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花园》课堂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2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第二课时)执教:大丰市第三小学仇海涛授课班级:东台市实验小学507班教学重点: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教学理念:崇简、务本、求实。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会天,你们会走路吗?生:(疑惑地)会!师:那你们关注过自己的走路吗?我们就在座位上轻轻走一走,注意不要摔倒!(生在老师的手势下,做着走路的动作)师:呵呵,怎么样,有意思吧,你们相信吗,当你们走在路上,每天在不停的重复着这个动作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一首首快乐的小诗?生:不相信!师:不相信?那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儿童诗),这是加拿大诗人丹尼斯李写的一首诗《进城怎么走法?》。
读一读吧!、师:怎么样,有趣吧?走路,生活中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可一旦到了儿童的眼里,却成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难怪有人说,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而只要你有这份童心、童趣,你就会发现这首诗里到处都是快乐。
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里,就到处洋溢着这样的快乐,正等着你们这群天生的诗人去发现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课件切换到课题)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我和祖父的园子!师:记住,这是我和祖父共同的园子,读时注意停顿。
再读!师:上一节课,我们阅读了课文的第一段,说说看,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师:你答案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你读得很充分!生: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生: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生:这是一个色彩绚丽的园子!生:这是一个鸟栖虫居的园子!师:那就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呢?生:栽花、拔草生: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生:吃黄瓜、追蜻蜓……二、【精读课文,品“趣”】师:是呀,作者写了这么多事情,有趣吧?那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呢?我们看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师:任务明确了吗?那就开始读书吧!生:(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约四分钟。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学习过程: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前活动:和学生聊关于童年的趣事。
(要有趣)同学们,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来聊会儿吧!小孩子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你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一、复习导入上课!刚才我们聊了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作家萧红也有许多快乐的童年往事要与我们分享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萧红,走进她们家的大园子。
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两节,回忆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板书:生机勃勃)师: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13小节,看看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1、生自读课文。
2、交流师:读得真投入。
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
(板书:自由自在)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自在,是哪一句呢?(答出:你真有一双慧眼哪。
答不出:那么这一段都是写与××有关的内容了?对吗?)答出后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谁愿意来读?(评语:读得真准确,如果读得再自由一些就更好了。
)谁还想来读?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师: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师: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指名一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这次课是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讲的是《我和祖父的花园》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和祖父在花园里的生活和成长,是一篇极具感染力和亲切感的文章。
老师在上课时采用了教学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生活,并感受生活。
下面我将详细记录这节课的实录。
一、自由阅读老师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这篇文章,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了读书笔记,进行口头报告。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二、课堂探究1. 常识问答老师问学生,花园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道:花园就是一块种植草木花卉的地方。
接着老师问,花园有什么作用?学生又齐声回答道:花园既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也可以滋润空气,为人们生产食物。
2. 文本探究老师引导学生们一起读这篇文章,让学生们猜测这篇文章的主题,让学生们围绕主题一起阅读,达到情感共鸣,思维共振的效果。
老师又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分别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具体描写,这些描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启示。
学生们有的说:花园里有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感到美不胜收,有的说:花园里有一个小鱼塘和一群小饭菜,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有的说:文章祖父的一句话:“勤劳是美德”的话感受深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三、情感体验1. 模拟情境此时,老师提议让学生们模拟一下在花园里生活的情景。
让学生们想象自己置身于花园里,看到大片大片的花海,闻到花香,感受生机勃勃的气息。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
2. 图片展示老师在展示了一些花园的图片,让学生们在看的同时,了解一些关于园艺的知识,如如何种植植物,如何养护植物。
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们明白了花园的意义和价值。
四、小结这节课以互动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们在深入研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领悟人生。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明白了花园的价值,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我和祖父的园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我和祖父的园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课前交流师:读课题出示文字:教师说前面的,学生说后面的,先说再出示文字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他在园子里做什么呢/。
跟着教师一起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也拔草。
祖父下种,我也跟着下种。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祖父累了抽一袋烟,我……师:我抽烟,这是不可能的。
师:我真是跟祖父一样种菜吗?你从哪儿看出这个小姑娘是怎么做的?生:她其实是玩。
生:我想到了一只小猴子,捡了玉米丢了西瓜……生:我还想到猫钓鱼的故事师: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生:我知道了她并不是在劳动,而是给祖父添乱。
我是从这儿看出来,这小女孩特别地爱玩,……师:她玩累了呢?读读句子。
师:这玩闹你喜欢吗?生:他很天真,我很羡慕她。
生:我羡慕她,她很自由,很快乐。
生:我很羡慕,又觉得她很可笑。
就爱瞎捣鼓。
生:我也很喜欢,很羡慕这个小姑娘。
与大自然相伴,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师:找出我在玩闹中最感兴趣的一段话。
师:听听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师范读。
生:围绕“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自由来写的。
师:哪句话最有意思?你的手举到我鼻子上了。
你来说。
生:玉米长到天上都没有人管。
生: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没人管它。
生:还有什么是自由的,倭瓜。
……一个人的身心是怎样的,她看出来的样子就是怎么样的。
拿起书来读课文。
作者能够这样自由自在,为什么?生:1、因为是祖父的园子。
2因为祖父的那颗宽容的心。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
生:你觉得这小女孩有一颗天真的心,能够观察。
师:你最希望做的事,最期盼的事。
练笔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进行:我渴望这样的生活:用上这样的词语:要……就……愿意……就……学生的发言比较有意思,大家在这个园子里读到的是自由快乐,可我读到的'是寂寞、孤独?课后去读一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相信你们会读到的。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师:请问你们是五年级几班?生:八班的。
师:现在可以上课了吗?生:可以。
师:好,上课!生:老师您好!师:问个好还搞这么复杂?说“老师好”就可以了。
说话越简洁越好,哪怕就一个字,再来一次。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师边写课题,便讲解这个“我”和“和”的注意笔画,“和”的“口”要上宽下窄。
(舞台上的黑板颤巍巍的,于老师说:“这个黑板对我是严峻的挑战”,72岁高龄的他,依然蹲着马步写板书。
)2.齐读课题,谈预习师:你们预习过了,生词肯定不用检查了。
你们老师一定会要求你们把课文读好,把生字读准确,是不是这样的?生:是。
师:课文读了几遍?生:五遍。
生:四遍师:真自觉,一定要预习,至少可以自学生字,自学课文。
二、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1.引导朗读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故事,朗读课文。
看看祖父的园子有什么。
看谁看得清、看得全、记得住。
(生自由读书。
读书过程中,师表扬两名同学边读书边做记号。
)2. 反馈,说说在祖父园子里看到了什么师:你一眼看到祖父的园子,有什么呀?生:我在园子里看到了蜻蜓、蚂蚱、蜜蜂。
师:他记住了三种动物。
生:蜻蜓、蚂蚱、蜜蜂、蝴蝶。
师:多了蝴蝶。
重复的不说。
生:还有小白菜、黄瓜……师:他又有新发现。
读书要用心记,看过的东西要记住。
读书不记等于没读。
生:还有韭菜、谷子……师:谷子就是——谷穗脱皮留下的粒,也就是带皮的小米。
还有什么?生:除了植物,还有花、鸟。
生:还有倭瓜师:什么是倭瓜?生:就是瓜,弯弯曲曲的瓜。
生:就是南瓜。
师:对,倭瓜就是南瓜,记住了吗?你还记住了什么?生:倭瓜还开谎花师:什么叫谎花?生:南瓜上的花师:南瓜的花很多都是谎花吗?生:只开花不结果的花。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回忆的文章,读: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怀。
萧红。
3、还记得萧红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什么吗?师:板书:人、事。
文章除了写人,写事以外还写了什么?生:倭瓜、黄瓜师板书:物。
生:蝴蝶、蚂蚱。
二、精读课文1、其实,园子里的这些人、事、物构成了萧红的童年生活,萧红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默读课文。
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想好了写在题目的旁边。
2、指名答。
生:快乐指名上台板书。
生:无忧无虑生:自由自在生:无拘无束生:趣味无穷欢乐。
师:对不起,跟快乐差不多,就不让你写了。
3、看来同学们,真是萧红的知音啊,看来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趣味无穷的。
这一切发生在哪里啊?生:祖父的园子里。
师:是啊,这一切都流淌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趣味无穷的情趣。
作者是怎样用文字将趣味无穷、无忧无虑的情趣表现出来的呢,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方式去阅读。
你可以作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4、你想用什么方式交流,就怎样交流;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生:锄头……。
生:拔草……,体会出祖孙二人的美好感情。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也关注这句话的?生:萧红很调皮。
师:这两句话非常的独特,独特在哪里?生:像排比。
师生,引读。
追问:独特在哪里?师:句子两两相对,变化的只是人称。
这样的句子看起来怎样?很对称。
读起来怎么样?指名读。
琅琅上口。
师:背后藏着许多情趣,独特的语言看出独特的情趣。
齐读。
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感受出了自由。
生:用一连串地拟人,写出作者的对童年的回忆还是那么美好。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发现跟前面一样,也是用重复,都有愿意,来表现作者的自由。
齐读。
师:这是园子里的物的自由,看看前文还有没有让你感到有趣的地方?生:不搬菜种没有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老师:在童年的记忆中,冬天的一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小红爷爷的花园,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老师:昨天,学生们把课文读得很好。
现在是提问的时候了。
谁先来?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生:题目是“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课文却写了萧红的故事?师:了解一个作家的经历,会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让我们先走近萧红(课件出示)老师:现在我们跟着小红走进她的花园。
读书就是欣赏,要慢慢读,静静想,边读边想象。
请自由读一读1---3自然段。
3.谁能读给你听?你看到了什么?4.这是什么样的花园?盛说。
师板书(生机勃勃)师: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二)自由之园老师:课件的16段。
自由阅读。
师:此时园子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全部自由)你觉得自己是作者。
读啊读啊,一切都是活着的。
齐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免费)师: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自由?划一划。
生: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展示课件):●“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可以长得任意高。
如果它想长成天堂,没人在乎。
老师: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写植物的,都有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小小的就字就把自由的韵味表达出来了,不信,我们配合一下。
教师和学生合作阅读。
(学生读黑色字母,老师读红色字母。
)什么感觉?老师: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同学间的创新阅读。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课件)蝴蝶虽然不漂亮,但也出现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 1. 能有感情地朗文。
2.理解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
【教学重点】理解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点】体会祖父的,感受文意境,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眷恋和人的念。
【教学程】一、复:同学,上我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也品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是一个怎的园子呢生:美、多彩、生机勃勃⋯⋯一生板:生机勃勃:是描写景物的一个自然段,在文里,第 13 自然段也景物行了描写,我就走第 13 自然段,看一看是一个怎的园子二、自主学(一)活一、走园子、品味“自由”【件展示:活一走园子、品味“自由”1.默文第 13 自然段,想一想:是一个怎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句、做出批注。
2.小内交流上面的,并系文中句自己的理由。
3.展示。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生读:【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1.默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3.汇报展示。
】2.师:现在开始自主学习。
3.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
【课件展示第十三自然段文字】生 1:我们组认为这个一个任性的园子,我们是从下面的句子看出来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话,就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植物很随心所欲,很任性,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生 2:我们组想来补充一下,我们找到的也是这几句,但我们认为这是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因为这些植物都是自由自在随意生长的,没有人去管它们。
生 3:我们组也觉得园子是自由的,你看,小萧红看到花儿开了,就觉得花儿从睡梦中醒来,她把花儿当人来写,写活了,睡够了就开花,多么自由、有趣!师: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其实作者写植物动物的自由,也是为了写小萧红的自由,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物。
薛法根19《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我和祖父的园子》(原苏教版五年级下)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是一篇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课文。
现撷取他在课堂上的一些精彩片断,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词语教学真“古怪”师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师:(面向学生,满面笑容)同学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齐答)姓薛。
师:课前,老师已经告诉你们了。
下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每人一支粉笔,下面同学打开练习本,我们来听写词语。
台上三位同学一人写第一组,一人写第二组,一人写第三组,竖着写,每组写好后接着写一个同一类的词,只报一遍,用心听,用心记,如果默不出,就画个大圆圈或鸭蛋。
评析:此举告诉了学生听写的方法,同时暗示了学生要学会倾听,可谓一举两得。
师:(语速很快地报了第一组词)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生很不适应,不少同学急得抓耳挠腮。
)师:有的同学忘了在四个词语下面写上同一类的词,看看上面四个词语有什么特点?默好的请举手(约有20几人举手)。
师:(依然很快地报了第二组词)玉米、黄瓜、倭瓜、谷穗(生面面相觑。
)师:有的默不出,有的在偷看,可以偷看,让你偷看要找的到。
(台下老师大笑)预习过了,偷看在哪里呢?评析:语言趣味丛生,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和听课老师的距离,同时向学生传达了一个信息:没有充分的预习肯定是不行的。
师:(很神秘的样子)第三组,有点难,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默好了,请举手,没默好的,要正大光明地圈出来。
师:再报一个词:“草帽”,想想在哪组下面?(讲台上三个同学焦急地讨论,就是不能判断“草帽”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下面。
)默好的请举手,一定要默,不能不默,人人都要举手。
师:看讲台上默写的人,他读一个,你对一个,看你默对了吗?一边读,一边想。
(对第一组词)生边读边打勾,(当对到“臭虫”时,全场一起大笑。
)师:你为什么写这个词呢?生:它是昆虫类。
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花园》教案4篇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花园》教案4篇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花园》教案1 教学目的: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萧红文章的语言特点,透过文字想象出“我”和祖父在花园中生活的情景,从而感受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大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萧红文章的语言特点,透过文字想象出“我”和祖父在花园中生活的情景,从而感受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我和祖父的花园》。
借助书下注释你知道这里的“我”是谁?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1、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和祖父的花园,感受她童年的光阴。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了一遍课文,能读准这些词语吗?【指导“穗”书写。
】3、初读课文你感觉花园中萧红多大?下面就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哪些事情证明了花园中的萧红就是个孩子呢?三、事件中感悟快乐教学预设第4段1、谁愿意和教师一起能把小姑娘的淘气读出来?2、来同桌之间也配合着读一读。
3、这一段的文字灵敏的短句式也特别有意思,竖过读一读还有现代诗歌的味道。
教师范读。
——学生读。
教学预设第5——8自然段1、萧红的孩子气在“铲地”这件事中有表达吗?谁愿意接着汇报?2、祖孙之间确实有一段对话,如今你就把自己想象成小萧红,她会以什么语气答复祖父的问话呢?先填空,再来以这种语气试着读读。
3、这样读着读着,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祖父?教学预设第9——13自然段1、谁愿意接着汇报,还从哪些事情中看出她的孩子气?2、在这个花园小萧红做任何事情就是什么感觉?四、景物中感受自由1、因为花园中的萧红内心充满了快乐、自由,所以在她眼中一切也那么美妙、自由的。
她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快到文中第14-18自然段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课《我和祖父的花园》课堂实录虎林市实验小学姜娟一、简介作者,引出“花园”。
同学们,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咱们黑龙江的著名女作家,她叫萧红。
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干净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
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抚摩着她,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尤其是祖父的那座花园,更是令她魂牵梦绕……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祖父的这座花园!学习第12课,(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花园》)齐读课题,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问题吗?生:祖父的这座花园里有什么?生:我和祖父在花园里都做了什么?生:他们在花园里生活得怎么样?……师:学习了这节课,这些疑问就会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走进“花园”,整体感知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看样子大家还挺喜欢萧红祖父的这座花园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生:写了我和祖父一起在花园里劳动。
生:写了我在花园里玩耍,玩得很开心。
生:还写了花园里有很多的动物和植物。
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十八个自然段)从哪儿到哪儿是概括地介绍我和祖父,还有花园的?从哪一段开始又是具体写花园里发生的事情和自然景物的呢?用双竖线给课文划分一下段落吧!生:一至三自然段是概括介绍、四至十八自然段是具体介绍花园的,所以我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分法吗?生:同意。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花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生:这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花园。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花园,不只是有花草,还有菜和谷子,还有些小动物,这是个生机勃勃的花园。
生:这是个自由自在的花园。
……(老师根据回答适时板书:大花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生机、自由。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仿佛自己走进花园,你看到了什么?一定要把自己读进花园里去。
(教师示意学生举手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好多青菜和小虫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蜜蜂和蝴蝶。
生:我在花园里看到了茄子和辣椒。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东西,可见大家是走进花园里了。
三、研读探究,品味“花园”(一)体会花园的“欢声笑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四至十三自然段,用笔画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花园里都做了哪些事情?文中简单写了什么事?具体写了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用心读一读。
(课件出示探究的问题)生:作者做的事有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还有辨别谷子和狗尾草、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心、捉蚂蚱、浇菜。
生:具体写的事有铲地、辨别谷子和浇菜。
其他事情都是简单地一笔带过。
师:这种有详有略,而且处理很恰当的写法叫——生:详略得当。
(师板书)师:这些趣事中,哪些是和祖父一起做的?生:栽花、拔草、铲地、辨别谷子、浇菜,这些都是劳动。
师:作者做的这些都是真正的劳动吗?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是在玩。
师:哪些事是作者自己做的?师:(板书“劳动”“玩”)在这个花园里,“我”先是随祖父一起劳动,然后跑去玩了,最后又回来帮祖父干活了,其实在“我”的心里,玩就是干活,干活就是玩。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下第四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一老一小在花园里其乐融融的生活吧!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来读后半句。
“祖父一天都在花园里边”——生:我也跟着祖父在花园里边。
师:祖父戴一个大草帽——生:我戴一个小草帽。
师:仔细读读,画画,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一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生:我发现这一段的句式都一样,祖父……,我就……师:谁知道一段话中有多个句式一样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生:是反复。
师:运用反复这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
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我”是个什么样的女孩?生:很活泼,很淘气。
师:祖父铲地——生:我也铲地。
师:“我”是怎么铲地的呢?我能拿动锄头吗?生:祖父给“我”特制了一把锄头,把锄头杆儿拔下来,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师:作者是如何具体写铲地的呢?运用了什么描写?生:动作描写。
师:拿出笔来画出动词,都有什么词呀?生:(动笔画出来)有“爬”和“勾”师:我根本分不清菜苗还是草,所以竟然把狗尾草当作谷子留下来,祖父发现了就教我辨别谷子,课文中作者是怎么写祖父教我辨谷子这段的呢?生:(看书片刻后)有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师:(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看图中祖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生:祖父在笑着。
师:文中也两次写到了祖父的“笑”,你从祖父的笑中体会到了什么?生:祖父很慈祥,对“我”很宽容。
师:“我”是怎样把谷穗给祖父拿来的?生:“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
师:如果此处这样写“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个谷穗,给了祖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哪种写法好?生:这样写不好,不能表现出“我”的那种着急和生气了,所以还是原文更好。
师:把谷穗抛给祖父后,说了什么?生:这不是一样的吗?师:这是个什么句子?不改变句子原意,换种说法怎么说?生:这是个反问句,可以改成“这是一样的。
”师:反问句有什么作用呢?生: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师:说得真好,你能读出这种强烈的反问语气吗?(生齐读)师:把祖孙俩说的话画出来,同桌合作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语气的不同。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师:祖父告诉“我”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可“我”也并不仔细看,抬头看见黄瓜,就去——生:吃黄瓜了。
师:黄瓜没吃完,又去——生:追蜻蜓了。
师:没捉到蜻蜓,又去做别的事情了,干什么去了?生:采倭瓜花心,捉蚂蚱。
师:玩腻了,又去帮祖父干活去了,干什么去了?生:浇菜。
师:“我”是怎么浇菜的?生:并不往菜上浇,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生:动作和语言描写。
师:通过这样细致的描写,让一个怎样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快乐、自由、天真的孩子。
师:“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快乐”)师:我们也来感受下这种快乐吧!(教师引读)我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生:“下雨了,下雨了。
”(读两遍)师:读这一段描写,把自己融进去,把你变成作者,和祖父一起劳动,仔细体会“我”和祖父的感情。
(二)体会花园的生机与自由。
师:其实天不是真下雨了,太阳还高高挂在天空中呢,“我”是把快乐和自由都扬出来了,谁来读一下第十四自然段?(指名读)师:这段运用了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描写了太阳及太阳下的景物。
太阳有什么特点?生:大、亮。
师:这里还运用了什么修辞写了太阳底下的自然景物?生: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
课文第十五自然段说“一切都活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十五自然段,圈画出都写什么活了?(学生默读)生:这段写了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
生:花活了,花睡醒了。
生:鸟活了,鸟上天了。
生:虫子在说话。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生:蝴蝶随意地飞,……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活”呢?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生: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师: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生:自由、随性。
生:快乐的。
师:这段文字大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生:拟人。
师:作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把这种快乐自由的感情寄托在这些动物植物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述表现“我”的情感,这种写法叫寄情于物。
(板书“寄情于物”)自己试着读出那种活劲儿来,感受那种自由自在。
(学生自读体会)师:“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联系全篇课文想一想,“一切”除了指课文中写到的飞鸟、昆虫和植物外,还可以包括什么?生:花园里的人,就是包括作者也是自由的。
(板书“自由”)师:正是因为我心中充满了自由和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正如:(课件出示,教师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_____;我看到鸟飞了,就像_____;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_____;我好像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就_____,愿意爬上房,就_____;我仿佛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_____,愿意结一个黄瓜,就_____;若都不愿意,就是_____,_____,也没有人问它。
我好似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就_____。
我是一只蝴蝶,可以随意地飞,一会儿_____,一会儿_____。
我要做什么,_____,要怎么样,就_____,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这一段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作者的感情,灵活简短的句式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我们看着提示,试着背一背好吗?注意体会作者的那种自由和快乐,你现在也是自由的,你愿意站起来背诵就站起来,愿意坐着就坐着背,愿意大声背就大声背,愿意小声就小声。
(课件配乐,并出示词语提示背诵:花______鸟_____虫子_____一切_____倭瓜_____黄瓜_____玉米_____蝴蝶_____)生:花开了,就像……四、回归整体,再读感悟。
师:这哪里是一个花园,这分明就是一座乐园,“我”在花园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啊?生:快乐的生活。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无忧无虑的生活。
生:我爱在哪里睡,就在哪里睡。
好幸福啊!师:是谁给了“我”这样快乐自由的生活呢?生:是祖父,他疼爱“我”。
生:是花园里的这些动物和植物。
师:是啊,这么多的自然景物,我们来统计一下文中提到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吧。
生:植物有花、草、菜、谷子、黄瓜、倭瓜、大树、玉米,动物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蚯蚓、蝙蝠、鸟、虫子。
师:其实花园里还有没有其它的动物和植物呢?(有)是的,还有很多作者没写出的动植物,甚至还有一些我们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动物和植物,真不愧是一个“大花园”,可以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多,找找是什么词?生:样样都有。
师:找的真准。
(师指板书进行说明)作者有这样一个大花园,真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可以在里面尽情地玩耍,还可以帮祖父干活,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里充满了生机,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这里生活是快乐的,是自由的。
你体会到了吗?生:体会到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什么表情读呢?(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变换“样样都有”字体颜色)生:得意的、快乐的表情。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因为富有而得意的神情,来再读这句话。
(学生带着表情齐读第三自然段)五、总结收获,留恋“花园”。
师:就是这样一座充满童趣、又无处不充斥着自由、幸福的花园,怎能不让女作家萧红魂牵梦绕呢!同学们,现在我们要离开花园了,谁能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呢?看着板书总结本课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作者是怎么写的呢?(一学生总结)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