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
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知识(2)多式联运概述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知识(2)多式联运概述国际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与传统的件杂货散运方式相比,它具有运输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及服务质量优的特点。
正因如此,集装箱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国际贸易的最优运输方式。
尤其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集装箱运输软硬件成套技术臻于成熟,到80年代集装箱运输已进入国际多式联运时代。
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利用集装箱进行联运的新的运输组织方式。
它通过采用海、陆、空等两种以上的运输手段,完成国际间的连贯货物运输,从而打破了过去海、铁、公、空等单一运输方式互不连贯的传统做法。
如今,提供优质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己成为集装箱运输经营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与特征国际多式联运(MultimodaI Transport)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
然而,它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简称“多式联运公约”)以及1997年我国交通部和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的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地点交付的货物运输”。
根据该定义,结合国际上的实际做法,可以得出,构成国际多式联运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或称基本条件:(1)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该运输合同是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责任与豁免的合同关系和运输性质的确定,也是区别多式联运与一般货物运输方式的主要依据。
第一章1.集装箱运输的形成与发展四阶段:萌芽期,开创期,扩展期,成熟期。
2.20世纪50年代,美国铁路针对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相继采用了驮背运输(TOFC),将集装箱半挂车或集装箱装到铁路平车上进行运输。
3.目前的国际多式联运基本上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不是件杂货物。
4.适箱货源及揽货管理子系统,除集装箱运输企业自身设置的经营网点外,还依托货运代理、无船承运人和多式联运经营人,提高揽货管理能力。
第二章1.交易磋商的四个环节:(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其中(发盘)、(接受)是必要环节。
2.我国的进出口业务中,书面合同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条款较完备、内容较全面的正式合同,----如进口合同、购买合同、以及出口合同或销售合同,二是内容较简单的简式合同,---如销售确认书、购买确认书。
3.书面合同的内容(1)约首:是指合同的序言部分,包括合同的名称、订约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和地址(要求写明全称),双方订立合同的意愿和执行合同的保证。
(2)本文:这是合同的主体部分,具体列明各项交易的条件或条款,如品名、品质规格、数量、单价、包装、交货时间与地点、运输与保险条件、支付方式以及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条款等。
要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约尾:列明合同的份数,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订约的时间和地点及生效的时间。
4.受益人,是指要求开证行履行对其付款承诺的人,一般是合同中的卖方。
5.信用证的七个当事人: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开证行、通知行、保兑行、议付行、偿付行;其中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开证行、通知行是信用证业务的主要关系人,保兑行、议付行、偿付行属于一般关系人。
6.FOB是离岸价,如果双方希望由卖方办理进口清关的所有手续并支付进口税费,则应当使用(DDP)。
第三章1.宽度为8 ft(2438mm),高度为8.6 ft(2591mm) 的20英尺杂货箱为国际标准集装箱;高度为10.5ft和宽度为12.75ft的双层汽车集装箱不是国际标准集装箱。
集装箱多式联运论文集装箱管理论文美、加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启示摘要针对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落后的现状,对多式联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美国、加拿大两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发展多式联运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转运0引言目前,国际大港集装箱多式联运所占比重较高,如德国汉堡港铁路集疏运比重达30%,荷兰鹿特丹港铁路集疏运比重达13%,而我国港口多式联运的比重仅有2%左右,发展空间很大。
1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现状1.1组织形式1.1.1国际铁路联运我国的国际铁路联运主要指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国之间进出口货物的铁路运输,其中包含过境陆路口岸操作(如换装、报关、结算和最终发运等)。
1.1.2国际海铁联运我国外贸集装箱的国际海铁联运主要分海上运输、海运口岸操作和国内铁路运输等3个阶段。
海上货物运输遵守全球性海运规则,由国际海商法协会进行指导,国内铁路运输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进行规制。
1.1.3大陆桥过境运输大陆桥过境运输主要指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和越南等国从我国过境的进出口货物运输,例如日本与哈萨克斯坦之间过境我国的货物运输,包括海运段、国内铁路段和中亚地区铁路段等3个阶段。
过境运输有一定的复杂性。
1.2主要线路目前,我国开辟的多式联运线路已到达欧洲、美洲和非洲港口及内陆城市,主要包括从我国往返日本、美国及非洲、西欧、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海运线路,经蒙古或俄罗斯至伊朗和往返西北欧各国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线,以及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荷兰等国的新亚欧大陆桥。
1.3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3.1国家政策制约我国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调有效的分工合作,这是制约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集装箱运输的兴起以及许多相当重要的能够减少转运成本的制度创新大大缩减了货物转运成本和时间上的无效性,运输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铁路、水运等单一方式运输的崭新阶段。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进入集装箱运输时代,迎来了运输业的一次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第二次革命,进入集装箱多式联运时代,随后迅速进入全球综合物流时代。
相反地,中国到了20世纪60年代,集装箱运输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衰落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才开始重新起步,随后的20年里,水运集装箱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却依然相对缓慢和滞后。
本文比较了上述中美两国在集装箱运输发展方面的差异,并进行了相应的制度经济分析。
1中美集装箱运输发展沿革1.1 美国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已实际投入使用了集装箱,但一般认为美国的现代集装箱运输发生于二战之后。
20世纪50年代,美国铁路针对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相继采用了称之为“TOFC”(Trailer-on-flatcar)和“COFC”(Container-on-flatcar)的驮背运输(Piggyback Style)和箱驮运输(Boxback Style):即把集装箱半挂车或集装箱装到铁路平车上进行运输。
这种运输方法的采用对于开展铁路与公路之间的联合运输,实现以集装箱为媒介的“门到门”运输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铁路与公路集装箱联运的启示,1955年,美国首先开始了海运集装箱的试验,美国泛大西洋轮船公司于1956年将一艘T-2型货船改装,在甲板上设置有装载16个集装箱的平台,并取名为“马科斯顿”号开始集装箱运输,航行于纽约——休斯顿航线上,其结果是每吨货物的装卸费由原来的5.83美元降低到0.15美元,仅是原来装卸费用的1/37。
到1990年,集装箱运输至少占据了所有班轮贸易的75%,几乎占远东和欧洲贸易的全部。
案例一美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运作介绍在美国,铁路集装箱专列平均速度为70~90km/h,在专用线、编组站等环节疏导很快,基本上不压箱。
在港口,进口货在船舶到港之间一般都向海关预申报。
它每天运距可以达到1500km以上。
因而船到港后,当天就可以卸箱装上集装箱货车或铁路车辆(若当天有车辆),或在第二天转运到口岸地区其他集装箱站场。
美国的多式联运服务大致包括4个独立的作业环节:(1)港口作业。
船停港总共3~5天,其中通关作业一般为1~2天。
(2)港口附近周转作业(即从港口转到火车上)。
(3)铁路长途运输。
多式联运长途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平均运行速度60~80km/h.一般工作日集装箱在列车出发前3~4h集中到站场,列车的运输距离可以达每天1200~1500km. (4)内陆中转站的内陆作业集装箱的停留时间主要取决于物流工作的商业考虑,如集装箱运输过程是由集装箱所有者来控制当港口至货主的运距为1500kin时,采用集装箱货车运输。
集装箱从船上运到集装箱货车后,其运送速度一般为80km/h,若配备两个驾驶员则会减少停车时间。
在24h内集装箱最大运输范围可达2000km.这样集装箱运到货主手中只需片刻,返空箱再用2天,总周转时间为4天。
对于出口货物公路运输则只需3天。
思考题 1.结合案例分析集装箱的概念?2.集装箱在运输的过程中注意事项是什么?3.结合案例分析集装箱的作用?答案:1.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的、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容器。
在本案例中集装箱是一个用来储存货物的可以在多式联运中在不同运输工具上周转的容器。
2.集装箱运输应注意:(1)集装箱的装载。
对不同的货物要用不同的装载方式,比如本案例中集装箱装载的是长途运输的货物,因此要对装载的货物进行一定的温度设置,使货物不会因时间而变质。
(2)集装箱的集合包装。
装载货物时要避免货物与箱壁和箱底直接接触,尤其是本案例中的货物周转次数多,时间长,应该对相应的货物加以相应的衬垫。
1.案例:日本邮船公司的多式联运服务日本邮船公司(NYK)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班轮公司之一,是传统的海运服务公司,该公司自1896年起便开始经营欧洲和远东的“港至港”的服务。
海运是NYK的主业,它拥有一支由322艘船舶组成的船队,每年承运七千多万吨货物。
航运业的利润下降和动荡,使NYK开始重组和改变其经营战略,由单一的“港至港”服务转向更加细致周到的“多式联运”服务。
NYK集团提出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公司战略,内部称为“NYK21”。
“NYK21”的目标是使公司发展成为一个超越海上运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公司,也就是成为一个可以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种类的超级承运人。
NYK战略之一是计划首先通过其下属子公司在空运、货代、仓储和公路运输的运作上的协调一致,来实现其战略联盟。
公司的目标是加强NYK的货运服务、物流活动、空运和陆上运输,使其占NYK年收入的30%(目前占10%)。
NYK努力建立一个围绕海、陆、空服务的多式联运体系,以实现其目标。
该战略的核心部分在于NYK不断在世界主要地区发展其物流中心。
1991年NYK从联合承运集团(United Carriers Group)收购了三个欧洲运输和物流公司作为其在欧洲建立物流网络体系的一部分。
NYK的物流中心遍布全球,并且不断有新的中心建立。
这些中心经营的远远不止仓储服务,NYK将它们看作是集中向客户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务的中心,如存货管理和定单处理。
NYK物流中心的经营理念是积极向客户推销,提供客户集中存货控制的好处,以达到缓解存货紧缺和减少运输设备的目的。
每个中心均有陆、海、空运输的专业人才和自己的货物集中与分送的网络。
NYK认为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并且使每个中心互相联网以提供全球货物跟踪。
一些NYK的物流中心甚至向客户提供更为广泛的物流服务。
以新加坡中心为例,物流中心为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物料需求计划服务”(MRP),NYK 认为这是一个物流提供者尚未开发的巨大的领域。
美国OCP.MLB.IPI运输的区别添加时间:2009-5-20 查看:4227次口的集装箱货物一般都经美国内陆运输。
因此,远东至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集装箱运输实际上已发展到经由美国太平洋沿岸港口,将集装箱货物运至美国内陆城市,特别是美国中、西部的集装箱货物均使用多式联运方式。
此种运输方式替代了原来由发货人安排的货物从港口经由铁路中转至内陆城市的运输方式,对货主来说,不仅可节省运输时间,提前交付和接收货物,而且手续简便,在货运量集中时,铁路还可给予货主一定的运价优惠。
一、OCP运输(内陆公共点运输)OVERLAND COMMON POINT,含义是指使用两种运输方式,将卸至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货物通过铁路运抵美国内陆公共点,并享有优惠运价。
1. OCP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卖方(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在美国西海岸港口,货物卸船后,由收货人委托中转商持正本提单向船公司提货,并负责运抵收货人指定地点。
2. 收货人在收到货物单证10天内,必须申请进口保税运输,以保证将货物最终运抵交货地。
如不按时提出申请,货物即转至保税仓库,从而产生各项费用。
避免这些费用支出的做法是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办理由铁路公司代办运输至内陆公共点的保税申请手续。
3.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在买卖合同和信用证栏内应加注“OCP运输”字样,在签发提单时,其签发要求与买卖合同、信用证要求相符。
4.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如使用某一船公司美国航线专用提单时,因该提单栏内只有“卸货港”、“最终交货地”两栏内容,在国内港口装船运往美国使用OCP运输方式而签发某一船公司专用提单时,目的港一栏内应注明“LOS ANGELES OCP”。
5. 凡运往内陆公共点的集装箱货物,应在卸船45天内由收货人向铁路提供证明,如陆上运输单证、转运单、海关转运申请单等。
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上述单证或证明,货主则失去铁路给予的优惠运价。
6. OCP运输不是真正的多式联运,尽管全程运输使用海陆两种运输方式,但海、陆运输区段各自签单,海、陆区段运费各自计收,海、陆区段的运输责任各自划分,因此不具备多式联运一张单证、统一责任的要求。
美国海铁联运突显优势字数:2282来源:物流2009年10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被认为是集装箱海运鼻祖的美国从来没有忽视开发集装箱多式联运,尤其是美国各地铁道线盛行的双层集毅箱货运列车(doub l e—s tacktrain)运输距离远,货运量大,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低于公路运输。
目前来自中国大陆等远东地区的集装箱抵达美国西海岸洛杉饥和长滩等港、东海岸纽约一新泽西等港和南海岸新奥尔良和休斯敦等港口后,大多通过双层列车沿着铁路线转运到美国、加拿大和器四哥各地。
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集装篇多式联运又反过来拉动美国西海岸、东海岸、南部海岸和内陆港口的迅猛发展。
美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取得如此成绩,仔细分析是有其根源的。
集装箱贸易航线在转变。
从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出口到美国的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加,而日_越来越多的托运人和远洋承运人选择所谓全水运航线,即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把集装箱从亚洲运输到美国东海岸或南海岸。
物流不断优化。
沃尔玛(wal-Mart)和塔吉特百货(Target)等美国零售商在洛杉饥、民滩、萨凡纳、弗吉尼亚和休斯敦等美国西海岸、东海岸和南部海岸港口开发建设配送中心和仓储设施:增加一定比例的存货,尽量减少对快速而成本昂贵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依赖程度。
燃料油不断涨价。
这促使集装箱海运,尤其是全水运航线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亚洲至美国的全水运集装箱航线越来越繁忙,运量不断增长。
巴拿马运河扩建。
该工程将于2014年竣工,扩建以前的巴拿马运河船闸极限能力是可以容纳长度为965英尺,宽度为106英尺,吃水39.5英尺的集装箱船舶和其他类型船舶:而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新船闸极限能力是可以容纳长度为1200英尺长,160英尺宽,50英尺吃水的集装箱船舶和其他类型船舶:巴拿马运河通行船舶不仅是集装箱船舶、远洋客轮,而且可以包括油轮、液化气船,凡是亚洲/美国航线的贸易运输船舶,尤其是大型船舶几乎都喜欢走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
美国多式联运发展历程美国多式联运是一种综合利用不同运输方式进行物流运输的方式。
它结合了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和网络,旨在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下面是美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美国的物流运输主要依赖铁路和水运。
铁路运输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连接全国各大城市。
然而,铁路运输存在着一些限制,比如运输路线受限、速度较慢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始探索多式联运的潜力。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试行多式联运。
公路运输的发展为多式联运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公路网的扩张使得货物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入到不同的目的地。
同时,卡车运输也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运输选择。
通过公路和铁路的组合,物流运输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
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航空运输发展迅猛,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航空运输的速度快、范围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货物运输到各个城市和国家。
通过航空和铁路、公路的联合运输,物流运输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效率。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海运业也开始向多式联运转型。
美国的海运业发展迅猛,成为国际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海运和内陆水路的联合运输,货物可以从港口通过水路运输到内陆城市,然后再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到最终目的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物流业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也更加紧密。
物流企业开始探索物流链的整合和优化,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今天,美国的多式联运已经成为物流运输的主要模式之一。
通过综合利用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不同的运输方式,美国的物流运输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
多式联运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美国多式联运是一个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
从20世纪初的铁路和水运,到20世纪中叶的公路和航空,再到近年来的海运和信息技术应用,美国的多式联运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美国集装箱标准集装箱运输的初期,集装箱的结构和规格各不相同,影响了集装箱在国际上的流通,亟需制定集装箱的国际通用标准,以利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集装箱标准化,不仅能提高集装箱作为共同运输单元在海、陆、空运输中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而且能够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促进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同时,集装箱的标准化还给集装箱的载运工具和装卸机械提供了选型、设计和制造的依据,从而使集装箱运输成为相互衔接配套、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运输系统。
集装箱标准按使用范围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公司标准四种。
是指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04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际标准来建造和使用的国际通用的标准集装箱。
集装箱标准化历经了一个发展过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04技术委员会自1961年成立以来,对集装箱国际标准作过多次补充、增减和修改,现行的国际标准为第1系列共13种,其宽度均一样(2438mm)、长度有四种(12192mm、9125mm、6058mm、2991mm)、高度有三种(2896mm、2591mm、2438mm)。
各国政府参照国际标准并考虑本国的具体情况,而制订本国的集装箱标准。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集装箱外部尺寸和额定重量》(GB1413-2008)中集装箱各种型号的外部尺寸、极限偏差及额定重量。
某些大型集装箱船公司,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制订的集装箱船公司标准,这类箱主要在该公司运输范围内使用。
如美国海陆公司的35ft集装箱。
此外,世界还有不少非标准集装箱。
如非标准长度集装箱有美国海陆公司的35ft 集装箱、总统轮船公司的45ft及48ft集装箱;非标准高度集装箱,主要有9ft和9.5ft两种高度集装箱;非标准宽度集装箱8.2ft宽度集装箱等。
由于经济效益的驱动,世界上20ft集装箱总重达24ft的越来越多,而且普遍受到欢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我国进出口贸易也越来越频繁,从而使集装箱的使用在市场上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美国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启示杨磊【摘要】多式联运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组织方式,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势.通过阐述美国多式联运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总结美国多式联运发展的主要经验和特点,即注重多式联运政策的引导、专注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客户集中度不断提高、场站经营及设备提供采用轻资产模式、发展内陆集装箱、大力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结合我国铁路发展实际,提出加快开发和培育适应市场的集装箱班列产品、建立互利共赢的市场合作机制、提高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多式联运中的应用等建议措施.【期刊名称】《铁道货运》【年(卷),期】2018(036)005【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铁路;多式联运;集装箱;信息化;发展经验【作者】杨磊【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12.41 美国多式联运发展经验美国多式联运起源于 19 世纪 20 年代的铁路半挂车运输,此种模式在随后的 50多年里一直处于多式联运的主导地位。
1932 年,集装箱开始出现,一家卡车公司用集装箱进行农产品运输。
1949 年,Ocean Van Line 公司获得政府订单,从西雅图到阿拉斯加通过水路和公路运输军事物品,标志着美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真正开始。
1956 年 4 月,马尔康·麦克林将装有 58 只集装箱通过改造的理想 X 号油轮从纽约的纽华克运输至休斯顿。
此后,集装箱船运得到大力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集装箱运输超过半挂车成为多式联运的主要运输方式。
从 2003 年底起,美国多式联运收入超过煤炭运输,成为最大的铁路货运收入来源 [1]。
美国多式联运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政策法规、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1)注重多式联运政策的引导。
自 1980 年《斯塔格斯法案》解除对铁路运输管制以后,美国政府先后于 1991 年发布《地面多式联运效率法案》(ISTEA),1998 年发布《21 世纪运输平等法案》(TEA-21),2005 年发布《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运输平等法案》(SAFETEA-LU),2012 年发布《21 世纪前进法案》(MAP-21),2015 年发布《加强美国地面运输法案》(FAST)。
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一、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概述1、国际多式联运的由来多式联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由于船队规模的迅速发展,国际班轮航线相继开辟,为海运与陆运的连接提供了方便。
例如远东的货主将货物装上班轮,运往美国西海岸港口,再装上铁路直达列车,直接到达美国中部或东部交货。
这种联运的方式利用了海运班轮运输和铁路直达运输的优点,与过巴拿马运河单一海运方式相比,缩短了运输距离,也节省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
然而这种海陆联运还不是真正的多式联运,而只是一种分段联运,在全程联运中没有一个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而是海运与陆运的分段协作,各自签发自己的运输单据,并对自己的运输区段负责。
二战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很快进入一个快速的经济增长期,产业界的机械化和大规模化生产的革新很快涉及运输业,出现了油品运输、散货运输的大型化、专业化生产,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被誉为第三次运输革命的集装箱运输,其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同和看好,从而在短短的10年间从集装箱运输的发源地美国走向全世界,掀起了一个国际化的集装箱运输热潮。
从历史看,尽管在集装箱运输以前也有极为少数的多式联运,即由一个总的经营人签发全程联运提单并对全程运输负责,但由于件杂货运输装卸运输效率低下,货损货差以及被偷盗率大,加上多式联运运距远、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经营多式联运的风险极大,因此,在集装箱运输产业以前多式联运很难也很少开展。
集装箱运输的产生并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为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束,美国率先开展了多式联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受到货主的欢迎。
随后,发达国家在集装箱运输技术臻于完善的情况下,针对货主市场的需要,纷纷开展了以集装箱运输为基础的多式联运。
目前,发达国家在集装箱运输中,多式联运已占有较大比例,例如美国进出口量占80%的西海岸,多式联运的比例已达50%以上。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同时也认识到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和发展趋势,纷纷进行多式联运的尝试,例如我国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在199-7年颁布了第一部多式联运的法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为我国的多式联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