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城墙32
- 格式:ppt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28
中国古城墙大全1,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墙,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墙基础上扩建的。
平面呈长方形,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约13.7公里。
城墙外有宽20米、深10米的护城河。
墙面用青砖包砌,厚重坚实,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设城门。
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势宏伟。
城楼与箭楼之间有瓮城。
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
这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现已将城墙辟为环城公园。
2,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古城墙,始建于元至正26年(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
城墙内侧周长33公里,现存21公里,高14-18米,上宽8-12米,砖石结构。
有13座城门,现存4座。
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
城墙上建有垛口13616个,但部分地段有破损。
南京城墙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尤其是中华门(聚宝门),为世界之冠。
3,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墙,据传为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
原为土城墙,南宋改建为砖墙。
现城墙为清顺治3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
城墙整体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高8.83米,底部宽10米,周长11.3公里,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
底部为大条石、糯米石灰浆灌缝堆砌而成,城墙、城门、堞垛等,现在都保存较好,古色古香,呈游龙之势。
荆州护城河,又称水域,是古城的第一道防御线,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
4,襄阳城墙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县的古城墙,原城墙在元末被毁,现城墙为明初重建,略呈正方形。
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
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连同原有四门,各建城楼一座。
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
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
北京元大都城墙遗址当年刚到北京上学时,曾经对学校所在西土城路的路名由来产生过猜想,那时总在想:莫非是因为元代北京城的西城墙废了,只剩下夯土,年代久远了所以老百姓如此称呼。
后来随着在北京生活时间的增加,对北京城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目前我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当年我对此路名的猜想是正确的。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题写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刚上大学时每次经过这里都觉得这个东西实在太难看了,立个碑都比一堆水泥墩在那强。
但现在时间久了,每次从外地回到北京经过这里时又会觉得无比亲切。
人这个东西呀,就是这么难以捉摸。
每次去马路对面坐车时都会向那个已经没有形的元大都城墙瞅一眼。
从此处向北走两站地,也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对面有一个地方叫做"蓟门烟树",它是燕京八景之一,在北京生活五年了,却从来没有去过。
或许这也符合人的一个普遍心理吧:越是近的东西,就越觉得机会多,以后随时能去,就如同北京人没去过毛主席纪念堂,而西安人没上过钟楼一样。
然而殊不知,机会就这样在我们的不屑与大意间溜走了,我的很多师兄师姐们,已经毕业多年了,却至今都不知道学校外面的那堆黄土上究竟有些啥。
乾隆御题"蓟门烟树"碑。
"蓟门烟树"在金代称为"蓟门飞雨",至明代始称今名。
蓟门烟树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最早见于唐代大历年间诗人李益,生前在客游燕赵期间,曾有题为《秦城》的七绝一首,诗云:"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烟树远依依。
秋空莫射南来雁,纵遗乘风更北飞"。
明代,姚广孝曾作《蓟门诗》:"云树依依接远丘,时看飞雨洒征裘;不知铜马坊何在?惟有桑干水自流"。
画说丨北京城拆除图鉴按:本文是《北京城拆除图鉴》,不是《拆除北京城图鉴》,这是两个意思!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国变开始,北京城一直处在拆与建的过程之中。
历史上北京城建筑的拆除大体分两种:一是战争、天气、地质、失火、自然破败等不可抗或不易控的客观因素;二是改朝换代的气象、发展建设的需要、时代认识的局限等主观因素。
第一种随着国力的强盛与科技的发展,应该是可以避免。
第二种争议较多,且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在此不做讨论,只是采用图片和文字进行客观陈述。
在选取照片时,力求体现“拆除”的痕迹,如:搭建的杉篙、拆下的砖瓦、干活的工人、施工的现场等,否则也体现不出”拆除“二字,北京老照片网络上很多,但是其中关于建筑拆除的非常少,这也很好的限制了本文的篇幅。
照片中对时间的描述,只能说尽量精准,历史照片的描述会有偏差。
因个人阅历有限,还请大家补充,请方家指教。
此外,北京城外建筑的拆除照片也在汇总之中。
•景山围墙景山位于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
曾是全北京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
1900年,景山东墙被拆开一个豁口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景山受到严重破坏。
烧毁辑芳亭,其他四座亭子的门窗,也被拆了当柴火,景山五亭内的佛像中,四尊被掠走,各殿陈设宝物也被洗劫一空。
同时为方便进去,景山东墙被拆开一个豁口。
等帝后回銮,景山已风华不再。
•普宁寺普宁寺,俗称回回营清真寺,原址位于西长安街中段南侧,新华门正南,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现已无存。
该寺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二十八年(1763)竣工,与西苑宝月楼隔街相望。
这是由乾隆帝降旨御批,使用内帑并专人督工建造的敕建清真寺。
当时附近的回部穆斯林均在该清真寺礼拜。
1900年,庚子国变,普宁寺遭到拆毁,仅剩邦克楼民间曾经误传该寺为“香妃寺”,说宝月楼是乾隆帝为香妃而建,香妃的父母思女来京,不能入宫,只好登上清真普宁寺邦克楼,与宝月楼中的香妃隔街相望。
北京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中国唯一一处在原址上保留下来的明城墙遗址公园。
明初,为抵御蒙古骑兵的侵扰,朱元璋下令在京城中心修建了一道四周长约11公里、高约8米的城墙。
洪武十七年(1384年),这道墙被更名为“内”、“外”两城。
“内”城和“外”城之间,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瓮城”,是用于军事防御的一种建筑。
“瓮城”形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以方形为主。
在明初,瓮城是北京内城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
明朝末年,由于外城和内城都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内一片混乱,为了防止农民起义军从内外城间潜入城内,明熹宗下令在京城内修建一道周长约33公里的城墙。
这道城墙东起昌平、西至西黄城根(今西四北大街)、南达西城墙(今北京站)、北抵通州(今北京六里桥),西至安定门内。
明初修建这道城墙时,在北京内城四角都各挖一座大瓮城。
每个瓮城有四个门:东门叫“朝阳门”、西门叫“安定门”、南门叫“德胜门”、北门叫“崇文门”。
—— 1 —1 —。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代城墙遗址。
该公园占
地面积1300亩,其中城墙遗址面积为276亩,是北京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遗址之一。
这里原来是北京城的第一重城墙,地势高,旧称“丰土城”。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市
民休闲、学术交流、文化教育的好去处。
公园内的明城墙始建于1381年,经过多次修葺扩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围绕整个北京城的防御体系。
北京明城墙长39.2公里,高5至6米,宽10至12米,围绕北京城中心区,由城门、观楼等设施组成。
现在,公园内的明城墙仍旧是很多人热爱的历史文化遗产。
公园内还有一个明城墙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北京明城墙的历史、修建和保护情况。
这
里收藏了大量明代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兵器、兵书、兵器制造工具等文物和历史资料,特别
适合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参观。
除了城墙遗址和博物馆,公园内还有其他众多的景点。
比如双楼门、雉科门、天宁寺
等古建筑物,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明代的繁荣和兴旺。
另外,公园内还有很多绿化带和健身
器材,供市民进行休闲娱乐。
每年春秋两季,明城墙遗址公园还会举办历史文化活动,比如灯会、草木春光、故城
漫步等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此外,公园内还有很多讲
解员,可以为游客提供文化、历史和建筑等方面的解说服务。
总之,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一处市民休闲、学术交流、文化教育的好去处。
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留下美好而难忘
的回忆。
⽼北京的城墙--外城--陶然野佬⽼北京的城墙—外城南垣外城南垣是在明嘉靖年間修築外城時,按照規劃最先修築的⼀⾯城牆。
按規劃應該要修築⼆⼗⾥⾧,衹是在修築了將近⼗三⾥時,無⼒完成全部規劃的實施,草草收尾。
外城南垣是紧貼天地壇(天壇)、⼭川壇(先農壇)南壇牆外的東、西⼀綫修築的,將⼆郊壇圍⼊城裏。
外城南垣到內城南垣的距離⼤約爲五⾥。
1920年代初瑞典⼈奥斯伍爾德·喜仁⿓(Osvald Siren)對北京外城南垣的測量數據是:⾧度爲7800⽶,外側⾼5.8~6.18⽶(兩頭到中間),內側⾼5.05~5.62⽶(兩頭到中間),基厚11.8~12.2⽶(中間到兩頭),頂寬9.82~9.9⽶(兩頭到中間)。
這個數據表明外城南垣是⽼北京城牆最⾧的⼀⾯,是平均⾼度最矮的⼀⾯,也是平均厚度最窄的⼀⾯。
外城南垣的修築未能利⽤上原⾦中都城南垣的舊牆基,⽽是在其北⼤約⼆⾥地的東、西⼀綫修築的,所以外城南垣的基準是天壇、先農壇的南壇牆,兩端的位置是能够包圍住了內城南垣卽折向北修築。
外城修築好以後,北京城與周邊的分野也卽穩定了下來,這⼀穩就穩了四百多年三个朝代,城裏城外須臾不可混淆。
隨着鐘⿎樓的晨鐘暮⿎,到點兒開城⾨,到點兒關城⾨,那是⼀⽇都没得含胡。
⾃上世紀五⼗年代拉開拆城序幕,這北京城的分野就开始模糊了,開始分不清城裏城外了,再後來就没城了,也就不分裏外了。
現在您要問哪兒是北京?北京有多⼤?估計没⼈能說得清楚。
⼤概七環路以內都是了吧,不過這七環路……還是說不清楚啊。
明北京城⽰意圖——外城南垣:護城河上架起臨時鐵路橋。
1900,外城南垣永定⾨西側城牆臨時鐵道豁⼝外側,⼋國聯軍扒開城牆把鐵軌鋪進城裏,護城河上架起臨時鐵路橋。
列⾞通過豁⼝開進北京城。
選⾃《從阿穆爾到北京紫禁城 Down the Amur. Peking. The Forbidden City》, By Burton Holmes.裏,在天壇西牆外設“北京站”。
京华遗韵-民国时期的北京城门与城墙对于北京城墙与城门,最早可追溯的历史影像文献主要为《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由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en)所著,于1924年巴黎出版。
而从遥感测绘的角度对北京城墙进行最早记录的是1944年的解密航飞影像,由日本陆军航空飞行团拍摄。
中国区域解密航飞影像共计3万余景,北起黑龙江,南到港粤,西起甘肃,东至辽宁,分辨率0.3-3米,全部为黑白影像。
解密航飞影像完整的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国城镇的原始面貌,很多信息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或更早,历史价值显著。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借助这些珍贵的解密航飞影像对民国时期中国的重点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重庆、西安等城市进行了解,填补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国后的城市变迁情况。
北京,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元明清近四代作为首都。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名胜古迹,例如: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
但曾经存在近七百年的重点文化遗产却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的消失了---没错,那就是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北京古城墙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
如今已经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
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高12-14米。
目前,北京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1540米,占地15.4万多平方米,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也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内容。
北京城门很多,其中内城九门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外城七门是: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门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宫城四门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明城墙简介
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城墙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建筑工
程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古
代城墙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现存城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
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
明城墙的修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14年,在朱棣皇帝的支持
下由当时的著名将领和工匠共同完成。
该城墙长39公里,据估计需要
用土垒建造的城门和楼台,恢复的应要远多于现在的全部,现保存下
来的城门、角楼、城墙、护城河、箭楼等遗址仅占总建筑面积的20%左右。
在明城墙的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其独特的双筒墙结构和伞形拱券,这些设计不仅增加了城墙的牢固性和美观性,还具有深远的历史
价值和文化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建明城墙时,人们还在城墙内
外进行雕刻、描金、彩绘等工艺,在墙上嵌入了千余块砖雕、画像石
和石墩,使得整个城墙的建筑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明城墙不仅是我国古代城墙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国古代城市
规划和工事建设的杰出成果。
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建筑技术、文化艺术、城市规划等众多学科的特点和精华,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和防卫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明城墙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道重要景观,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我国城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明城墙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古代城墙大全值得一看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墙,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墙基础上扩建的。
平面呈长方形,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约13.7公里。
城墙外有宽20米、深10米的护城河。
墙面用青砖包砌,厚重坚实,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设城门。
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势宏伟。
城楼与箭楼之间有瓮城。
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
这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现已将城墙辟为环城公园。
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墙,据传为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
原为土城墙,南宋改建为砖墙。
现城墙为清顺治3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
城墙整体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高8.83米,底部宽10米,周长11.3公里,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
底部为大条石、糯米石灰浆灌缝堆砌而成,城墙、城门、堞垛等,现在都保存较好,古色古香,呈游龙之势。
荆州护城河,又称水域,是古城的第一道防御线,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江苏省南京市古城墙,始建于元至正26年(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
城墙内侧周长33公里,现存21公里,高14-18米,上宽8-12米,砖石结构。
有13座城门,现存4座。
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
城墙上建有垛口13616个,但部分地段有破损。
南京城墙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尤其是中华门(聚宝门),为世界之冠。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县的古城墙,原城墙在元末被毁,现城墙为明初重建,略呈正方形。
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
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连同原有四门,各建城楼一座。
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
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
明北京城墙西便门遗址冬天的诗词北风吹过,寒气袭人,
西便门遗址,凝固在冰天雪地之中。
白雪覆盖着古城墙,
飞雪中闪耀着黄土旧砖。
几千年的历史在这里沉淀,
几百年的岁月,似乎还在眼前流逝。
古老的城墙,它见证了太多的风雨,
它承载了北国的历史和文化。
古城墙上的烽火台,
曾经高高矗立着,震撼着四方。
今天,它是游人眼中一道美景,
昔日的辉煌已经渐行渐远。
但它依然矗立着,凝视着远方,
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里是一块宝贵的文化瑰宝,
它饱含着北京历史的印记。
寒冬,也挡不住人们对文化的热忱,
让我们一起来重走古城墙,聆听历史的呼唤。
砖石包砌,形成内为土心、内外壁下石上砖、绵延34 km 的城墙[1]。
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 km,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中仅存的一段[2]。
2001年城墙遗址工程开工后,遗址附近原有的200多棵古树成功被保留下来,并陆续种植了以国槐为主,银杏、油松为点缀的乔木,以及花色淡雅的山桃、山杏、海棠等能很好地烘托明城墙气氛的树木品种[3]。
狭长的地块配以高低错落的微地形,再结合12.2 hm 2的大片草坪,展开多条优美的透景线(见图1)。
修复过程中,城墙的厚重与沧桑尤以残缺的马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图2)。
一眼望去,就如同翻阅中华民族沉甸甸的历史书。
2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2.1遗产保护的意义与作用古城墙遗址公园在城市中具有独特的社会运行模式,属于具备市民日常生活行为,并将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景观体系,这造就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区那种游览行为主导的运行模式与景观构架。
片面追求景区化、市场化的遗产保护思想,会对古城墙遗址公园自身的社会运行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进而演变为破坏遗址公园特有的社会景观风貌。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形制与理念、材质与色彩、保护与使用、文化与民族、空间与视野,被角楼建筑从艺术、历史、社会、科学等层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见图3)。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明城墙遗址周边的环境也饱含着历史信息,在设计时同样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尊重,古城墙遗址的改造与修缮并不是随意地增添或删减其含义,而是在园区范围内尽可能保持遗产自身组织和结构的完整,以及其与所在环境的和谐(见图4)。
作为遗址公园,遗存的城墙是景观主体,设计上更多考虑的是要协调好公园与城市、城墙与古树的关系[4]。
整摘要 伴随古城墙遗产保护与再生实践的积累,针对遗产保护实践中受时代局限性影响产生的问题,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保护原生价值、发掘再生价值的实践成果进行归纳整理。
太珍贵了!推荐大家收藏的百年前老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外城西南角外侧
正阳门至宣武门之间的内城南墙
观象台处的内城东墙
内城东墙墙体
(上图)西南角楼处的南城墙(下图)宣武门至正阳门之间的内城南墙
内城东墙东直门段
内城北墙的牧羊
(上图)德胜门以西的内城北墙外侧(下图)内城北墙内侧墙体(上图)从阜成门观主城墙外侧(下图)阜成门南面马道
(上图)内城东南角楼(下图)内城东南角楼及外城城墙的连接处
(上图)西南角楼(下图)东南角楼
(上图)从广安门箭楼城台观外城城墙(下图)外城南墙内侧
(上图)外墙西北角楼(下图)西城墙
外城西南角楼
阜成门的城楼、箭楼和部分瓮城
阜成门箭楼侧影
西直门城楼侧影
西直门瓮城闸楼及城墙下的店铺
朝阳门城楼侧面及附近建筑物
朝阳门城楼正面
东直门城楼正面
东直门城楼侧影
东直门箭楼及护城河
从崇文门大街观崇文门城楼
宣武门
宣武门城楼及瓮城中心
(上图)宣武门箭楼城台上的老式大炮(下图)堆满陶器的宣武门瓮城
从南侧观正阳门城楼
从正阳门箭楼上南观新建的正阳桥及正阳门大街
安定门城楼
安定门箭楼及瓮城内的真武庙
德胜门箭楼
德胜门瓮城内的流动剃头匠
从城台上观西便门城楼
西便门外绿树成荫的街道
东便门城楼内侧
广渠门瓮城、城楼和箭楼侧影
广渠门城楼
广安门城楼、箭楼、瓮城侧影
广安门城楼及瓮城局部
广安门瓮城及城楼
广安门箭楼
右安门瓮城及城楼
右安门外护城河中的芦苇和孩童
左安门瓮城及城楼
左安门箭楼侧影
永定门城楼、箭楼和瓮城
永定门城楼及护城河侧影
永定门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