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20世纪 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模式 ,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这一模式的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上。
渐进主义认为,现实政治的渐进性决定政策分析的渐进性,决策者面对已有的基本的价值共识,只着意于对现存政策的修改与补充。
二是在政策方案的抉择上。
渐进主义认为,政策制定并不是取得可用理性标准来判断的解决方案,而是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协商所达成的某种和解、调停和协议。
一、生平与著述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Charles E. Lindblo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 ,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1 9 4 5 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 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 ;1 9 5 4 年在著名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1 9 6 0 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 ;1 9 6 3 年~ 1 9 6 4 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 9 6 8 年~1 9 6 9 年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1 9 7 2 年~ 1 9 7 3 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1 9 7 5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 ;1 9 8 0 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现任经济学与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第12章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一、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1.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1)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2)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3)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4)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5)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理性决策模式是从规范的角度去考察问题的,它深受早期经济理论的影响。
认为人在政治和行政决策的活动中也是可以非常理性的。
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批评(1)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有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2)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3)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4)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5)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6)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7)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3.“渐进决策”模式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挑战(1)林德布洛姆认为社会政治过程包含的基本形态①价格体系。
在政治领域中,社会大众需要服务,政治领袖需要权力。
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又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
②层级体系。
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
随着目的的不同,体系的结构形式会有很大差别。
③多元体制。
在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
④议价。
市场上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
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中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
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2)“渐进主义”的优点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渐进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林德布洛姆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渐进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所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在美国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界很有影响。
渐进决策模型也是从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入手的。
林德布洛姆关于渐进决策的思想,在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福利》一书中已具雏形。
1958 年林德布洛姆在批评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时,提出了“渐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1 、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渐进政治,对政策问题,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所能调节或改变者,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因而是渐进的,在实际政治中,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
2 、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
3 、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
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
4 、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不致于冒险。
按照上面的想法,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 )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 )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 )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
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第十二章林德布洛姆的公共决策的渐进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奠定了林德布洛姆在决策的渐进理论分析上的地位,使其成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的作品是其发在《公共行政评论》上的A.《渐进调适》B.《决定的策略——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C.《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D.《民主的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解析】A 1959年发表在《公共行政评论》上的“渐进调适”奠定了他在决策的汽车进理论分析上的地位。
成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也成为任何修读公共行政课程的学生的必读之作。
2.林德布洛姆是()的创始人。
A.理性决策模式B.公共选择理论C.公共政策分析D.公共决策模式【解析】C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公共政策分析的创始人,他以对公共决策过程的渐进理论分析著称于世。
3.以下属于林德布洛姆的作品的是A.《政治的经济分析与重构》B.《政治经济及福利一一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C.《当代政府的公共选择过程、方式与结果》D.《行政管理的政治法律分析》【解析】B 林德布洛姆是一位勤奋的研究者,在执教之余,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其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及福利一一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决定的策略一一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决策过程》、《民主的智慧一一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等。
4.自西蒙的《行政行为》发表以来,行政学中的()成为研究热点。
A.公共决策B.公共选择C.渐进决策D.综视决策【解析】A 自赫伯特·西蒙的《行政行为》一书发表以来,行政学中的公共决策等问题历来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5.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25年内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著作是林德布洛姆的A.《决策过程》B.《决定的策略一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C.《民主的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D.《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解析】D 《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一书反传统分析框架,采用权威(国家权力)、交换(市场关系)和说明(训导制度)三种范畴来分析和比较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系,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25年内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著作,获得威尔逊政治学术著作奖。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及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一、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一)定义: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1、渐进主义的优点有:(1)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2)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2、渐进决策的原则有:(1)按部就班原则。
“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看来不像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朋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林德布洛姆注意到了决策过程的连续性。
(2)积小变为大变的原则。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中求变原则。
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那样势必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二、采用渐进决策的原因:1、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与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一致的,每一个竞争政党也只是渐进地改变本身的政策。
2、渐进决策模式基本上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
如果每年通过新政策,会引起社会上一部分人之间严重的政治紧张,因此除非要进行重大的政治改组之外,过去成功的政策在若干年内要维持下去。
3、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惟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
决策者只有在那些自己熟悉的备选方案不能在满足需要时,才会冒险寻求较为根本的政策改革。
第十三讲: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模式,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这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一、生平与著述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946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1954年在著名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1960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1963年~1964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968~1969年,林德布洛姆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1972~1973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1975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现任经济学会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作为一个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他以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以其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
在执教之余,林德布洛姆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其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1953年)、《政策分析》(1958年)、《“渐进调适”的科学》(1959年)、《决定的策略—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1963年)、《民主和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1965年)、《决策过程》(1968年)、《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1977年)等。
浅析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作者:宋子力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11期【摘要】渐进决策产生干改进“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的内容之上,并与二者一同成为影响现代政治决策的三大模式。
其基本原则是按部就班、质变到量变和稳中求变。
我国特殊的国情、历史文化导致我国的改革开放选择的就是“渐进决策模式”,我国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已面临“深水区”的困境,这就要求决策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稳中求进,避免失误。
【关键词】渐进决策理论;林德布洛拇;改革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决策作为重要的政治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全面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然而,全面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在现实运用中存在着种种困难。
而1953年后的几十年间,林德布洛姆在仔细研究了理性决策模式的框架与其中的不足后,创新地从另一个思维角度出发提出了后来享誉世界政治界的渐进决策理论。
我国特殊的形势与国情等决定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采取渐进式决策法,由点到面,平稳推行,其主要表现是:在改革开放步骤的选择方面,是分步到位,逐步推进;对于推进改革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发展过程,是逐步探索、不断深化的;改革采取整体推行渐进式改革、局部采取激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相互协调。
事实雄辩地证明,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法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不谋而合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毋庸置疑,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然而在取得华丽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阶层流动固化;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在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这就要求我们集中精力,提高警惕,在结合当前国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改革进程,同时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更加合适的改革路径,在巩固三十多年来的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改革。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视阈下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作者:梁甜甜来源:《商业经济》 2021年第5期[作者简介] 梁甜甜(199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梁甜甜(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 渐进决策理论是林德布洛姆在分析与批判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理论,该理论充分运用到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中,采用渐进方式对户籍制度逐步改革有其必然性,也存在动力和阻力因素。
通过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进行思考,发现渐进决策理论存在局限性,户籍制度改革还有需要完善之处,进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 渐进决策理论;户籍制度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1)05-0132-02一、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概述(一)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理性决策理论在西方行政学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理性决策理论难以满足现实中决策的需求。
由此,西蒙批判理性决策理论,进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但是西蒙没有完全跳出理性决策基本框架的怪圈。
于是在有限理性决策背景的指导下,1959年,林德布洛姆进一步分析和批判了完全理性模式,认为决策只有满意,没有最佳。
1963年,林德布洛姆在他的《决策的策略》一书中,将政策分析模型称之为“断续渐进主义”,标志着林德布洛姆的“渐近调适”模式基本定型,它从一个新的决策角度对政治和行政决策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渐进决策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渐进决策理论体系。
(二)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涵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既有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的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1]。
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
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是没有穷尽的,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决策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2]。
第十三讲: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模式,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这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一、生平与著述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他于1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946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1954年在著名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1960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1963年~1964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968~1969年,林德布洛姆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1972~1973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1975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现任经济学会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作为一个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他以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以其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
在执教之余,林德布洛姆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其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1953年)、《政策分析》(1958年)、《“渐进调适”的科学》(1959年)、《决定的策略—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1963年)、《民主和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1965年)、《决策过程》(1968年)、《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1977年)等。
第12章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一、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
1.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
(1)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
(2)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
(3)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
(4)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
(5)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理性决策模式是从规范的角度去考察问题的,它深受早期经济理论的影响。
认为人在政治和行政决策的活动中也是可以非常理性的。
2.“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批评
(1)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有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
(2)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3)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
(4)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
(5)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
(6)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
(7)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3.“渐进决策”模式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挑战
(1)林德布洛姆认为社会政治过程包含的基本形态
①价格体系。
在政治领域中,社会大众需要服务,政治领袖需要权力。
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又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
②层级体系。
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
随着目的的不同,体系的结构形式会有很大差别。
③多元体制。
在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
④议价。
市场上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
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中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
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2)“渐进主义”的优点
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⑤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3)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特征
①明确区分目标与行动,将目标当作政策分析的前提;
②在目标与手段的分析中,先确立目标,再寻找手段;
③认为好的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④主张综合或全面的分析;
⑤过分强调理论的作用。
(4)“渐进调适”模式的特征
①不区分目标与行动,认为它们是联系着的;
②不区分目标与手段,认为这种区分是不适当的且有限的;
③认为好的政策是由共识所产生的;
④它主张有限分析,忽略了重要的后果、可行方案和价值标准;
⑤主张通过连续比较来减少对理论的依赖。
二、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1.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与其他问题相区别,或者至少与其他问题比较,它是重要的;
(2)引导决策者作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将它们加以排列;
(3)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策者一一加以考虑;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调查、研究;
(5)每一决策方案和它可能出现的结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
(6)决策者将采用其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一方案。
2.林德布洛姆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批判
(1)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
(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
(3)决策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个人价值观存在着差异会导致在进行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时就必然会出现意见的不一致。
渐进决策含义: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3.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
决策过程只不过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稍加修改而已。
这里他注意到了决策过程的连续性。
(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这种渐进的过程可以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形成大的变化,其实际的变化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中求变原则。
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4.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1)林德布洛姆的观点
①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
西方国家所推行的实质上是一种渐进的政治,各个政党在竞选时仅仅对每项政策提出渐进的修改;政党自身的政策也是渐进地改变的。
②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
决策者不可能等到对决策的每一个备选方案及其后果都深入、透彻地了解后再做决策,而必须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就做决策,然后边执行边修正。
③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为了保证现行计划的连续性,决策过程也只能是渐进的。
(2)我国台湾学者对实行渐进决策的原因概括
①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是一致的,仅对每项政策提出渐进
修改而已。
②渐进决策模式基本上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决策者无法在多种价值相互交错作用的情况下,评估出每一项决策备选方案的成本和利益。
③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
④社会不同的团体各有其既定的目标。
三、简评
1.渐进决策模式的优越性
(1)从认识论上说,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的运动看作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过程,即无论哪种新的决策,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
(2)在方法上,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它强调在进行改变时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
(3)从政治和行政决策的角度来看,渐进决策模式不失为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种有用的思想和方式。
2.渐进决策模式的局限性
(1)决策的产生一般来自三个方面的要求:外部条件和要求的变化;组织内部的变化;决策者本人富有想象的创见。
渐进决策模式在方法上明显地带有保守的特点,它一般适合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以及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好的现行政策。
(2)在社会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有时需要采用渐变的决策方式,而有时则需要剧变的决策方式,一切应当以时间,地点和客观条件而定。
(3)渐进决策作为一种决策模式,不应当是惟一的、排斥其他模式的决策模式,忽视渐进决策运用的限制条件,把它夸大为普遍适用的模式,是渐进决策模式的一个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