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鲁南边界政策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58.55 KB
- 文档页数:2
地方政府的政策可以使苏北获得发展优势,它属于苏北后发优势中的制度性后发优势。
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政策包括江苏省域的地方政府为引导和调控苏北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各项政策和有效组织苏北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p><p><P><B>一、发挥接受“上海、苏南经济带”辐射发展相对区位优势的政策选择<p></B><p><P>相对区位优势形成的基础是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
因此,构筑苏北和苏北与上海、苏南联结的快速交通网至关重要。
<p><p><P>1. 实行苏北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和营运快速交通网建设。
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是苏北快速交通网建设和营运的重要力量,要大力争取国家、省、市对苏北快速交通网投资增长。
要大力发展苏北民营快速交通网经济,即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经营快速交通线路。
<p><p><P>2. 国有资本控股经营或民营苏北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属于拥挤性公共物品,可以界定产权和独立运营。
因此,苏北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既可以国有资本控股经营也可以民营,各条线路段的建设和经营要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p><p><P>3. 筹集苏北快速交通网建设资本。
资本缺口大是苏北高速交通网建设的瓶颈。
广开筹资渠道是一种现实选择。
一是提高省投资本比例,降低苏北自筹资本比例;二是拍卖部分线路营运权,以筹集建设资本;三是引进国外、省外资本;四是吸收银行资本入股建设和营运;五是组建苏北快速交通网集团股份公司,上市融资。
<p><p><P><FONT color=#962596>4. 支持组建苏北地方铁路股份公司并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苏北地方铁路股份公司承担徐(宿)淮铁路、淮扬、连盐铁路的立项、修建、经营;经营新长铁路(参股经营) 和由省交通厅立项、修建南(南通)沪铁路(含南通铁路大桥或南通火车轮渡) 。
皖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以及政策建议高翔【摘要】指出了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安徽省内其他经济板块和周边省外地区的现状,并以区域经济学的角度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即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区域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发育不完善、行政区划中的不合理因素及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关于振兴皖北地区经济的区域发展政策建议.【期刊名称】《蚌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2)001【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皖北地区;区域发展;经济区;政策建议【作者】高翔【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皖北地区在本文中指的是安徽省沿淮和淮河以北的狭义皖北地区①,包括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和淮北市[1]。
主要概况见表1、表2。
表1 皖北地区各地级市概况数据来源: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011年安徽省和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 GDP/亿元人均GDP/元蚌埠市2741 211.4 554.9 26249 5952 316.4 780.24 22660淮南市 2596 233.4 709.5 30398阜阳市 9775 760.0 853.2 11226亳州市8374 485.1 626.65 12918宿州市 9787 535.3 802.4 14990淮北市表2 皖北、皖中和皖南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数据来源: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011年安徽省和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住人口数/万人口比 GDP/亿元 GDP比人均GDP/元5950.1 100% 15110.3 100% 22020 2541.6 42.71% 4326.9 28.6% 17024皖中 2443.4 41.07% 5978.9 39.6% 24469皖南 965.1 16.22% 4804.5 31.8% 49782安徽省皖北从上表可以看出,皖北地区人口众多,但是经济总量偏小,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比例(28.6%)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占全省比例(42.7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明显低于皖中和皖南地区。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012临沂市位于鲁南苏北边界,最为该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到2020年,全方位建成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推动临沂市五城同步、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山东省建成西部经济隆起带龙头城市和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临沂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分析临沂的发展潜力巨大。
十二五时期,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3.2亿元,年均增长10.4%,比“十一五”末增长了近60%,居全省第7位、全国革命老区第1位。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公共财政收入翻倍增长,由2010年的115.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81亿元左右,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4%,年均增速快于全省2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1∶50.3∶38.7调整到9.2∶44.8∶46。
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省第6个、全国第29个工业产值过万亿的地级市。
与此同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2%,万元GDP 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作为临沂的优势产业之一的商贸物流业,年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占比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首位。
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最为临沂最有活力和实力的主导产业,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明显增强。
临沂市拥有128个专业市场、6万多个交易品种,已经成为我国江北最大商品集散地,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临沂市制定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内贸与外贸、线上与线下、商贸与生产融合发展,2015年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突破3200亿元,全市出口临沂市构建鲁南苏北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李砚 石静总额、物流总额、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60.6亿美元、2.5万亿元和1100亿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经济苏北鲁南的城市化模式比较(一)
●从1800年到1980年的180年间,世界人口增加了3.5倍,而城镇人口增加了35倍。
城市化水平从5.1%上升到40%,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5%。
●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以2%的国土面积创造了97%以上
的社会财富。
中国现有的600多个城市以0.43%的面积创造了68.6%的
国内生产总值。
●据匡算,我国一个中等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左右,仅带动基础设施投入就达20亿元。
从我国十五发展计划看,城市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全国范围内将掀起新一轮城市化高潮,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这里介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在规划建设上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城市
的经验。
江苏省徐州市实施“东进、南扩、北造、西延”,大规模转移农
村劳动力,大力吸纳外来人口,并改革调整不适应形势要求的制度和政策,深化户籍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城市建设投资体制和市政公用行业四项改革,走出一条城市化的新路。
而山东省济宁市则采取构筑城市群的做法扩大城市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东部
沿海地区借助对外开放的先机和经济发展的优势,迅速崛起了一批现代化大中城市,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五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带动全国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上升到1999年的
30.4%。
从“十五”发展计划来看,城市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21•【字号】苏政发[2011]59号•【施行日期】2011.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5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十一五”期间,苏北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发努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跨上了前进的新台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快苏北振兴的关键时期。
这五年的发展,关系到苏北能否如期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同时也决定着全省“两个率先”的进程。
全面达小康,关键在苏北。
没有苏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
根据我省“十二五”规划和苏北发展实际,到2015年,苏北地区总体上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以省辖市为单位全面达小康,1/2以上的县(市)全面达小康;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占比达到45%以上,开发区工业占地区工业比重达到70%以上,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更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缩小。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苏北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政策意见:一、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要求,及时动态调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和标准,整合各类奖补资金,着力构建省、市、县共同参与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体系。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25•【字号】苏政发[2013]30号•【施行日期】2013.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政策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13〕30号)扬州、泰州、南通市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关于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2013年2月25日关于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十一五”以来,苏中地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发努力,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产业聚集和跨江合作持续拓展,沿江发展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但区域内部发展还不够平衡,特别是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还需着力培育。
推进该地区加快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内在要求。
为加大对该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升苏中整体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地区加快崛起,使全省区域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家和省对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在这一地区积极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以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依托开发园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自主品牌境内外影响力。
充分运用省级相关工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计划点供等政策,鼓励产业链高端项目落户该地区。
2017苏北计划苏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但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苏北地区也逐渐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制定了2017年的苏北计划。
首先,我们将重点支持苏北地区的产业升级。
在传统产业方面,我们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引导资金和人才向这些领域集聚,推动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
另外,我们还将加大对苏北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力度。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工程,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教育、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为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苏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苏北地区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我们将加大对苏北地区环境保护的力度。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推动工业生产和生活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改善环境质量,为苏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总的来说,2017年的苏北计划将以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全面推动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苏北地区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7苏北计划实施方案为了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制定了2017年苏北计划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为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动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高速公路、扩建铁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等,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是经济的支柱,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快苏北地区产业发展,我们将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我们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它们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改善民生福祉。
人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改善民生福祉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我们将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同时,我们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四、加强政策落实。
实施方案的成功关键在于政策的落实。
我们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
2017年苏北计划实施方案是我们对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份规划蓝图,是我们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做的努力。
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地生根,为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8116 公共政策论文关于实现省际边界地区政策同步的思考一、引言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包括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徐州市,山东省的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菏泽市和日照市,河南省商丘市,安徽省宿州市和淮北市。
从产业结构来看,地区城市产业结构雷同,主要依靠消耗物质、不断投入生产要素和使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但是资源能源出现危机,生态环境遇到问题,发展新局面与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是非常紧迫的。
目前,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所在的淮海经济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但长期以来,省际边界地区处于国家政策“盲区”,仅靠自身力量开展合作十分困难,淮海经济区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省际竞争大于跨省合作,区域合作仍徘徊在较低层次。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我国多数学者也对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步性做过研究与考察。
但是,区域存在差异性,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和政策执行效果大相径庭,并且对于省际边界地区农村的政策调查、实施度情况缺乏了解,本论文针对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政策同步性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政府政策的关注点与转移点以及监管力度、城市合作与竞争的现状、人才的素质培养等角度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有效促进边界地区政策的同步,促进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政策差异对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经济发展失衡省际边界地区的区域产业具备向边界区域相互扩散或者集聚的特征,这反映出地理位置的临近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地方不重视边界区域的经济发展,仅仅将目光局限于省会中心城市的发展,限制了地方财政投入到边界地区,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并减缓了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仅仅不利于自身边界地区的发展,而且也对邻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经济发展失衡的状态。
(二)产业结构趋同省际边界地区大多位于同一自然区域内,具有相同的自然环境、天气条件与地质构造,这些相同的因素往往会导致大部分地区拥有相同的自然资源,而且相比较其他地区来说,资源更加丰富,开发条件更为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