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102.88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ks5U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ks5U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 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
第二课 (1)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
“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
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
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
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
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
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2、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课文P5。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如:东周、西汉时期提出的“君子比德于玉”。
P7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中国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3.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出示课题)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的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
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
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
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2.能够辨识和欣赏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艺术魅力;3.提高学生的造型观察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掌握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中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地位和发展历程;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第二课时1.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第三课时1.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1.梳理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联系和区别;2.综合鉴赏三种艺术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展示法;3.构思创作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玉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玉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玉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玉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玉器鉴赏的文章。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陶瓷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1.讲解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陶瓷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陶瓷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陶瓷鉴赏的文章。
第三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青铜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青铜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青铜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青铜器鉴赏的文章。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情境再现:欢迎同学们步入《鉴宝》的殿堂: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件藏品过会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引出课题: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三.讲授新课【一】古代玉器艺术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
那温润的玉石,优雅的青瓷,庄重的青铜器,无一不反映着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并为世人所赞叹。
A .小说玉器: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
"2.“玉”的篆字写法3.玉包括硬玉与软玉两类,软玉指透闪石和阳起石,硬玉指翡翠。
4.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区分了玉与石。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5.西方“经典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大致是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电器(气)时代……的顺序构成的——丹麦汤姆逊6.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艺术高峰:北方地区:红山文化;山东半岛: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良渚文化B .鉴宝:(藏品1):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1.已发现的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玉琮之王“。
距今4000 至5000 年2.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3.玉琮造型特点讲解4.功能与意义:A 祭祀用的礼器。
5.良渚玉琮留给我们的谜团(藏品2):红山文化——玉龙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龙,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
内蒙古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
这条玉龙通体墨绿色,有4 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高26 厘米,呈C 字形。
吻部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尾部上卷。
1971 年,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玉雕龙”C 玉器文化:(合作探究)问题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的代表,代表本组发言。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金玉良缘,亭亭玉立,玉石俱焚,金枝玉叶、锦衣玉食,等等····★ "君子比德于玉"儒家的用玉观。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
2,过程与方法: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我国传统青铜工艺的价值为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初中都没有系统的上过美术课,没有相对的欣赏能力或是欣赏能力不足,对青铜器更是只知其名,没有更多的认识。
所以我留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造型、作用、价值。
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对青铜器能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分类和代表作品有哪些,并能详细了解其内容。
教学难点: 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
4教学过程
4.1第三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组织教学
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2【导入】图片欣赏(展示各个时期青铜器的不同器形和种类)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说课稿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说课材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用五个部分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二课,属于工艺美术类别。
本课讲述了古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以及它们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里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这一课我将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本节课着重讲述古代玉器艺术。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陶瓷、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课标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
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
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
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
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
教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三部分:“夏铸九鼎”——商周青铜艺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
2、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
教学重点: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教学难点:
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导入:
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板书:夏商周青铜器
二、新授
1、什么是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2、青铜器的工艺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
3、青铜器的功能: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结合作品赏析:
礼器:司母戊鼎乐器:钟
兵器:越王勾践其他生活工具:
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
商代晚期胎壁加厚,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
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
欣赏《立鹤方壶》
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
引导赏析。
三、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四、布置课后作业:
熟读书后“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