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分合演变【第二版】第一部
- 格式:ppt
- 大小:11.69 MB
- 文档页数:200
中国历代疆域地理行政图及中国朝代列表2009年09月13日星期日13:51夏朝疆域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
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
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
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商朝疆域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素一带)。
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
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
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朝。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
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
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
大漠南北为匈奴地。
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
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
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
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
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清⼤图)纵观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相对⽐较频繁,按正史记载,主线基本如下:总脉络夏朝—(鸣条之战)—>商朝—(牧野之战/武王伐纣)—>西周—(烽⽕戏诸侯)—>春秋—(三家分晋)—>战国—(秦灭六国)—>秦朝—(刘邦占咸阳)—>西汉—(刘秀称帝)—>东汉—(曹丕篡东汉)—>三国—(司马炎篡曹魏)—>西晋—(⼋王之乱)—>东晋—(刘裕代晋⾃⽴)—>南北朝—(杨坚受禅代周称帝)—>隋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唐朝—(梁王朱温篡唐建⽴后梁)—>五代⼗国—(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靖康之耻,宋室南迁)—>南宋—(崖⼭海战)—>元朝—(朱元璋称帝)—>明朝—(⼭海关⼤战,清军⼊关)—>清朝;各朝代特点商朝:好⿁神,屠戮⼈命;西周:地⽅离⼼,内外勾结,亡于少民;东周:中央式微,群雄并起,礼崩乐坏;秦朝:刚者易折,使民⽜马,以暴制暴;西汉:任⼈唯亲,阉党当道,皇帝荒淫;东汉:阉戚相争,豪强崛起,皇帝受制;三国魏:皇族内讧,托孤庸⾂奸⾂;三国蜀:穷⼭恶⽔,兵少将寡,决战皆败;三国吴:⼠族欺皇,国⼒有限,蜀亡失助;西晋:清谈误国,宗室残杀,压迫少民;东晋:门阀败落,皇权衰弱,取⽽代之;五胡⼗六国:种族相残,以杀⽌杀,⾎型⿊暗;南北朝:将领权重,君王昏暴,李代桃僵;隋朝:好⼤喜功,不惜民⼒,官逼民反;唐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帝昏庸;北宋:重⽂轻武,岁币买安,缺少马场;南宋:偏安⼀隅,猜忌⼤将,奸⾂当道;辽⾦:民族压迫,腐化堕落,腹背受敌;西夏:国⼒弱⼩,⼟地贫瘠,逞强好胜;元朝:不通教化,视民为奴,军备松弛;明朝:体制问题,党宦相争,天灾⼈祸;清朝:闭关锁国,内忧外患。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以下是部分截图,由于移动端限制,⽆法上传完整版⾼清⼤图,在完整版本的图中,详细标注出了每个朝代的年份、同时期相并⽴的朝代或诸侯,以及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如需,请留⾔,公诸同好。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图文介绍)夏朝 (2)商朝 (3)周朝 (4)春秋 (5)战国 (6)秦国 (7)汉朝 (8)东汉 (9)三国 (10)西晋 (11)东晋 (12)隋朝 (13)唐朝 (14)五代十国 (15)北宋 (16)南宋 (18)元朝 (19)明朝 (20)清朝 (21)中华民国 (22)中国现在的版图 (23)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
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
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
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
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
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
经过了几次传为,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
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
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
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
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
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
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
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
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
中华历朝历代版图此一时,彼一时,中华文明5000年,中华历朝历代版图之变迁,饱含着多少辛酸血泪!盛唐最大超过1500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天中亚和阿富汗以及漠北东北广大地区都置于我盛唐帝国统治之下,就是满清早期也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如今我们的国土面积只剩下960万,能不让人感慨吗?中国在上古时期,主要活动区域是黄河流域,就是后来说的“中国,中华”,分为“九州”。
北到辽宁河北山西,南到长江,东到大海,西到陕西。
之后夏商周领土都有出入。
也不是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战国时期,各大国纷纷进行领土托张,北占了内蒙,南占了长江流域,西南占了云贵川,西占了青海甘肃。
秦朝在此基础上,北伐匈奴,南灭百越。
把广东广西越南并入中国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东面吞并了朝鲜,西面吞并了西域(新疆)。
南面占领了海南岛。
把中国周围凡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占领了。
汉朝没有占领的地区,都不适合农耕文明。
例如黑龙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缅甸泰国台湾等汉朝的领土构成了汉族人基本分布区域。
也是中国古代扩张最大的时期。
三国时期,中国人忙于内战,放松了对异族的警惕,因此导致了东晋的五胡乱华。
北方沦陷,中国退守长江流域和岭南。
隋朝取代了异族政权,恢复了中国文化,统一了全国。
但隋朝的疆域比汉朝小,东方不包括辽东,西方不包括新疆,西南不包括云南贵州,南方不包括越南南部和柬埔寨。
唐朝除早期领土广大外,前期和中期的领土和隋朝相似,仅仅因为灭了高句丽而多了东北和朝鲜北部。
唐朝后期大片领土丧失或分裂。
由于唐朝没有“华夷之辨”。
导致北方再一次北异族蹂躏。
这次灾难使得北方丧失了中国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
宋朝没有能够收复大部分分裂的领土和被异族占领的领土。
北方只到河北山西中部,西方只到甘肃东部,西南只到四川贵州,南方只到广东广西。
而越南彻底独立。
宋朝后来淮河以北的领土又被女真金国占领。
称为了偏安政权。
后来跟蒙古对抗了50年,最终全国沦陷。
中国彻底成为蒙古人的殖民地。
中国两千年的行政区划演变行政区划,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政权对地方的行政管辖建制。
在中国,对地方实行了严格的行政区划管理要从秦朝建立才开始。
在先秦时期,夏商周对地方推行了分封制,属于一种镇守模式的控制。
秦朝之后,全国设置郡县,“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将地方牢牢控制于中央。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演变,可以分为郡县时代、道路时代和行省时代。
一,郡县时代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成为了郡县制的起源。
最初,郡县并无隶属关系,到了战国后期,县成为了郡的下设机构。
在战国晚期,战国七雄都设置了大量的郡。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
此后,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增加了五原郡;南征百越,增加了南海、桂林、象郡。
到了秦朝晚期,全国的郡县进行了一些调整,最终形成了48个郡。
秦朝版图秦朝郡县表然而,当时全国还有很多人不理解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的政策,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人士希望恢复分封制,此举引发了著名的“焚书”事件。
秦朝灭亡后,关东六国贵族死灰复燃。
项羽重新分封十八路诸侯,自称“西楚霸王”,企图回到春秋战国时代。
而刘邦建立汉朝后,也通过分封异姓王来笼络功臣。
之后,刘邦又消灭了异姓王诸侯,分封同姓诸侯,并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此举无疑使得分封制也死灰复燃,开了历史的倒车。
在西汉的西部地区,又大规模推行郡县制,出现了郡国并存的现象。
郡国并存经过了文帝、景帝和武帝的努力,最终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郡国,将全国划分为了13州,在中央派遣刺史进行巡查。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州还只是一个监察区,并非行政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还是郡的太守。
可是到了汉末和王莽时期,为了镇压地方的叛乱,于是将刺史改为州牧,使之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州开始演变为行政区。
到了东汉,刘秀将刺史的名称恢复,剥夺其军事职能,但是刺史已经成为了地方长官。
到了东汉末期,为了镇压黄巾军,又赋予刺史以军权,演变为了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