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仓储与配送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7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机械厂仓储物流管理,提高仓储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确保生产、销售和客户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械厂所有仓储物流活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备品备件等物资的入库、出库、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
第三条仓储物流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效率原则:提高仓储物流效率,缩短物资在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2. 安全原则:确保仓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火灾、盗窃等事故发生。
3. 质量原则:保证仓储物流过程中的物资质量,防止物资损坏、变质。
4. 信息原则:建立完善的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第二章仓储管理第四条仓库分类与规划1. 仓库分为原材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备品备件库等。
2. 仓库布局应合理,便于物资的出入库和搬运。
第五条仓库设施与设备1. 仓库应配备必要的货架、托盘、叉车、货架堆垛机等设施。
2. 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条物资入库管理1. 仓库管理人员应按照采购订单或生产计划接收物资。
2. 入库时,应检查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3. 对不合格物资,应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或生产部门。
第七条物资储存管理1. 物资应按照类别、规格、质量等要求进行分类储存。
2. 定期检查物资的储存环境,确保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
3. 做好防潮、防尘、防火、防盗等措施。
第八条物资出库管理1. 出库物资应严格按照生产计划、销售订单或客户需求进行。
2. 出库时,应核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
3. 对出库物资进行打包、标识,确保其安全运输。
第三章物流管理第九条物流运输管理1.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确保物资安全、及时、高效地运输。
2.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震、防潮、防尘等措施,防止物资损坏。
3. 定期检查运输工具,确保其安全性能。
第十条物流配送管理1. 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配送计划。
2. 配送过程中,应确保物资的完好无损,并按时送达。
第一章测试1.下列不是现代仓储的主要特点的是()A:经营业态B:管理方法C:服务对象D:客户管理答案:D2.下列不是配送的主要特点的是()A: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B:配送是在积极合理区域范围内的送货C:配送的产品满足少品种、大批量的特点D:配送提供的是物流服务答案:C3.下列不属于配送方式的是()A:间接配送B:直送C:交叉配送D:集取配送答案:A4.根据仓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仓储划分为()A:特殊物品仓储B:运输转换仓储C:物流中心仓储D:配送仓储答案:BCD5.仓储的作用包括()A:缩短商品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B:加速商品周转、加快流通C:调节商品价格D:调节运输工具载运能力不平衡答案:ABCD6.按企业业务关系不同,配送可分为()A:专业配送B:共同配送C:综合配送D:城市配送答案:ABC7.按配送服务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配送分为城市配送和区域配送。
()A:错答案:B8.配送就是送货,是生产企业推销产品时直接从事的销售性送货,两者没有区别。
()A:对B:错答案:B9.与传统仓储比较,现代仓储由空间的管理转到空间、时间和数量的管理,由封闭式管理到密切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下列不是仓库主要功能的是()A:存货控制B:加快产品周转率C:调节运输能力D:储存和保管答案:B2.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A:物流园区B:物流中心C:物流节点D:物流工厂答案:A3.不属于仓储与配送设备的是()A:起重机B:托盘C:堆垛机D:叉车答案:A4.按仓库建筑物的构造特征分类,内贸仓库可分为()A:露天仓库B:半封闭式仓库C:封闭式仓库D:特殊仓库答案:ABCD5.配送中心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机能划分,配送中心可分为()B:PCC:DCD:SC答案:ABCD6.叉车可以分为()A:仓储叉车B:内燃叉车C:电动叉车D:柴油叉车答案:ABC7.仓库是存放、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是进行仓储活动的主体设施,可以是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所。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加工厂仓储管理,提高仓储工作效率,确保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加工厂所有仓储区域、仓库及仓储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规范、高效、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仓储设施与设备管理第四条仓储设施与设备应满足生产、储存、配送等需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五条仓库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晰,确保货物分类存放。
第六条仓库内应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如货架、叉车、搬运车等,确保货物搬运、存放、出库等作业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定期对仓储设施与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仓储设施与设备的使用、维修、报废等手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仓储作业管理第九条仓储作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仓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第十条仓库入库作业应遵循以下流程:1. 检查货物包装、数量、规格、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2. 登记货物信息,包括货物品名、数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3. 根据货物特性,合理选择存放位置;4. 将货物入库,并做好标识。
第十一条仓库出库作业应遵循以下流程:1. 根据生产、销售、配送等需求,及时准确出库;2. 检查出库货物的数量、规格、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3. 做好出库记录,包括货物品名、数量、规格、出库日期等;4. 将货物出库,并做好标识。
第十二条仓库盘点作业应遵循以下流程:1. 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2. 盘点时,核对货物数量、规格、质量等;3. 发现盘点差异,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4. 做好盘点记录,包括盘点日期、盘点人、盘点结果等。
第四章仓储安全管理第十三条仓库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仓库安全。
第十四条仓库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第十五条仓库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禁止携带火种进入仓库。
第十六条仓库内应配备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第十七条仓库内应设置安全通道,保持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第一节货架系统(一)常用货架的特点与应用范围1、货柜式货架货柜式货架一般每格都有底板,货物可直接搁置在底板上,如图10-33 所示。
这种货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方便作业的存取,是人工作业仓库的主要存储设备。
一般用于储存小件、零星货物。
图10-33 货柜式货架2、托盘货架托盘货架是存放装有货物托盘的货架,如图10-34 所示。
这种货架结构较简单,可调整组合,安装简易,便于单元化存取,库容利用率高,便于实现计算机的管理与控制。
图10-34 托盘货架3、悬臂式货架悬臂式货架是由悬臂架和纵梁相连而成,如图10-35 所示。
悬臂架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种,用金属材料制造而成,为了防止所储存材料的破损,常常加上木质衬垫或橡胶衬垫。
悬臂货架主要用于轻质长条状材料的存放,重型悬臂货架可用于长条金属材料的存放。
图10-35 悬臂式货架4、重力式货架重力式货架的基本结构与普通货架相同(见图10-36),不同的是层间间隔由重力滚轮或滚筒输送装置组成,并且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货物在本身自重的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运动,从而完成进库、储存和出库的作业。
图10-36 重力式货架重力式货架能够大规模密集存储货物,存储货物的范围也很大,仓库的利用率高,出入库作业的安全性好,可以保证先进先出的原则,并且有利于货物的拣选作业。
由于重力式货架属于密集存储型,可以用于大量存储的领域。
5、阁楼式货架阁楼式货架是将储存空间做上下两层规划,利用钢梁和楼板将空间分为两层,下层货架结构支撑上层楼板,如图10-37 所示。
如图10-37 阁楼式货架这种货架可有效增加空间使用率,通常上层适用于存放轻量物品,上层物品搬运须配垂直输送设备。
6、驶入式货架驶入式货架采用钢质结构,钢柱上有向外伸出的水平突出构件或悬轨,叉车将托盘送入,由货架两边的悬轨托住托盘及货物。
如图10-38 所示。
图10-38 驶入式货架这种货架能起到保管场所和叉车通道的双重作用,适用于储存少品种、大批量以及不受储存时间限制的货物。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手册第一章:概述 (3)1.1 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3)1.2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3)1.2.1 订单处理 (3)1.2.2 采购作业 (3)1.2.3 入库上架 (3)1.2.4 仓储管理 (4)1.2.5 拣选作业 (4)1.2.6 包装作业 (4)1.2.7 出库作业 (4)1.2.8 配送作业 (4)1.2.9 退货作业 (4)1.2.10 财务会计作业 (4)第二章:组织架构与人员管理 (4)2.1 组织架构设置 (4)2.2 人员招聘与培训 (5)2.2.1 人员招聘 (5)2.2.2 人员培训 (5)2.3 岗位职责划分 (6)第三章:仓储管理 (6)3.1 仓储设施与设备 (6)3.1.1 仓储设施 (6)3.1.2 仓储设备 (6)3.2 货物存储与管理 (6)3.2.1 货物分类与编码 (7)3.2.2 货物摆放与存储 (7)3.2.3 货物保养与防护 (7)3.3 库存管理与控制 (7)3.3.1 库存分类 (7)3.3.2 库存控制方法 (7)3.3.3 库存信息化管理 (7)3.3.4 库存优化与调整 (7)第四章:订单处理 (7)4.1 订单接收与审核 (7)4.1.1 订单接收 (8)4.1.2 订单审核 (8)4.2 订单处理流程 (8)4.2.1 订单拆分 (8)4.2.2 预占库存 (8)4.2.3 拣货与打包 (8)4.2.4 订单出库 (8)4.3.1 订单跟踪 (8)4.3.2 物流配送反馈 (8)4.3.3 异常处理 (9)第五章:配送作业管理 (9)5.1 配送计划与调度 (9)5.2 货物打包与贴标 (9)5.3 配送路线与运输 (9)第六章:装卸作业管理 (10)6.1 装卸作业流程 (10)6.1.1 人员培训与入库 (10)6.1.2 货物分类与区分 (10)6.1.3 设备操作与维护 (10)6.1.4 货物装卸与摆放 (10)6.2 装卸安全与防护 (10)6.2.1 安全意识培养 (11)6.2.2 设备安全操作 (11)6.2.3 货物安全防护 (11)6.2.4 环境安全维护 (11)6.3 装卸效率提升 (11)6.3.1 优化作业流程 (11)6.3.2 设备升级与改造 (11)6.3.3 人员培训与激励 (11)6.3.4 信息技术的应用 (11)第七章:车辆与运输管理 (11)7.1 车辆管理 (11)7.2 运输费用核算 (12)7.3 运输合同与保险 (12)第八章:质量与安全管理 (12)8.1 质量控制与检测 (12)8.1.1 质量控制概述 (12)8.1.2 质量检测 (13)8.2 安全管理制度 (13)8.2.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3)8.2.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3)8.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4)8.3.1 应急预案 (14)8.3.2 处理 (14)第九章:成本控制与优化 (14)9.1 成本核算与分析 (14)9.2 仓储成本控制 (14)9.3 运输成本控制 (15)第十章:客户服务与管理 (15)10.1 客户满意度调查 (15)10.3 客户关系维护 (16)第十一章:信息技术应用 (17)11.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17)11.2 条码与RFID技术 (17)11.3 大数据与物联网 (18)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9)12.1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9)12.2 绿色物流理念 (19)12.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9)第一章:概述1.1 物流配送中心简介物流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承担着商品的集中、分拣、存储、配送等功能,是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桥梁。
仓储设施与物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订立目的在于规范企业的仓储设施与物流管理,确保物流运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仓储和物流效率,保障产品库存及运输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与仓储设施和物流管理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二条重要责任企业负责人有权订立和调整本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员工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保证仓储设施与物流管理的符合标准和要求。
第二章仓储设施管理第三条仓库布置与管理1.仓库布置应合理,确保通道通畅、货物摆放整齐、防火设施齐全。
2.仓库应设立特地的存储区域,依据产品的特性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和分区管理。
3.仓库内应配备货架、集装箱和其他存储设备,以便于货物的存储和调拨。
4.仓库内的货物应依照肯定的标识系统进行管理,标明品名、数量、状态和存放时间等信息。
第四条货物入库管理1.仓库接收货物前应进行验收,将产品与进货单进行核对,确保数量、质量和规格的全都性。
2.入库时应对货物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货物是否损坏、过期或有其他质量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及时做好记录并报告上级。
3.入库后的货物应依照规定的标识系统进行存放,确保易于查找和管理。
4.入库登记应及时记录入库时间、数量、批次和负责人等信息。
第五条货物出库管理1.出库前应进行出库申请,明确出库目的和数量,并由相关负责人批准。
2.出库时应核对货物与出库单的全都性,确保出库的准确性。
3.出库时应对货物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货物的完好无损。
4.出库后应及时更新库存记录,确保库存数据准确无误。
第六条货物盘点与清点1.定期进行货物盘点,确保仓库存货与实际库存全都。
2.盘点时应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全部货物进行清点和核对,并进行记录。
3.盘点结束后应订立清点报告,记录盘点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七条仓储设施维护与保养1.定期对仓库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发现设施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上报维护和修理部门进行处理。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1.配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客户由于经营需要,而产生的对物在时间和费用方面的总要求.()2。
配送需求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即从配送规模和配送服务质量中综合反映出配送的总体需求。
()3。
配送规模是配送活动中订单处理、库存、运输、装卸搬运、瘁通加工等配送作业量的总和。
()4。
DRP在逻辑上是制造需求计划(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P1annmg,MRP)的扩展,这两种技术之间不存在根本。
性的差异.( )5.DRP的存货计划要求配送设施之间的运输的完成周期没有明确要求。
()6。
拣选是配送中心作业活动中的核心内容.( )7.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来讲它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实际是生产本身或生产工艺在流通领域的延续。
()8.仓储环节是分拣活动的延续.()9.物流经营者应根据客户特征,如配送产品特性、地理分布等,合理定位配送区域,同时对不同的配送区域可采取差别性的配送服务政策。
()10.配送中心是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结点设施。
()11。
一般来说,配送圈大的话,配送中心的配置数量就会多,配送成本相对高;反之,配送中心的数量减少,顾客距离缩短,配送成本越低,而运输成本要相对较低。
()12.配送中心设置在接近顾客的地方,在接到顾客的订货后提供及时的供货,而且可以一次满足多品种的订货。
( )13.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除了开展配送服务外,还根据用户的需要在配送前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
()。
14。
基于销售的配送中心模式是一种集商流物流分离的模式.( )15.供应的配送中心模式其业务属于交货代理服务。
()16。
基于资源集成的配送中心模式是一种以资源集成为基础,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配送中心模式。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仓储物流园的管理,保障仓储物流园的有序运营,提高仓储物流园的运营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仓储物流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仓储物流园的经营管理、设施设备维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消防、车辆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仓储物流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规范、高效的原则;(二)保障仓储物流园及园区内各类设施设备安全的原则;(三)保障仓储物流园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原则;(四)维护仓储物流园形象和信誉的原则。
第二章经营管理第四条仓储物流园的经营管理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建立健全仓储物流园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内部管理;(二)对入园企业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入园企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仓储物流园规定;(三)对入园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确保入园企业履行合同义务;(四)对入园企业进行日常监管,确保入园企业合法经营;(五)对仓储物流园内各类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六)对仓储物流园内环境卫生、消防、车辆等进行全面管理。
第五条仓储物流园的物业管理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制定物业管理制度,明确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标准及收费标准;(二)设立物业管理机构,负责仓储物流园的日常物业管理;(三)对园区内公共区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公共区域整洁、安全;(四)对园区内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五)对园区内环境卫生、消防、车辆等进行全面管理。
第三章设施设备维护第六条仓储物流园的设施设备维护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维护制度,明确维护责任、维护周期、维护标准;(二)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三)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更换,确保设施设备完好;(四)对设施设备维护情况进行记录,确保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章安全保卫第七条仓储物流园的安全保卫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明确安全保卫职责、安全保卫措施;(二)设立安全保卫机构,负责仓储物流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三)对园区内进行巡逻、检查,确保园区安全;(四)对园区内人员、车辆进行登记、管理,确保人员、车辆安全;(五)对园区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事故得到妥善解决。
绿色物流智能仓储与配送一体化解决方案第一章绿色物流概述 (2)1.1 绿色物流的定义与发展 (2)1.1.1 绿色物流的定义 (2)1.1.2 绿色物流的发展 (2)1.1.3 理念对比 (3)1.1.4 技术对比 (3)1.1.5 成本对比 (3)1.1.6 效益对比 (3)第二章智能仓储系统 (3)1.1.7 智能仓储技术的定义 (3)1.1.8 智能仓储技术的特点 (4)1.1.9 智能仓储技术的应用领域 (4)1.1.10 智能仓储系统的设计原则 (4)1.1.11 智能仓储系统的设计内容 (4)1.1.12 智能仓储系统的应用 (5)第三章仓储设备与绿色物流 (5)1.1.13 仓储设备的选择 (5)1.1.14 仓储设备的应用 (5)1.1.15 绿色仓储设备的研发 (6)1.1.16 绿色仓储设备的推广 (6)第四章配送中心规划 (6)1.1.17 配送中心选址原则 (6)1.1.18 配送中心布局设计 (7)1.1.19 配送中心组织架构 (7)1.1.20 配送中心运营流程 (7)1.1.21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措施 (7)第五章智能配送系统 (8)1.1.22 系统设计 (8)1.1.23 系统实现 (9)第六章绿色配送策略 (9)1.1.24 绿色配送模式的内涵 (9)1.1.25 绿色配送模式的构建原则 (10)1.1.26 绿色配送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10)1.1.27 绿色配送策略的实施 (10)1.1.28 绿色配送策略的优化 (10)第七章物流信息化建设 (11)1.1.29 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11)1.1.30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1.31 物流信息系统的分类 (11)1.1.32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12)1.1.33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2)第八章绿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2)1.1.34 绿色采购 (13)1.1.35 绿色生产 (13)1.1.36 绿色包装 (13)1.1.37 绿色物流 (13)1.1.38 绿色销售 (13)1.1.39 信息共享 (13)1.1.40 业务协同 (13)1.1.41 技术创新 (14)1.1.42 政策引导 (14)1.1.43 人才培养 (14)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4)1.1.44 政策法规的背景与意义 (14)1.1.45 绿色物流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4)1.1.46 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5)1.1.47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15)1.1.48 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的实施与推广 (15)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1.49 绿色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实施 (16)1.1.50 绿色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16)1.1.51 绿色物流服务的多元化 (16)1.1.52 绿色物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16)1.1.53 智能仓储技术的广泛应用 (16)1.1.54 配送网络的优化与升级 (16)1.1.55 无人配送技术的逐步成熟 (16)1.1.56 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 (17)第一章绿色物流概述绿色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配送人员的管理,提高配送效率,确保配送服务质量,保障工厂生产线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部所有从事配送工作的员工。
第三条配送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工厂规章制度及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四条配送人员职责:1. 负责按照生产计划和客户订单,准确、及时地完成物料的配送工作。
2. 负责配送工具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配送工具的正常运行。
3. 负责配送区域的清洁卫生,保持配送环境的整洁。
4. 负责与生产部门、仓储部门及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配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参与配送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配送人员权限:1. 有权拒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物料配送。
2. 有权向相关部门提出改进配送流程和工作环境的建议。
3. 有权拒绝无正当理由的配送任务。
第三章配送流程第六条物料配送前,配送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核对配送清单,确保物料准确无误。
2. 检查配送工具,确保其完好无损。
3. 准备好配送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第七条物料配送过程中,配送人员应:1. 按照配送路线和时间表进行配送。
2. 保持配送工具的整洁,不得擅自改装或损坏。
3. 在配送过程中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4. 严格按照配送清单进行配送,不得随意更改。
第八条物料配送后,配送人员应:1. 核对配送数量,确保与清单相符。
2. 做好配送记录,包括配送时间、数量、质量等信息。
3. 向相关部门或客户反馈配送情况。
第四章配送工具与设备第九条配送工具的使用:1. 配送人员应爱护配送工具,不得擅自拆卸或损坏。
2. 定期对配送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3. 配送工具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配送设备的维护:1. 配送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配送设备。
2. 定期对配送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3. 配送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物流行业仓储管理操作手册第一章仓储管理概述 (3)1.1 仓储管理基本概念 (3)1.1.1 仓储管理的对象 (3)1.1.2 仓储管理的任务 (3)1.2 仓储管理的重要性 (3)1.3 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4)第二章仓储设施与设备 (4)2.1 仓储设施的类型与选择 (4)2.2 仓储设备的配置与维护 (5)2.3 仓储设施的优化布局 (5)第三章仓储作业流程 (6)3.1 收货作业流程 (6)3.1.1 收货准备 (6)3.1.2 收货操作 (6)3.1.3 收货验收 (6)3.2 存储作业流程 (6)3.2.1 货位规划 (6)3.2.2 货物上架 (6)3.2.3 货物保管 (7)3.3 出货作业流程 (7)3.3.1 出货准备 (7)3.3.2 出货操作 (7)3.3.3 出货验收 (7)第四章仓储安全管理 (7)4.1 安全生产责任制 (7)4.1.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定义与意义 (7)4.1.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7)4.1.3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8)4.2 仓储安全管理制度 (8)4.2.1 仓储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8)4.2.2 仓储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 (8)4.2.3 仓储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8)4.3 仓储安全的处理 (8)4.3.1 仓储安全的分类 (9)4.3.2 仓储安全的报告 (9)4.3.3 仓储安全的处理程序 (9)第五章仓储信息化管理 (9)5.1 仓储信息系统的构建 (9)5.2 仓储信息系统的应用 (10)5.3 仓储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11)第六章仓储人力资源管理 (11)6.1.1 管理岗位 (11)6.1.1.1 仓储经理 (11)6.1.1.2 仓储主管 (11)6.1.2 操作岗位 (11)6.1.2.1 仓储管理员 (11)6.1.2.2 仓库保管员 (12)6.2 仓储人员培训与发展 (12)6.2.1 培训内容 (12)6.2.2 培训方式 (12)6.2.3 培训周期 (12)6.3 仓储人员绩效考核 (12)6.3.1 绩效考核指标 (12)6.3.2 绩效考核流程 (13)第七章仓储成本管理 (13)7.1 仓储成本构成 (13)7.2 仓储成本控制方法 (13)7.3 仓储成本优化策略 (14)第八章仓储质量管理 (14)8.1 仓储质量管理标准 (14)8.1.1 货物接收标准 (14)8.1.2 货物储存标准 (14)8.1.3 货物搬运标准 (15)8.2 仓储质量管理体系 (15)8.2.1 质量目标设定 (15)8.2.2 质量计划制定 (15)8.2.3 质量控制与监督 (15)8.3 仓储质量改进措施 (15)8.3.1 员工培训与素质提升 (15)8.3.2 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 (15)8.3.3 质量数据统计分析 (16)第九章仓储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16)9.1 仓储服务标准 (16)9.1.1 服务理念 (16)9.1.2 服务内容 (16)9.1.3 服务质量标准 (16)9.2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16)9.2.1 客户分类 (16)9.2.2 客户关系维护 (16)9.2.3 客户关系拓展 (17)9.3 客户满意度提升方法 (17)9.3.1 培训员工 (17)9.3.2 优化服务流程 (17)9.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17)9.3.5 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17)第十章仓储业务外包与协作 (17)10.1 仓储业务外包的优势与风险 (17)10.1.1 优势 (17)10.1.2 风险 (18)10.2 仓储业务外包的管理与控制 (18)10.2.1 制定外包策略 (18)10.2.2 选择合适的外包企业 (18)10.2.3 签订外包合同 (18)10.2.4 监督与考核 (18)10.2.5 风险防范与应对 (18)10.3 仓储协作与合作伙伴选择 (18)10.3.1 仓储协作 (18)10.3.2 合作伙伴选择 (19)第一章仓储管理概述1.1 仓储管理基本概念仓储管理,是指对存储在仓库中的物品进行有效的收发、保管、维护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
物流管理部仓储与配送管理规程《物流管理部仓储与配送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物流管理部门的仓储与配送工作,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执行。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物流管理部门的仓储与配送工作,包括进货、出货、仓库管理、货物配送等环节。
第二章仓库管理一、仓库布局与设施要求1. 仓库应根据货物种类和特性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货物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查找。
2. 仓库内设备设施应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确保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仓库货物存放管理1. 进库货物应按照相应分类标识进行入库登记,并及时上架存放。
2. 出库货物应按照出库单指示,按序发货,确保及时准确。
三、仓库库存管理1. 仓库应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2. 库存预警机制应建立,确保库存水平处于适宜状态。
3. 入库、出库和盘点等操作记录应完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章货物配送一、配送计划编制1. 根据销售部门的订单和需求,制定合理的配送计划,确保货物准时送达。
2. 配送计划应充分考虑线路规划、时间安排和资源调配等因素。
二、配送车辆管理1. 配送车辆应按照合规要求进行年检和保养,确保行驶安全。
2. 配送车辆使用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行驶里程、加油情况等。
三、配送过程管理1. 配送员应按照货物清单和路线规划进行配送,确保货物送达正确地点。
2. 配送过程中,应注意货物的安全和完整性,确保不发生货损货差事件。
3. 配送完成后,及时向物流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反馈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工作的衔接。
第四章安全管理一、仓库安全管理1. 仓库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仓库内应设置监控设备,定期对仓库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二、货物安全管理1. 仓库内的货物应按照特性分类存放,防止不同品类货物混淆,确保质量安全。
2. 员工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货物,遵循正确的搬运和储存方式,防止货损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