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历史与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52
中国古地图之美作者:冯博蹇菀林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12期在古代,先民们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质朴的图画,以此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些简单、粗糙的图画承载着延续文明的使命,部分图画演变成了文字,而另一些表示一个区域地理信息的图画则成为了地图。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古籍窥影由于年代久远,传世的早期古地图已是凤毛麟角,且完整度极低,不过人们通过古籍的记载,还是可以去发现一些早期地图的印记。
相传大禹铸九鼎,将各地山川与物产铸于其上,作为拥九州之象征。
《左传·宣公三年》便记载了楚庄王“问鼎”之事,可见地图对于当时中国政治活动象征意义重大。
虽不见“地图”字样的出现,但据说九鼎之上的图案已十分详尽,记录了河流、湖泊、山林、道路等信息,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地理方位的指示作用。
到了战国时期,《管子》中已专门设立“地图篇”,其中不但对道路、河流、丘陵、山脉、城池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也出现了“地图”的概念。
“地图篇”还将军事活动与地图的使用充分结合,阐述了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军事行动,并利用地形指挥军队攻守,充分体现了地图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记录下祖先智慧的珍贵地图已经消散在历史尘埃之中,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努力追根溯源。
由这些简略的地图可知,战国之前的地图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军事发展已有相当大的作用和意义,并为中国地图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被时间尘封的早期地图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古地图的出土和发现让我们可以亲眼鉴证其发展的真实轨迹。
《兆域图》1983年出土于河北省,是中国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地图(距今约2400多年),早于古罗马帝国最早的地图600年之久。
《兆域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贵族墓穴的设计图,但它已具备了地图的特征。
《兆域图》也是我国最早采用比例尺绘制方法的地图,它的发现将中国缩尺制图的历史大大提前,是中国地图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中国地图详细介绍中国地图详细介绍中国,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大国,位于东经73度40分至135度05分,北纬18度03分至53度33分之间。
地处北半球,东经传统上是东八区,南北跨度较大,东西跨度适中,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陆地面积之最。
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谷地,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特征,分别流经我国的西北和东南等地区。
中国地图的分区中国地图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分区,每个分区都有其特殊的地理地貌和文化历史。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最东北角,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组成。
其所处的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东北长着松桦林,珍禽异兽依次排列在这里。
东北的老字号,小吃特别多,街边的炸鸡排、玉米、臭豆腐一定会让你忘不掉。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北京直辖市在河北省)。
华北不仅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名城,还富有资源和人口,是中国的闹市区。
尤其是在北京和天津,你将会看到许多现代化、绿色和美丽的城市景观,还有全国最灿烂的民俗文化。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部,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5个省、直辖市组成。
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心地带,也是重要的工商业区域。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交通、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发展。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澳门等,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华南天然渔场林立,崭新的核电站和高铁让人脑洞大开。
而闻名遐迩的珠江三角洲,集文化、历史、现代化的城市特点于一身,是华南最为热闹的地区。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等。
其特点是山高林密、物种丰富,旅游资源是四面八方都慕名前往的好去处。
而且,西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人文背景,从茶马古道、蜀道、丝绸之路到佛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皆是引人入胜。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
谭其骧主编。
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
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
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
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目录1简介1. 1.1 内容2. 1.2 底图2作者简介3总编例1. 3.1 概述2. 3.2 若干幅3. 3.3 分幅图4. 3.4 断代年代5. 3.5 结语4书籍历史51996年版1.2.1简介内容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的重大遗址,各民族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区和一些部族的分布,秦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后全部可考县以上政区(含县)和县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围,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塞、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及海岸线、岛屿等。
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约7万个。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
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导航的重要工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
而在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跨越了数千年,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研究古代地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一、古代地图的分类中国古代地图可以按照时代、类型、地域、内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按照时代来看,可以分成先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的地图;按照类型来看,则可以分成手绘地图、印刷地图、测量地图、标注地图等不同类型;按照地域来看,则可以分成全国性地图、地理区域性地图、官方出版地图、民间传承地图等不同地域性质的地图;按照内容来看,则可以分成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利工程、历史事件等不同内容的地图。
二、古代地图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演变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图示阶段,即在古代人们还没有文字的时期,通过动植物、地形地貌、宇宙星象等生活中的符号来表示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等信息。
第二阶段是古代记录阶段,即在出现文字之后,人们开始把地图与文字结合使用,用文字注释地图,说明地图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从而使得地图的信息更加丰富和精确。
第三阶段是科学制图阶段,即在现代科学研究起步之后,通过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发展,把地图制作和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得地图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古代地图的文化价值中国古代地图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1. 反映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古代地图除了记录地理环境和分布,还能够反映古代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比如,在大量传世的古代地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时流行的诗歌、画作、故事等内容,这些文化元素为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反映地理学和测量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地图另一个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可以反映地理学和测量学的发展。
在古代,为了制作准确的地图,需要开展大量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数据的测量工作。
浅谈地图作为史料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价值作者:朱倩来源:《人间》2016年第09期摘要:地图,作为一种无言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世界地图主要有三种。
佛教地图和传教士绘制的地图是伴随着外来文明的进入中原地区,与中国本土所绘制的地图产生了强烈反差,是对暗藏在中国本土地图背后的“天圆地方”和“内诸夏而外四夷”的自我中心意识的有力冲击。
关键词:华夷图;南赡部洲图;山海舆地全图;天圆地;方内诸夏外四夷;自我中心意识中图分类号:K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52-01古语有云:“图,经也。
书,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宋朝郑樵曾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①。
此时的“图”,是指一些在史书中出现的插图,自然也囊括了地图。
在史料中,以图示意,更容易表现一些文字语言无法描绘的内容,在图像中寻觅理的内涵。
而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更是历史悠久。
绵延的绘图史,能够使后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现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
地图,作为一种史料,在历史地理领域中学术价值极高。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作用。
通过针对同一区域,不同绘图者在其主体思想的影响下绘制出的地图可能截然不同。
地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研究当时绘图者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的切入口。
就以中国古代出现的天下图为例,主要出现了三种风格迥异的地图,分别是中国本土人绘制、西方传教士绘制的地图和佛教地图,其中暗含的思想观念更是显而易见。
以地图为史料,研究思想文化领域的相关问题在近些年来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
这一新趋势的形成与福柯所著的《权力的地理学》有着紧密联系。
众所周知,福柯十分推崇“话语与权力理论”,即“一切话语背后都有权力,而话语本身也会成为权力”,通过对地理学领域的空间位置、领土等背后的权力进行具体分析,将纯碎地理延伸至政治领域。
地图,是以人为主体描绘成的客观“有限真实”,之所以为“有限真实”即是以“自我”中心的主观视图,也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客观视图。
《地图里的人类史》读书随笔目录一、地图与历史的交织 (2)1. 地图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者 (3)古代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4)地图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6)2. 地图里的时间脉络 (7)世界历史的地理分布 (9)时间轴上的重要事件与转折点 (10)二、地图中的文明交流 (11)1. 丝绸之路 (12)丝绸之路上的人物与事件 (14)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15)2. 欧洲大航海时代 (16)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程 (17)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文化交流 (19)三、地图与国家的形成 (20)1. 国家疆域的变迁与地图绘制 (21)从地图看国家的兴衰更替 (23)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历史脉络 (24)2. 地图中的民族与国家认同 (26)不同民族的地理分布与迁徙 (27)地图上的民族冲突与融合 (28)四、地图与文化传承 (29)1. 文化景观在地图上的呈现 (30)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理位置 (3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2)2. 地图与地方志 (34)地方志中的地理与人文信息 (35)地方文化在地图中的独特表达 (36)五、地图与未来展望 (38)1. 地图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39)地理信息系统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40)虚拟现实技术对历史场景的重现 (42)2. 地图对人类未来的启示 (43)地图中的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44)地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45)一、地图与历史的交织在今日的阅读旅程中,我翻开了一本关于人类历史与地图交织关系的书——《地图里的人类史》。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让我对人类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所涉及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着地图如何影响甚至塑造人类历史展开的。
我在阅读中得到了诸多的启发和感悟。
我意识到地图与历史是紧密相连的,地图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者表现形式,它是人类理解世界的途径和表达,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它记录着人类的探索、征服、定居以及文化的交融过程。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西周版图在上古时代,在黄河流域存在在夏商周三个王朝,而南方地区也存在其他的国家。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商朝前1600-1100 汤亳→殷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春秋前770-476 / 洛邑战国前475-221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新朝8-23 王莽长安东汉25-220 光武帝洛阳三国魏220-265 曹操洛阳蜀221-263 刘备成都吴229-280 孙权建业西晋265-316 司马炎洛阳东晋317-420 司马睿建康十六国304-439 / /南北朝420-581 / /隋朝581-618 杨坚大兴唐朝618-907 唐高祖长安五代十国907-960 / /宋朝北宋960-1127 赵匡胤开封南宋1127-1279 高宗临安辽朝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西夏1038-1227 李元昊兴庆金朝1115-1234 阿骨打中都元朝1271-1368 忽必烈大都明朝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清朝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国学×参考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封建社会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东汉建立73年班超出使西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63年魏灭蜀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西晋灭吴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年)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780年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变法国学×参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清军入关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昭莫多战役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七种朝代歌第一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香港版本]第一首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2021年1月第37卷第1期Jan.2021Vol.37No.1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历史文化研究】从四幅古地图看“天下观”的演变单长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古地图既可呈现时人的空间视野,亦可传达当时的政治思想观念,二者是“天下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书•禹贡》篇所载随山浚川之图展现出以九州华夏为中心的“中国之中国”,华夷图展现出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亚洲之中国”,坤舆万国全图、地球全图则展现出作为万国之一的“世界之中国”。
四幅古地图分别诠释了先秦、唐宋、明末、晚清四个时期人们的空间视野和政治理念,勾勒出我国古代“天下”观的大致演变历程。
关键词:古地图;天下观;地理空间;政治理念中图分类号:K9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21)01-0083-08收稿日期:2019-03-02作者简介:单长城,男,山东荷泽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经学史、思想史研究。
光绪二十七年(1901),梁启超著《中国史叙论》。
全文分为八节,其中最后一节,他借用西方的历史时段分界之法,将中国的历史划分为三世,即“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第二中世史,自秦之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
”⑴依据梁启超的这般历史分段之法,可以清楚地窥测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段的时空特点。
每一历史发展时段的时空特点往往影响着时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则决定了思想观念的边界。
因此,特定的历史条件孕育了与之相符的空间视野及隐藏其后的观念意识,空间视野与观念意识共同构建了时人的“天下”观。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所描述的三“世”,展现了中国古代各“世”的空间视野及其政治理念,即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天下”观念。
此观念则由时人之话语和行动投射至历史的诸多角落,而古地图成为诠释这一观念的重要工具。
中国32省市⼈⽂地理地图“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
为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伟⼤祖国的壮美⼭川和⼈⽂历史、丰富的世界⽂化遗产和⾃然景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共同推出“每⽇⼈⽂地图”栏⽬,按照⾏政区划的顺序,陆续推出各省区市及下属地级⾏政区的⼈⽂地图。
相信,你会对这⽚⼟地爱得更加深沉!”如需下载各省市⼈⽂地图,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中国⼈⽂地图”即可!中国⼈⽂地图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众多,是世界国⼟⾯积第三⼤国,世界第⼀⼤⼈⼝国。
以北京为⾸都,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中国有5000多年⽂明史,是世界四⼤⽂明古国之⼀。
中华⽂化源远流长、博⼤精深。
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传统⽂化艺术绚烂多彩。
万⾥长城、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秦陵兵马俑等⾃然⽂化遗产享誉中外。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龙江省⿊龙江省⼈⽂地图我国的“粮⾷⼤省”“畜牧业⼤省”“乳业⼤省”,重要⼯业基地,有我国⽬前最⼤的油⽥——⼤庆油⽥。
东部的乌苏⾥江是我国最早看到⽇出的地⽅,北部的漠河在夏⾄前后可以看到北极光。
冰雪旅游是⿊龙江省的⼀⼤特⾊,有五⼤连池、镜泊湖、亚布⼒滑雪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胜地,还有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圣·索菲亚教堂等景点。
【⼆】吉林省吉林省⼈⽂地图吉林省因吉林市⽽得名。
清康熙时在松花江畔建吉林乌拉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地⽅”,由此得名。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省,重⼯业基地之⼀。
素称“⿊⼟地之乡”,是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
境内拥有“关东第⼀⼭”长⽩⼭,世界⽂化遗产⾼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另外还有净⽉潭、松花湖等风景名胜。
【三】辽宁省辽宁辽宁辽宁省⼈⽂地图辽宁是我国现代⼯业崛起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业基地之⼀,有“共和国之⼦”“东⽅鲁尔”之称。
辽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和连接欧亚⼤陆桥的重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