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巧选角度
- 格式:ppt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10
2022高考语文一轮:考前作文立意练习材料之选准角度------选准角度材料一:一位闻名的诗人最近思路打不开,如何也冲不出思想的牢笼,因此想到别处查找灵感。
这一天,他到乡间野外散步,阳光下,突然远远看见一块牌子掩映在树林里,上书四个大字专门醒目“阳光不锈”,诗人当场呆住,心想,这是多么有诗意的词语,绝对不是一样人能够想到的。
因此,他专门想拜望一下书写那个精辟之极的词语的高人。
等他走近这块牌子,发觉被树丛挡住的那部分牌子写着“钢制品厂”。
立意:材料二: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因此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那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如何能不穷呢?”立意:材料三:绿萝专门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放到窗前晒些生活,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成效。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先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看起来一下有了依靠,它们用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立意:材料四:一夜春风,吹得满园梨树盛开。
满树洁白的梨花,芬芳香郁,鲜艳漂亮,赢得周围其他树木、动物们的仰慕与啧啧赞扬。
一番盛开怒发之后,洁白的梨花开始片片随风飘落,满地缤纷。
翩翩飞舞的蝴蝶看到这种景象,禁不住黯然神伤,问梨树道:“你什么缘故要抖落那一朵朵漂亮的花朵呢?你难道不明白,没有了那花朵,你就一点儿也不漂亮可爱了吗?”梨树安静地说道:“那个我明白,但我更明白,我只有舍弃现在这漂亮的花朵,我才能追求到秋天累累的硕果。
”立意:材料五: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耀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惨白的泪滴的透亮立意:材料六:两个小孩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
作文中的角度选择与立意构思作文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文饰,通过选取适合的角度和策划构思,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力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在写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角度和巧妙构思立意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写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构思立意。
一、选择角度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角度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之一。
不同的角度可以带来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判断。
在决定角度前,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受众,并根据这些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角度。
正确选择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加立体,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立场。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选择从个人责任、社会影响或政府政策等角度切入。
每个角度都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读者对环境保护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写作前,作者需要深入思考,选择最能突出主题和观点的角度。
二、构思立意的技巧构思立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使之有条不紊地展开,同时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以下是一些构思立意的技巧,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组织文章:1. 引出问题或提出观点: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独到的观点,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文章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现今,手机是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它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这样,读者就会对文章继续阅读下去。
2.采用故事情节:利用故事情节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过讲述一个具体、有代表性的故事,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互助精神的文章时,可以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描述人们帮助彼此的情景,以此来展开对互助精神的讨论。
3. 分析对比: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事物的优劣,可以使文章更加客观和全面。
作者可以列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或事物,并详细分析其利弊和影响,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自由与安全的文章时,可以分析自由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并与安全进行对比,从而引出对自由与安全的理性思考。
如何构思巧妙角度新颖作文时,考生如果力求构思巧妙、角度新颖,则能写出文情并茂的美文,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使作文赢得高分。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构思巧妙、角度新颖的佳作呢?1.巧选表现角度写作实践证明,同一事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去表现,而且可供选择的角度还很多。
一般而言,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
所以,考生在作文时,应力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从习‘质的旧框框里跳出来,舍弃“庸人”的思路,拿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
这样,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人们谈及“这山望着那I-IJ高”时,一般都认为它表达的是“见异思迁往往导致一事无成”之意,或是“欲望太大,没有止境”之意。
考生变换角度,就可以赋予这个俗语以新意:永不满足,不断向上。
写作时,不妨围绕“不断调整人生旅途中的奋斗目标,可以使你不断登上新的高峰”来写。
2.转换观察视角作文时,考生一般多从常见的视角叙述事件,描述情景。
其实,考生只要转换一下观察的角度,采用一些特殊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文章便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譬如,可从动物、植物等人类以外的事物的视角,或者以梦境折射,或者让古人看今人、今世,或者以神灵、鬼魂看人世、察人情。
考生只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样,手法新颖、视角独特的佳作就会在你的笔下展现。
比如,《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
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莲“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是将莲人格化,赞美莲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托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情感。
3.虚实相映生辉所谓虚实相映,是指在写作中将实写与虚写有机会地结合起来的表现手法。
第六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教学目标:1、学会从多方面审视作文,力求表达有创意。
2、从优秀作品中获得创新灵感,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3、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意思维。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从多方面审视作文,力求表达有创意。
●难点:从优秀作品中获得创新灵感,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分析:在这套语文教材中,写作训练是循序渐进安排的。
七年级下册,安排了“抓住细节”和“怎样选材”。
九年级下册,在“有创意地表达”之前,安排了“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
在这些训练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解训练,从优秀作品中获得创新灵感,便于以读导写,把所学有创意地表达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力争实现表达的个性化。
教学方法:写作指导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写作指导一、导入新课文贵在新,苏轼曾经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李渔也说:“夫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于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可见作文具有新意非常重要。
读者都喜欢看到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尤其在考试中,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才会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在作文中如何有创意表达。
二、写作指导(一)初识知识1、理解什么叫有创意地表达?预设: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
在写作过程中,要“说人之所未说”之言,“写人之所未写”之事,不断塑造作文的生命力。
修改文章的原则(二)有创意地表达的方法写作时,要做到有创意地表达,除立意新颖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材要新颖。
从大的方面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从小的方面说,要写属于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有个性的东西。
如:同样写母爱,史铁生写了两次“看花”,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冰心则借荷叶比喻母亲,赞颂母爱的伟大。
2、角度要新颖。
(1)巧选表现角度。
满分作文解密8妙选角度别有洞天【满分解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的景色就迥异。
写文章也是如此,正如一位先哲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同样的人、事、景、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角度等来观察,神态必然各异。
写作时角度选得新,选得巧,就能给读者以别有洞天之感,读起来就会增长见识,兴味盎然。
纵观近年来出现的中考满分作文,无不注重角度的选择。
对于中考作文而言,常见且比较适用的切入角度主要有以下这些:一、自我视角更细腻“自我视角”又称之为“心灵独白”,是指通过主人公的心灵独白来写作文。
在写作文时,改变直接讴歌的写作形式,通过主人公的心灵独白,让自己的感情宣泄达到最高点,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以人物为主体的心灵独白,不仅仅只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而已,更应重在人物主体的自我说明、自我叙述、自我描写、自我剖析,从正面或侧面、直接或间接地突现主题思想。
这类文章的最大特点是自述主体的真情倾诉。
如,有位考生在写“生活告诉我”时,采用给父母写信的形式,告诉了自己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种利种感受,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再如写状物的文章时,若能让物说话,以自我描述的形式,更能感人至深。
二、物化视角也精彩“物化视角”是指从人类之外的其他主体视角(如动物、植物等)切入来写作文。
运用此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物主体的选择要多样化,要新奇独特,甚至出人意外,而且,越是出乎意外的实物主体,越新奇有趣,效果也愈好。
因此,要放开思路,善于联想,独辟蹊径,以便获得创意。
需要强调的是,运用此法应设身处地地站在物的角度,进入物的角色来体悟这个世界,并作细致入微的描写,所有细节与口吻都要符合实物主体的身份、特点和眼光,避免机械的概念替换。
如:有位考生写“压力”的作文,通过眼睛的变化切人。
晚上,“我”(眼睛)强打精神,陪伴主人做作业到深夜;上课时,“我”迷迷糊糊,感到非常难受。
作者通过眼睛的遭遇,暴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发人深省。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时间:2013年2月18日课题:高考作文备考之巧选素材中心发言人:赵正奎高考作文备考之巧选素材“一二三四五,学生最怕星期五。
星期五,写作文,老师出题难为人。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学生找不到作文素材,写作难以生动具体的苦衷。
着名语文教师方仁工先生说:“我以为对学生来说,‘不知写些什么’的困难比‘怎样写’的困难更大,前者不花力气‘攻一攻’,后者就容易落空,或变成徒具形式的空壳儿。
遗憾的是,不少同志对这一点似乎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没有内容可写?1、不会观察2、读书量少而面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老师命的题难写“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我们喜欢的,我们就能写!4、没有积累,狗熊掰棒子第一课时巧寻作文素材让写作生动具体【学法指导】一、学会观察二、学会积累【第一关】学会观察我们知道,建楼盖房需要砖瓦木石,烧菜做饭要备好柴米油盐,写字算题必须要有笔墨纸砚等等。
那么作文不仅需要贮存大量的各方面的材料,而且更需要把多方面的材料整理、归纳好,随时准备拿来使用。
作文也是这样,应把材料存足,且很有规律地编排好。
把每天用眼看的、用耳听的、用鼻嗅的诸多材料在脑中记住,这叫内贮信息;把了解到的材料记在笔记本上,这叫外存信息。
每天都搜集,每天都记录,时间长了,你的信息量就大大增加了,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
每天两点一线,生活中没有新鲜事?太阳花开放时,你也许会觉得每一天开得差不多,都是那么茂盛,那么艳丽。
一位细心的作者发现,单朵的太阳花朝开夕谢,只有短暂的一天的生命。
太阳花盛开不败的秘密是:每天有一批新的太阳花开放。
如果你像这位作者一样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
欣赏辛弃疾《西江月》:月到别枝惊鹊,清风夜半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十个字,就展示了一幅月夜景色的优美画面。
五年级写作写⼈作⽂技巧 写⼈,是⼩学作⽂训练的基本功之⼀。
在记叙⽂写作中,进⾏⼈物语⾔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下⾯是⼩编给⼤家带来的五年级写作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五年级写作写⼈作⽂技巧 ⼀、⼈物语⾔的描写要符合⼈物的年龄、经历、⾝份、⽂化教养等特点。
⼆、⼈物语⾔的描写,⼒求反映⼈物的特征。
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物的⾝份、年龄、职业等特点,⽽且也要能反映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物的性格特征。
三、⼈物语⾔要⼒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语⾔描写,并不是垂⼿可得,⽽要通过艰⾟的努⼒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笔下的⼈物设计语⾔,更应该如此。
⼼理描写,是对⼈物内⼼活动的描写。
深⼊描写⼈物的内⼼活动,是展⽰⼈物形象的重要⼿段。
事出有因。
任何⼼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理描写来展⽰⼈物形象,⼀定要把⼼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
不然,⼈物的形象⽆论如何都会显得苍⽩⽆⼒。
⼼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样,都是有层次的。
我们把⼈物⼼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物形象的展⽰也会越来越具体。
写⼼理活动时,有⼀点要特别注意:⽤第⼀⼈称写⼈时,可以写我的⼼理活动,但不能写别⼈的⼼理活动。
因为别⼈⼼⾥是怎样想的,我是⽆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活中,不同⼈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盾状态之中。
为了显⽰⼈物性格的差异,写作⽂就必须通过对⽐加以表现,将他们⾯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突出⼈物的形象。
通过对⽐描写来突出⼈物形象,要注意⼏点: ⼀、运⽤对⽐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的材料是否适合采⽤对⽐的写法。
如果材料本⾝需要⽤对⽐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来写⼈,完成⾃⼰的写作意图。
如果材料的本⾝不适合采⽤对⽐的⼿段,那么也不要⼈为的牵强附会,为对⽐⽽对⽐。
一、选好人称,别具一格。
记叙文的人称,就是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在写一个人、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进行。
一般来说,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可以增添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让人如临其境;用第二人称向读者叙述亲身经历或他人的故事,往往能轻松地表达出最真诚、最炽热的情感,从而深深地打动人心;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叙述,有利于全方位地描写事物。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对家里的所有来客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做我的老师。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
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
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
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贾平凹《我的老师》)作家别出心裁地把一个三岁半的小孩当作老师,运用第三人称叙述了有关“他”的典型事例(爱护花草),突显其鲜明个性,让读者感到意外之余,也认识到,原来老师可以是传授知识的人,也可以是行为道德上给人以启迪的人,即使他是几岁的孩童。
作者巧选角度,让文章别具一格。
二、巧用置换,物语显现。
写记叙性文章的过程中,为了让平淡的题材充满新鲜感,使文章灵活多变,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我们可采用“置换法”来入手写作。
具体来说,一是化物为人,赋予物以人的言行和情感,使文章别有洞天;二是化人为物,赋予人以物慧眼识角度,叙述有创意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叙述视角”●安徽李仰臣的表现情态,使文章化俗为新。
不过,要注意人或物的口吻,都要符合其身份、特点,避免机械性的概念替换。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麦子。
这时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麦子似乎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粮了。
作文立意指导教学设计屠格涅夫说:“谈旧调不管弹得多么热情,总有一点学生练习本的味道。
即使愚笨也好,但必须是你自己的!要有自己的气息,自己固有的气息,这一点最重要![教学目标]1、掌握立意的常规方法;2、从立意角度寻求亮点。
[教学重难点] 关注生活,打开思路,拓宽思维,立意出新。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1、以聊天式说故事导入——同学们好,假设你妈妈昨天刚为你买的阿迪达斯球鞋,被你不小心丢了一只,你心疼吧?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地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
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说道……同学们想一想,老人会说些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老人干脆把另一只也扔了下去,如果被人捡走了,这双皮鞋拥有了新主人,又可以发挥它的价值了。
)2、引出课题——这位老人和一般的老人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哦,原来这位老人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就是老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的文章也与众不同呢?如果我们在给作文立意时打破思维常规,打开你的发散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出课题:打开另一扇窗——作文立意指导)3、明确概念——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因此又叫多向思维、多维思维或辐射思维。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简单的说,立意就是写文章之前心里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立意的要求:正确、鲜明、深刻、新颖。
(设计意图:以聊天式说小故事导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自然引出授课内容。
)二、多角度立意训练(一)以“梅花”的立意为例,抛砖引玉。
要想文章别具一格,就要大胆创新,要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一面。
面对无言的生命——梅花,你怎么立意?从前人的各种理解中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一种立意,并说说为什么?(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是成功离不开逆境的磨砺。
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高考作文巧妙构思评析之角度求新奇五组例文1、角度求新奇构思的精巧,首先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
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
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文组合一:变换视角2019年高考云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
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那时花开2019高考云南一考生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
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由此,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
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地救下了她。
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
那时就真的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言壮语!莫要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一)要认识叙事的角度有人说:“选择什么角度,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智慧。
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选取角度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如此,我们要认识到叙事角度的重要性。
好的叙事角度,不仅使题材能更好地向纵深处开掘,还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情感。
只有把握好新颖独特的“切入点”,叙事才会得心应手。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朱自清先生选择的叙事角度与众不同,他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特殊环境、特殊地点下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描摹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而独特,体现出的感情也就更为浓烈。
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了。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叙事的角度。
叙事的“切入点”,有这样五个字:小、巧、新、奇、深。
角度小——利于写细,写具体,也便于把握;角度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结构美与艺术美;角度新——不拘一格,独出心裁;角度奇——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角度深——小中见大,滴水见太阳。
(二)要精选叙事的角度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像摄影,可正面拍,可侧面拍,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同样,写人记事时切入的角度得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丰富的材料,我们要精选叙事的角度。
如果构思过程中选准了角度,那么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如果没有选准角度,写起来就别别扭扭,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松散,有时甚至写不下去。
写作文要尝试从不同的“切入点”(着眼点)来思考叙事。
叙事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通常情况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几个方面来记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切入点可以选择,每一方面都可以写出人物的典型性。
怎么选择角度呢?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