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部编版语文《海燕》高尔基
- 格式:pptx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32
部编九下语文《海燕》知识点+教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另有散文诗《鹰之歌》和剧本《小市民》等。
二、故事背景《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 年3 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正是俄国1905 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目睹并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个艺术形象,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为无产阶级革命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这首散文诗也深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理解词义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精灵:指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在古代东方某些地方的神话传说中,精灵常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
这里是指海燕英勇、机智的反抗精神。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号叫:这里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预言家: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四、课文分段第一段:(1—6)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第二段:(7—11)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第三段:(12—16)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五、问题归纳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
第一段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段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海燕》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翡.翠(_______)飞沫.(_______)胆怯.(_______)呻.吟(_______)掠.起(_______)苍茫.(_______)【答案】(1). fěi(2). mò;(3). qiè;(4). shēn;(5). lüè;(6). mán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此题要注意“怯”应读qiè,不要误读作què;“茫”应该读二声。
2.下列句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在仓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B. 海鸥伸吟着,在大海上飞撺C.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D. 把这些大块的霏翠摔成尘雾和粹沫【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中的“仓”应为“苍”;B项中的“伸”应为“呻”,“撺”应为“窜”;D项中的“霏”应为“翡”,“粹”应为“碎”。
故选C。
3.选词填空:雷声轰响。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_(号叫、呼叫、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__(抱、卷、刮)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___(摔、卷、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_(撕、砸、摔)成尘雾和碎末。
【答案】(1). 呼叫,(2). 抱,(3). 甩,(4). 摔【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号叫”一般表达哀婉的声音,“吼叫”则侧重于表现事物的凶猛,所以“呼叫”最恰当;结合下文的“悬崖上”可知,“抱”“甩”符合语境;结合语境中的“尘雾、碎沫”可知,此处用“摔”最恰当,“撕”“砸”两个动词都不能表达这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