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19.51 KB
- 文档页数:4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旨在向读者清晰、准确地介绍事物、解释事理。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知识点,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这类说明文旨在介绍具体的事物,如建筑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
通过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方面进行描述,让读者对该事物有全面的了解。
2、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主要是解释事物的成因、关系、原理等抽象的事理。
它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介绍宇宙的形成、气候变化的原因等。
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进行说明。
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等,会从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不同方位进行描述。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有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
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使说明更加具体、有说服力。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作比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
比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3、打比方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加准确、科学。
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
”5、作引用引用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增强说明的可信度和趣味性。
比如:“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6、下定义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
说明文阅读训练(共五篇)(一)低温世界的奇迹⑴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
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
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梆梆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这种低温粉碎方法用于粉碎肉类,可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⑵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
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
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
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气化后的氮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
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⑶低温技术能快速打捞沉船。
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入,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
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
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内灌入液氮,低温液氮便会爆炸般地膨胀,高压气体泵架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
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入英吉利海峡9米深的海水中,然后把近20升液氮压入沉船舱内,仅用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档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
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低温的作用有哪些?(3分)答:低温粉碎、除虫灭害、打捞沉船2.用低温灭鼠的原理是什么?请根据第⑵段内容概括回答。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说明文阅读是一种理解和获取信息的阅读技巧,适用于阅读各种说明、解释、介绍或
描述事物特点、性质和过程的文本。
以下是说明文阅读的几个知识点:
1. 主旨理解: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可以通过阅读
标题、首段和结尾段来获取主旨。
2. 文章结构:注意文章的段落分布、层次结构、图表或图像等,并掌握作者的思路和
逻辑。
3. 词语理解: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者查找词典进行解释。
4. 时间顺序:留意作者对事物发展或过程的时间顺序安排,以便清晰地理解事件的发展。
5. 重点句子:将注意力放在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或关键信息上,以获取文章的核心内容。
6. 细节理解:辨别文字中的事实和细节,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7. 推理与推断:通过阅读和理解已有信息,推测出作者未明确提及的信息或建立因果
关系。
8. 评价与分析:对所读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文章的局限性、偏见或不足,及时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反思。
以上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掌握了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获取文章中的信息。
说明文阅读10 篇(一)说窗“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 ou,窗子),在屋曰囱。
象形。
”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
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
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
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
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
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
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
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
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整理归纳我匆忙,书本是我和善的挚友;我悠然,书本是我真诚的伙伴。
生活于和善和真诚的气氛里,哪儿还有不悦之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整理归纳,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整理1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嬉戏今年,国内最火的原创综艺节目莫过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复旦才女武亦姝在舞台上玩转流传千年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文化记忆的飞花令也圈粉多数。
在各种脑残网络语泛滥的当下,这种全民复古行为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要聊到“飞花令”,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嬉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
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机灵才智的结晶。
“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这里举个例讲讲这种嬉戏的规那么。
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
乙那么接“落花人独立”,花在其次字位置上。
丙接“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那么一轮完成,可接着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那么罚酒。
尽管也是一种酒令,不过飞花令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根底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竞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最高频字,也不再拘泥于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依次。
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果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番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干脆挑战擂主。
“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需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藏,更是临场反响和心理素养的比赛,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这是欣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因此产生了强势的挚友圈刷屏现象。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1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加以概括。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首先看题目,其次抓中心句及关键词;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二、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2.举例子举了什么的例子,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3.列数字例举了什么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4.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更易理解5.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6.作比较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7.引资料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9.作诠释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什么特征10.画图表简明,直观,具体的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一、掌握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有;【1】从现象到本质【2】从结果到原因【3】从特点到用途【4】从整体到局部【5】从概括到具体【6】从主要到次要【7】从一般到个别2.确定说明顺序;【1】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2】把握语言的标志。
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
还要注意有时说明文的顺序。
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说明文是一种描述现象、解释原理或者提供指导的文体,它旨在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来传达信息。
阅读说明文可以帮助读者获取知识,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学习如何操作其中一种设备或完成项任务。
下面是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
1.预读和标题:在开始阅读说明文之前,通读一遍标题和每个部分的标题。
标题通常会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目标,并且可以帮助你迅速获得文章的结构和组织。
2.理解文章结构:在开始阅读正文之前,要先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
说明文通常采用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来组织内容,因此先弄清楚每个部分的关系和相互连接,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3.阅读段落:注意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通常会提供段落的主题或者引入下一个主题,结尾则是总结段落的要点或引入下一个段落。
理解段落的组织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和细节。
4.寻找关键词: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寻找关键词或关键词短语。
关键词通常会出现在段落的首句或者其他重要位置,它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5.注意句子结构:说明文通常使用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等不同句子结构。
理解句子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和表达方式。
同时,注意遇到复杂句子时要分析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义。
6.确定关键信息:在阅读说明文时,要能够快速确定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通常包括事物的定义、特点、原理、过程、步骤等,有助于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方法。
7.利用图表和图像:说明文中经常会使用图表和图像来辅助说明。
阅读说明文时要善于利用这些图表和图像,它们可以提供更直观、具体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8.进行笔记和标记: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进行笔记和标记。
可以在文章旁边或者笔记本上记录关键信息、重要概念和难点内容。
标记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段落也可以帮助快速回顾和查找信息。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说明文是以解释、揭示问题或事物之真相为目的的文体,它通常以客观、准确和系统的方式介绍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或方法。
阅读说明文有助于增长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拓宽思维。
下面是一些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1.预览文本:在开始阅读说明文之前,快速浏览全文以获得整体印象。
阅读标题、副标题和段落开头的第一句可以帮助读者获取文章的基本主题和结构。
2.关注段落结构:说明文通常按照一种特定的结构进行组织,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问题-原因-解决方案等。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关系和提纲式的叙述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
3.注意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中重要概念或主题的代表词语,通过发现和理解关键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划线、圈出或做标记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和记忆关键词。
4.结合图表和插图:说明文通常包含图表、图像、示意图等辅助性的材料,用于解释或说明主要内容。
读者应该仔细观察并了解这些信息,并将其与文本内容相结合,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5.注意词汇和定义:说明文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要求其中的术语和专业词汇被正确理解。
如果遇到生词或专有名词,读者应该及时查阅词典或参考资料,明确其含义和用法。
6.多角度思考:阅读说明文时,读者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的观点,读者可以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8.阅读其他相关文献:如果对一些特定主题感兴趣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读者可以查找其他相关文献,深挖背后的知识和观点。
通过拓展阅读,读者可以增加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9.多次阅读和复习:说明文通常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概念,为了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读者可以多次阅读和复习相关内容。
每一次阅读,都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10.与他人讨论和分享:将所阅读的说明文与他人讨论和分享可以帮助读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和加深理解。
与他人的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篇篇一: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
(1 1分)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
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说明文阅读目标要求
能阅读说明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说明文中考考点表
说明文阅读考点阅读方法指导
考点一说明的对象
说明文的什么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文章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的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2)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了说明对象。
(3)看首段。
在文章的第一段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
(4)看尾段。
有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
(5)抓关键句。
有些说明文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点名说明对象。
我们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找出来。
(6)综合全文。
综合阅读全文,概括确定说明对象。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把握生命对象的特征,提取文本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首扩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个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考点三说明顺序
本考点出题可分为全文的说明顺序,语句和语段的先后顺序两种考试重点。
(一)全文顺序的判断
1时间顺序。
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如朝代数字等。
可以
从古到今,也可以从今到古。
2空间顺序它是按照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来介绍,主要特征是用一些方位名词。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主要特征是用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有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有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二)语句段落的先后顺序。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套用下列模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的是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对事物进行介绍的。
调换后不符合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考点四说明方法和作用
考点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考试有两种形式
(一)
1语段或者句子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解答此类问题的格式是(1)表明态度(能删还是不能删)(2)解释语句和特殊词语的含义(3)给加点的词语定性(如大约可能左右表估计,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多有余表数量)(4)如果删去或者不符合文章原义,或者不符合实际(5)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
2语言特色分析
(1)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特点。
(2)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要结合句子本身的内容,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要注意文中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等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情况下正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结合相关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语句在语境中的作用。
在分析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时,要结合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遣词造句是怎样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的。
考点六说明文语段和语句的作用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从内容上考虑。
看语段或语句在整体文章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2从结构上考虑。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在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
3从效果上考虑,若有说明方法,则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
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表达效果及表达作用)。
考点七提取说明文的信息
说明文文意概括和信息的提取通常要分以下几步
1整体把握。
通读文本,依据说明文的文本特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依据题目要求,确定阅读区间,及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的确切位置
3审读题干,选准角度,有针对性的筛选概括,
4比较鉴别,去伪存真,剔除多余的错误信息
5分条表述题干所要求回答的信息。
答题规律是:
1根据语言标志获取有用的信息。
如标题,中心段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总结段等。
2筛选关键词句来获取有用信息。
找到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的词语,就得到了相关的显性信息,可直接摘录原句来答题
3根据命题要求或题干要求来获取隐性信息。
要从所确定的范围之内的关键语句入手,把隐含在材料内的隐形信息提取出来,分点概括出来
4找准概括的角度,根据题干的要求取舍信息并分条作答,不遗漏。
考点八发散性试题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
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有创建地补写文章的结尾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8针对生态环境拟写建议等。
答这类问题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己个性化的创造,回答时围绕文章的内容精炼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展开时不能脱离阅读材料,也不能缺少自己的个性见解和感悟。
结合选文相关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并陈述出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