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 格式:pptx
- 大小:913.97 KB
- 文档页数:10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6课教案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教学重点:1、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2、与诚信结伴同行。
教学难点:1、心中有他人;2、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解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2、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一、心中有他人(本层教学目的:主要是讲述要处理好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
) 1、平等相待“你我他” 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情境活动一:杨振宁与密尔斯(见教材P69-70页)大屏幕展示:为了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的诞生,杨振宁一直对它关注了12年,倾注了大量心血,1953年秋天,杨振宁应邀在纽约的布鲁海文国立实验室担任访问学者。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和当时还是一名研究生的密耳斯在同一间办公室不期而遇,共同的兴趣吧两位素不相识的同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面对比自己资历浅的同行,大度的杨振宁没有任何犹豫,主动把关于推广规范不变性的思想和盘托出,密耳斯也为杨振宁的真诚和慷慨所感动。
在杨振宁思想指导下,密耳斯很快在原有电动力学的基础上,展现出它在计算形式方面的天才,在原有的麦克斯韦方程上巧妙地加了一项给予修正。
从此,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宣告诞生,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说一说:密耳斯为什么愿意与杨振宁合作?是因为杨振宁比他资历深吗?(大度、待人真诚――能平等待人)教师讲述:杨振宁的真诚、平等和乐于助人,使他与密耳斯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为杨 -密耳斯的规范场理论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假如杨振宁当初不把自己的想法无私地告诉密耳斯,密耳斯本人就会错过这次发挥本身特长的绝佳机会,而他本人也许还要在成功的道路上摸索更长的时间。
议一议:与人搞好合作应注意些什么?教师讲述:要与人搞好合作,就必须做到平等待人。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与诚信结伴同行》教案内容标准:二2.2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努力培养不说谎话,不做假事,践约守信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老实人吃亏”的思想。
2、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诚信,提高自己诚信生活的能力。
3、知识:正确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诚信做人到永远。
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法相结合,注重情商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诚信状况以及对诚信的认识,精选教学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搜集诚信格言、词语、故事,准备辩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有哪些同学认识我手中拿得这张卡?(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手中的一张信用卡)生:信用卡。
师:自己家人使用过信用卡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师: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银行信用卡的发行量已突破3亿张。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使用信用卡呢?生:举例说明信用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如:不需存款即可透支消费、积累个人信用、增添诚信记录、通行全国无障碍、还可享受多种优惠及抽奖活动等)师:但是,如果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不能按时足额还款,不但要承担利息、滞纳金、超限费等额外的费用,还会给自己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可见,要享受信用卡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实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生:讲信用师:是啊,只有讲信用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便利与实惠。
其实,在整个社会日益文明化的今天,“诚信”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与诚信结伴同行”。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板块一:诚信之星师:在你心目中,谁是我们班的诚信之星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在老师发给你的小纸片上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诚信之星,并注明推选理由。
第6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一、心中有他人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平等意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2.能力: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有效化解矛盾。
3.知识: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心中有他人”是第三单元第6课第一个项目内容,从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教材设置了两个层次:“平等相待你我他”和“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教材通过真实而典型的事例,说明没有平等的合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平等待人是维系合作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他人。
培养学生以平等、宽容、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平等相待你我他”是本项目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只有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上看,只有让学生明确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要尊重对方,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平等相让,培养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
“走出自我,豁达待人”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实现豁达待人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引领学生去体验、认识、明白应如何去做,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从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课堂按照“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通过李明的系列故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坚持“触境生情”、“以情促情”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煽情”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如何在合作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第一课时《心中有他人》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平等意识,在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尊重他人的品质。
2、知识: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与同学、朋友发生矛盾时化解的方法。
3、能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平等待人、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培养合作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框是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要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合作关系,要学会平等相待、理解他人、换位思考、宽容他人,做到心中有他人。
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交往中必须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增强交往能力。
只有做到了心中有他人,他人心中才会有你,才愿意与你合作,实现共赢。
教学重点:平等待人、宽容、尊重他人是与人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说经验与认知还不够成熟,但正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接触的面越来越宽,与他人的交往也会越来越多,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的地位比较高,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对与人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做到心中有他人。
教学设计思路遵循创设问题、情景导入——合作探究、思考感悟——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的教学思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情感体验和案例教学为主。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采取讨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交往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交往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困惑,搜集整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1、十堰“最美女孩”宁波救起倒地老人登上新闻联播多媒体展示: 2012年10月1日,周丽和男友相约第一次见面。
1 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他人?(1) 平等待人 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2) 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尊重他人,体谅他人,才有利于与人合作。
(3) 理解和宽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
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 人、有爱心的表现。
(1)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
(2)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 诚实守信的品德。
(3) 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诚实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1)首先要做到诚实。
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 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 意:诚实工说出全部真话) (2) 不轻易许诺。
许诺要慎重,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还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和 道德要求。
(3) 必须做到信守承诺,言而有信。
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 正确的承诺不能去履行。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什么是法律? (1) 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 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立法机关是人大)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要平等的遵守法律;任何人违 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3、 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理解必须具有不做违心事。
(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一、心中有他人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人为善。
2.能力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学会换位思考,增强交往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与同学或朋友发生矛盾时处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与策略按照“三贴近”原则,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
本课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教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助人为乐的模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2013年枣庄市道德模范视频教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何感受?学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是的,这些人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讨这样的话题:心中有他人板书:心中有他人(设计意图:播放枣庄道德模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些模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起着方向标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要做到心中有他人,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心声热线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需要合作,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共同探究,寻找答案。
板书:怎样处理合作中的人际关系教师:最近枣庄电台少年节目《心声》的主持人连续接到几个中学生的电话,在电话里他们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多媒体展示:小文:我从农村到城里来上中学,穿的衣服、用的东西和说话的口音,都和城里的同学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