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

4.1 怎样求合力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进一步理解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学习重点: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主要内容:一、合力和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等效

..替代关系,并不同时作用于物体上,所以不能把合力和分力同时当成物体受的力。

二、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点,但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共点力,所以,共点力不一定

作用在同一点上,如图所示的三个力F1、F2、F3均为共点力。

三、共点力合成实验:

实验结论:

四、力的合成的定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它的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和_______.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为三角形定则。若从O点出发先作出表示力F1的有向线段

OA,再以A点出发作表示力F2的有向线段AC,连接OC,则有向线段OC即表示合

力F的大小和方向。

五、共点力的合成

1.作图法(图解法):以力的图示为基础,以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严格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量出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从与图示标度的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出对角线与一个邻边的夹角,表示合力的方向。

注意:作图时要先确定力的标度,同一图上的各个力必须采用同一标度。表示分力和合力的有向线段共点且要画成实线,与分力平行的对边要画成虚线,力线段上要画上刻度和箭头。

2.计算法:先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示意图,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求合力大小和方向。

3.两个以上共点力的合成

【例一】两个小孩拉一辆车子,一个小孩用的力是45N,另一个小孩用的力是60N,这两个力的夹角是90°.求它们的合力.

【例二】用作图法求夹角分别为30°、60°、90°、120°、150°的两个力的合力.再求

它们的夹角是0°和180°时的合力.比较求得的结果,能不能得出下面的结论:①合

力总是大于分力;②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六、合力大小与二分力间的夹角的关系:

七、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例三】三名同学一起玩游戏,用三根绳拴住同一物体,其中甲同学用100N向东拉,乙同学用400N的力向西拉,丙同学用400N的力向南拉。求物体所受的合力.

【例四】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试求斜面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课堂训练:

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有关它们的合力和分力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均等于f,如果它们的合力大小也等于f,则这两

个共点力之间的夹角为()

A.30° B.60°C.90° D.120°

3.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

角∠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

线杆上的合力.

4.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多少?

课后作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A.合力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B.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C.合力大小可能比两个分力大小都大,可能都小,也可能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D.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一个分力的大小,小于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2.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5N和2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A.5N B.4N C.2N D.9N

3.两个共点力,一个是40N,另一个等于F,它们的合力是100N,则F的大小可能是()A.20N B.40N C.80N D.160N

4.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的最大值为180N,合力F的最小值为20N,则这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是()

A.110N,90N B.200N,160N

C.100N,80N D.90N,70N

5.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5N,F2=10N,F3=20N,则它们的合力()

A.不会大于35N B.最小值为5N

C.可能为0 D.可能为20N

*6.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如果它们之间的夹角θ固定不变,而其中一个力增大,则()A.合力F一定增大

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

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当0°<θ<90°时,合力F一定减小

*7.几个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中某个力F1停止作用时,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将向着F1的方向运动.

B.物体将向着F1的反方向运动.

C.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

D.由于不知共点力的个数,无法判断物体的状况.

8.在长度、质量、力、速度、温度、比热等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有______,属于标量的有______.

*9.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

着五个力F1、F2、F3、F4、F5,已知F1=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

的边长成正比,求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4.2怎样分解力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里力的分解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4.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应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

问题。

二、导学过程

(一)导读导思:

阅读1.力的分解

(一)定义:求叫做力的分解。

(二)力的分解方法是

(三)力的分解原则是

问题1.力的分解在什么情况下有唯一解?

问题2.按实际效果分解下列各力且计算分力的大小(1)水平面上物体斜向上拉力的分解

(2)重力的分解

(3)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分解

总结-----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阅读2:矢量相加的法则:

三角形定则 矢量加减遵循的法则

标量求和按照

问题3:一物体速度v1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2,你能根据v1v2按照三角形定则求出变化量△v 吗?

(2)目标检测

1. 大小分别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下列四个图中,

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 是( )

(A ) (B ) (C ) (D )

2.用一根轻绳将总理为m 的物体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以知ac 和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0和600,则ac 和bc 绳中的 拉力分别是多少?

3. m 在三根细绳悬吊下处于平横状态,现用手持绳OB 的B 端使持结点O 的位置不变,分析AO 、BO 两绳中的拉力如何变化?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学案

一、知识概述

本章主要研究的是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的平衡,要求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掌握什么是共点力的平衡,学会灵活的运用整体法,隔离法分析物体的平衡,要熟练的运用平行四边形合成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列平衡方程.

二、重难点知识的归纳与讲解

(一)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如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直线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直线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分为两类:一类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另一类是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在这一节我们只研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又分为两种情形,即静平衡(物体静止)和动平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v=0,a≠0,如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此时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平衡状态是指加速度为零的状态,而不是速度为零的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其加速度a=0,由牛顿第二定律F=ma知,物体所受合外力F合=0,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学特点是所受合外力F合=0。

例如下左图所示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保持静止,则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合力为零。

又如上右图所示中,若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则F与F N的合力必与重力G等大反向,故仍有F合

=0。

注意:(1)若物体在两个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

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其合力为零,这就是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

(2)若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定共面共点(三力汇交原理),合力为零,称为三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物体在n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n个力必定共面共点,合力为零,称为n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作用于物体上力的平衡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原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力的平衡的结果。

(三)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注意:(1)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在任一方向上的合力都为零。

(2)如果物体只是在某一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则该方向上合力为零,因此可以在该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1、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方法

(1)解三角形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解决三力平衡问题。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或分解的方法,把三个平衡力转化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然后通过解这一三角形求解平衡问题。解三角形多数情况是解直角三角形,如果力的三形角并不是直角三角形,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尽量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如利用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特点就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确实不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力的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形的相似等规律求解。

(2)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四力或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时非常方便。将物体所受各个力均在两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解,然后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方程,此时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注意:应用正交分解法解题的优点

①将矢量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使难度降低;

②将求合力的复杂的解三角形问题,转化为正交分解后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使运算简便易行;

③当所求问题有两个未知条件时,可列出两个方程,通过对方程组求解,使求解过程更方便。

2、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对各力按坐标轴进行正交分解;

(4)建立平衡方程。若各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直接用F合=0的代数式列方程,若几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可用F x合=0与F y合=0联立列方程组;

(5)利用方程组求解,必要时需对解进行讨论。

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一般尽量使更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以减少分解力的个数,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三、典例解析

1.解三角形法

例1、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

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都固

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0C

例2、如图所示,物体A沿倾角°的斜面匀速下滑,求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圆球用绳OA拴住,靠在竖直墙上,绳子与墙面之间夹角为,求(1)绳子的拉力和墙对圆球的弹力各多大?(2)若OA绳缩短,使得角变大时,这两个力大小如何变化?

2.正弦定理。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构造出矢量三角形。在矢量三角形中运用正弦定理求解或寻求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解,往往能巧妙地解决问题。

例4、长L的绳子,一端拴着半径为r的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A点上,试求绳子的拉力。

3.相似三角形法

例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

定一小定滑轮,细线一端栓一小球A,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将小球从图中所示的初位置缓慢地拉至B点。在小球到达B点前的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F N及细线的拉

力F1的大小变化是()

A.F N变大,F1变小B.F N变小,F1变大

C.F N不变,F1变小D.F N变大,F1变大

4.正交分解法

例6、质量为m的物体,用水平细绳AB拉住,静止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求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如图1(甲)。

说明:

(1)由上面解法可知:虽然两种情况下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因此,如何建立坐标系与解答的结果无关,从两种解法繁简不同,可以得到启示:处理物体受力,巧建坐标系可简化运算,而巧建坐标系的原则是在坐标系上分解的力越少越佳。

(2)用正交分解法解共点力平衡时解题步骤:选好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合理巧建坐标系→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子求解

(3)不管用哪种解法,找准力线之间的角度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角度一错全盘皆错,这是非常可惜的。

(4)由本题我们还可得到共点力作用平衡时的力图特点,题目中物体受重力G,斜面支持N,水平细绳拉力T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必然构成如图3所示的封闭三角形力图。这一点在解物理题时有时很方便。

5.三角形法

例7、如图1所示,挡板AB和竖直墙之间夹有小球,球的质量为m,问当挡板与竖直墙壁之间夹角θ缓慢增加时,AB板及墙对球压力如何变化。

6、极限分析法

当物体受几个力作用,出现临界状态(平衡态恰好出现变化或恰好不出现变化)时,采用极限分析法,把某个没有给定数值的力推向极端(“极大”或“极小”)来分析,从得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的结果。

例8、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体的静摩擦力的()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7、整体法和隔离法

对于联接体的平衡问题,往往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通常在分析外力对整体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例9、如图,两块同样的条形磁铁A,B,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称通过一根细绳竖直向上拉磁铁若弹簧称的读数为mg,则B对A的弹力F1及桌面对B的弹力F2分别为()

A.F1=0,F2=mg B.F1=mg, F2=0

C.F1>0, F2<mg D.F1>0, F2=mg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一节力的合成 第二节力的分解 二. 教学目标 1. 明确共点力、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概念,理解合力与其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满足等效替代关系; 2. 会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3. 学会按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明确正交分解含义并学会正交分解; 4. 了解各种力的分解方法以及解的情况; 5. 明确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的辩证关系。 细解知识点 一、共点力 作用于同一物体且作用线能够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称之为共点力。 二、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相同的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相同的形变或是使物体产生相同的加速度。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代换的关系。下图中,物体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在力 F1、F2共同作用下也能处于静止状态,即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力F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于是F是F1、F2的合力;F1、F2是力F的分力,从作用效果上可以相互替换。即,对于下图而言,可以认为没有F1、F2作用,而是有力F作用,替换后,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 (2)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三角形定则与多边形定则 4、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总结 (1)两个分力在一条直线上且同向时,它们的合力大小为两力之和,方向同两力方向。 (2)两个分力在一条直线上且反向时,它们的合力大小为两力之差,方向与较大分力方向相同。 (3)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随分力间角度大小的不同,分力可能小于合力,也可能等于合力或大于合力。 (4)两个分力的大小保持不变,当两分力间的夹角变大时,合力变小。当两分力间的夹角变小时,合力变大。 (5)合力的取值范围 F1 F2 ≥ F ≥ |F1?DF2| 5、多力合成 求解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时,可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此合力与第三个力的总合力,依次类推,直到求完为止,求多力合力时,与求解的顺序无关。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练习题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练习题 1.力的合成 【例1】物体受到互相垂直的两个力F 1、F 2的作用,若两力大小分别为53N 、5 N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222 2215)35(+=+=F F F N=10 N 合力的方向与F 1的夹角θ为:3 335512===F F tg θ θ=30° 【例2】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 N ,两力之间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320030cos 21==οF F N=346 N 合力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 2.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例3】将放在斜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的重力mg 分解为下滑力F 1和对斜面的压力 F 2,这种说法正确吗? 解析:从力的性质上看,F 2是属于重力的分力,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属于弹力,所 以这种说法不正确。 【例4】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有几种分法? 解析:有无数种分法,只要在表示这个力的有向线段的一段任意画一条直线,在有向 线段的另一端向这条直线做垂线,就是一种方法。如图所示。 (3)几种有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4)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值的规律:

高中物理知识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求合力的取值范围 例1、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5 N,7 N,8 N B.5 N,2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答案】C 【解析】分析A?B?C?D各组力中,前两力合力范围分别是:2 N≤F合≤12 N,第三力在其范围之内:3 N≤F合≤7 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之内;4 N≤F合≤6 N,第三力不在其合力范围之内;0≤F合≤20 N,第三力在其合力范围之内,故只有C中第三力不在前两力合力范围之内,C中的三力合力不可能为零. 【点评】共点的三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分析方法是:这三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最大值等于这三个力大小之和;若这三个力中某一个力处在另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中,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是零.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它们的大小分别为F1=7 N、F2=8 N、F3=9 N.求它们的合力的取值范围?【答案】0≤F≤24 N 类型二、求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例2、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作用,每个拉力都是20 N,夹角是60°,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解析】本题给出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夹角为60°,所以可以通过作图和计算两种方法计算合力的大小. 解法1(作图法):取5 mm长线段表示5 N,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甲所示,量得对角线长为35 mm.合力F大小为35 N,合力的方向沿F1、F2夹角的平分线. 解法2(计算法):由于两个力大小相等,所以作出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用计算法求得合力F,如图乙所示,【点评】力的合成方法有“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解法各有千秋.“作图法”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但不够精确,误差大;“计算法”是先作图,再解三角形,似乎比较麻烦,但计算结果更准确. 【高清课程:力的合成与分解例2】 例3、如左图在正六边形顶点A分别施以F1~F55个共点力,其中F3=10N,A点所受合力为;如图,在A 点依次施以1N~6N,共6个共点力.且相邻两力之间夹角为600,则A点所合力为。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力的合成(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备课人:李福玲第周第——课时 课题6.2力的合成课型 新授课 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能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认识合力与分力;通过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等效的方法;会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力的合力。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提水”和“推木箱”两个实例说明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问题.接着研究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物体上这种最简单情况下求合力的问题.通过“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两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1.合力的概念.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

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在第五章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对合力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力的效果是合力代换的前提,然后通过最简单的情况来认识合力大小与方向是怎么确定的。这样可使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初识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效果;知道合力和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能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并会判断方向.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和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讲解讨论法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 知识要点: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关系,知道矢量概念。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计算分力大小。 三. 学习中注意点: (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 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原来的一个力就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分力。 合力是几个力的等效力,是互换的,不是共存的。 2. 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个点,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力的替代,也就是对力进行化简,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朗化。 现阶段只对共点(共面)力进行合成。

4.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满足关系是:以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以共点顶向另一顶点做对角线,即为合力。这种关系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5. 力的合成方法:几何作图法,计算法。 6. 多个力的合成先取两个力求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依次进行下去直到与最后一个分力求得的合力就是多个力的合力。 7. 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凡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还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由一个已知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 力的分解中分力与合力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分解一个力时,对分力没有限制,可有无数组分力。 4. 分解力的步骤 (1)根据力作用效果确定分力作用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分力 5. 一个力分解为二个分力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及两分力方向,求分力大小,有唯一定解。 (2)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分力大小方向,有唯一定解。 (3)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方向,求另一分力,有无数组解,其中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总结 力的分解(resolution of a force) 将一个力化作等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力。分解的依据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见静力学公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2019年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 2019年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总结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

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 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 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力的合成

7.2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合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什么是合力、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3.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教学难点】 1.合力的概念;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课前准备 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合力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1.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2.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换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3.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地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4.众多船帆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发动机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就是许多船帆的推力的合力。船帆的推力就是发动机的推力的分力。 5.数只蚂蚁挪动一片树叶的作用效果与一只甲壳虫挪动一片树叶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甲壳虫的力是蚂蚁的力的合力,蚂蚁的力是甲壳虫的力的分力。 总结: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F1和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替代,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 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 ≤F合≤F1+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2、力的分解 (1)分解原则,要按力的实际效果分解,例:下图中小球重力的分解: (2)基本类型: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3)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值的规律: ①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两分力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 sinα

②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2与合力F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1sinα ③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1与合力F同方向,F2的最小值为|F-F1| 3、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1)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2)把各个力向x轴、y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3)求在x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x合和在y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y合 (4)求合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为合力F与x轴的夹角) 点评: 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4、解题方法技巧 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常用以下方法: (1)作图法:按力的图示作出平行四边形,然后量出线段的长度并找出方向。 (2)计算法:先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求解。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沿相互垂直的方向先分解,然后求出两正交方向上的合力,再合成。 注意: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因此,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受到的力。 例1、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 N,两力之间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乙,它是一个菱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对角线垂直平分,通过解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求合力. 合力与F1、F2的夹角均为30°.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

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一、选择题 1.关于合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 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 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 2.5N和7N的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是 [ ] A.3N B.13N C.2.5N D.10N 3.用两根绳子吊起—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若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减小C.增大 D.无法确定 4.某物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转过90°角,但其大小保持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为 [ ] 5.有三个力,F1=2N,F2=5N,F3=8N,则 [ ] A.F1可能是F2和F3的合力B.F2可能是F1和F3的合力 C.F3可能是F1和F2的合力D.上述说法都不对 6.如图1所示,细绳AO和BO受到的拉力分别为F A,F B。当改变悬点A的位置,使α增大时,则 [ ] A.F A,F B都增加,且F A>F B B.F A,F B都增加,且F A<F B C.F A增加,F B减小,且F A>F B D.F A减小,F B增加,且F A<F B 7.三个共点力F1,F2,F3。其中F1=1N,方向正西,F2=1N,方向正北,若三力的合力是2N,方向正北,则F3应是 [ ] 8.将力F分解成F1和F2,若已知F1的大小和F2与F的夹角θ(θ为锐角),则 [ ] A.当F1>Fsinθ时,有两解B.当F1=Fsinθ时,一解 C.当Fsinθ<F1<F时,有两解D.当F1<Fsinθ时,无解 二、填空题 9.两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10N,最小值是2N,这两个力的大小是______和______。 10.F1、F2、F3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共点力,物体处于静止,撤去F3后,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____,方向是______。 11.有三个共点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2N,5N,8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 12.把一个力F分解成相等的两个分力,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可在______和______的范围内变化,越大时,两分力越大. 13.三个共点力,F1=5N,F2=10N,F3=15N,θ=60°,如图2所示,则它们的x轴分量的合力为______,y轴分量的合力为______,合力大小______,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______。 三、计算题 14.如图3所示,六个力中相互间的夹角为60°,大小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各如何? 15.如图4所示,物体受F1,F2和F3的作用,其中F3=10N,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F1和F2的大小各为多少?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及分解修订稿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及分 解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F 1 F 2 F O 力 的合成和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分力与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概念。 2、掌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和分力的方法。 3、理解多个力求合力时,常常先分解再合成。 4、知道常见的两种分解力的方法。 【自主学习】 1.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常常跟几个力______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_______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说明:①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②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际上是一种等效替代. ③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 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 个力的合力为零. ④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 ⑤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 3.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共点的两个力(F 1、F 2)的合力(F)的大小,与它们的夹角(θ)有关;θ越大,合力越小;θ越小,合力越大.F 1与F 2同向时合力最大;F 1与F 2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 ②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分力. ③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4.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从_________定则.一个已知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分力,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到力实际产生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要使分力有唯一解,必须满足: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已知一个分力(F 2)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 1)的方向 (F 1与F 2的夹角为θ),则有三种可能: ①F 2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知识点归纳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然后在分析 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 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二、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 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 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 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 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 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 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 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 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 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 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 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 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 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 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 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 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 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体是A,那么只能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而不能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 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例如: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以水平恒力F推物 体A,A、B两物体一块运动。B物体只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1,A物体对它的推力N2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而不存在推力F,不 能认为F通过物体A传递给了B。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两个共点力,F1=2 N,F2=4 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A.1 N B.5 N C.7 N D.9 N 2.关于几个力与其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B.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C.合力的作用可以代替那几个力的作用 D.求几个力的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大小分别是5 N、7 N、9 N的三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范围是() A.2 N≤F≤20 N B.3 N≤F≤21 N C.0≤F≤20 N D.0≤F≤21 N 4.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B.矢量的大小可以直接相加,矢量的方向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C.矢量求和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求和用代数法 D.只用大小就能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 5.两个共点力F1和F2,其合力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任一分力 B.合力有可能小于某一分力 C.分力F1增大,而F2不变,且它们的夹角不变时,合力F一定增大 D.当两分力的大小不变时,增大两分力间的夹角,合力一定减小 6.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此时物体还受到一个向左、大小为20 N的水平推力,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水平方向受的合力是() A.20 N,水平向左 B.19.6 N,水平向左 C.39.6 N,水平向左 D.0.4 N,水平向左 7.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下列哪种情况它的两个分力是唯一的() A.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B.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C.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D.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一条直线上 8.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等于零的分力,下列情况中,哪种分解法是不可能的() A.两个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个分力与F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大小相同 D.一个分力与F相同 9.将已知力F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如果已知F1的大小及F2与F的夹角θ,且θ<9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F1<Fsinθ时,F2一定有两个解 B.当F>F1>Fsinθ时,F2一定有两个解 C.当F1<Fsinθ时,F2有唯一解 D.当F1<Fsinθ时,F2无解 10.物体处在斜面上(静止或运动)时,通常把物体受的重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关于这个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练习题

初二物理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练习题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八年级物理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 就叫做那两个力的,求两个力合力的过程叫。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合力的方向 跟这两个力的相同。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合力的方向 跟相同。 4.小红同学用200N力竖直向上提一个重150N的水桶,水桶受到的合力为 N,方向是。 5.物体受到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合力的方向向东,大小 为20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方向向西,另一个力的大小 是 N,方向是。 6.跳伞运动员连同装置共重700N,他在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为50N,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 合力的方向是。 7.一只集装箱的质量是3l,现在一起重机用3x 104N的力向上 牵引此集装箱,那么此集装箱所受到的合力为F N,方向是

(g:9.8N/kg) 8.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和下降都要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的大小不变且小于重力,假设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为尸 1,下降时受到的合力为几,那么F1 F2。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9.将重为4N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山,如果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 N,那么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 10.在图746所示的情景中,甲图提起水桶的力有个,乙图中提起水桶的力有个,它们的作用效果 (填相同或不同) 11.作用在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大小分别为Fl=8N,F2=15N,那么它们合力的大小为 N,方向跟的 方向相同. 12.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 大小为20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方向向西,那么另一个 力的大小是方向是 13、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20N和40N那么它们合力的最小力为 ,最大力为 14、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其合力的最大值是14N最小值是2N,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N N 15、一台起重机用59000N的拉力吊起质量为5t的货物,那么货物所受的合力为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力的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力只能分解成惟一确定的一对分力 B.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C.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则另一个分力有确定值 D.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两个分力方向,则两分力有确定值 2.已知某力的大小为10 N,则不可能将此力分解为下列哪组力 A.3 N、3 N B.6 N、6 N C.100 N、100 N D.400 N、400 N 3.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②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上的O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如图1—16所示,则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如F和F′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则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图1—16 A.F cosθ B.F sinθ C.F tanθ D.F cotθ 5.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1—17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图1—17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6.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1—18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图1—18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试题 一、选择题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如果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固定不变,其中一个力增大,则() A、合力F一定增大; 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 C、合力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当0°<θ<90°时,合力F一定减小; 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均为F,若它们的合力大小也等于F,这两个共点力之间的夹角为() A、30° B、60° C、90° D、12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2N的力可以分解为7N和6N的两个力; B、一个2N的力可以分解为8N和12N的两个力; C、一个5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5N的力; D、一个8N的力可以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力; 4、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而物体仍保持静止,则它所受斜面的支持 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A、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 B、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变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5、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12所 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图12 6、如图13所示,一个重球挂在光滑的墙上,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而将绳 的长度增加时,则() A、球对绳的拉力增大; B、球对墙的压力增大; C、球对墙的压力减小; D、球对墙的压力不变; 7、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实验探究

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 【知识链接】 1、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那几个力的合力。 2、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考察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分力有什么关系。 2、通过探究,掌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3、通过观察、探究,加深理解两个力合成的作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 1、本实验的原理是力的合成的概念。 2、实验中要将橡皮筋的可动端都拉到O点,以保证前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三、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筋,两个细绳套(长短不相同),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四、实验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 以橡皮筋为研究对象,使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先用两个力(同一直线上)作用在橡皮筋的另一端,使其沿某一方向伸长至某一点,再用一个力作用于该端,并使它也沿该方向伸长至该点,以保证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刚才的两个力共同的作

用效果相同。比较这一个力与刚才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进行实验 先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再用图钉将带有两个细绳套的橡皮筋的一端也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 1、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橡皮筋上的两个细绳套,用适当的力朝同一个方向将橡皮筋拉到某一位置O,在白纸上记下O的位置并将两个力的大小记录在表1中,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朝同一个方向也拉到O点,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并填入表1中。 表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 力的大小F/N方向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F1=F1+F2=同向F2= 用一个弹簧测力 计拉 F=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橡皮筋上的两个细绳套,用适当的力朝相反方向将橡皮筋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在白纸上记下O′的位置并将两个力的大小记录在表2中。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 知识要点: 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关系,知道矢量概念。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计算分力大小。 三. 学习中注意点: (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 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这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原来的一个力就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分力。 合力是几个力的等效力,是互换的,不是共存的。 2. 共点力: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个点,这样的力叫共点力。 3.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就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力的替代,也就是对力进行化简,使力的作用效果明朗化。 现阶段只对共点(共面)力进行合成。 4.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满足关系是:以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以共点顶向另一顶点做对角线,即为合力。这种关系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5. 力的合成方法:几何作图法,计算法。 6. 多个力的合成先取两个力求合力,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依次进行下去直到与最后一个分力求得的合力就是多个力的合力。 7. 力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凡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还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由一个已知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2. 力的分解中分力与合力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分解一个力时,对分力没有限制,可有无数组分力。 4. 分解力的步骤 (1)根据力作用效果确定分力作用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 (3)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分力 5. 一个力分解为二个分力的几种情况 (1)已知合力及两分力方向,求分力大小,有唯一定解。 (2)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分力大小方向,有唯一定解。 (3)已知合力及一个分力方向,求另一分力,有无数组解,其中有一组是另一分力最小解。 (4)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方向,另一分力的大小,求解。 如已知合力F,一个分力F 1的方向,另一分力F 2 的大小,且F与F 1 夹角α(? <90 α)

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初中物理教案文讯教 育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案) 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备课人:李福玲第周第——课时 课题 6.2 力的合成课型 新授课 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能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认识合力与分力;通过探究同一直线 上二力的合成,理解等效的方法;会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力的合力。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提水”和“推木箱”两个实例说明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问题.接着研究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物体上这种最简单情况下求合力的问题.通过“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 “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两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1 .合力的概念.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

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 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 .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 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在第五章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对合力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力的效果是合力代换的前提,然后通过最简单的情况来认识合力大小与方向是怎么确定的。这样可使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初识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效果;知道合力和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能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并会判断方向.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和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