绿色船舶规范》2014年修改通报 2014年3 《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4版 2014年4 IACS统一要求UR P2—管路设计、构造和试验规范2014年1月1日5 IACS统一要求UR E9—液货舱/处理装置/管系为控制静电的接地和跨接2014年1月1日6 IACS统一要求UR P3—空气管关闭装置 2014年1月1日7 IACS统一要求UR F2—油船和化学品船的铝涂料要求2014年1月1日8 IACS统一要求UR G3—液化气体货舱和管系要求2014年1月1日9 IACS统一要求UR S33—超厚板使用 2014年1月1日10 IACS 统一要求UR W31— YP47钢使用 2014年1月1日11 IACS统一要求UR W30—耐蚀钢使用 2014年1月1日18 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草案 待2014年MEPC 66通过19 MARPOL公约、IBC规则、IGC规则等2014修正案(草案)预计2016年1月1日20 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GC规则)修正案(全面修订)预计2016年1月1日21 国际气体及低闪点液体燃料动力船安全规则草案(IGF规则)预计2016年7月1日22 《2009年船舶安全与环境无害化回收再利用香港国际公约》(“香港公约”)预计2016年以后达到生效条件,其后24个月生效欧盟正在制定高于公约的单边法令,预计2014年生效,适用于欧盟旗和航行于欧盟水域的其他旗船舶。
2020年国际海事组织大事记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暴发,2020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 )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随后,各国政府强制实施各类防疫措施,导致成千上万名海员换班受阻、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全球航运业与造船业也遭到冲击。
针对此类突出问题,IMO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中国也积极为防疫工作建言献策,受到IMO高度重视。
(一)认定海员为“关键工人”2020年3月,IMO发布第4204/Add.6号通函,函后附有业界相关协会提出的《面向各国政府和有关国家当局的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便利海上贸易的初步建议清单》。
该清单建议要促进港口海员流动,认定海员为“关键工人”,鼓励对其予以适当豁免,便利海员登/离船,允许“关键工人”过境,方便其遣返和换班。
IMO秘书长林基泽强调,必须要防止海上贸易受到不必要干扰,保障全球供应链。
(二)提供12步解决方案为满足疫情期间海员换班和期满遣返的需求,IMO 发布第4204 / Add.14号通函,后附《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确保海员安全换班和旅行的建议协议框架》。
该协议框架由代表海运业各部门的全球行业协会起草,为促进海员安全换班制定了12步解决方案。
方案明确规定了政府、船舶所有人和营运人以及海员的相关责任,并提供了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程序框架,以便利海员换班、确保贸易流通。
IMO对此方案表示支持,并敦促各成员国和国际组织予以实施。
(三)设立海员危机行动小组为解决海员换班危机,IMO设立了海员危机行动小组(SCAT)。
SCAT负责与成员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工会或相关协会的代表联系,引导海员找到合适的组织以寻求解决办法。
(四)海上安全委员会助力解决海员换班危机 2020年9月,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 )第2次特别会议于线上召开。
会议通过了《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便利海员换班、获得医疗服务和海员旅行的建议行动》决议。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港澳台第一部分:引言1.1 介绍主题《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国际贸易中,货物销售合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合同形式。
而《公约》作为国际商事合同领域的重要法律文书,对于规范各国之间的货物销售合同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公约》在港澳台地区的适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找其中的利与弊。
1.2 港澳台地区对《公约》的态度港澳台地区作为我国合约行为主体,其对于国际贸易法律文书的接受和适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公约》下,这三个地区分别有着不同的适用情况和立场,我们将在后文详细阐述。
第二部分:《公约》在港澳台地区的适用情况2.1 香港地区对《公约》的适用在香港地区,《公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法律文书得到了广泛的适用。
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其对于国际商事合同的规范和适用一直秉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实际操作中,香港的企业和商家在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公约》作为合同的适用法律,以确保国际贸易中的合同关系得到规范和保护。
2.2 澳门地区对《公约》的适用与香港相似,澳门地区也对《公约》的适用持开放态度。
澳门作为经济自由港,其对于国际贸易法律文书的适用同样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此背景下,《公约》在澳门的适用范围广泛,并得到了实际的运用和认可。
2.3 台湾地区对《公约》的适用在台湾地区,《公约》的适用情况相对复杂。
由于台湾的特殊政治地位,其对于国际贸易法律文书的适用一直受到限制。
尽管如此,随着台湾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对于《公约》的认可和适用逐渐增加。
虽然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台湾地区在国际贸易法律文书的适用上依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第三部分:《公约》在港澳台地区的影响与展望3.1 《公约》的影响作为国际贸易法律文书,《公约》在港澳台地区的适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它为这三个地区的企业和商家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国际贸易合同规范,加强了国际贸易中各方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年度全球明星船盘点胥苗苗【期刊名称】《中国船检》【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12页(P49-60)【作者】胥苗苗【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船舶大型化、智能化以及国际规则中对船舶排放要求的日趋严格,世界造船趋势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2018年,一批“身怀绝技”的船舶(平台)闪亮登场,本刊根据环保、创新、影响力等相关指标选出了2018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一批明星船,并请知名船舶专家、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进行了点评,以飨读者。
全球首艘第二代40万吨级VLOC“远河海”号1月11日,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代超大型矿砂船“远河海”号成功命名交付。
该船是外高桥造船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国矿运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第二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系列首制船。
该船为单桨低速柴油机驱动的无限航区的矿砂船,船长362米,宽65米,型深30.4米,航速达14.5节,具有经济、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特点。
“远河海”号满足最新的强度标准,较第一代大型矿砂船综合性能大幅提高,单位海里的油耗降低了30%。
在建造工艺方面,成功实施了小甲板总组;在精度制造方面,利用变形预控技术有效控制厚板焊接变形,多分段环段仿真模拟叠加,提高了搭载精度;在高效焊接方面,针对船舱75度斜板对接,成功实施75度角垂直气垫焊接工艺,提高了效率。
此次交付的首制船,是外高桥造船联手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积极响应船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期望改善运力结构、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需求共同研制和设计的新一代产品,性能优良,在国际散货船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专家点评:第二代40万吨VLOC是一款中国先进、世界领先的船型,较第一代大型矿砂船综合性能有大幅度提高,该船满足最新的强度和排放标准,单位海里油耗降低了30%。
该船将为巴西到中国的铁矿石运输中发挥“绿色”主力军作用,同时也为中国航运企业打造世界一流干散货航运企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