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五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55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板书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接触过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的高低、海拔的高低等,但对于负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如何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与正数、0 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收入与支出、盈与亏、上升与下降等。
为了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人们引入了负数。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 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材通过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负数,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实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负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难点1.理解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借助数轴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如温度的表示、海拔高度的表示等,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古语表示心情好的句子古语表示心情好的句子古语表示心情好的句子篇1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碣石篇》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西鄙人《哥舒歌》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5、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6、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7、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8、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杜甫《秋兴八首》9、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10、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1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12、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王逸《九思》13、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杜甫《曲江对雨》14、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1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17、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周邦彦《六丑·落花》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19、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20、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2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2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23、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李白《焦山望寥山》24、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25、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负数的认识上,学生可能存在对负数的模糊理解和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对负数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负数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2.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例材料3.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含义。
提问:“气温零下5摄氏度,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负数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负数的读写方法,如“-5℃”、“-2”等,同时给出实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负数,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负数运算题目,如“-3 + 2 =”“(答案为:-1)”,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找零、温度转换等。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展示。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负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有哪些?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几个实例,并进行分享。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负数的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负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负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探究中认识负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和性质。
2.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负数的运算规则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负数。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负数的运算。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负数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负数的运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情境中的负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负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负数的运算规则。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集体教研)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负数知识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会使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等知识,对于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受,逐步理解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会使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会使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本质,能够用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负数的性质和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正负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计数器,让学生进行负数的运算。
3.教学课件:制作一些与负数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欠钱或者欠别人东西的情况?”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入负数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负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和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对负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负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负数的概念的理解,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实物模型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海拔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的示数,引出负数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发现有些温度是零下的,如-5°C,这就是负数。
引导学生思考负数表示的含义,如零下的温度表示比零度还要低的温度。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实物模型,呈现一些负数的实际应用,如海拔、贷款等。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负数表示的含义,如海拔-50米表示比海平面低50米,贷款-1000元表示欠款1000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负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如3 + (-2)、-5 - 2等。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数和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负数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负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和零的基本概念,对于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负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表示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2.突破难点: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负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卡片、游戏道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片,如电梯上升、下降,温度上升、下降等,引导学生感知负数的存在。
提问:这些情境中,你们能找到和正数相对的数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负数的表示方法,如-2、-5等。
同时,解释负数的含义,即在数轴上,负数表示在原点(0点)左边的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1)》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负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掌握负数的加减法口诀。
3.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负数的加减法口诀。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张气象图,让学生分别观察天气变化和温度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气象图,引出“负数”。
2. 认识负数
1.定义负数:在数轴上,数轴原点左侧的数称为负数,以数轴原点为基
准线,左边的数用负数表示。
2.表示方法:用“-”表示负数,如-5表示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5的点。
3.练习:让学生完成数轴上数的填空题,熟悉负数的表示方法。
3. 掌握负数加减法
1.引入问题:上面讲的是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那么如果有两个数相加
呢?
2.想一想:如果正数和正数相加,就是两个数距离原点的长度相加,那
么负数和正数相加呢?负数和负数相加呢?
3.正式学习加减法口诀:
4.练习:出示几道简单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计算。
4. 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给出几个负数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学生的生日在今年之前、信用卡
账单欠费等等。
2.让学生思考这些例子背后的意义,引导他们探索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认识了负数这一数学概念,并且学习了负数的加减法口诀。
同时也了解到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负数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教材首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温度和海拔的知识经验,探索学习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再组织学生分类、归纳、概括,从数的理性高度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最后教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引领学生把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生活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这样安排即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又为今后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预设]1、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并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理念]一、注重实效。
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过程是个稳固扎实的推进过程,本课设计我注重实效性研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从找负数、理解负数、到运用负数都力求注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联系生活。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应该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各个环节,我都力求与生活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经常经历的事例,引导了学生从生活中学,学生活中的数学。
三、创新合作。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只是体现教师如何教,还在于体现学生如何学的过程。
本课我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设计思路]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主要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的概念,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也有所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概念并不常见,学生对于负数的理解和接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负数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分类。
2.难点:将负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数和负数的运算。
3.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游戏道具: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股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负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正数和负数的分类。
3.操练(10分钟)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数和负数的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查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讲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融、温度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负数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负数概念的起点,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与正数的关系,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解决能力。
但是,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从而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负数的意义,理解负数与正数的关系,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难点:理解负数与正数的关系,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与正数的关系,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生活中的负数实例、负数的读写方法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负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计数器、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负数实例,如温度下降、负债等,引导学生关注负数。
提问:你们对这些负数有什么看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负数的概念,讲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如:负数是表示比零小的数的数,读作负号后面跟着一个正数;负数的写法是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第1-3 页的例1 例2 及相应练习完成练习一第1-4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
游戏的名字叫截然相反,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和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能行吗?①向前进!(向后退!)②向左看(向右看)③向前看!(向后看)④起立!(坐下)⑤难度高一点!师生互动,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出相反的话。
⑥小卖部今年一、二月份赚了1000 元。
(小卖部今年一、二月份亏了1000 元。
)⑦我在银行存入了200 元。
(我在银行取出200 元。
)⑧我骑车向南行了100 米。
(我骑车向北行了100 米)2.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①中国队上半场进了2 个球,下半场丢了2 个球;②学校四年级转来25 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8 名同学;③小明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 元,四月份亏了2000 元。
⑶反馈学生记录情况:文字、表情、用√或者×、+或者-、……集体讨论并优化:数学是大家交流的,应该让大家看明白,引导生统一方法。
重点介绍用+或-来表示的学生记录。
让学生初次认识两个符号(二)教学例11、谈话:(出示图片)同学们,知道刚才那几个旅游景点分别是哪几个城市的?老师有一个朋友要在12月份到这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去旅游,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正负数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并运用图形、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负数这一概念可能还是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负数。
2.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正负数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负数的读写方法。
3.负数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运用图形、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形、表格等教学辅助材料。
2.练习题和作业。
3.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和任务分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引导学生认识负数。
提问:气温为-5摄氏度意味着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负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形、表格等形式呈现负数的读写方法和实际应用。
如:-5℃、+3℃的读写方法,以及负数在购物、存钱等方面的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分配任务,如:用正负数表示以下情境:向上爬山5米,向下爬山3米,水平向右移动2米,水平向左移动1米。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负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进行讲解和反馈。
五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难点: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系,如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2)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学习的数都是大于等于0的,那有没有小于0的数呢?(3)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如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
2.负数的概念(1)介绍负数的定义: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2)用数学符号表示负数,如-1、-2、-3等。
(3)引导学生观察负数的特征,如负号在前,数值在后。
3.正负数的表示方法(1)讲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如5表示为+5,-5表示为-5。
(2)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海拔、温度等。
4.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讲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财务报表、气温变化等。
(2)举例说明,如小明今天收入10元,可以表示为+10;明天支出15元,可以表示为-15。
(3)引导学生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地区一周内的气温变化。
5.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负数进行表示。
五、教学反思1.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重点:(1)负数概念的引入:在学生对数的已有认识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如温度、海拔高度)来引入负数的概念。
(2)负数表示方法的讲解:通过对比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式,让学生理解负数前面的负号“-”表示的意义。
课题认识负数(一)
课时
安排
1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可以以“0”为中间量的不同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
学准备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展台、温度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人反思修改分类指导安排
一、教学例1 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温度计:老师或者同学介绍温度计
以及怎么看温度计。
(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F 华氏度=32+摄氏度×1.8)
2、课件呈现三幅图片,请同学分别独处三分地方的
温度,提醒学生用摄氏度表示:(学生观察,同位交流)
3、指明学生回答。
(学生对三亚和哈尔滨两地的温
度表示可能出现异议,因为三亚市零上20℃而哈尔
滨是零下20℃。
)
4、怎么表示和区分零上和零下的温度,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5、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或20℃,规定零
下20摄氏度记作-20℃。
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20”读作正二十,“+20”也可以写成20;“-20”读作
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
(教
师板书)
师:现在,你们能准确的说出和写出三个地方的温
二、教学例2
三、知识归结
四、练习巩固
五、小结与作业度了吗?
6、看到这三个温度,你有何感受?(初步感受负数比0小)
7、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老师口报,学生记录,可以请两位同学上黑板记录,然后讲评。
)
8、小结:用正负数可以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教学例2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老师介绍计量山峰和盆地高度的方法及海拔高度,规定海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
2、课件呈现图片:我国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低的盆地是新疆吐鲁番,你知道它们的海拔高度是多少?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3、分别说一说这两个数的实际意思。
4、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例题对比,归结知识要点。
1、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正负数;都是以0为中间量,0以上用正数表示,0以下用负数表示。
)
2、生活中你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的练一练。
强调0的问题,说明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完成练习一第1、2题。
3、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可以拓展为负小数、负分数等,再次提醒0的问题。
4、完成练习一第4题。
指导负温度表示的操作方法。
五、课时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2、家庭作业,完成《大册子》相关作业。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巩固练习:
拓展练习: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
正数:+20(20)负数:-20 摄氏度华氏度
华氏度=32+摄氏度×1.8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海拔高度
教后记
课题认识负数(二)
课时
安排
2
教学目标1、理解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展台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人反思修改分类指导安排
一、复习引入
二、教学例3
三、教学例4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0 正数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表(见教材)。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3、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4、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5、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6、小结正负数还可以表示相反的两种数量。
三、教学例4
1、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
2、师:小华如果向东走2千米,到达邮局。
小林如果向西走2千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
三、练习巩固
四、小结与作业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课件出示表示东西方向运动的路程线段图,想一
想哪里可以表上0,小华与小林的位置大概在哪,
怎么表示?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看了线段图,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正数都大
于0,负数都小于0)
5、练一练:完成第4页作业。
通过这一题你还发现
了什么?(两种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6、知识归结:
生活中的正负数突出在哪里使用?(一是表示0上
下的数,另一个是表示相反数)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第6页的第5、6题,并说说想法。
2、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接近2,还是接近0?
-2和-4哪个更接近0?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
方向是怎样的?(渗透负数的比较大小)
4、完成第8题。
强调你还能指导什么?
5、学习第4页《你知道吗?》
四、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2、家庭作业,完成《大册子》相关作业。
3、拓展练习。
(略)
作业设计基础练习:
巩固练习:
拓展练习: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的两种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