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现状分析及对策我省电力行业节能
- 格式:doc
- 大小:312.50 KB
- 文档页数:33
电力行业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解决方案I. 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电力产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环境负担。
本文将探讨电力行业中存在的节能减排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II. 问题分析A. 供给侧问题1. 燃煤发电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燃煤发电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旧式设备陈旧落后,效率低下。
部分老旧火力发电厂、水轮发电站和变电设备存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
B. 消费侧问题1. 普遍存在建筑用电能效低下。
许多建筑物缺乏有效的节能设计与设备,并使用过时的照明系统和空调设备。
2. 工业部门能源利用率亟待提升。
高耗能行业普遍存在能源浪费现象,如钢铁、化工等领域。
III. 解决方案A. 供给侧节能减排方案1. 重点推进清洁能源发电。
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同时鼓励利用低碳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2. 提升火电厂污染治理技术。
推广交流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
3. 更新设备提高效率。
通过淘汰老旧设备和更新技术,提高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效率,以降低单位发电量的消耗。
B. 消费侧节能减排方案1.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引入政府规范,并鼓励建筑业采用高性能材料、智能控制系统和节水设备。
2. 推广节能灯具和空调设备。
倡导使用LED照明、光敏感应系统及节水型空调设备,以降低建筑用电需求。
3. 提高工业部门资源利用率。
推广清洁生产和垃圾回收利用,加强能耗监管,鼓励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
IV. 成效评估A. 节能减排成果1. 清洁能源比重提高。
通过政策引导与经济激励措施,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占比增加。
2. 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
采用先进治理技术和更新设备后,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量将显著降低。
3. 建筑节能成效明显。
电网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约在当今的工业化社会中,电力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能源。
而电网电力行业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源的消耗与节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电网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约问题。
一、电网电力行业能源消耗的背景与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网电力行业在满足人们对电能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
数据显示,电网电力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
然而,在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重大挑战。
二、电网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现状及问题1. 电网输电过程中存在的能源损耗在电能从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终端用户之间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能源损耗,如电阻损耗、磁滞损耗等。
这些能源损耗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电力行业的能源浪费。
2. 供电系统中的能源浪费供电系统中存在着一些老旧设备和工艺,效率低下,耗能较高,导致能源的浪费。
此外,一些设备的运行模式和策略也需要优化,以降低能源的消耗。
三、电网电力行业能源的节约措施1. 推广高效节能设备通过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如新型变压器、智能电能表等,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电力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更新老旧设备也是保证电力行业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
2. 提升供电系统及设备的运行效率改进供电系统及设备的运行模式和策略,优化运行参数,提高整体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通过智能配电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供电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开展能源管理与监测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对能源的消耗进行监测与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瓶颈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标准进行管理。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能源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四、电网电力行业能源节约的意义与影响1.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节约能源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消耗,保护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力行业的现状与改进计划一、现状分析电力行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电力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1 资源短缺与能源消耗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能源资源的供给始终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同时,传统能源的消耗也对环境造成压力,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1.2 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电力行业的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
这导致了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仍然相对滞后,新能源发电技术难以实现商业化应用。
1.3 输变电设施建设不足电力输变电设施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还存在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城市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电力需求增加往往超过了输变电设施的承载能力。
1.4 电力安全与稳定性问题电力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电力行业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供电不足、电力质量差、电网事故频繁等问题。
二、改进计划2.1 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为了应对资源短缺和能源消耗的问题,电力行业应当采取措施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优化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鼓励节能和能源管理的实施,提高供电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2 促进电力系统建设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电力行业应加大输变电设施的建设力度。
特别是在发展中的地区,要注意提前规划输变电设施建设,确保电力供给跟得上需求。
此外,加强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提前预估城市未来发展的电力需求,并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
2.3 加强电力安全与稳定性管理电力安全与稳定性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
首先,加强电力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
当前我国电力节能减排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节能减排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力节能减排,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电力节能减排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解决当前电力节能减排问题有所助益。
一、现状分析1. 电力需求持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力需求量增长迅猛。
与此电动汽车、数码设备等新兴领域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促使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增加。
2. 电力生产过程中能源浪费严重我国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能源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大量能源被浪费。
目前我国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煤、石油等传统能源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这些传统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加剧了全球变暖问题。
3. 能效标准不高我国对于电力产品的能效标准并不高,一些能效较低的产品依然存在市场。
一些老旧的电力设备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换代,存在能效低下的问题。
4. 排放标准不严格我国对于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标准并不严格,一些企业存在排放超标的情况。
大量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问题分析1. 能源结构单一,电力产业发展不均衡我国在能源结构上仍然以传统的煤炭、石油为主,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
这种能源结构的单一性使得电力产业发展不均衡,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2. 能源消耗过大,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我国能源消耗过大,大量的能源被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等。
这些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我国的能效标准不高,一些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了影响。
因为能效不高,用户需要额外的能源来弥补,这将进一步增加电力的需求,加剧了能源的浪费。
三、对策分析1. 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我国应当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如风能、太阳能等。
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与电力节约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
然而,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现状以及相关的节约方法。
一、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现状目前,电力行业是全球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之一。
其主要消耗能源来源与燃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有关。
然而,化石燃料的有限和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此外,电力行业在能源供给链中的转化和传输过程中也存在能源损耗。
因此,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亟待解决。
二、电力行业的能源节约方法1.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面对能源问题,电力行业应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清洁能源,既能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2.优化燃煤电厂技术燃煤电厂是电力行业最主要的能源消耗来源之一。
因此,优化燃煤电厂的技术是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采用高效燃烧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脱硫装置的运行效率等措施,可以降低燃煤电厂的能源消耗。
3.改进电力传输和配电技术在电力传输和配电过程中,存在能源损耗的问题。
为了减少能源浪费,电力行业可以采取合理的线路规划,提高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效率,并使用高效的输电材料和设备。
4.加强能源管理控制在电力行业中,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是节约能源的关键。
通过监测和控制能源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能源计划,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指导,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5.推广节能技术除了以上措施,电力行业还可以积极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系统,改进电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电力设备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结论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优化燃煤电厂技术、改进电力传输和配电技术、加强能源管理控制以及推广节能技术等都是有效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当前我国电力节能减排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电力节能减排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电力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电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逐渐加大,导致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量不断攀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力行业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相当比重,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我国电力行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和排放问题。
大量的能源被浪费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终端用户的使用环节中,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如何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电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问题引起的原因电力节能减排问题是当前我国能源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电力消费总量庞大,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由于能源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导致能源消耗过大,并且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我国电力行业存在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
部分电厂采用的是老旧设备,能效低下,存在能源浪费现象。
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等原因,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电和能源浪费现象。
电力节能减排工作还面临着市场机制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企业缺乏动力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政策法规不健全则使得一些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缺乏规范和规范。
我国电力节能减排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电力消费总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推动电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 正文2.1 我国电力节能现状分析我国电力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与节能方案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电力行业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消耗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制定有效的节能方案势在必行。
二、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1. 持续增长的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大量用电设备和建筑物需要大量电力供应,导致能源消耗剧增。
2. 能源资源短缺:传统煤炭等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已经日益紧张,其有限性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3. 高能耗设备:许多大型工业设备具有高能耗特点,这些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 低效率:部分发电厂存在供暖方式低效、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三、节能方案1. 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鼓励建设更多的风电场和光伏发电站,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
2. 提高发电效率: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火电厂和核电厂的发电效率。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新材料,降低传输与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3. 加强供需平衡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和采取差别化收费政策来调整电力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
同时推广节约用电、勤关灯、设备停机等节能措施。
4. 促进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化系统监测和控制,实现用电数据分析以及预测,优化供需关系,并提供精细化调控手段。
例如,在工业领域应用智慧制造技术,对产线进行智能管理。
5. 推广节能产品与技术:鼓励使用节能灯具、动力控制装置以及高效率家电等节能产品。
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与工艺的应用,提高产业能源消耗效益。
6. 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通过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推动电力企业采取节能措施。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节能方案来降低能源消耗。
当前我国电力节能减排问题与对策分析电力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挑战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面临着缺电、供需矛盾、污染等严重问题,电力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我国电力节能减排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入手,分析当前我国电力节能减排的对策和措施。
一、我国电力节能减排问题的现状和原因1. 煤炭依赖性强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这也导致了我国电力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世界前列。
此外,我国电力机组的平均效率低于发达国家,也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2. 电力需求增长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对电力需求的增长也日益迫切。
然而,供电和发电能力的增长并没有跟上电力需求的增长,这造成了电力供应紧张,也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3. 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
这造成了电力生产的不可持续性,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1. 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等。
通过建设、利用和发展这些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电力生产的可持续性,也可以实现电力节能减排。
2. 改善电力机组能效目前我国电力机组的平均效率较低,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提高锅炉效率,优化蒸汽系统等,来改善电力机组的能效。
3. 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我国应加快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基础上,发展加氢、加氧、燃气等清洁能源技术,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4. 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我国应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力度,如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实现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双控等。
总之,电力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从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电力机组能效、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等多方面入手,使电力生产实现可持续性,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电力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策新思考【摘要】电力节能减排是当前全球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形势分析、对策建议、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管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形势分析部分,提到电力消费量持续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在对策建议部分,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推广智能电网和提高电力利用效率的必要性;技术创新部分介绍了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以及绿色电力生产方式的发展;政策支持部分讨论了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和支持措施;管理监管部分则强调了监管部门在加强对电力行业监管的必要性。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在电力节能减排方面需要综合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观点。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对策建议、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管理监管、结论1. 引言1.1 引言电力节能减排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电力消耗和减少排放。
本文将从形势分析、对策建议、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管等角度出发,探讨电力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策新思考。
通过对当前形势的深入分析,结合新的对策建议,推动电力节能减排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并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形势分析电力节能减排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需要认识到电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是消耗能源最大的领域之一。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力行业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力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发电方式往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大量的碳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加剧了资源短缺的问题。
电力行业在生产和供应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能源浪费。
许多发电厂的老旧设备效率低下,输电线路损耗严重,运行维护成本高昂。
这些都导致了电能的浪费和环境负担的增加。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需要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减少对气候的不良影响。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形势与对策摘要通过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形势的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内容,并指出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管理手段以及相关的节能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加快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步伐,最后总结归纳出几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对策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作为高耗能和排污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也同样面临着非常大的环保压力,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将会对我国资源和环境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总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绿色电力产业的实现,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
最近,我国制订了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其中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等电力规划政策、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政策等,这些措施的发布实施,会从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从而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1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形势分析1)电力结构中火电比重大,“小型化”明显,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大。
伴随着我国电力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污染与高能耗问题变得日益凸显。
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结构中,由于火电比例,尤其是小机组比例太高,这给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第一,在我国现有的电力结构之中,火电所占的比例过大,一些清洁能源发电(比如: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发电等)所占的比重相对比较低,而且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火电机组的比例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第二,火电设备容量由2003年的73.97%升高至2007年的78.05%,累计升高了3.6%,使最近几年火电发电量比重保持在83%以上。
2)电力行业在管理与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节能减排的效果。
传统的同一电网内同类型机组安排基本相同的利用小时数的调度方式,已经不适合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电力结构调整和有序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就必须进行适时的改进,使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实施可调整化的调度方式,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机组运行的管理,使之与电网进行更为合理的配合,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我省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现状分析及对策――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调研课题组河北省电力行业协会二〇〇七年十一月目录一、我省电力生产、供应及节能降耗、减排现状分析 (2)(一)电源结构及电力生产现状 (2)(二)电网及电力供应现状 (4)(三)我省电力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 (5)1、电力生产的煤耗现状 (6)2、电网电能损耗现状 (7)3、电力生产的耗水现状 (7)4、电力生产的污染物排放现状 (8)二、我省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的措施及成效 (10)1、“上大压小”,优化电源结构 (10)2、加大环保投入,控制污染物排放 (10)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水资源消耗 (12)4、加速超高压主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输电能力 (13)5、全面推广电网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降低电网电能损耗 (13)6、实施发电权交易,促进节能减排 (14)7、热电联产快速发展,提高供热水平 (15)8、注重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开发利用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 (16)9、应用先进的锅炉点火和助燃技术,节约燃油 (17)三、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7)1、网内小火电比重偏大,机组构成亟待合理调整 (18)2、小火电机组设备利用率高,影响大机组发挥效益 (18)3、热电联产发展缓慢 (18)4、国产主机和辅机效率普遍低于进口设备 (19)5、水耗大问题依然突出 (20)四、“十一五”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对策和建议 (20)1、“上大压小”,调整电力能源结构 (21)2、多元化发展,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21)3、加快推进河北省电力市场建设,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2)4、合理规划,大力发展热电(冷)联产 (23)5、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24)6、加强脱硫装置的监管力度 (24)7、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 (25)8、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 (25)五、“十一五”末河北省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展望 (26)1、电网线损预测 (26)2、发电煤耗预测 (26)3、火电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测 (27)4、火电粉尘排放量预测 (27)5、节水量预测 (28)附表:1、主要工业国家新建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0)2、火力发电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 (31)3、火力发电锅炉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32)4、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2)5、河北省“十一五”电力装机进度表 (33)6、“十一五”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重点项目表 (34)我省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现状分析及对策――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减排调研课题组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一个能源转换行业,既是能源生产供应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转换效率的高低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好坏,对社会资源和环境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战略部署和要求,我省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的政府决定和综合性实施方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转变,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形势。
由于我国能源整体利用水平不高,就全国电力工业而言,供电煤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50g/kwh,输电线损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2.5%,仅线损一项一年就多损失电量450亿kwh,相当于中部地区一个省全年的用电量。
另外,全国发电企业的火电耗煤量占全国煤产量的一半,火电用水占全国工业用水的40%,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50%以上,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20%,产生的灰渣占了全国的70%。
因而,在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同时,加强节能工作、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艰巨任务。
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十一五”计划指标的完成质量。
一、我省电力生产、供应及节能降耗、减排现状分析(一)电源结构及电力生产现状1、火电为主。
“十五”期末,我省共有6MW以上发电厂162座,发电装机总容量22932.45MW,居全国第七位。
其中火力发电厂142座,装机容量为22234.45MW,占总装机容量的96.96%,水力发电厂18座,装机容量为353.65MW,占总装机容量的2.85%;风力发电厂2座,装机容量为44.35MW,占总装机容量的0.19%。
2005年全省发电量为1332.38亿kwh,居全国第六位,其中火电发电量为1328.7亿kwh,占总发电量的99.72%;水力发电机组发电量为3.14亿kwh,占总发电量的0.24%;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为0.5185亿kwh,占总发电量的0.04%(详见表1)。
表1:2005年河北省电源结构及其发电情况表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电机组利用率很低,仅为6.1%。
另一方面,水力和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比重很小,仅占总装机容量的3%左右,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不足0.3%。
由此可见,在核能发电尚未启动前,我省电能生产以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为主的局面将持续下去。
2、热电建设明显进步。
热电联产既可提高机组效率,又可减少污染物排放。
我省热电联产早在50年代就引进国外机组建设了石家庄、保定和邯郸三座大型热电厂,共7台供热机组,总装机容量65MW。
但之后热电联产发展缓慢,热电厂扩建机组多为凝汽机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电联产得到较快发展,不少城市还建设了小热电厂,机组容量多为3MW-12MW。
到“十五”末,全省供热机组增加到171台,供热量增加到13810万GJ,与“九五”末相比供热增长了53%。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热电建设有了明显进步。
(二)电网及电力供应现状1、超高压电网发展提速。
目前,全省电网主网架以500kV与220kV超高压网络构成,拥有35kV及以上公用变电总容量10482万千伏安,其中,500kV变电设备容量占12.5%,220kV 变电设备容量占37.4%。
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总长度41498公里,其中500kV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占11.5%,220kvkV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占21.8%。
河北南部电网已初步建成纵贯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地区的500kV南北主干线,以及连接保定、沧州和石家庄地区的500kV 环网,形成了“两横一纵”的初期500kV主网架。
河北南网的北部通过500kV房保线、保霸线与京津唐电网相联,西部通过500kV神保双线、侯北线、忻石双线、潞辛双线与山西电网相联,南部通过500kV辛嘉线与华中电网相联,通过500kV辛聊双线与山东电网相联。
河北北部电网作为京津唐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京津唐电网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唐山地区电网为中心的冀北500kV主网架。
安全、稳定、可靠、充足的电力供应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2、全社会用电快速增长。
200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465.9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六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16.22、1126.3、106.35和153.04亿千瓦时,2006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34.83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全国持平,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用电量1303.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第三产业用电量118.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7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2%。
另外,在工业用电中,重工业用电量1128.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占工业用电比重为87.14%,比2005年上升1.5百分点,由此看出我省高耗能的重工业发展速度快,工业用电结构更趋于重型化。
(三)我省电力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国家发改委、能源办、统计局等五部委联合在全国重点耗能行业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提出“十一五”累计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河北省占据这1000家特大型重点能耗企业中的112席,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一位,目标节能量居全国第二位。
2006年,我省单位GDP能耗为1.96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487.8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4.41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30个城市中分别居第23、23、25位。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单位GDP能耗高出0.7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出1.82吨标准煤/万元。
我省工业结构仍然以重工业支撑为主是造成单位GDP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我省电力行业作为基础产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1、电力生产的煤耗现状“十五”末,我省6MW及以上火力发电厂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为370g/kwh,与全国平均标准煤耗水平持平,居全国第十四位,较国际先进水平高约50 g/kwh左右。
其中,我省现有单机容量125 MW及以下小火电机组319台,装机容量5207MW,分别占全省总装机台数和容量的84.9和23.4%,尤其是60MW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比例很大。
这些小火电机组中,大部分是90年以来建设的综合利用机组和热电机组。
但仍有一小部分是能耗高、效率低的纯发电型老旧机组,平均供电煤耗约510g/kWh,有的甚至高达1000g/kWh以上。
这些能耗高、效率低的老旧小火电机组是造成我省平均供电煤耗偏高的主要原因。
2005年火电机组容量构成及供电煤耗情况(见表2)。
表2:2005年我省火电机组构成及供电煤耗情况汇总表2、电网电能损耗现状近年来,我省电网建设投资和投产规模不断扩大,在加强500KV和200KV主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输变电能力的同时,还大力实施了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更新淘汰高耗能设备等节能降耗措施,输变电损耗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