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型城市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精品.

大型城市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精品.

大型城市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精品.
大型城市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精品.

本科毕业设计

大型城市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The packaging of large-scale city bus

学院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013班

学生姓名:张振华

指导教师姓名:张敏中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05年6月

大型城市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013班学生姓名:张振华

指导教师:张敏中职称:副教授

摘要汽车车身总布置是汽车概念设计阶段的一项相当重要的方案设计工作。在车身总布置过程中,需要确定的特征参数繁多,空间关系和约束条件复杂,设计方案具有多解性、经验性和综合性。如何高效的进行汽车车身总布置,应当是整个汽车设计周期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环节。本文介绍了某大型低地板城市客车总布置设计,详细叙述了总布置方案设计的全过程,特别是利用人体工程学进行了驾驶员和乘客的位置确定。

关键词城市客车、车身总布置、人体工程学

The packaging of large-scale city bus

Abstract Auto-body packaging is a very important scheme design task during the automobile conceptual design phase. There are so many feature parameters to be determined in the process of auto-body packaging; while spatial relations and constraint conditions are complex,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es are fuzzy. It results in the design scheme being multiresolution, experiential and compromising. So how to process the auto-body packaging highly efficiently is a big problem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in the automobile overall design cycle. This paper has referred the packaging design of the large-scale, low floor city bus, and introduced the whole process of packaging scheme design in detail, especially utilizing the Ergonomics to design the position of the drivers and passengers.

Keywords City bus,Auto-body Packaging,Ergonomics

目录

第一章车身总布置设计概述 (1)

第二章设计简介 (2)

第三章车身总布置的设计、计算及绘图 (2)

3.1 车身坐标系的确定 (2)

3.2 确定地板高度 (3)

3.3 确定驾驶员座椅位置 (3)

3.4 眼椭圆(Eyellipse ) (6)

3.5 布置各种操纵杆件、踏板的位置 (8)

3.6 仪表板的布置 (10)

3.7 前轮罩的设计 (11)

3.8 乘客区座椅的布置 (11)

3.9 乘客门的布置设计 (13)

3.10 踏步的设计 .................................................. 13 总结和体

会 . .......................................................... 14 致谢 ..............................................................

15 参考文献 ............................................................. 16 附

表 . (17)

第一章车身总布置设计概述

在扩大汽车的服务领域和满足各方面多样化要求的前提下,作为汽车三大总成之一的车身,已经后来居上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据统计,客车、轿车和多数专用汽车车身的质量约占整车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质量的16%~30%,其各车型的车身占整车制造成本的百分比甚至还略超过以上给出的上限值。因此,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衡量汽车车身,其经济效益也远远高于其它两个总成。

综观世界汽车工业改革,可以看出,现代汽车是沿着“底盘”——“发动机”——“车身”逐步发展完善过来的。这个发展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

车身设计造型涉及诸如空气动力学,人体工程学、制造工艺学、美学、计算机图形学、结构学、材料学等学科,它是一种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它的制造成本约占汽车总成本的一半,其设计成本比重在整车总设计中已属最大部分,所以车身设计成为制约着汽车制造和新车型开发的关键。由于汽车使用功能的多样性,车身设计、结构和体制等均有其特点,其有关设备投资费用较高,技术难度也较大,所以发达国家历来都极为重视车身技术的开发,虽然车身属于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但除了只在整车总布置受制于汽车上的其它总成部件以外,很多方面(如:外形,制图与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制造与装配工艺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等均与其它总成大相径庭。汽车车身是载运乘客或货物的活动建筑物,相当于一个临时住所或流动仓库,但又受到质量和空间的限制。其涉及面很广,如:车身造型艺术,内部装饰,取暖通风,防震隔音,密封,照明,座椅设计,人体工程等方面;车身材料有逐渐扩大非金属的趋势。车身零部件的加工方法也是各式各样(如:冷冲压,各种型式的焊接、喷漆、电镀、塑料成形等。综合起来看,由于汽车车身的独特性,使得生产工艺、结构力学、人体工程、技术美学、用户心理、交通运输工程、企业管理乃至供销等各种彼此分别很大的学科甚至很多非技术领域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

车身总布置属于汽车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它是在整车总布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整车的总布置提供了汽车长、宽、高、轴距、轮距等控制尺寸。轴荷分配以及水箱、动力总成、前桥、后桥、传动轴与车轮等的轮廓尺寸和位置。据此再参考同类车型的有关数据作为参考,即可以初步确定前悬和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置和角度,发动机罩的高度,前围板位置,座椅位置,内部空间控制尺寸,方向盘位置角度与操纵机构

和踏板的相互位置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按满载情况绘制1:5车身总布置图。

第二章设计简介

本次设计的要求是以6110型11米低地板城市客车底盘(具体参数见附表,结构见附图)为基础,改装为用于城市公交客运的大型客车。

设计11米低地板城市客车,初步定位市区主干道的客运市场上。因为市区主干道宽敞,路况较好,同时也是城市的窗口,人流量大,市场前景可观。

作为城市客车,它要求:①座位数在40座左右;②车身空间充裕,给人以视觉舒适感;③乘客区有较多的扶手及站立空间;④地板高度应尽可能的降低,方便乘客上下车;⑤驾驶区安排合理,驾驶员操纵灵活、安全。

基于以上几点,本着“自下而上、从前到后、由内向外、以人体为中心”的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应用了人体模型去模拟坐姿以定出符合人体生理要求的座椅位置。

主要控制尺寸:

总长:11177mm 总宽:2480mm

总高:3200mm 轴距:5700mm 轮距:前:2020mm 后:1860mm 接近角:8°

离去角:7°第三章车身总布置的设计、计算及绘图

3.1 车身坐标系的确定

关于坐标系,《汽车车身制图》(QC/T490-2000)有如下的规定:

1 坐标系的确定:用右手定则确定坐标系,X 为汽车的长度方向,Y 为汽车的宽度

方向,Z 为汽车的高度方向。

2 零平面的确定:(按汽车满载时确定)

零平面平行于图样的边框线。

①高度方向的零平面:一般取沿车架纵梁上缘上表面平直且较长的一段所在的平

面,无车架的车辆可沿车身地板下表面平直且较长的一段所在的平面作为高度方向的零平面。记作0Z ,0Z 上方为正,下方为负。

②宽度方向的零平面: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平面。记作0Y ,0Y 的右侧为正,

左侧为负。(顺着汽车行驶的方向)

③长度方向的零平面:取过前轮理论中线心并垂直于高度零平面的平面。记作0X ,

0X 的后方为正,前方为负。

3 坐标平面:平行于零平面的平面,它是用来确定车身各部分相对位置关系。

4 坐标线:坐标平面在投影平面上积聚而成的直线,用细实线表示,间隔为

100mm

或其整数倍。 5 坐标线的标记:

每一根坐标线的一端(在0#图纸幅面以下的图样中)或两端(在0#图纸幅面及其以上的图样中)都应注有表示该坐标线距离零平面距离百分之一的数值标记和表示该坐标线方向的字母标记。数值和字母标记的字号为7号字且一律水平书写。例如“-4X ”表示该坐标线为位于长度零平面之前,距离0X 为400mm 的长度方向坐标线。

6 图面布置:主视图按汽车自右向左行驶方向布置图面

3.2 确定地板高度

原则:在保证必要的间隙条件下尽量减小地板高度。

设计:要求过道处地板离地高度为650mm 。已知轮胎的规格为10.00—20 16层级,车轮型式为7.5—20(10孔)。查GB9744-97《载重汽车轮胎》,可知,车轮的静力半径为502mm ,自由半径为527.5mm 。又已知车轮的轴心位置,即可以确定地面的位置。再根据过道地板离地高度为650mm ,可得到过道地板平面在车身坐标系中的位置,从而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3.3 确定驾驶员座椅位置

这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驾驶员座椅与操纵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称为驾驶员位置(driving position)。在进行车身总布置设计时,重要的一环就是驾驶位置,确定坐在驾驶员座椅上的人与汽车操纵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它是汽车人体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行使过程中, 油门踏板是经常需要踩的, 驾驶员总是脚放在它上面, 油门踏板与地板的支点在行使过程中几乎总是与驾驶员脚后跟点相一致. 在人体工程学上通常就将此点作为人体的踵点(A.H.P , 在汽车人体工程学上, 由于对不同车型, 驾驶姿势不同, 人体身躯与大腿活动的铰接点—胯点(H.P 也将发生变化, 因此在确定人车的关系时胯点也将发生变化, 因而在确定人车的关系时把胯点(H.P 作为人体的基准点. 一般说来 ,将A.H.P 作为H.P 的基准点, 也就是说, 如果用H.P 将人体与人体舒适性联系起来, 那么A.H.P 就将汽车与人体联系起来。H.P 以及方向盘中心W.P 相对A.H.P 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距离hx,hz,wx,wz, 及体腿角γ、座椅靠背角β、方向盘倾角α等

尺寸是相互关联的, 它们之间按人体工程学上的某些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驾驶位置是一个整体的有机整体,并不是象一个简单函数那样由几个独立因素简单决定的。所有参数互相关联,确定了驾驶员的位置。

设计方法:由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可知,车身布置不能以适合中等身材的人体尺寸为依据。采用“平均人”的设计方法,既不能准确地确定车身的最大或最小尺寸边

界,也不能确切地回答" 某一车身布置是否适合大多数人的身材" 的问题。新的设计观点,车身布置应适合不同身材的一群人——80%或90%的大多数人。由数理统计可知,可引入“百分位”的概念,它表示对应于每一种身材尺寸都可以求得小于该尺寸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数,如95%百分位身高是182cm ,表示有95%的人的身高低于在182cm 。

首先确定H.P 与A.H.P

在进行工作空间、操作位置的综合设计和分析时,常常不仅需要单一的某项人体尺寸,并且需要同时考虑和应用多个相互关联的人体尺寸。

于是人们将人体尺寸进行分析整理,合理归并,并将人体关节实际的复杂转动简化为绕固定轴的简单几何学转动。并将人体体表轮廓尺寸按一定的比例换算成人体关节点的尺寸。从而设计制作出各个关节均可活动的二维人体模板。

二维人体模板是H 点人体模型的平面表达,是一种理想的辅助设计工具。人体模板一般由躯干、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脚(带鞋)等几个板块组成,通过模拟人体各关节的平面铰接相连,各板块均可绕铰接点转动,以便摆成各种姿势。

在车身布置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第95、50、5百分位三种人体模板。分别代表大、中、小身材的人体。并且为适应车身总布置图的比例还要制成各种比例(如1∶1、1∶2、1∶5等)。借助人体模板,使人—车界面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可以得到模拟,能够比较详细地观察分析人—车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便尽早识别和排除错误的和不合理的设计位置。

由GB/T15759-1995《人体模板尺寸》可查得并计算出人体模板各部尺寸(见附表)

为了更合理的进行驾驶位置的设计布置,采用女子第5百分位、男子第95百分位的尺寸制作人体模板。

原则:确定驾驶姿态角的舒适范围

通过调整人体坐姿使人体模板处于舒适角范围,这样即可确定H.P 和A.H.P 点。通过摆放人体模型(具体过程见附图),即可得出决定驾驶位置的参数及相关角度(95百分位)

在研究5% 百分位的人体模型时,由于在此百分位内的人个子矮小,在摆人体模型时,假如方向盘固定不动的话,5% 百分位的人不能在舒适的范围内。

解决的方法:

1)方向盘可调。即方向盘可以做成一个可绕轴旋转的形式。通过调整方向盘的角度达到符合要求的尺寸。

2)改变A.H.P 点,抬高A.H.P 点亦可达到目的。

综合以上两点,因A.H.P 点是一个较固定的点,它一经确定,便不能再变动。而方向盘倾角却可以调整,当5% 百分位的人驾驶本车时,只要将方向盘调到合适的范围即可。

最后H.P (-1180,-705,880)

最前H.P (-1285,-705,830)ΔHx=105mm, ΔHz=50mm A.H.P (-1790,-365,425)由此得Rˊ点(-1180,-705,805)

G 点(-1080,-705,805)

驾驶员座椅规格与尺寸(参见GB/T 13057-91)(见附表

3.4 眼椭圆(Eyellipse )

SAE 眼椭圆Eyellipse 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车身工程委员会人体模型分会提出的术语,由眼睛(Eye )和椭圆(Ellipse )两个词合成。该术语用来描述汽车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上时,他们的眼睛位置在车身坐标中的分布范围的统计表示法。

由于身材、坐姿及驾驶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一群汽车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不可能是

某个固定的点,而是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必须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这个分布范围。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车身工程委员会人体模型分会对美国各州(包括少数欧洲、亚洲其他国籍)的2300名男女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车中时他们的眼睛

位置进行摄影测量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汽车的侧视图和俯视图上,驾驶员眼睛位置的分布均服从二维正态分布。

眼椭圆是驾驶员视线的出处,是汽车视野性分析、设计的基准。一切与视野性相关的布置设计均应以此为依据。

第X 百分位眼椭圆表示:若在投影图中任意作一条该眼椭圆的切线,则有X%的驾驶员的眼睛位置分布在切线的含有眼椭圆的一侧,而有1-X%的驾驶员的眼睛位置分布在切线的不含有眼椭圆的另一侧。

眼椭圆在车身布置图上的画法 1 眼椭圆样板的绘制

①建立眼椭圆自身坐标系, X -X 轴向前为负,向后为正,Y -Y 轴向右为负,向左为正,Z -Z 轴向下为负,向上为正;

②根据H 点的水平调节量ΔHx , 查附表, 确定眼椭圆中心在自身坐标系XYZ 中的位置数据X ,Z ,Y 左眼,Y 右眼,确定左右眼椭圆的中心位置;③根据H 点的水平调节量ΔHx , 查附表, 确定眼椭圆的长短轴. ΔHx=105,故X=1.8

Z=-5.6

Y 左眼=-6.4

Y 右眼=58.0

长轴=147 短轴(侧视图)=86 短轴(俯视图)=105

④确定眼椭圆的方向角

在侧视图上眼椭圆长轴的倾角为 -6.4?(前低后高)。在俯视图上眼椭圆长轴的倾角为5.4?(向右偏转)。至此,可以制作出眼椭圆样板。

2 眼椭圆样板在车身标准图上的定位——确定眼椭圆自身坐标原点在车身坐标中的位置

①在侧视图中的定位

在侧视图上作垂直工作线和水平工作线两线的交点即为靠背角为25?时眼椭圆自身坐标原点。

垂直工作线:过最后H 点(即R 点)所作的垂直线。

水平工作线:在最后H 点(即R 点)上方距R 点635mm 所作的水平线。

在侧视图中确定眼椭圆自身坐标原点的位置

根据座椅靠背角,在附表中查得眼椭圆自身坐标原点相对于垂直工作线和水平工作线的偏移量。即可确定眼椭圆自身坐标原点在侧视图中的位置。

靠背角=12°故, 水平偏移=-118.3 垂直偏移=23.3

②在俯视图上确定眼椭圆自身坐标原点的位置

将左右眼椭圆中心连线的中点置于H 点上, 且保持X -X 轴与汽车纵向中心线相平行。

下图既是此次总布置设计的眼椭圆样板.

3.5 布置各种操纵杆件、踏板的位置

操纵杆件和踏板的位置也是以座椅的位置为基准,布置原则是必须在驾驶员最大工作范围内,尽量在最佳操纵空间内。

由国标GB/T13053-1991《客车驾驶区尺寸》(见附表)中规定,变速杆手柄和驻车制动手柄在任意时,距驾驶区的其它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不小于50,且变速杆手柄在任意时均应位于转向盘下面和驾驶员右边,在Rˊ点之前,不低于座椅表面,投影平面上距离不大于600,故而初步布置手柄制动手柄为(-1450,-350,780),变速杆手柄位置(-1384,-205,1023),此时的操纵杆布置还需经手伸界面校核。由人体工程学,驾驶因子:

G=0.0018Hz-0.0197β+0.0027D +0.0106α-0.0011Wx +0.0024Wz +0.0027γ-3.0853 X

X

其中:

计算手伸界面:

G=0.0018Hz-0.0197β+0.0027D +0.0106α-0.0011Wx +0.0024Wz +0.0027γ-3.0853

=1.2554

d=786-99*G=786-99*1.2554=661.7154

Hx=610

d -Hx=661.7154-610=51.7154>0

则基准面HR 纵向地位于最后H 点处,本次设计驾驶员男女比例取为90/10。则新的原点O 坐标为:

X=X(H.P. )=-1180

Y=Y(H.P. )=-705

Z=Z(H.P. )=880

手制动手柄位置(M ):(-1450,-350,780)

变速杆手柄位置(N );(-1384,-205,1023)

则在新的坐标系为:M ′(270,355,-100)

N ′(204,500,143)

查附表表男女比例为90/10得:

M ′极限位置572.25>270,故在手伸界面内,手制动操纵杆件布置合理;

N ' 极限位置571.5>204,故在手伸界面内,变速器杆布置合理。

下面进行脚踏板的布置设计:

对于需要一定踏板力的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来说,仅确定与座椅的距离还不够,还必须考虑它们相对于座椅的高度差。因为踏板相对于座椅的高度差决定了脚掌踩在踏板力Pk 的大小,一般来说Pk 的大小随座椅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座椅高度增加使驾驶员的腿和踏板支杆几乎可成一直线,驾驶员背部得到有力的支承。

为此,踏板相对于座椅表面的最佳位置是在两者高度差hp=100~300mm 范围内。同时参照国标GB/T13053-1991《客车驾驶区尺寸》有关制动器、油门、离合器、踏板中心的要求,使它们不太远,并使油门踏板低于制动踏板。

油门与制动器踏板布置在同一侧,即右侧,这样符合人们的习惯,安全性能好。具体位置坐标如下具体坐标如下:

油门踏板坐标: A (-1983,-365,523)

制动器踏板坐标: B (-1983,-525,565)

离合器踏板坐标: C (-1914,-880,555)

踏板位置对驾驶员施于踏板上的力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3.6 仪表板的布置

在仪表板的设计中,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从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出发,进行仪表板的布置、造型与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以保证驾驶员视觉与操的需要,保证驾驶员与乘员的安全。且仪表板的安全性、操纵性在设计中要特别考虑,因为在行车过程中,仪表板也是造成对驾驶员及乘客人身伤害的主要部件。若操纵性良好,可以提高操纵效能,提高安全性。仪表板的位置应在驾驶员良好的视野范围内,一般使其法线与驾驶员水平视线成30 左右的夹角。仪表板面距驾驶员的眼睛位置不应太远,一般不应大与710mm ,同时仪表板各开关按钮的间隔以60-

90mm 为宜。仪表板面的角度还应当保证当阳光入射时光线平行于仪表面不致于产生反光,故应以深色为

主。同时考虑到人的眼睛自然视角为上下15?,头部自然视角为上下30?,也就是在水平线上下45?范围内布置仪表板是比较合理的。

3.7 前轮罩的设计

通过画转向轮跳动图确定,转向轮上跳并转向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从而决定轮罩形状及翼子板开孔形状,并可检查转向轮与纵拉杆,车间的运动间隙是否足够。但由于画此图比较难也很难确定范围,故可根据经验来取值。由经验可知,大小等于挡块距车架距离加上一拳高。

该车前悬采用独力悬架,所以可确定不发生干涉轮罩的半径不小于650mm 轮罩宽度不小于450mm 。

本车选取轮罩半径为680mm ,罩宽550mm 。

转向轮跳动图如下

3.8 乘客区座椅的布置

由底盘参数可知,整车允许最大总质量Mt 为14460kg ,整车整备质量Mk 为9600kg ,装载货物质量M W =Mt-Mk=14460-9600=4860kg。GB12428-90《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定义每位成员的平均质量M R 为60kg ,故本车的额定乘员人数N=MW /MR =4860/60=81人。

确定座椅布置方案:

方案一:采用2+2排列,即在车两侧布置两排座椅,侧围厚50mm, 座椅宽度800mm (双人),座椅至侧围距离30mm ,通道宽度最大为2480-50*2-30*2-

800*2=720mm

方案二:采用2+1排列,乘客门一侧采用单人座椅,另一侧采用双人座椅,由于布置较紧凑,将由于轮罩影响乘客舒适性的座椅方向改成反方向。图中虚线所画为反向座椅。座椅宽度400mm (单人)、800mm (双人),通道宽度最大为2480-50*2-30*2-400-800=1120mm

方案三:布置座椅与方案二相同,但不用反向布置而是采用适当升高局部地板的位置。通道宽度最大为2480-50*2-30*2-400-800=1120mm

方案四:采用1+1排列,增加站立面积,满足城市公交客流量大的需求。通道宽度最大为2480-50*2-30*2-400*2=1520mm

综合比较以上四个方案,选择方案四,来进行本次设计的乘客区座椅布置。座椅数为37+1座。乘客座椅的规格与尺寸,参见附表 GB/T13059-91《客车乘客座椅尺寸规格》。

3.9 乘客门的布置设计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外摆式车门由于它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在越来越来多使用,本车也可以采用。但考虑到成本的控制,前、后门均采用内摆式车门。门框尺寸为:前 1000mm×2260mm 后 1250mm×2260mm 。

3.10 踏步的设计

12m纯电动旅游客车总布置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12m纯电动旅游客车总布置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车辆工程班级车辆1001 学生姓名吴祺靖 一.设计(论文)题目:12m纯电动旅游客车总布置设计 二.设计原始参数:(1)客车总长:12m; (2)续驶里程:≥120km; (3)最高车速:≥90km/h; (4)附件:电空调(28000kcal/h)、辅助转向助力 三.设计(论文)要求:(1)完成总布置设计 (2)完成若干局部布置设计 四.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1设计(论文)说明书(根据大纲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2设计(论文)图纸(1)总布置图1张以上(2)局部布置图3张以上 3其它(1)文献综述1篇,4000字以上(2)外文文献翻译1~2篇,外文印刷字符不低于2万个(3)开题报告1篇,4000字以上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限: 任务书发给日期2013 年11 月22 日 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 年11 月22 日至2014 年 6 月11 日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谢伟东 周鸿波 学科(方向)负责人宁晓斌 12m纯电动旅游客车总布置设计

姓名:吴祺靖指导老师:谢伟东/周鸿波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 人类的科技在工业化时代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自汽车发明以来,汽车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新能源客车应运而生,而纯电动客车作为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被各国和各大汽车公司投以巨资研发。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12m纯电动旅游客车的动力选型和总体布置。动力选型包括驱动电机与动力电池的选型,以及传动系统参数的确定,总布置包括动力系统的布置,驾驶区和乘客区的布置以及其它系统布置。对主要参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并且借助CAXA和CAD等软件绘制出总布置图及相关的局部安装图。 关键词:纯电动旅游客车,新能源,动力选型,总布置 General Arrangement Design of 12 m Pure Electric Tourist Bus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要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车身概论 1、汽车的三大总成是什么? 答:底盘、发动机、车身。 2、简述车身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答: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与车身,我们所看到的汽车概念大多指车身概念,汽车的改型或改装主要依赖于车身。 3、车身有什么特点? 答:a:汽车车身是运载乘客或货物的活动建筑物,由于其在运动中载人、载物的特殊性,所以汽车车身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空气调节、结构设计、造型艺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复合材料、电子电器、防音隔振、装饰装潢、人体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b:自1885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以来,汽车车身的造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车车厢形车身;20世纪20、30年代的薄板冲压焊接箱形车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冷冲压技术生产的体现流线型、挺拔大方的车身。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现代汽车的各种车身造型已初具雏形,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更使得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得到了飞速发展。 4、简介车身材料。 答:现代汽车车身使用的材料品种很多,除金属(主要是高强度钢板)和轻合金(主要是铝合金)以外,还大量使用各种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木材、油漆、纺织品、皮革、复合材料等。随着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为了轻量化以及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的加工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5、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焊(铆)接在一起即成为车身总成,该总成必须保证车身的强度与刚度,它可划分为地板、顶盖、前围板、后围板、侧围板、门立柱和仪表板总成。车身前板制件一般是指车头部分的零部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6、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 答:车身按照承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车架设计指南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底盘部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1、架的主要功能: 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驾驶室、货箱和有关操纵机构。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2、车架的类型: 主要类型 目前,汽车车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或称脊骨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其中以边梁式车架应用最广。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形,也有的做成Z字形或箱形断面。其结构特点是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型车和发展多品种汽车。被广泛采用在载货汽车和大多数的特种汽车上。近代轿车为了保证良好的整车性能,尽量降低中心和有利于前后悬架的布置,把结构需要放在第一位,兼顾车架加工工艺性,所以车架形状设计的比较复杂而实用。 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因此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以做成管型或箱型。这种结构的车架有较大的扭转刚度。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布置等优点因此被采用在某些轿车和货车上。 综合式车架比较复杂,应用比较广,一般轿车上使用。 车架的几种结构 车架主要有以下结构形式: 1.箱横梁和发动机支撑梁 横梁总成支撑发动机、水箱、保证车身的扭转刚度 发动机支撑梁和水箱横梁均有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发动机支撑梁为封闭断面。 发动机支撑梁与车身连接处通常装有橡胶缓冲块。

材料:支撑梁上下体材料常采用为SAPH440其它BH340 表面处理为电泳。 2.车架 副车架带控制臂总成承受前轴载荷、支撑车身、动力总成、转向机、前悬挂、制动器等 副车架、控制臂均为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封闭断面。 控制臂与副车架连接处采用橡胶衬套,起到改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材料:副车架上下体材料为常采用SAPH370(370为抗拉强度)其它为SPHE、SPHC,表面处理为电泳 3、纵梁 发动机纵梁总成支撑动力总成 1、动机纵梁总成均由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封闭断面。

中顺轻型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

摘要 本文对中顺轻型客车进行了底盘总体布置的设计,并对其进行了转向系的运动校核。 文中对中顺轻型客车底盘各主要部件进行总体的布置设计以及对相应的参数进行了选取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总体布置设计,对汽车底盘布置形式进行了选择,这样就确定了轴数、驱动形式和发动机的安装位置。根据所确定的汽车底盘布置形式,考虑到乘车的舒性以及对商务车的基本性能的要求来进行了汽车主要尺寸参数和性能参数的选取和计算,在此基础上选取并确定了底盘各部件的动力总成、减振器及转向器等。最后参考了同类车型的底盘总布置方案来对中顺轻型客车进行底盘总布置,并绘制了底盘的总布置图。 本文在底盘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转向系的运动干涉问题进行了校核。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图解法,对转向系在向左、向右转向时的不同情况进行校核,并测试其合理性,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匹配合理,切合实际。 关键词:轻型客车;底盘;总布置;运动校核;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is the chassis overall layout design of the ZhongShun light bus , and then check the locomotion of the steering system of this bus. This discourse select and count the layout design and the relevant parameter of the chassis`s main parts of ZhongShun light bus , On the basic of this , we finally finished this layout design , selecting the form of the layout design , and then we need to ensure the number of shafts、the type of drive and the mounted position of engine . And then , with the ensure the form of the chassis overall layout ,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mfort of the bus and the basic capability need of the commercial vehicle , to select and count the parameter of the main size and the capability . With the basic select and ensure every the chassis`s parts , such as power assembly, Shock Absorber, steering and so on. At last consult the chassis layout project of homogeneous model of the car ,to make the layout of the ZhongShun light bus`s chassis , and protract the chart of the chassis overall layout. On the course of the design of the chassis ,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e comfort and the safety of the automobilism , we check the interference movement to the steering system . On the course that we use the graphical method, check the different case when the steering system turn left or right . The analysis reault indicate that all the design of the steering systerm are matching with reason and practicableness. Key words:light bus; chassis;layout;check the locomotion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线束总体设计 1.1.1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线束的总体布置; 2、前舱线束的布置; 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4、仪表线束的布置; 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 6,四门线束布置; 7、空调线束布置; 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 9、顶棚线束布置 10、后保线束布置 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启动机、、(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动力总成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在整车中,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

中型客车的总布置设计(论文+DWG图纸)

第一章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 1.1设计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行时对汽车的舒适性的要求也随之增大;另一方面,我国的高速公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基本形成网络化,或正逐步网络化,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尤其是以生产公路客运汽车为主的客车企业来说,这些都蕴藏着商机。但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并且很不平衡,还有,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社会,中低收入的老龄人口的出行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这为客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即就是说,中低档客车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仍然是穷国多,富国少,穷人多,富人少,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中低档大客车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这么说,发展舒适性较高的中低档客车不仅是客车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世界及我国的客车企业都正在致力于发展舒适性较高的豪华型大客车,对中低档客车这一块反而关注的较少,这就形成了市场空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国外企业十分看好我国高档大中型客车市场,是因为国内客车行业合资和引进的产品现在已基本和国外原装产品处于同一档次,且价格具有明显优势,这迫使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国外企业更加在中国积极寻找合资、合作的机会。这也将给我国客车生产企业带来参加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我们应致力于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客车,这样才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2设计原则 1.按GB/T12427-90<<客车产品系列型谱>>分类,本车属于车长 7m-10m的基本系列,根据需要可按型谱变形. 2. 按照GB/T13053-91《客车驾驶区尺寸》和GB/T13055-91《客车乘客区尺寸要求》,对驾驶区和乘客区进行了布置。 3.符合GB7258-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GB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的要求,同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使其乘坐舒适性提高. 4.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按照GB/T13057-91《客车驾驶员座椅尺寸规格》和GB/T13059-91《客车乘客座椅尺寸规格》布置。 5.客车结构强度的规定按GB/T17578-1998设计. 6.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 7.贯彻“三化”原则。 8.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9.整车的造型采用圆基调,大圆弧过渡。 10.优化设计,减轻自重。 第二章国内外客车行业现状及形势分析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汽车底盘总体设计规范 某公司产品研究院 二○一九年六月

1 总布置设计注意事项 1、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及主要尺寸,提出整车设想(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1、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及运动校核。 1、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及控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1、4正确处理好整车与部件、部件与部件的设计、使用和制造之间的矛盾,使产品符合好用、好修、好造和好看的原则。 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步骤 2、1收集资料和整车设想:在明确所开发车型的主要使用用途,主要技术经济要求、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以及此类车型的使用环境,道路条件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车型的技术情况以及该类车型配套的各大总成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另外需了解相关的标准、法规等情况。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整车的初步方案。 2、2编制设计任务书:总体方案经过讨论后,可以确定车型的主要参数,初步确定各总成的位置,编制出设计任务书。 2、3设计任务书批准后,通过总布置计算、校核、准确地计算出各总成尺寸和主要性能参数,下发联系单。 2、4协调各总成间的关系,绘制总布置图,避免各总成间的干涉情况。 2、5试制、试验、修改和定型:设计完成后,总体设计人员应参加试制、试验、记录并解决试制和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同时还应测定车辆的整体质量、满载质量以及轴荷分配,并进行修改设计。 3 总布置设计应进行的主要计算 3、1轴荷分配。 3、2稳定性。 3、3最小转弯半径。 3、4动力性计算。 3、5燃料经济性计算。 3、6成本预算。 4 总布置设计中的几种校核图 4、1转向轮跳动图。 4、2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运动图。

市内公交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摘要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前进,现代汽车车身总布置也在迅速变革与发展。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和现代化制造方法的发展促使汽车车身总布置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与创新艺术风格的有机结合也影响着车身总布置的美学实践。然而,每一款新车型的问世都离不开车身总布置和它的设计工具,汽车车身总布置是汽车概念设计阶段的一项相当重要的方案设计工作。 本文介绍了某大型低地板城市客车总布置设计,详细叙述了总布置方案设计的全过程,特别是利用人体工程学进行了驾驶员和乘客的位置确定,使驾驶员及乘客座椅等车内设施符合人机工程学,保证驾驶员和乘客有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 设计此款公交车的目的是初步定位市区主干道的客运市场上。以其优势竞争市区主干道客运市场,并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车身总布置设计;人机工程学;城市公交车

Abstract Follows the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ceasing advance, the modern automobile body is always arranging also in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Th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the aerodynamics and the modernized manufacture method development urges the unceasing renewal and the consummation which the automobile body always arranges, traditional and the innovation artistic style organic synthesis is also affecting esthetics practice which the automobile body always arranges.However, each section new vehicle being published cannot leave the automobile body always to arrange and its design tool, the automobile body total arrangement is an automobile conceptual design stage quite important project design work. This paper has referred the packaging design of the large-scale, low floor city bus, and introduced the whole process of packaging scheme design in detail, especially utilizing the Ergonomics to design the position of the drivers and passengers, Facilities accords with man-machine engineering , ensures that the pilot and the passenger have safe , comfortable riding in within making the pilot and the passenger seat wait for a bus environment. The downtown area turnpike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 marketplace designing that this money public transit vehicle purpose is that the first step fixes position is upper. And the marketplace competing for downtown area turnpike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 with whose advantage, captures certain market share. Key words:Auto-body general arrangement;Ergonomics ;City bus

汽车总布置设计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总成选型和匹配、整车性能计算、运动学校核、人机工程设计和校核、三维装配、确定设计硬点和设计控制规则。 具体内容包括空间布置和性能相关项目布置。具体如下表 布置的内容布置的项目 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悬架、轮胎的布置;座椅布置;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载货空间的布置;燃料箱、备胎的布置;车身及内、外 饰件的布置 性能相关项目布置 油耗燃料箱容量 制动性能质心位置、轮胎尺寸 操纵稳定性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 NVH性能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 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 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 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 机动性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 发动机冷却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 2、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步骤 (1)定义整车结构及外形尺寸。进行整车总布置时,首先应初步定义汽车的型式(包括轴数、驱动型式、布置型式、车身型式等),然后选择动力及轮胎型号尺寸,接着对整车的外形尺寸进行定义(包括总长、总宽、总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最小离地间隙等),另外还需确定汽车的质量参数 (2)确定假人百分位,定义H点位置。整车布置加人一般用95百分位美国男人和5百分位日本女人,躯干角一般前排为25°,后排为23°。 (3)确定眼椭圆、头部包络线。眼椭圆定义按SAE J 941进行,头部包络线做法按SAE J 1052的规定。头部包络线完成后,顶盖的最低高度可确定。 (4)进行前视野校核。按GB11562的规定,对效果图进行前视野校核。 (5)进行车身零件和总成布置。根据GB14167,结合效果图初选S值,确定安全带安装点初步范围;根据GB17354,确定前后保险杠的位置范围;根据选定的假人,布置合理的手臂到方向盘尺寸和脚到踏板的尺寸,从而确定方向盘中心位置及踏板位置,参考GB/T 17876;根据车轮跳动的包络线,确定合身轮罩等尺寸;进行车内外零部件的布置。 (6)确认发动机盖位置,进行动力总成布置。根据前视野校核结果,即可确定发动机盖上平面上限(应低于前视野下限线),结合此因素,可进行动力总成的初步布置。动力总成上平面到发动机盖下平面的距离一般应为40~50mm,如考虑到行人碰撞安全性,应加大到60mm 或将发动机盖材料改为塑料。动力系统布置时,应考虑轴荷分配、面积利用率、传动轴夹角、最小离地间隙等因素。 (7)进行底盘系统布置。应注意相对运动的零部件进行运动校核,确定它们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空间,并防止各部件之间产生运动干涉,如车轮的跳动、传动轴的跳动等。 (8)应性及车内外人体、人机工程学校核。针对国家对汽车产品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对整车、零部件布置的符合性进行校核,另外,对国家尚未要求但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应考虑符合性。按设计经验及相关参考资料,对车内外零部件尺寸、布置位置的合理性进行人体、人机工程学校核。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长途大客车总布置设计

二○一二届毕业设计长途大客车总布置设计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白新龙 学号:2201080329 指导教师:张平 完成时间:2010年6月15日 二〇一二年六月

摘要 长途大客车日益在人们生活中凸显其重要性,而总布置是其他设计的前提条件,宏观操控全局。 本设计参考市场同类客车及国家相关标准,对汽车的造型内饰等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基本尺寸工艺,构建了长途客车的基本结构及外形,并对驾驶员视野进行了校核,根据客车行驶条件及生产要求,选择了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桥等部件,按相关要求对质心、轴荷分配及动力性进行了计算,根据长途大中型客车相关法规和人体工程学,对大客车驾驶区进行布置和乘客区座椅进布置设计,在车身布置中利用人体样板和眼椭圆对驾驶区中的操纵件和座椅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大致估算了风窗玻璃,最后对车身附件进行了设计,大致完成了此总布置。通过这次设计了解了一辆汽车设计的严肃性及艰巨性,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起指导作用。 关键字:长途客车,人体样板,车身布置,计算,设计

ABSTRACT Touring bus in people's life increasingly highlights its importance, and it's the premise of other macroother design layout ,controled the global. This design reference market similar buses and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for cars, the modelling of the interior design, make sure the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basic size coach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appearance, and checks the vision to the driver, according to passenger cars driving conditions and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choose the engine, transmission and clutch and other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related requirements on centroid, shaft jose allocation and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long distance large and medium-sized buses with human body engineering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 area decorate area layout design, in seat into the body is decorated in using the human body model and the eye of driving the elliptical seat area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manipulation of pieces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Roughly calculated the window, wind to body accessories model the final design, substantially completed the general arrangement. This design understand a car design and arduous, the seriousness of the will to my later work period instruction function. KEY WORDS :touring bus,body model,layout ,calculate,design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车身: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2、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概念设计:指从产品构思到确定产品设计指标(性能指标),总布置定型和造型的确定,并下达产品设计任务书为止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4、H点:H点装置上躯干与大腿的铰接点。 5、硬点:对于整车性能、造型和车内布置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 6、硬点尺寸:连接硬点之间、控制车身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空间尺寸。 7、眼椭圆:不同身材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车内时,其眼睛位置的统计分布图形;左右各一,分别代表左右眼的分布图形。 8、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指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廓面。 9、迎角:汽车前、后形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0、主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能力。 11、被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12、静态密封:车身结构的各连接部分,设计要求对其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密封关系是固定不动的。 13、动态密封:对车身上的门、窗、孔盖等活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称为动态密封。 14、百分位:将抽取的样本实测尺寸值由小到大排列于数轴上,再将这一尺寸段均分成100份,则将第n份点上的数值作为该百分位数。 二、简答 1、简述车身结构的发展过程。 没有车身——马车上安装挡风玻璃——木头框架+篷布——(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木板——(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薄钢板——全钢车身——安全车身。 2、车身外形在马车之后,经过了那几种形状的演变?各有何特点? ①厢型:马车外形的发展②甲虫型: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流线型车身③船型:以人为本,考虑驾乘舒适性④鱼型:集流线型和船型优点于一身⑤楔型:快速、稳定、舒适。 3、车身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舒适、安全、美观、空气动力性。 ①结构强度足够承受所有静力和动力载荷;②布置舒适,有良好的操纵性和乘座方便性;③具有良好的车外噪声隔声能力;④外形和布置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良好的视野;⑤材料轻质,减小质量; ⑥外形具有低的空气阻力;⑦结构和装置措施必须保护乘员安全;⑧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易于制造和装配;⑨抗冷、热和腐蚀抵能力强;⑩材料具有再使用的效果;⑩制造成本低。 4、车身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①车身外形设计的美学原则和最佳空气动力特性原则。②车身内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③车身结构设计的轻量化原则。④车身设计的“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原则。⑤车身设计符合有关的法规和标准。⑥车身开发设计的继承性原则。 5、什么是白车身?它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组成:车身覆盖件+车身结构件+部件。①车身覆盖件:覆盖车身内部结构的表面板件。②车身结构件: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③部件:前翼子板、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 6、简述车身承载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车型。 (1)、非承载式(有车架式):车架作为载体 1>特点:①装有单独的车架;②车身通过多个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③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 ④车身在一定程度上仍承受车架引起的载荷。2>适用车型①货车(微型货车除外)②在货车底盘基础上改装成的大客车③专用汽车④大部分高级轿车。 (2)、承载式:去掉车架,由车身直接承载。 1>特点:①保留部分车架、车身承受部分载荷。②前后加装副车架。2>适用车型:基础承载式、整体承载式大客车。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底盘布置篇

总布置篇 第×章底盘布置 底盘布置是下车身布置的重要环节,也是平台选择的首要任务。在项目策划初期就要进行底盘的布置,为底盘设计提供输入。 悬架结构型式和特点 汽车悬架按导向机构形式可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大类。独立悬架的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和车架(或车身)相连,非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辆装在一根整体轴上,再通过其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 图1 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示意图 1.1.1 独立悬架 主要用于轿车上,在部分轻型客、货车和越野车,以及一些高档大客车上也有采用。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相比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断开式车轴,可以降低发动机及整车底板高度;独立悬架孕育车轮有较大跳动空间,而且弹簧可以设计得比较软,平顺性好;独立悬架能提供保证汽车行驶性能的多种设计方案;簧载质量小,轮胎接地性好。但结构复杂、成本

高。独立悬架有以下几种型式: 1.1.1.1 纵臂扭力梁式 是左、右车轮通过单纵臂与车架(车身)铰接,并用一根扭转梁连接起来的悬架型式(如图2所示)。 图2 扭力梁式独立悬架 根据扭转梁配置位置又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型式。 图3 扭力梁式独立悬架的三种布置形式 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杆作用。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叫刚度,仍可布置横向稳定杆。这种悬

架主要优点是: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左、右车轮在等幅正向或反向跳动时,车轮外倾角、前束及轮距无变化,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多转向趋势。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扭转梁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得比较多。 1.1.1.2 双横臂式 是用上、下横臂分别将左、右车轮与车架(或车身)连接起来的悬架型式(图4)。上、下横臂一般作成A字型或类似A字型结构。这种悬架实质上是一种在横向平面内运动,上、下臂不等长的四连杆机构。这种悬架主要优点是设定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及侧倾中心位置的自由度大,若很好的设定汽车顺从转向特性,可以得到最佳的操纵性和平顺性;发动机罩高度低、干摩擦小。但其结构复杂、造价高。 双横臂式悬架的弹性元件一般都是螺旋弹簧,但是在一些驾驶员座椅布置在上横臂上方的轻型客、货汽车上,为了降低悬架空间尺寸,采用了横置钢板弹簧或扭杆弹簧结构(图5)

汽车车身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1 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〇一〇年六月 主讲:江发潮第五讲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3 一、汽车造型设计 1.1 汽车造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汽车造型设计是指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基本确 定之后进一步使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它包括外形设计和室内造型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师的工作:参与汽车总布置设计和车 身总布置设计,绘制效果图,塑制模型,将外形形体上的曲线表达在主图板上,制订室内造型和覆饰设计方案,最后协同结构设计师将造型形象体现在具体的车身结构上。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4 汽车造型设计的特点: 1、独特的综合创作。 2、科学技术与艺术技巧的高度融汇。 3、不仅包含结构性能,工艺等科学技术因素,也包含艺术因素和社会因素,需要加以综合分析,权衡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汽车造型设计应满足要求: 1、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2、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3、使汽车车身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4、应保证汽车良好的适用性 5、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5 1.2 汽车外形的影响因素 汽车的外形取决于三个因素:形体构成、线形构 成、装饰和色彩构成。 形体构成指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 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 线形构成指赋予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装饰和色彩构成是指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 具,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等的造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6 汽车仪表及警告指示灯 流行仪表式样是:黑底、白字、红针、蓝灯仪表一般两大两小: 两大:发动机转速表和车速表 两小:水温表和燃油表

RL6100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总布置设计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摘要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两大根本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是目前缓解这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客车在各个城市中承担着人口流动的任务,应用广泛,数量众多。同时城市客车的运行工况特殊,城市中信号灯多,站点之间距离短,运行路线固定,城市客车频繁的起步,加速,制动,怠速时间长,平均运行速度低。由于汽车设计时需要满足最高行驶车速和最大爬坡度等动力性要求,需要装备大功率发动机,使得城市客车经常处于功率过剩状态,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以运用于城市公交系统的传统客车6100为研究对象,将其改装为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本文首先分析并比较了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的驱动结构、类型和使用范围,确定了混合动力客车驱动系统的布置型式;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工况的分析,制定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性能指标,并对所研究的混合动力客车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据此对发动机、电机、传动系的参数进行了匹配,初步确定了各部件的参数。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融合了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具有传统内燃机车动力性好和电动汽车清洁环保的特点,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人机工程学 I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ABSTRACT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are two serious problems that can prevent the world from developing forward rapidly.In this case HEV’S(hybrid electric vehicle)are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s.It has advantages in many fields,such as technolog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ity bus is bearing the task of the movement of the population. City bus is widely used and the number is large. The using condition of city bus is special、there are many signal lights、short distance between sites 、fixed routes, frequently starting, accelerating, braking, long idle time, low average speed and so on. As the vehicle need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est speed and maximum climbing degree while designing, usually a high-power engine is equipped, making the city bus in power surplus state, resulting in a serious energy waste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traditional bus 6100 using in the city traffic system,and refit it to be HEB(hybrid electric bus).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rive structure,type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SHEV,PHEV and PSHEV, and made sure the layout pattern of HEB drive system;by studying statistical data of typical Chinese city bus driving cycle,it formulated the performance index for HEB,and the study of hybrid bus design the overall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engine, motor, drive system matching parameters, initially set the parameters of each componen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and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dvantages effective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emissions. It is meaningful to study on hybrid vehicles. Key words: Hybrid ;Electric Bus;Dynamic System;Parameter Matching; Ergonomic; I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