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负数的初步认识(1)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7
认识负数(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了解负数的概念,认识负数与正数的关系;•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能用负数表示海平面下降、负温度和欠款等概念;•理解加减法中负数的运算规律。
1.2 过程与方法:•复习了解正数的概念,拓宽认识负数的渠道;•通过游戏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负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负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负数概念的理解;•加减法中负数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游戏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海拔高度的信息,让学生发现不同海拔的山峰高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而海平面以下的水平面可以用负数来表示。
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见过负数。
4.2 概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概念,如温度低于零度以及欠款等。
教师讲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数轴、数线和符号法等。
4.3 游戏体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体验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说出一组温度,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找出最低温度。
4.4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负数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组欠款信息,让学生用负数进行计算。
4.5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几道负数加减法的计算题目,供学生自主练习。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强调加减法中负数的运算规律。
六、课后作业1.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的练习题;2.回家观察天气情况,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温度变化。
结束。
第1单元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是用来表示比零小的数的。
2. 使学生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负数。
3.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负数的概念2. 负数的读写方法3. 负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负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负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计、海拔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负数的存在。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负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探究负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来理解负数,负数位于0的左边,表示比0小的数。
- 让学生举例说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
3. 学习负数的读写方法- 教师示范读写负数,如-1读作负一。
- 学生跟读,并自己尝试读写其他负数。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正数和负数的卡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大小,并排序。
-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负数的读写练习。
5. 应用负数解决问题-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计读数、海拔高度等,让学生用负数表示。
-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负数解决这些问题。
6.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负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及应用。
-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负数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负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用负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负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负数实例,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负数的概念理解在“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负数的概念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负数的初步认识。
这是一个对学生来说非常有挑战性的主题,因为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可能只接触过正数,而对于负数的概念可能感到陌生甚至困惑。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负数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负数1.1 什么是负数负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比零小的数字,用于表示欠债、亏损、负向移动等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概念也经常出现,比如气温为零下几度、银行账户出现透支等情况。
了解负数的概念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1.2 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数轴上,正数通常位于原点的右侧,而负数则位于原点的左侧。
数轴上的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实数,这样就形成了整个数轴都可以表示实数的图像。
通过数轴,我们能更直观地理解负数的概念,比如-3表示比0小3个单位的数,-5表示比0小5个单位的数。
1.3 负数的性质负数和正数之间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相反数的概念。
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当且仅当它们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
比如-3和3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例子,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以上是对负数的初步认识,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解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一些特殊性质。
接下来,我们将对负数的运算、应用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行探讨。
二、负数的运算2.1 负数的加法在负数的加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符号的运用。
当符号相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持原符号;当符号不我们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并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
比如-3+(-5)=-8,-3+5=2。
2.2 负数的减法负数的减法可以看作是加上相反数,比如a-b可以看作是a+(-b)。
我们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来进行运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负数的减法。
2.3 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负数的乘法和除法也有着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我们注意。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让学生逐渐接受并理解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读写负数。
2.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含义及其与正数的区别。
2.负数的运算方法。
3.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负数。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负数的运算。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负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境中是否存在比0小的数。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2.呈现(10分钟)介绍负数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负数是与正数相对的,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讲解负数的读写方法,如“-5”读作“负五”,“-2.5”读作“负二点五”。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负数运算题目,如加减法、乘除法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计算。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负数的初步认识(一)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像+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初步认识数轴:(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例题:一瓶饮料外包装标有“净含量500±5克”如何理解?这瓶饮料净含量最多是500+5=505克,最少是500-5=495克;或者说这瓶饮料净含量在495克~505克。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公式推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
S=ah。
2.平行四边形拉伸和平移问题:(1)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四条边的长度没有变化)面积变小(高变短了)。
反之,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转化前后面积不变),周长变小(宽变成斜边)3.两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相同;1.公式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同。
S=ah÷2。
2.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等面积、等底(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例题: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负数的初步认识1. 引言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会第一次接触到负数的概念。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负数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但是,理解负数的概念对于日后学习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2. 什么是负数?负数是指小于零的数,它在数轴上的位置位于零的左侧。
在实际生活中,负数常常表示欠款、温度下降、坐标轴中的左侧位置等。
3. 负数的加减法在初步认识负数的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负数的加减法。
负数和正数相加时,可以将其看作为正数的减法,而负数和负数相加时则不难理解为两个负的整数加起来。
同理,负数的减法也可以转化为加法来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
4. 负数的实际应用负数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天气温度的变化、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等。
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演示负数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认识到负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个人观点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负数的概念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惑和挑战。
但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负数的知识。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对负数的正确认识和应用能力。
6. 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讲解的负数的初步认识,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负数的概念和运用,从而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思考与总结,我对负数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认识到负数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希望通过努力,学生们也能够轻松掌握负数的相关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讲解负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探讨,结构清晰,深入浅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负数的概念和运用。
负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轴上的位置、数的大小以及数的加减法。
让我们回顾一下负数的概念。
负数的初步认识1.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1)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负数比零小,用负号(即相当于减号)“﹣”标记.(2)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没有最大与最小的数,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2.正、负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点归纳】(1)正数>0>负数(2)负数大小比较就是看负号后面的数字,数字越大的反而越小,跟正数恰好相反(3)结合数轴比较大小3.自然数的认识【知识点解释】自然数:非负整数,是正整数和零.也就是除负整数外的所有整数.一、选择题1.下面的数中,最接近0的是()。
A.2-B.5-C.3D.42.如果电梯上升12层记作+12层,那么-7层表示().A.上升7层B.上升5层C.下降7层D.下降5层3.一袋零食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200±5)g”的字样,这袋零食的净含量不可能是()。
A.194B.204C.199D.2004.下列各数中,与0最接近的数是()。
A.﹣1B.﹣3C.﹢2D.0.55.潜水艇甲的海拔高度为﹣50m,潜水艇乙的海拔高度比甲高出20m ,则潜水艇乙的海拔高度是()A.﹣20m B.﹣30m C.﹣70m D.30m6.我国的南极长城站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A.40℃B.﹣28℃C.5℃D.12℃7.北京市某天市内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是﹣6℃,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
A.1℃B.5℃C.11℃D.10℃8.﹣3.14的相反数是()A.3.14B.πC.﹣πD.﹣3.14二、填空题9.如果王军跳绳135下,成绩记作﹢5下,那么李飞跳绳124下,成绩记作()下;江伟跳绳成绩记作0下,表示江伟跳绳()下。
10.据资料记载,安庆市城区历史最高气温是42℃,历史最低气温是零下12℃.两者相差()℃.11.在足球比赛中,进2个球可记作+2,那么失2个球可记作()。
12.填一填。
(1)﹣4更接近()(选填“0”或“4”)。
(2)数轴上与﹣1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负数的初步认识负数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运算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什么是负数,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初步运用。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负数。
在数轴上,我们通常把正数表示为向右的箭头,而负数则表示为向左的箭头。
例如,-3表示在数轴上向左移动3个单位。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负数来表示比零小的数了。
负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多的应用。
比如,如果我们要度量一个物体的倒数,比如温度,利润等,这时候就会用到负数。
另外,在数学运算中,负数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比如,两个数的差是一个负数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负数的概念。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负数的加减运算。
当相同符号的两个数相加时,我们先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然后加上它们的符号。
比如,-3 + (-5) = -8,因为3和5的和是8,而它们的符号是负的。
当不同符号的两个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然后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大的那个数的符号。
比如,-8 + 5 = -3,因为8减5的绝对值是3,而8的符号是负的。
对于减法,我们可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比如,a - b = a + (-b)。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移项法来求解一些以负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比如,求解方程3 + x = -5,我们可以先把等式左右两边的3移到右边,得到x = -5 - 3,最后得到x的值是-8。
以上就是我们在这一课中学习的负数的初步认识和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我相信大家对负数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应用负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负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负数,认识负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的概念,对于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正数和负数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欠钱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欠钱是一种负数的概念。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负数的例子,如-2元、-3千克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负数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负数的大小,如“-2比-3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正数和负数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如3+(-2)、-5+4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这些算式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