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新城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0.79 MB
- 文档页数:13
北京功能区四大城市功能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简介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是首都功能和“四个服务”的最主要的载体,承担国家政治文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同时具有服务全国的会展、体育、医疗、商业和旅游等功能。
该区域是全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集中了大部分的市级和一些重要的区级商业中心。
城市功能拓展区简介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外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著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也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节点。
该区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教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文化旅游产业发达。
城市发展新区简介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所在。
该区涵盖多个规划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同时是全市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基地。
生态涵养发展区简介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也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该区域生态质量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该区域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六大产业功能区商务中心区简介商务中心区简称CBD,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至东三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
1998年,市规划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2000年6月5日,第76次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将商务中心区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五”计划。
2000年8月8日,北京市政府第82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并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
昌平新城规划昌平新城位于北京市北部,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规划,昌平新城将成为一个现代化新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兼顾居住、商务、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昌平新城规划的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其中约30%用于建设居住区,60%用于建设产业区,剩下的10%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地。
新城规划将充分利用昌平区的自然资源,减少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在居住区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建设多个社区,每个社区配套完善的学校、医院、商业设施和公园。
社区的建筑将以高层住宅为主,以满足人口密集的需求,同时也将建设一些别墅区和独栋住宅,以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
居住区内将充分利用绿地,建设公园、植物园等公共绿地,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在产业区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新城将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型企业园区,打造一个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集聚区。
同时,新城还将建设一些商务大楼和办公楼,提供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入驻。
在公共设施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建设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公共设施,以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
新城还将建设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地铁、公交等,以方便居民和来往的人群。
同时,新城还将建设一些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超市等,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在绿地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建设大片的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新城还将保留一些农田和自然景观,打造农耕文化的传承地,提供农业观光和农业体验的机会。
总体来说,昌平新城规划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提供优质的居住、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和绿地,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拆迁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提升全区环境整体形象,切实做好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拆迁工作,确保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项目顺利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落实区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区人大三届四次会议精神,以实现《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结合集中整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环境卫生的工作要求,坚持统一规划、连片拆除、整体改造原则,尊重实际,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核量拆迁,推动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在较高的起点上顺利建设。
二、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基本情况及拆迁范围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北起东沙河十三陵水库溢洪道,南至南北沙河入沙河水库口,建设用地约736公顷,自北向南连接昌平新城两大组团:昌平组团和沙河组团。
公园拆迁范围涉及6镇20村,分别是:十三陵镇、城北街道办事处、城南街道办事处、南邵镇、马池口镇、沙河镇共6镇;朝凤庵村、松园村、化庄村、营坊村、景文屯村、姜屯村、白浮村、西沙屯村、满井东村、满井西村、路庄村、西二村等20村。
依照《关于拟定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范围情况的函》(规昌函[2009]107号)实际拆迁范围确定如下:十三陵水库溢洪道至京通铁路段,即:北至十三陵水库溢洪道东、西上口线及北京志邦高尔夫练习场南侧道路,南至规划昌平东扩北环路,西至现状各单位用地西边界及河道防护绿带西边界,东至河道防护绿带东边界;京通铁路至京密引水渠段,即:北至规划昌平东扩北环路,南至京密引水渠北路,西至规划滨河路东红线及规划龙水路东红线,东至南丰路及规划昌平新城东区景文屯西路;京密引水渠至北六环路段,即:北至京密引水渠北路,南至六环路,西至森林公园规划河道蓝线西侧70米,东至再生水厂用地西边界及森林公园规划河道蓝线东侧70米;北六环路至北沙河段,即:北至六环路,南至展思门路,西至河道防护绿带西边界、规划滨河路西红线及八达岭高速路东辅路,东至规划北沙河西四路及规划北沙河西三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67【作者简介】杨 艳(1982-),女,硕士,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面沉降监测研究中心)工程师。
贾三满(1961-),男,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海刚(1980-),男,硕士,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
周 毅(1983-),男,硕士,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工程师。
【修改日期】2013-09-28【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11-0067-05【中图分类号】TU984;P642.26【文献标识码】B 【摘要】地面沉降是发生在平原地区城市的最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北京平原区是我国目前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区之一。
文章首先概述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北京规划新城发展布局,按照灾害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轻微区四级标准对各规划新城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评价;综合分析地面沉降与规划新城建设相互影响关系:地面沉降灾害对新城建设造成一定破坏和潜在威胁,而规划新城建设也将促使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进一步发展。
在上述基础上提出规划新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减少地下水开采、科学规划、合理避让等工作建议。
【关键词】规划新城;地面沉降;影响分析;危险性评价;北京ABSTRACT: Land subsidence is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 in the plain region. The plain area of Beijing is one of the areas with serious land subside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nd its main in fl uencing factors. The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layout of planned new cities of Beijing, the paper conducts land subsidence risk assessment for each planned new city according to the four-level standard of seismic area, serious area, general area, and minor area.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new city construction: on the one hand, land subsidence can cause certain destruction and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city construction can result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and subsidence in certain areas. In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ity,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process, reducing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conducting scienti fi c planning, making reasonable avoidance, etc.KEYWORDS: planned new city; land subsidence; impact analysis; risk assessment; Beijing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个人口接近两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
昌平新城规划方案引言昌平新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昌平新城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昌平新城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背景随着北京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昌平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人口和就业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昌平区打造成一个具有完善基础设施和多元化功能的城市副中心,也就是昌平新城。
目标昌平新城的规划目标如下:1.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2.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机会,吸引各行各业的企业和人才;3.建设健康环保的城市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4.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和企业的出行;5.注重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
总体规划昌平新城的总体规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昌平新城将投资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
同时,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和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 居住区规划昌平新城将建设新的居住区,提供多元化的住房选择,包括公寓、别墅和住宅社区。
同时,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生活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3. 商业和办公区规划昌平新城将建设大型商业中心和办公区,吸引国内外企业进驻,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机会。
同时,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商务公园,促进创新和创业。
4. 公共交通规划昌平新城将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快速公交和自行车道等。
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和企业的出行。
5. 环境保护和生态规划昌平新城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建设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同时,推行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文化和旅游资源规划昌平新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规划将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
修复历史建筑,建设博物馆和文化展示中心,同时开发旅游线路,吸引游客。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05•【字号】京政函[2007]7号•【施行日期】2007.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京政函〔2007〕7号)昌平区人民政府:《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昌平新城规划》)已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7次全体会议和市委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同意《昌平新城规划》。
《昌平新城规划》立足于深化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指导思想,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符合昌平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推动昌平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实现北京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昌平新城位于北京西部发展带,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
昌平区的发展建设,要按照推进首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与中心城和其它新城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的疏解,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要在《昌平新城规划》的指导下,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创新基地,打造人文生态景区,建设现代化的和谐宜居新城。
三、同意《昌平新城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昌平区全部行政区域。
在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按照构建“两轴一带、多点一城”的区域空间布局结构要求,保障并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昌平新城的建设,要协调好昌平、沙河两个城市组团的发展建设,积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建设品质。
加强重点镇的建设,使其成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城镇组团。
发挥新城和镇的引领、带动和支持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南邵镇人民政府2010年09月目录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 5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51.1产业发展现状----------------------------------------------------- 51.2社会空间发展现状------------------------------------------------- 61.3城镇空间布局现状------------------------------------------------- 7 2南邵镇“十一五”时期主要问题诊断------------------------------------ 7第二部分需求预估与工作重点--------------------------------- 10 3“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预估 ----------------------------- 103.1昌平区现代化服务型城市功能定位的需求预估------------------------ 103.2昌平新城东区建设的需求预估-------------------------------------- 10 4“十二五”时期我镇发展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124.1促进城乡一体化与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124.2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产业体系完善-------------------------------- 124.3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12第三部分指导思想与功能定位----------------------------------- 13 5“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135.1 总体战略思路---------------------------------------------------- 135.2 指导思想 ------------------------------------------------------- 135.3总体功能定位---------------------------------------------------- 14 6“十二五”发展目标-------------------------------------------------- 156.1总体发展目标---------------------------------------------------- 156.2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166.3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166.4生态发展总体目标------------------------------------------------ 16第四部分“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实施任务------------------------- 17 7旧城拆迁引致的城乡一体化促动与城市空间优化-------------------------- 177.1空间布局规划思路------------------------------------------------ 177.2空间布局规划结构------------------------------------------------ 177.3功能分区-------------------------------------------------------- 19 8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产业发展体系完善-------------------------------- 208.1产业发展思路---------------------------------------------------- 208.2产业定位-------------------------------------------------------- 208.3产业规划布局---------------------------------------------------- 24 9现代城市建设、高尚城市品位与城市统筹管理---------------------------- 269.1旧城改造与拆迁安置---------------------------------------------- 269.2提升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 289.3营造高尚的城市文化品位------------------------------------------ 359.4统筹现代城市的建设管理------------------------------------------ 40第五部分重点建设项目 ---------------------------------------- 43 10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分类-------------------------------------------- 4310.1近期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总体状况--------------------------------- 4310.2中期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总体状况--------------------------------- 44第六部分实施保障与策略 -------------------------------------- 45 11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的深化与监督保障----------------------------- 4511.1科技服务创新--------------------------------------------------- 4511.2金融服务创新--------------------------------------------------- 4511.3产业服务创新--------------------------------------------------- 46 1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主要保障对策--------------------------------- 4612.1深化产业聚集区的保障对策--------------------------------------- 4612.2拓展产业链的主要保障对策--------------------------------------- 4712.3链接与协同要素的主要保障对策----------------------------------- 4712.4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的主要保障对策--------------------------------- 48 1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保障对策 ------------------------------------ 4913.1规划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4913.2设施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5013.3空间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5013.4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保障与对策----------------------------------- 51 14应对经济发展协同下的生态诉求主要保障对策--------------------------- 5114.1多样化生态服务的主要保障对策----------------------------------- 5114.2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保障对策------------------------------------- 5214.3生态诉求与经济绩效协同的主要保障对策--------------------------- 52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1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镇产业发展按照昌平区“强二兴三优一”思路,不断加强“三园三区”建设,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
昌平一主三副含义12月18日,昌平新城东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推介会在北京召开。
推介会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北京铭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科技园拍卖招标有限公司为征集组织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晓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副局长魏钢,南邵镇党委书记林宇,铭嘉公司董事长高建勋,弘都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张铁军,科技园公司代表、首席工程管理顾问胥钢等领导悉数到场参会,与各参选单位来宾齐聚一堂,共谋新城蓝图。
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昌平新城东区面向国际征集城市设计方案。
据悉,此次征集主要面向国内外优秀开发主体和设计机构,意在通过前瞻性和创造性的城市设计,为昌平新城东区中心区规划建设高品质大型城市综合体。
征集自2021年12月9日起,为期100天。
规划设计范围分为区域研究范围和城市设计范围,其中研究范围9.1平方公里,保障三大设施用地面积不低于100公顷,总体建筑规模不超过722万平方米;城市设计范围1.5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166万平方米,拟打造20-3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大型商业综合体,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昌平“两区”建设。
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昌平新城东区面向国际征集城市设计方案。
“两区”政策红利的加快释放,城市开放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叠加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两区”建设主窗口等重大战略机遇,昌平区享有首都北部创新产业带、先进智造产业聚集区等新的发展定位,在首都发展大格局中地位更加重要。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晓东在致辞中表示,在此背景下,昌平聚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建“一带三组团”的全域消费空间格局,开展消费融合创新“十大工程”,加快打造融合消费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
而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的南邵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人。
北京市昌平区简介昌平区位于北京的西北部,是明清王朝的畿辅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
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0万,下辖15个镇(3个地区办事处)、2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77个社区,303个行政村。
昌平区是北京规划建设的11个新城和5个城市发展新区之一,功能定位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和教育等功能”,发展目标是“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
同时,昌平区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公路自行车、残奥会公路自行车3项赛事的举办地和奥运旅游服务区。
生态环境良好。
昌平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燕山、太行山支脉的结合地带;60%为山区,40%为平原,有蟒山、大杨山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长达百里的山前暖带,林木覆盖率约6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
昌平区文物古迹众多,既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又有佛教文化圣地银山塔林和驰名中外的小汤山温泉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自古就以居庸叠翠、虎峪辉金、神岭千峰等“燕平八景”而闻名于世,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27家、旅游景区景点37处。
正在规划建设的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将形成新的公共休闲、娱乐区。
科教资源丰富。
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3所高校,106家科研机构,32个各级各类实验室。
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4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汇集了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名高素质科技人才。
基础设施完备。
区内交通网络发达,有110国道、八达岭高速路、京承高速路、六环路,地铁5号线、8号线、13号线,以及京包、京通、大秦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
水电气热供应充足,截至目前,全区日集中供水能力26.55万吨,供电最大负荷87.36万千瓦,日最高供气量可达19.6万立方米,集中供暖面积为3149万平方米。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昌平新城沙河组团西区十八号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
•【字号】
•【施行日期】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价格
正文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昌平新城沙河组团西区十八号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你委《关于昌平新城沙河组团西区十八号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昌发改报〔2007〕321号)和《关于昌平新城沙河组团西区十八号路道路工程项目招标方案核准的请示》(昌发改报〔2008〕235号)收悉。
为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改善沙河组团西区交通出行条件,经审议,同意你区组织实施沙河组团西区十八号路道路工程。
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和内容:沙河组团西区十八号路道路工程北起顺沙路,南至踩河南路,全长约3.86公里,红线宽35米,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道路横断面结构型式为一幅路。
沿线新建桥梁3座、泵站1座,同步实施雨水、交通、绿化、照明工程及给水、污水、中水等其它市政管线工程。
二、本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
昌平TBD项目简介一、项目宏观发展背景在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在西部,依托生命科学园等创新资源,加快建设科技商务区(TBD),打造中关村北部产业带国际化高端综合服务区。
”加快发展三大先导产业(科技研发、科技商务、信息服务)科技商务产业。
以科技商务区(TBD)为核心,建设高品位的商务服务环境,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服务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注重发展楼宇经济,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配备设施齐全、专业化功能突出的科技商务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昌平产业发展布局图未来五年,昌平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为“两轴两带,三城多点”。
两轴:以京藏高速路沿线为西轴,重点发展科技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以立汤路沿线为东轴,重点发展研发服务和旅游会展产业。
两带:依托北部百里山前暖带的丰富资源,形成文化休闲产业带;在南部七北路沿线,形成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
三城:指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和昌平新城。
发挥未来科技城大型央企研发机构聚集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利用沙河大学城高校的教育科技资源,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孵化转化;提升昌平新城综合服务功能,有效吸引高端产业聚集。
多点:指沿两轴两带分布的重点产业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商务区(TBD)、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数字文化创新中心、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
科技商务区(Technologic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TBD)。
在温榆河畔,以京藏高速路、北清路与七北路的交汇处为核心,涵盖生命科学园、巩华城高端综合服务区以及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大学科技园,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配备设施齐全、专业化功能突出的科技商务产业集群,力争将TBD建设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科技商务中心区和国际化高端综合服务区。
北京市昌平新城东区0302-122地块限价商品住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总论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景文屯村,规划中的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内。
具体四至范围为:北至四合庄北路,南至南环路,西至何营村小街,东至何营东路。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61759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48560平方米,代征道路用地面积约5257平方米,代征绿化用地面积约7942平方米。
该地块规划建设限价商品房,规划建设规模约10683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其中:住宅面积约102716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约4116平方米。
2、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1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噪声:项目地东侧为何营东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南侧为南环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西侧为何营村小街,北侧为四合庄北路,规划均为城市支路,目前尚未开工建设,因此其现状声环境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待项目地周边道路完成规划建设后,项目地东侧的何营东路和南侧的南环路的道路两侧50m范围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其余区域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地下停车场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的规定。
废水:排水水质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噪声:项目建成后,项目地西、北边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1类区”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东、南边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4类区”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1北京·昌平简介
3智力资源
4旅游资源
5宜居环境
6基础设施
7发展空间15服务体系
20优惠政策17知名企业19结束语
2便捷交通
北京·昌平商务花园城市
昌平区位于首都北京的西北部,区域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近百万。
昌平是北京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和教育等功能”,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未来首都经济重心所在。
昌平将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全面落实“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完善城市功能,建设一
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着力打造商务花园城市。
航空:距首都机场33公里,机场北线贯通后仅需15分钟车程;港口:距天津塘沽港不足200公里;
公路:八达岭高速路、京承高速路、京包快速路、立汤快速路、六环高速 路、七北路、机场北线、110国道、109国道等;
铁路:京包铁路、京通铁路、大秦铁路纵贯昌平全境,并设有8座火车站;轻轨:城铁13号线、地铁5号线、市郊铁路S2线以及规划中的地铁8号线、 地铁昌平线
商务花园城市商务花园城市
便捷交通
昌平区汇集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3所大专院校,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等100余所科研机构。
建设中的沙河高教园区已入驻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5所大学,高教园区也将成为
昌平潜在的智力资源库。
昌平区地处温榆河冲击平原和军都山脉结合地带,位于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形地貌多样,自然风光优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四季分明,山峻、林绿、水清、天蓝,有“首都后花园”的美称。
昌平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十三级浮屠的辽代银山塔林、亚洲唯一的坦克博物馆、亚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四个独具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十三陵、华彬、太伟、顺峰,风景秀丽的十三陵水库
和蟒山等十大自然风景区,全国闻名的九华、温都、凤山、天龙源、龙脉、红栌六大温泉。
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北京残奥会公路自行车赛在昌平区举行。
北京六大体育产业功能区之一的昌平区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也正在建设中。
昌平,已成为人们假日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商务花园城市旅游资源
智力资源
沃尔玛、家乐福、翠微、华联、物美、美廉美等商场、超市以连锁形式在昌平开业,给昌平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最大规模的摩尔式购物中心——永旺北京国际商城购物中心坐落于昌平区回龙观地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
昌平区内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泰康人寿、华安财险、晨光担保等多家金融机构;
众多风格迥异的居民住宅区汇聚昌平,碧水庄园、玫瑰园、纳帕溪谷等别墅区不胜枚举;
昌平区综合体育馆被指定为200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举办地。
昌平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电力形成了50万伏-22万伏-11万伏-3.5万伏四级供电网络,电力资源充沛;
多座大型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大型垃圾消纳厂,全部实现程控自动化;
昌平区宽带网络已形成规模,电信设施、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设备先进,覆盖面广。
商务花园城市宜居环境
基础设施
商务花园城市
商务花园城市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总占地面积249公顷,是集生命科学研发、
中试与生产、成果评价鉴定、企业孵化、风险投资、国际交流、人员培训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科技园区,在源头创新、技术支撑、产业化资源、
临床试验和研发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1.48 平方公里,现有1500 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了近2 万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已形成能源科技、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重要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基地。
商务花园城市商务花园城市
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规划面积4 平方公里,是承载国
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若干产业前沿攻关项目的技术集成创新基地;国家材料、能源等支柱产业的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检测实验、情报信息、技术交易、企业孵化和人才培训的技术服务基地;目前已入驻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等项目。
■
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
■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集现代农业、温泉文化和观
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生态型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博览园。
已入驻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国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台湾三益兰花基地等50余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空间布局为“一轴八区”,规划面积65 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户外休闲运动健身、保健康复、户外休闲运动表演、体育旅游,并辅以户外休闲运动咨询、培训、影视、用品租赁、贸易展览和体育文化创意等,形成完整的户外休■ 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聚集区
昌平区拥有较为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昌平区投资促进局、昌平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昌平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大厅和昌平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无偿为进驻昌平区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资选址、法律顾问、投融资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协助企业办理工商、税务等各种手续;行政许可(审批)集中办理等服务。
昌平区借助网络平台,打造了昌平区投资服务网(),其板块如图所示:
投资昌平板块用于展示昌平区的投资环境和投资资源等;企业服务网板块具有查询投资相关政策,企业项目发布等功能;企业信息网板块实现了企业网上宣传、产品展示、供求信息发布等功能。
服务体系
商务花园城市
投资昌平
企业服务网
企业信息网
商务花园城市
商务花园城市
北京 昌平17商务花园城市
北京 昌平
18依托地域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昌平区吸引了以能源科技产业、生物医药产
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旅游会展业、商贸流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为
特色的众多知名企业:
商务花园城市
北京 昌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