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21.67 KB
- 文档页数:2
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照顾综述本文介绍了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的研究成果,并重点分析了发展性护理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相关知识以及不同发展性护理措施对早产儿生长的益处。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该模式将每个新生儿视为独立的个体,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性,注重患儿行为呼唤的发展和环境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近年来,新生儿医疗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
发展性护理照顾模式已经应用于国内临床新生儿科的患儿,包括模拟子宫环境、减少刺激、微量喂养、抚触、保持舒适体位和定时探视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早产儿拥有充足的睡眠和安全感,建立吸吮反射,增加体重,增强抵抗力,减少住院时间。
因此,在进行新生儿护理工作时,除了常规护理外,还需要根据早产儿个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发展性照顾,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28至37周之间,出生体重多小于2500克,生存质量差。
实施发展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因此,发展性护理照顾对早产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XXX产房,一对双胞胎早产儿出生。
其中,患儿双胎之大双,胎龄仅有28+5周,出生体重仅有1.3kg。
出生时,患儿肤色青紫,无咳嗽,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无心率,无自主呼吸。
Apgar评分显示1分钟1分,5分钟4分,病情危急。
医护人员立即对患儿进行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面罩给氧、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并将其转入新生儿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经过医护人员近2个月的发展性照护,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针对患儿的情况,医护人员采取了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雾化等措施,并进行了发展性护理照护。
具体措施包括保暖、筑“鸟巢”、减少侵袭性的操作、减少光线、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合理喂养、抚触、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皮肤黏膜的护理、提供定时探视和出院指导等。
经过发展性照护,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100%之间,血压正常,口唇肢端无发绀,生命体征正常,黄疸减弱,反应尚可,未见鼻翼扇动,可见轻微的吸气性三凹征,心率齐,心音有力,肠鸣音正常,脐部无渗血、渗液,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奶量经口完成。
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后不满40周即产生的婴儿,由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不足,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早产儿常常出现体重不足、免疫系统未成熟、呼吸困难等问题,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接受特殊的护理。
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是一种结合母亲的温暖和护理专家的技术知识的护理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早产儿被放置在母亲的胸前,受到母亲体温和心跳的安慰,同时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监护和照料。
这种护理模式被证明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加强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促进早产儿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为早产儿提供更科学的护理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生长发育的水平。
1.2 研究目的育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早产儿生长发育特点,深入了解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讨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的原理和特点,为其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认识;3. 调查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4. 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量化评价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5. 分析研究结果,探讨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该照顾模式通过促进早产儿与父母或照顾者的亲密接触,提供体贴细致的护理,建立亲密情感联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并提高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水平。
研究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性照顾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潘银芳;陈凯星;杜毓城【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年(卷),期】2021(7)7【摘要】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8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
其中将开展常规护理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
比较2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组时和出院时的生长发育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出院时,2组的头围、身长和体重均大于同组入组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的家长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可明显缩短其康复时间,促进其生长发育,并有效提升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总页数】3页(P142-144)【作者】潘银芳;陈凯星;杜毓城【作者单位】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相关文献】1.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2.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3.发展性照顾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4.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干预效果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5.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配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性照顺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儿科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而在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理论的应用更是为早产儿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什么是发展性照顾?发展性照顾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儿童、成人及其家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能力和生命质量的照顾方法。
在这种照顾中,照顾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温暖的、关怀的、支持的照顾,以促进个体的生长、成长和优质发展。
早产儿作为一种危重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爱。
早产儿往往存在生理方面的不成熟、心理方面的脆弱等问题,如果没有适当的护理和照顾,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而发展性照顾作为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照顾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早产儿个性化、全面化的护理需求,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二、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1. 构建个性化护理方案早产儿出生后,根据孩子的生理情况和脆弱程度,医护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喂养、睡眠、康复等方面。
发展性照顾理论认为,照顾人员应该了解早产儿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阶段,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在实施护理计划时,要对孩子和家庭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各种照顾的优先次序和时间,使护理有序、科学、个性化。
2. 创造生命丰富的环境发展性照顾认为,生命丰富的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早产儿的护理中,照顾人员应该创造出一个温馨而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注,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在孩子的护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些温暖的色彩和音乐,让孩子感受到舒适和安全,进而促进早产儿的发展和成长。
3. 心理关怀和支持早产儿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支持。
发展性照顾理论认为,在早产儿护理中,照顾人员要对孩子和家庭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本文以国内外“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笔者自身临床经验,拟从什么是发展性照顾、早产儿为什么需要发展性照顾、发展性照顾的干预措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其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发展性照顾;早产儿;护理;综述由于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是胎龄未满37周且出生体重小于2500 g的未成熟活产新生儿[1]。
因此,早产儿身体各脏器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故病死率较高,即使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其感染或非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也会大幅度上升,并且预后生长发育也不容乐观,从而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2-3]。
所以,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干预是极为重要的。
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报道,现将其具体内容作如下报道。
1 什么是发展性照顾早在20世紀80年代时,发展性照顾就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区兴起了,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体系中[4-5]。
随着30年时间的推移,如今发展性照顾已成为一门完善的、系统的、规范的护理学内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新生儿领域方面[6],它将每个新生儿视作一个生命个体,在护理操作中考虑导致个体的差异性和需求性,以婴儿行为上的呼唤和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护理准则,从而为其开展一系列保证新生儿存活发展到其健康生长和预后发育的最优化干预措施。
目前,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具体干预措施,虽然因人而异,略有不同,但大致方向是基本相似的,也就是以“婴儿健康发育”为照顾基调[7]。
对此,笔者纵观文献[8-10],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发展性照顾的具体措施归纳总结为七个方面,分别为“鸟巢式”护理、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减少声光刺激、减少侵袭性操作、定时探视与健康教育。
2 早产儿为什么需要发展性照顾上面简单阐述了什么是发展性照顾?现在,有疑问的是,为什么早产儿就需要发展性照顾呢?要想简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及优势,具体可概括为:第一,发展性照顾能成功模拟母体子宫环境,从而减少了早产儿出生后外部环境的刺激,有助于早产儿顺利过渡,并适应外部环境;第二,发展性照顾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早产儿吸吮能力,从而帮助早产儿尽快恢复到健康成长的正常状态;第三,发展性照顾还能因时制宜的缓解早产儿的紧张情绪,使其胃肠道激素及胰岛素能够很好的分泌,加强其消化系统吸收能力,从而使早产儿体重恢复正常;第四,发展性照顾还能减少声音及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使其能够在相关安静、柔和的环境氛围下得到治疗、护理及恢复;第五,发展性照顾还能减少侵袭性操作,缓解患儿紧张神经及不自主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侵袭性操作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并发症,如疼痛、肿胀等;第六,发展性照顾还能提升家属的健康照顾意识及能力,从而为其出院后在家中照顾患儿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父母成功转变家庭角色,增加一份“当父母”的承担和勇气。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意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专门为出生后不久就面临重大健康问题的婴儿提供护理的特殊单位,早产儿是重症监护室中一个重要的受护对象。
针对早产儿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中实施发展性照顾更是意义重大。
本文将深入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意义。
什么是发展性照顾呢?发展性照顾是针对早产儿在早期生命阶段内全面护理和促进早产儿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措施,其目的在于减少罹患各种疾病的概率和缓解早产儿环境对其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发展性照顾注重的是早产儿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上的发育,也包括心理、社交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由于早产儿的生命力较弱,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的意义首先在于促进早产儿的身体发育。
早产儿由于早产而未能完全发育,特别是肺部和呼吸系统的发育较为滞后,因此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和营养的支持,以促进其身体的发育。
实施发展性照顾能够精准地满足早产儿的生理需求,确保其身体能够健康有序地生长发育。
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的意义还在于促进早产儿的认知和情感发育。
早产儿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通常会面临认知和情感发展上的困难,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等方面。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温暖的环境、及时的亲子互动、合理的音乐和视觉刺激等方法,促进早产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让他们在早期就拥有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实施发展性照顾还可以减少早产儿罹患各种疾病的概率。
由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易受各种疾病的侵害,而且在早期生长环境下易受到有害环境的影响,因此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较高。
实施发展性照顾可以通过加强早产儿的营养补充、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改善早产儿的生长环境等方式,减少早产儿罹患各种疾病的概率,使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
实施发展性照顾还可以减轻早产儿家庭的负担。
早产儿的家庭往往面临着经济、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因此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
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早产儿喂养的改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早产儿喂养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患儿30例。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情况。
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体质增长情况、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母乳喂养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护理;早产儿喂养;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97-01胎龄未足37足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均较足月儿差,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展尚未成熟,胃肠蠕动功能差,致使喂养困难,护理人员如果未进行有效护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生活质量[1]。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早产儿喂养的改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叙述: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20例,均胎龄(35.3±1.6)周,均体重为(2025±110)g。
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患儿3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对早产儿进行保暖护理、控制感染、生活护理以及营养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护理内容分为:1.2.1环境护理在实施环境护理的过程中,应避免和减少强光线对早产儿形成刺激,使其具有分辨昼夜的能力,确保早产儿睡眠。
控制噪音刺激,护理人员需要调整心电监护设备以及呼吸机音量,调低设备报警声。
早产儿在进食或者清醒时,可播放儿童音乐,为早产儿营造舒适的环境。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作者:何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早产儿中选取4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行发展行护理)。
结果观察组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和进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早产儿;护理发展性照顾是新生儿护理一种新兴护理理念,日本、美国及台湾等各个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就将发展性照顾作为重点研究对象[1],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展,发展性照顾是一种将每一位新生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使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现结合我院实施发展性护理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近两年接收的早产儿中选取42例,其中女孩14例,男孩28例。
将42例早产儿按照接诊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1例,行发展行护理),对两组早产儿入院日龄、孕周、Apgar评分和体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均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发展性照顾方法1.2.1暖箱的选择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功能尚不成熟,体温无法保持稳定状态。
为此,温箱更加适合早产儿的生长,在早产儿出生后将放置到温度适宜的暖箱中,使其皮肤温度能够保持36.5℃为最佳,湿度则应从80%逐渐向60%过度。
1.2.2“鸟巢”的应用早产儿的皮下脂肪较少,散热非常迅速,在子宫内以屈曲为主要体位,当其突然从子宫中离开,非常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不安全情绪,致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鸟巢”式护理是当前临床中较常使用的一种发展性照护措施。
调整早产儿肢体趋向,使其尽可能地趋向于身体中心部位,用柔软度非常高的被单,围成一个温暖、舒服、柔软的床垫,再将四边微微卷起,使其形成鸟巢的样式,帮助早产儿改变体位。
发展性照顾方案在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早产儿80例,根据其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每组均有早产儿40例。
对比2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体重、睡眠时间、进食量等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无发生并发症事件,显著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早产儿应用发展性照顾方案干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均有积极临床意义,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保障患儿日后健康成长,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普及与推广。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方案;早产儿;生活质量发展性照顾理念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生儿护理医学概念,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逐渐发展并于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发展性照顾是将每位患儿当做生命个体,对其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更注重其个别性,通过患儿行为的呼唤了解其需求,重视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学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使得早产儿救治工作不断得到延伸,现已提升到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的水平。
有研究[1]发现将临床早产儿常规护理与发展性照顾理念相结合,早产儿在个体化护理中得到舒适环境,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为深入了解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本院近年来收治此类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早产儿,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其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每组均有早产儿40例。
所有早产儿胎龄均<37周,排除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畸形早产儿。
我院NICU优质护理点滴汇报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启动,我院各个科室都在积极努力从各方面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服务项目。
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根据科室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将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与日常护理工作相结合,使得早产儿体质质量增长明显、生存能力增强、并发症减少,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并缩短住院时间。
发展性照顾是以患儿为中心,在护理中考虑环境刺激对早产儿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不良环境刺激,以促进早产儿发展、发育,使患儿能够适应环境的刺激,并取得生理、肢体活动互动间的平衡,维持早产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理想的持续发展性支持。
护理措施如下:1、减少侵袭性操作由于早产儿的特殊性,使得早产儿的检查、治疗、护理多为侵袭性且无告知性,易引起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反应。
因此,医护人员操作前应轻柔唤醒或触摸患儿,使其处于觉醒状态,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缓慢。
应用静脉留置针,并在置管的同时采集血标本,减少频繁穿刺对患儿的刺激。
进行有创操作时,给予安慰奶嘴,用微泵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均衡输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减少光线刺激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需要一种黑暗和周期性光照(模拟黑夜和白天的光线变化)相结合的环境。
如模拟黑夜,拉上窗帘或调弱室内光线、在暖箱上盖黑布,为早产儿营造暗室环境。
模拟白天,拉开窗帘,去掉暖箱上覆盖的黑布。
3、减少噪声刺激控制室内噪声的强度,调低各种仪器的音量,对各种报警做出快速反应。
不在暖箱上放置物品,医护人员尽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
4、提供“鸟巢”护理“鸟巢”护理是国际上流行的用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一种方法。
温暖柔软的“鸟巢”不仅为患儿营造了一个类似子宫的舒适的环境而且使早产儿体温维持在中性温度,避免体温波动引起早产儿呼吸暂停。
5、非营养性吸吮是指在患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
在患儿喂养尚未耐受时、实施侵入性操作前、患儿哭闹时均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安慰患儿,减轻疼痛,减少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