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考试名词解释(新)

银行考试名词解释(新)

银行考试名词解释(新)
银行考试名词解释(新)

一、名词解释

908、存贷比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909、存款人是指向银行存储人民币用户的主体。

910、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需要并在规定期限内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因异地临时经营活动需要时,可以申请开立异地临时存款账户,

用于资金的收付。

914、外汇结/售汇制

银行结售汇制度始自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在银行结售汇制度下,结汇是指外汇收入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交易行为发生之日的人民币汇率付给等值人民币的行为;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并根据交易行为发生之日的人民币汇率收取等值人民币的行为。

916、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922、支票(Cheque,Check)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923、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925、专用存款账户是存款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

929、汇兑又称“汇兑结算”,是指企业(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入的结算方式。这种方式便于汇款人向异地的收款人主动付款,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930、汇款,常用作把款汇出的意思。具体业务有漫游汇款、邮政汇款、电子汇款和商务汇款等。

931、汇票

汇票(Bill of Exchange,Draft)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汇票是国际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工具。

932、借记卡和贷记卡、准贷记卡

借记卡(DebitCard)是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937、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938、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951、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956、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957、非银行金融机构(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并将所筹资金运用于长期性投资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境外非银行金融机构驻华代表处等机构。

960、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期为半年。浮动利率因手续繁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因此,多用于3年以上的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

968、固定利率(fixed interest rate)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是传统采用的方式。

975、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978、货币需求(money,demand for)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979、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983、基准利率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

991、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000、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本金÷时间×100% 1030、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1032、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1047、银行信贷是银行将自己筹集的资金暂时借给企事业单位使用,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经济活动。

1071、贷款五级分类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1072、贷款质押是贷款担保方式之一,它是债权人所享有的通过占有由债务人或第三人移交的质物而使其债权优先受偿的权利。

1073、贷款质押担保是贷款的一种担保方式,即借款人可以用银行存款单、债券等权利凭证作为质物交贷款银行保管,当借款人不能还款时,贷款银行依法处分质物偿还贷款本息、罚息及费用。

1096、按揭指以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或有价证券、契约等作抵押,获得银行贷款并依合同分期付清本息,贷款还清后银行归还抵押物。按揭是指按揭人将房产产权转让按揭,受益人作为还款保证按揭人在还清贷款后,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屋产权转让按揭人,过程中按揭人享有使用权。

1100、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是指贷款人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

1101、等额累进还款法也称等额递增(减)累进法,其与"等比累进还款法"类似,不同之处就是将在每个时间段上约定多(少)还款的"固定比例"改为"固定额度",以同样在每个时间段内每月以相同的偿还额归还贷款本息的一种还款方式。

1102、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它是资本主义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单、栈单或其他各种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贷款到期,借款者必须如数归还,否则银行有权处理器抵押品,作为一种补偿。

1105、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用于住房、商业用房和其他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中长期项目贷款。

1117、国内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是指银行应卖方(国内信用证收益人)的申请,以其收到的信用证项下的预期销货款作为还款来源,为解决卖方在货物发运前,因支付采购物、组织生产、货物运输等资金需要而向其发放的短期贷款。

1118、流动资金贷款是为满足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资金需求,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发放的贷款。按贷款期限可分为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一年至三年期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112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为了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服务水平,加大支农信贷投入,简化信用贷款手续,更好的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开办的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适用于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

1125、汽车贷款指贷款人向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1135、信用卡分期付款指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进行大额消费时,由银行向商户一次性支付持卡人所购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资金,然后让持卡人分期向银行还款的过程。银行会根据持卡人申请,将消费资金分期通过持卡人信用卡账户扣收,持卡人按照每月入账金额进

行偿还。

1147、对公存款是指各级财政金库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机构,将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形成的存款。

1166、背书是指收款人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在汇票上签章并作必要的记载所作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一种票据行为,是票据权利转移的重要方式。

1187、银行承兑汇票Bank's Acceptance Bill(BA)是商业汇票的一种。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1189、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192、自助银行又称“无人银行”、“电子银行”,它属于银行业务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一部分,是近年在国外兴起的一种现代化的银行服务方式。它利用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程度高、不受银行营业时间限制的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全部业务流程在没有银行人员协助的情况下完全由客户自己完成。

1196、银行卡(Bank Card)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常见的银行卡一般分两种:借记卡和贷记卡。前者是储蓄卡,后者是信用卡。

1206、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1209、消费贷款也称消费者贷款,是商业银行以消费者信用为基础,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

1215、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1222、流动性比率是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它用于测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计算数据来自于资产负债表。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性比率的主要因素。

1230、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ies)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

1243、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282、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1288、贷款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与贷款人约定,当借款人违约或者无力归还贷款,保证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1302、还款能力分析评估借款人偿还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对借款人进行财务分析。

1306、可疑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

1308、客户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信用评级指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对债权人如期足额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广义的信用评级则是对评级对象履行相关合同和经济承诺的能力和意愿的总体评价。

1318、市场风险指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因此,市场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

1319、授信额度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核定的短期授信业务的存量管理指标,只要授信余额不超过对应的业务品种指标,无论累计发放金额和发放次数为多少,商业银行业务部门均可快速向客户提供短期授信,即企业可便捷地循环使用银行的短期授信资金,从而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快捷性和便利性的要求。

1320、授信限额

1321、损失类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1322、统一授信是指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单一客户统一确定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统一授信项下业务品种包括贷款、商业汇票贴现、商业汇票承兑、保函等表内外授信业务,只要授信余额不超过对应的业务品种额度,在企业经营状况正常的前提下,企业可便捷地循环使用银行的授信资金,从而满足企业对金融服务快捷性和便利性的要求。

1323、外汇风险(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指一个金融的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

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

1330、限额管理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应当确保将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使市场风险水平与其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限额管理正是对市场风险进行控制的一项重要手段。银行应当根据所采用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设定市场风险限额。市场风险限额可以分配到不同的地区、业务单元和交易员,还可以按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银行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监测对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并及时将超限额情况报告给管理层。常用的市场风险限额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等。

1351、法定检验是指商检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规定的进出口商品或有关的检验检疫项目实施强制性的检验或检疫。

1352、保险(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1353、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并依法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单位或者个人。

1354、保险经纪人(Insurance Broker),我国《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

1355、保险人又称“承保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1356、背书人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是票据转让的一种重要方式。背书是由持票人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将汇票交付给受让人的行为。

1357、被背书人是指在背书活动过程中,接受背书票据的法人、其它组织或者个人。

1360、抵押在银行或地产界称为按揭,是指提供私人资产(不论是否为不动产)作为债务担保的动作,多发生于购买房地产时银行借出的抵押贷款或在典当商折现非不动产的物品。

1361、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又称保证金。

1367、公司法是规定公司法律地位、调整公司组织关系、规范公司在设立、变更与终止过程中的组织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74、票据法广义的票据法是指涉及票据关系调整的各种法律规范,既包括专门的票据法律、法规,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票据的规范。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票据法是指狭义的票据法,即专门的票据法规范,它是规定票据的种类、形式和内容,明确票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调整因票据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票据法是调整票据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81、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1382、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1397、商品融资是指购买商或者销售商以其未来或者已持有的商品权利为抵(质)押,向银行申请短期融资的业务。

商业银行考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2资本盈余: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所形成,此外还反映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及接受捐赠所增加的资本等。资本盈余可以转增资本,发放股息。 3留存收益: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性大小、股息政策及税率等因素。 3资本性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为弥补资本金的不足而发行的资本性债券,其性质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又称为附属资本或长期债务。 4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5在途资金:也称托收未达款,它是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 6垫头:即抵押率,是抵押贷款本金利息之各与抵押物估价值之比。(银行在发放票据抵押放款时,所贷出的款项不是票据面额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部分,通常为票据面额的60%—80%,以免在有些票据难以赎回或贷款难以收回时遭受损失,这时垫头为票据面额的20%—40%。银行在发放以商品或商品凭证(如铁路的提单、仓库的栈单、水运的提单等)作抵押的放款时,垫头较大,通常为商品市价的30%—50%,因为银行必须考虑到在处理担保品时商品的价格可能会跌落,商品的销售可能遇到困难等情况发生,从而引起无法收回贷款金额的风险。) 7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从持票人来讲,贴现是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贴付利息取得现款的经济行为。 8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余额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于冲抵呆账的准备金。 9经营性租赁:以称作业性、服务性或操作性租赁。这是一种短期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出资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纳税、支付保险费和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等。 10融资性租赁:是以商品资金形式表现的借贷资金运动形式,是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信用方式,兼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双重特征。 11信托投资;指由信托机构将个人、企业或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以、代替投资者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收益人,银行收取手续费的金融信托业务。 12个人理财:包括个人委托投资咨询管理、委托巨额款项处理、委托综合理财服务等,以实现包括现金、存款、外汇、债券、股票、房地产等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 13进出口押汇 二简答和论述题 1什么是银行资本充足性?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 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1)分子对策包括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源资本策略。内源资本策略认为,在银行增加利润留存而不影响其股份的前提下,这种内源资本来源是银行充裕资本金的每一选择;外源资本策略为,对核心资本不足的银行来说,一般通过发行新股方式增加资本,同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方式的可得性、能否为将来进一步筹集资本提供灵活性以及所造成的金融后果,同时银行可以发行次级债来增加银行核心资本。(2)分母策略的做法有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调整资产结构等。资产规模越大,其对银行资本的需求越强。对一些银行资本不足的银行则可以通过销售部分高风险或有问题或市价水平较高的金融资产,以减少银行资产规模,相应就提高了资本对资产的比率;资产结构调整则是,银行可以在总资本额和总资产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资产的结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2、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及原则。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强产资产,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但由于现金资产基本上是一种无盈利或微利资产,过多地持有这种资产,将会失去许多盈利机会,合银行的盈利性下降。因此,银行持有现金资产需要付出机会成本。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在保证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将持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作为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杠杆,服务于银行整体经营状况最优化目标。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安全性原则 3、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银行并购的最根本原因是追求利润和迫于竞争压力。具体原因有:追求企业发展、追求协同效应和管理层利益驱动。银行并购的的效应:第一,并购带来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了银行的收益水平及现金净流入;第二、并购改善了产品的推销和销售;第三,并购可将银行融入有吸引力的新市场;第四,并购改善了经营管理水平;第五,并购降低了银行经营成本。 4、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证券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有:获取收益,保持流动性、分散风险和合理避税。银行利率较高,但贷款风险较大。在没有合适贷款机会时,银行将资金投资于高信用等级的证券,获取稳定的收益,可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保持或提高利润水平。银行为保持流动性而持有过多的现金资产会增加银行的机会成本,可销性很强的短期证券是商业银行理想的高流动性资产。它们既可随时变现,又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是银行流动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第二准备。商业银行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往往享有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故银行可以利用证券组合达到避税目的,使收益进一步提高。 5、解释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和理论内涵。 资产管理理论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性贷款理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资产可转换性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预期收入理论阶段。 商业性贷款理论:该理论产生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当时英国的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大机器工业尚未出现,占支配地位的还是工场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所需资金多数属商业周转性的流动资金。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是因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由于存款决定是外在的,因此,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即使发放这些贷款,也应将其限定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2012级期末考试题型(彭方平) 名词解释20分5对 选择题40分20题小计算 简答题2个20分 案例分析1大题2问20分 名词解释重点: 1.Adverse selection VS Moral hazard ●Adverse Selection: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 occurs. In financial market it occurs when the potential borrowers who are the most likely to produce the bad credit risks are the ones who most actively seek out a loan and are thus most likely to be selected. Because of adverse selection, loans are more likely made to bad credit risks. So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 even though there are good credit risks. ●Moral hazard: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 occurs. In financial market it’s the hazard that the borrower might engage in immoral activities that make the loan less likely to be paid back. Because of the moral hazard,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 2.Capital market VS Money market ●Capital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long-term debt and equity instruments are traded. ●Money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short-term debt instruments are traded. 3.Eurobond VS Foreign bonds ●Eurobond: a bond denominated in a currency oth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it is sold. ●Foreign bonds: sold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denominated in that country’s currency. 4.Eurocurrencies VS Eurodollars ●Eurocurrencies:存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各国货币 ●Eurodollars: U.S. dollars deposited in bank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5.Primary market & Secondary market & OTC market ●Primary market: 筹集资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将新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证券销售给最初 购买者的金融市场。

银行会计学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银行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下列银行会计工作中,当采用单式记账法进行核算时,是针对( ) A.期末调整事项 B. 贷款承诺事项 C.对外结算事项 D. 对内结算事项 2.下列票据属于远期票据的是() A.银行支票 B.银行本票 C.银行汇票 D.商业汇票 3.年末,银行会计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总额,从“本年利润” 账户转入() A.“实收资本”账户 B.“利 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C.“营业收入”账户 D.“盈 余公积”账户 4.对跨系统异地汇划款项的核算,若汇出行为双设机构地区,应采用的转 汇方式是() A.先横后直法 B. 先直后横法 C.直接通过联行电子汇划清算系统办理 D. 先直后横再直法5.“

拆放同业”科目是商业银行的() A.负债类科目 B.损益类科目 C.资产类科目 D.所有者权益科目 6.存款人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的,主要用于办理存款人借款转存、借款归还和其他结算的资金收付的银行结算账户是()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帐户 C.专用存款帐户 D.临时存款帐户 7.银行在每季末20日或每月20日对贷款户结计利息的计息方式是( ) A.利随本清 B.随时计息 C.定期计息 D.积数查算表计息 8.银行保管现金、金银、外币以及其他贵重物品的场所是() A.保险柜 B.仓库房 C.业务库房 D. 出纳库房9.以 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的外汇标价法是指() A.间接标价法 B.买卖两档汇价制 C.直接标价法 D.中间价 10.银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当根据有关凭据借记“固定资产”账户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5、边际存款成本:边际存款成本: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6、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7、证券回购证券回购是指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行反向成交。

8、资金头寸: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它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9、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10、次级贷款: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11、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 12、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是会改变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1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指在一项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只需投资租赁设备购置款项的20~40%的金额,即可在法律上拥有该设备的完整所有权;设备购置款项的60~80%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无追索权贷款解决,但需出租人以租赁设备抵押,以转让租赁合同和收取租金的权利作担保的一种租赁方式.它有别于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 2、总分行制:又称分支行制,是一种设有总行同时又在总行之下设立分行的商业银行制度。 3、单一银行制:又称独家银行制,是一种仅设立总行,不允许下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4、全能银行制:又称综合性银行制,即混业经营,是一种在金融业务领域内没有什么限制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5、银行分业制:即分业经营,是指不同的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经营机构经营的一种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6、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资本来自银行公开发行的股票筹资,股东是银行的所有者。 7、私人银行:即独资形式的银行,大多由西欧大陆十六七世纪家族银行,特别是德国的家族银行演变而来。私人银行负无限责任。 8、安全性: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在经营中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保持对银行坚定的信任。 9、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于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10、盈利性: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该目标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二章 1、会计资本:银行总资产-银行总负债 2、经济资本: 用以应付银行的非预期损失,即用来抵补超过期望损失的风险 3、监管资本(法定资本):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包含了用于抵补银行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以及系统性风险损失等。 4、一级资本: 实收资本或普通股: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资本公积:溢价发行所取得的大于面值的资本额。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未分配利润 5、二级资本: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 固定资产重估储备的70% :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 混合债务资本工具(Hybrid Debt Capital Instrument):具有债务和股本的双重性质,如可换债券、累积永久性优先股等。 长期次级债券(Subordinated & Term Debt):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初始期限最少5年以上的次级债务资本工具。 6、资本充足性: 数量充足。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指各种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以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

全国自考银行会计学各章重要知识点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 ●商业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 性的特殊金融企业。 ●银行会计: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把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运用于银行企业 的一门专业会计。 第二章 ●银行会计的核算方法:根据会计的一般原理,结合金融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 而制定的一套科学方法 ●记账方法:指根据一定的记账原理,按照一定的记账规则,采用专门的记账符号,将经 济业务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记入账簿的一种专门方法。 ●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俩个以上相互联系 的账户中进行对照登记的记账方法。 ●单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只单方面地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会计凭证:各项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和记账依据 第三四章 ● 1..存款:银行吸收单位或居民个人的各种货币资金,约定由存款人随时或到期支取 本金,并按规定的存款期限和相应利率支付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 2.基本存款账户:一家商业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一般存款账户:存款人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之外的借款转存,或与基本存款账 户的存款人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非独立核算单位所开立的账户。存款人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业务,但不能支取现金。 ● 3.临时存款账户:存款人因临时经营活动而开立的账户。 ● 4.专用存款账户:单位销货款不得进入该账户,一般也不能支取现金。 ● 5.存储业务商业银行以信用方式,吸收居民个人待用和基于货币资金的存取款业 务。 ● 6.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在存款是约定存期,一次存入本金,全部或部分支取本金和 利息的存款方式。 ●7.个人通知存款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但约定支取存款的通知期限,支取时按 约定期限以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的日期和金额。

银行会计学_名词解释

1 2 3 4 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金融企业法人。 5 较稳妥的方法,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6 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如实反映银行资金营运、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7 业务按其内容进行分类的纲目。 8 的总括记录,综合核算是明细核算的概括,也可称为总账。 9 项业务的资金活动情况。 录两方,分别编制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凭证上,而每张凭证上只使用一个会计科目,只记借方或贷方一方账。 分户账的主要工具,也是编制日计表和核对计息积数的依据。 在提用款项时需提前通知银行支取款项的一种存款业务,分为1天期和7天期两种,即取款前1天通知银行和取款前7天通知银行。 15*时期*利率。在实际工作中,本金(存款余额)*时期这一计算环节,是每天进行的,其计算结果称为计息积数。 候存,什么时候取,取多少钱,作什么用,都由储户自己决定,不受任何干涉。 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经验的付款委托书。贷记是付款人委托开户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贷记分定期贷记和直接贷记。 围内收取水、电话、煤、房租等公用事业费和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和法定基金的一种结算方式。 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用卡和汇兑、托收、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权利作抵押而发放的贷款,也就是借款人向银行提供一定抵押品作为担保而发放的一种贷款。 3年以上(含3年)作为催收贷款管理、按规定条件确认为呆账损失、尚未批准、准备核销的贷款。

定利息的方式,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或未到期的债券转让给银行而取得贷款,由银行于汇票或债券到期后,向承兑人(或发行人)收取票款的一种贷款。 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未到期前,为取得贷款,持未到期的承兑票据,向银行提出贴现申请,并贴付利息,为提前取得贷款的票据转让行为。 务往来,也称系统内银行机构间资金往来。 划资金实行集中清算。 支出、贷款账户转移,以及办理按规定允许扣收款项的业务和特定的直接借记业务等。 划给汇入行开户中央银行,由汇入行开户中央银行通知汇入行为收款人入账。 企业之间,在经营业务过程中,由于划款资金、缴存存款、汇划款项以及为办理支付结算等业务而相互代收、代付款项所发生的资金账务往来。 算、异地汇划款项、资金拆借等业务而发生的资金往来。 由其通过同城中央银行转划给当地汇入行的转汇行,再由汇入行的转汇行通过自己的联行系统将款项划交汇入行为收款人入账。 指定地点进行交换、清算,轧计往来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由主办清算行以转账方式进行清算的一种同城银行间票据交换、资金划拨清算的结算方法。 和支付结算凭证,如同城委托收款结算凭证以及企业单位委托代收的转账支票等。 这些净收益积累形成的自有资本,也称为积累收益或未分配利润。 的一种盈余公积。 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应用于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专业会计学。 39 的、能够用货币计量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的经济活动极其所体现的一定经济关系。 (2)加强会计服务和监督,(3)加强经济核算,(4)开展会计分析预测,(5)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411)组织会计核算,反映经济情况,提供正确数据,(2)贯彻方针政策,加强服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3)加强财务管理,坚持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4)开展检查分析,提高工作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1948.12.1在苏区银行和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基础上建立。 3个、国有商业银行4个、股份制综合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1)必须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2)必须适应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需要,(3)必须适应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

金融企业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 非银行金融机构 ( P1)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银行以外,依法定程序设立的各种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包括 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 租赁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 信用合作组织、 财务公司、 期货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金融企业 ( P1) 金融企业是一个特定的企业范畴, 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业务范围, 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金融企业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 金融机构组成。 3. 表内科目与表外科目 ( P18) 表内科目是指用以反映涉及金融企业资金实际增减变动的会计事项,从而纳入资产负债表 内的会计科目。 表外科目用以反映不涉及金融企业资金实际增减变动的重要业务事项,从而不纳入资产负 债表内的会计科目 ,包括或有事项、 承诺事项以及重要的有价单证和财产的保管等经济业务 事项。 4. 分户账 ( P34) 分户账是在总账科目下,按单位或资金性质分户独立设帐,根据凭证逐笔连续登记,具体 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动详细情况的明细分类账簿。 5. 原始存款 ( P45) 原始存款,又称为现金存款或直接存款, 存款。 6. 派生存款 ( P45) 派生存款,又称为转账 存款或间接存款, 而创造的存款。 7. 定活两便储蓄 (P66) 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是在存款时不约定存期, 时一次支取本息,并于支取时按实际存期确定相应的利率,据以计 算利息的储蓄存款。 这 种储蓄存款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 比定期储蓄存款支取灵活, 在达到一定存期时又能取得比 活期储蓄存款高的收益。 8. 同业拆借 ( P128)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临时融通资金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行为,是解决短期资金不足 的一种有效方法。 《商业银行法》规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如由于清算 票据交换差额、 系统内资金调拨不及时等引起的临时性资金不足, 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 定资产贷款或用于投资。 9. 再贷款 ( P119) 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的借款计划向其发放的贷款,称为再贷款。 10. 再贴现 ( P120) 商业银行因办理票据贴现占用资金,引起资金暂时不足,以已贴现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 中央银行办理的贴现,称为再贴现。 11. 财政性存款 ( P117) 财政性存款主要有中央预算收入、地方财政金库存款和代理发行国债款项等。 12. 发报清算行 ( P88) 清算行是在总行清算中心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的行,各直辖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包括省区 分行营业部)均为清算行,清算行负责办理辖属行处汇划款项的清算。 13. 发报经办行和收报经办行 ( P88) 经办行是办理结算和资金汇划业务的行处。发报经办行为汇划业务的 是客户将现金或现金支票送存商业银行而形成的 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购买证券等资产业务 一次存入一定数额的本金,储户可根据需要随

商业银行相关名词解释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

商业银行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利用吸收来的存款向客户发放贷款,在客户所获贷款还没有完全使用的情况下,余额又形成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存款),银行又可据此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了货币供应总量。 盈利性: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企业,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终极目标。 商业银行利润=各项业务收入-各项业务支出(含税金) 安全性: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誉以及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表现在:对银行的债务人;对银行的债权人。 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 准备金: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在金融领域,脱媒是指“金融非中介化”,因为存款人可以从投资基金和证券寻求更高回报的机会,而公司借款人可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削弱了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 呆账准备:公司对可能不能收到的应收账款的预测,按照风险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的计提 CAMEL:又称“骆驼评级系统”,即通过对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五个方面的系统管理来防范风险,保障银行稳健经营。 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银行会计学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本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银行帐务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会 计核算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2.会计科目:是对银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分类,即对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财 务状况,按银行会计核算的要求划分为若干类别,规定一定的名称。 3.表内科目:是反映银行资金实际增减变化的会计科目,其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 表上。 4.表外科目:是指核算业务确已发生而尚未涉及资金增减、需要记载实务库存数量变化 和备忘登记的事项。其余额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上。 5.借贷记账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用以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而导致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6.会计凭证:是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办理收、付和记账的依据,是 核对帐务和事后查考的重要依据。 7.明细核算系统:是以帐户为基础进行的核算,由分户帐、登记薄、现金收付日记簿、 余额表四部分内容组成。 8.综合核算系统:是以科目为基础进行的核算,由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三部分组 成。 9.日计表:是反映当日业务和财务活动,轧平当日帐务的主要工具。 二、填空题 1.基本原理,基本核算方法,各项业务的核算处理方法 2.会计科目的设置,记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帐务组织,会计 报表的编制 3.资产,负债 4.表内,表外 5.借贷,单式收付 6.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7.全部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全部帐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 = 全部帐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 8.明细记帐凭证,总记帐凭证 9.会计科目 10.帐户 三、单选题 1.A 2.B 3C 4.C 5.B 6A 7.A 8D 四、多选题

商业银行经营学_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2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票据贴现不仅仅是一种票据买卖行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是银行通过贴现而间接地把款项放给票据的付款人,是银行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 3贷款决策风险:是指银行自身贷款业务的组织和管理上,由于贷款决策的失误而引起贷款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4代理融通业务 代理融通又叫应收账款权益售与,是一种应收账款的综合管理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接受他人的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为收取应收账款,并为委托者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中间业务。 5保付代理(factoring)业务简称保理,是指商业银行以购买票据的方式购买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前提供融通资金之外的各项服务,如信用分析、催收账款、代办会计处理手续、承担倒账风险等。 6备用信用证又称商业票据信用证(Commercial Paper Letter of Credit)、担保信用证(Guaranteed Letter of Credit),是指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申请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种义务的凭证。即开证行在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或不开汇票)并提交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文件,即可获得开证行的偿付。 7贷款承诺是指银行承诺客户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按照双方事先确定的条件,应客户的要求,随时提供不超过一定限额的贷款。这里所说的“事先确定的条件”通常包括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贷款的期限以及贷款的使用方向等。(授信) 8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 Facilities,NIFs)是一种中期的(一般期限为5~7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循环融资承诺。根据这种承诺,客户(借款人)可以在协议期限内用自己的名义以不高于预定利率的水平发行短期票据筹集资金,银行承诺购买客户未能在市场上出售的票据或向客户提供等额银行贷款。票据发行便利实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是借款人(银行客户)与投资者(票据购买人)之间的直接信用关系,银行充当的是包销商的角色。 9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差额利息的贴现金额。 10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流动性较差的盈利资产,如贷款、应收款等集中起来,以此为基础发售具有投资特征的证券的行为。 二简答 1列举不少于三种的创新的存款业务以及基本内容。 活期存款创新工具:1)NOW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是一种计息的新型支票账户(活期存款账户)。NOW账户只对居民和非营利机构开放,在该账户下, 存户转账或支付不使用支票而代之以支付命令。该支付命令与支票在实 质上无异,能用来直接取现或对第三者支付,经过背书后还可转让。 NOW账户的开放产生了兼具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优点的新式存款工 具,在客户中具有颇大的吸引力。 2)超级NOW账户是NOW账户的延伸。超级NOW账户较NOW账户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 — 3.证券交易所—— 4.出口信贷—— 5.浮动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 A .汇丰银行 B .花旗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丽如银行 2.( ) 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社会总储蓄 D .社会总需求 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 ( ) 个月的进口额 A .三 B .六 C .九 D .十 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 ) A .直接投资 B .银团贷款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金本位制下, ( )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 .货币含金量 B .铸币平价 C .中心汇率 D .货币实际购买力 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国际清算银行 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 ( )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专业银行 D .投资银行 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 A .汇率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 .基础货币四、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 ) A .信用风险 B 。资产负愤失衡风险 C ,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 2.按照外汇支付方式划分的汇率是 ( ) A .卖出汇率 B .买人汇率 C .信汇汇率 D .票汇汇率 E .电汇汇率

商业银行练习题及答案(1)..

商业银行练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2.银行控股公司制: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 3.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为其提供支持。 二填空题 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诞生了。 2.(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3.(单一银行制)在美国非常普通,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组织形式之一。 4. 目前世界上多数政府对银行的监管秉承的是(谨慎监管)原则。 5.我国现行的银行业监管机构是( 中国银监会 )。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是( ABCD )。 A. 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有( ABD )。 A.单一银行制 B.分行制 C.集团制 D.银行控股公司制 3.现代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可分为( ABC )。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C.监督机构 D.监管机构 4.银行的管理系统由( ABCDE )方面组成。 A.全面管理 B.财务管理 C.人事管理 D.经营管理 E.市场营销管理 5.政府对银行业实行谨慎监管原则,即“CAMEL(骆驼)原则”,包括( ABCDE )。 A.资本 B.资产 C.管理 D.收益 E.清偿能力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2.总分行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3.简述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4.政府对银行监管的理由是什么? 5.政府对银行监管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信用风险 2.利率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市场风险 5.操作风险 二、填空题 1.银行的核心资本由( 股本 )和( 公开储备 )组成。

银行会计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答案:一、名词解释 1. 银行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独特的专门方法和程序,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分类的反映、核算和监督,为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及有关方面提供一系列有关银行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资金信息的专业会计。 2.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银行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银行。 4.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银行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5. 收入:是指银行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费用:是指银行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二、填空题 1. 核算,监督,银行的经济活动 2. 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 3.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三、单选题 1. A 2. C 3 . A,B 4. A,B 5 . B 四、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DEF 4.AB 第二章习题答案答案:一、名词解释 1. 基本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银行账务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会计核算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2. 会计科目:是对银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分类,即对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按银行会计核算的要求划分为若干类别,规定一定的名称。 3. 表内科目:是反映银行资金实际增减变化的会计科目,其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上。 4. 表外科目:是指核算业务确已发生而尚未涉及资金增减、需要记载实务库存数量变化和备忘登记的事项。其余额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上。5. 借贷记账法: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用以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而导致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6. 会计凭证:是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办理收、付和记账的依据,是核对账务和事后查考的重要依据。 7. 明细核算系统:是以账户为基础进行的核算,由分户账、登记薄、现金收付日记簿、 余额表四部分内容组成。 8. 综合核算系统:是以科目为基础进行的核算,由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三部分组成。 9. 日计表:是反映当日业务和财务活动,轧平当日账务的主要工具。 10. 科目日结单:是每一个会计科目当日借贷方发生额和传票张数的汇总记录,是登记总 账的依据。 二、填空题 1. 基本原理,基本核算方法,各项业务的核算处理方法 2. 会计科目的设置,记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务组织,会计 报表的编制 3. 表内,表外 4. 资产,负债 5. 借贷,单式收付 6.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7. 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全部帐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 = 全部帐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 8. 明细记账凭证,总记账凭证 9. 会计科目 10. 账户 三、单选题 1.B 2.A 3.C 4.C 5.B 6.A 7.A 8.D 四、多选题 1. BCD 2.AC 3. BD 4. AB 5. AB 6. AB 7. ACD 8. ACD 五、业务题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1)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 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 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 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 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 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信用创造:当商业银行吸收了一笔原始活期存款并将其贷放出去后,在支 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会转化为存款,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 的资金来源,致使商业银行系统形成数倍于原始活期存款的派生活期存 款。 ●金融服务: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 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 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有财务咨询、代理 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 ●股份制银行: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的银行。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主要有 两种类型,一是非公众公司,即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筹集资本金的银 行;二是公众公司,即部分或全部股份向公众发售筹集股本资金的银行。 ●国有银行:产权归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股的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金融业为主;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控股 母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业务(如商业银行、投资银 行、保险等)的各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都有相关 的营业执照,都可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司 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决定及重大决策。通过 内部的资源配置,集团实际上可以从事多样化经营(包括全能制经营)。 ●分业经营:按照法规将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分开,规定商业 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制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