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与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43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摘要】该文章旨在观察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然后详细解释了发展性照顾的定义和内容。
接着分析了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其身体和认知发育水平。
结论部分强调了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本文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的影响,为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早产儿、生长发育、发展性照顾、影响、研究、重要性、展望、建议、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信息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在37周以下的婴儿,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间过短,导致早产儿出生后因未完全成熟而面临许多健康问题。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容易出现身体瘦小、生长迟缓、智力低下等问题。
发展性照顾是针对早产儿的一种特殊护理方法,旨在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情感支持和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
发展性照顾内容包括定期体格检查、早期康复训练、定期心理支持等。
在面对早产儿生长发育问题时,发展性照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本文对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提高早产儿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发展性照顾的定义和内容,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发展性照顾的重要性及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为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和执行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纵向观察研究设计,对一定数量的早产儿进行监测和评估。
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发展性照顾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洪丽锦王小燕李科霞(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目的评价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发展性照顾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80例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发展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
比较2组满意程度;重症监护室护理时间、转普通病房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情况;不良预后发生率。
结果发展组满意度、血气指标、重症监护室护理时间、转普通病房住院时间、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模式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发展性照顾模式应用效果DOI:10.19435/j.1672-1721.2020.09.022由于早产儿护理的特殊性,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治疗早产儿中,除了实施各项治疗措施,还需要最大程度改善护理质量。
发展性照顾模式旨在改善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和护理,改善早产儿的生命体征,使早产儿有更好的环境,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早产儿发育,而且有助于控制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
本研究分析了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发展性照顾模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80例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
发展组男28例,女12例,胎龄31周~36周,平均(33.21±2.70)周;Apgar评分7分~10分,平均(8.61±1.22)分;出生体重为1720~ 2620g,平均(1921.21±182.10)g,早产儿肺炎24例,败血症6例,高胆红素血症1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胎龄32~36周,平均(33.27±2.50)周;Apgar评分7~10分,平均(8.65±1.21)分。
发展性照顺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儿科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而在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理论的应用更是为早产儿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什么是发展性照顾?发展性照顾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儿童、成人及其家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能力和生命质量的照顾方法。
在这种照顾中,照顾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温暖的、关怀的、支持的照顾,以促进个体的生长、成长和优质发展。
早产儿作为一种危重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爱。
早产儿往往存在生理方面的不成熟、心理方面的脆弱等问题,如果没有适当的护理和照顾,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而发展性照顾作为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照顾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早产儿个性化、全面化的护理需求,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二、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1. 构建个性化护理方案早产儿出生后,根据孩子的生理情况和脆弱程度,医护人员会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喂养、睡眠、康复等方面。
发展性照顾理论认为,照顾人员应该了解早产儿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阶段,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在实施护理计划时,要对孩子和家庭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各种照顾的优先次序和时间,使护理有序、科学、个性化。
2. 创造生命丰富的环境发展性照顾认为,生命丰富的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早产儿的护理中,照顾人员应该创造出一个温馨而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注,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在孩子的护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些温暖的色彩和音乐,让孩子感受到舒适和安全,进而促进早产儿的发展和成长。
3. 心理关怀和支持早产儿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支持。
发展性照顾理论认为,在早产儿护理中,照顾人员要对孩子和家庭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发展性照顾在 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如何。
方法:共选择我院NICU早产儿92例至本课题中,要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确定名称各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个组别中的病例都是46例,在进行临床护理时,分别予以的是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以评定护理方法的优势所在。
结果:研究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是缩短的,每日睡眠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是延长的,每日金奶量相较于对照组则是增多的,且几项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NIHCU早产儿正常进奶、睡眠,还可以促进体重增长,加快病情康复。
【关键词】NICU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效果早产儿因为没有在母体中得到充分的发育,大多数的组织器官功能还没有成熟和完善,所以相比于正常胎儿,其更加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容易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而这却会严重的威胁其生命安全。
将早产儿安置到重症监护病房中,不仅可以将相应的支持提供给他(她),还可以促使其适应能力得到强化,保证其健康[1]。
对于NICU早产儿,治疗期间强化护理干预可以让外界损伤降至最低,为患儿成长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共有92例NICU早产儿被纳入,执行过程具体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课题共选择了92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需要将其分成名称各为对照组、研究组的两组,各组别中均为46例患儿。
对照组男患儿、女患儿各为26例、20例;孕周在28-34周的范围内,平均的孕周是(31.5±0.6)周;体重范围介于917-2348g间,平均的体重是(1635.8±47.58)g;研究组男患儿、女患儿各为28例、18例;孕周在27-36周的范围内,平均的孕周是(32.4±0.7)周;体重范围介于915-2350g间,平均的体重是(1638.5±46.32)g。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护理应用价值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效果及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100例早产儿为观察对象,将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早产儿均为5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以发展性照顾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及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结果经护理2周后,对照组早产儿平均体重为2136.5±15.46g,摄奶量为105.6±10.7ml/d,智力和心理评分为83.6±7.6分、84.7±7.7分;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重为2402.1±13.78g,摄奶量为236.2±10.1ml/d,智力评分和心理评分分别为96.4±7.8分和95.3±8.9分。
两组早产儿护理结果及生存质量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增加早产儿体重,增加早产儿摄奶量,对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因此,发展性照顾的护理应用价值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早产儿;护理价值;生存质量;影响在临床当中,与普通新生儿相比,早产儿出生体重一般低于2500g,且身长不超过47cm,早产儿在体重、身长、胎龄等各方面相对存在不足,因此早产儿发生疾病的概率更高,病死率也较高[1-3]。
为降低早产儿疾病发生的概率,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目前针对早产儿实施的医疗及其护理措施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在对早产儿的护理当中,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的护理干预方法,也是发育支持护理,它是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和照顾方式,进而保障早产儿及其家属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4-6]。
关于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当中的具体价值及其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本院此次则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100例早产儿进行观察,现具体报道如下。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站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的效用价值。
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26患儿进行对比实验,均为早产儿并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施发展性照顾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中所得数据中可见观察组患儿的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与此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
结论:对于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早产儿而言,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提高其康复质量及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各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儿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应用效果引言:早产儿因在子宫内发育时间未达到标准,因此各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就需NICU给予其相应的支持,并配合综合性护理,促进其各脏器的发展,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本次研究对比了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均为院内2020年4月~2021年3月NICU收治的早产新生儿,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开展,将其分为人数对等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胎龄、体质量分别为,29、34例(33.57±1.86)周、(2089.53±121.04)g与30、33例(34.11±1.72)周、(2045.91±97.45)g。
两组患儿各项资料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手段,主要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并在此过程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同时做好生命指征监测工作,并在饮食及基础护理方面给予支持。
观察组实施发展性照顾,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与相符性,满足患儿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为患儿创造类似子宫的环境,因新生儿刚出母体暂未适应当下环境,对此还应当营造与母体环境相仿的温度环境,可利用纯棉质地的包被,将其折为类似鸟巢状,在使用前还应当进行预加热,确保其温度与母体相符性,以此来使得新生儿更加具有安全感且睡得踏实。
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照顾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的研究结果,重点分析了发展性护理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相关知识,及不同发展性护理措施对早产儿生长的益处。
关键词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照顾照护发展性照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他们把每一个出生的新生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注重患儿进行行为呼唤的发展及环境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1]。
最近几年里,在新生儿医疗领域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以往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
目前,国内也把这种新型的发展性护理照顾模式应用于临床新生儿科的患儿,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该模式包含了模拟子宫环境;减少噪音、光线和疼痛的刺激;重力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保持舒适体位;定时探视等。
此方法保证了早产儿拥有充足的睡眠和安全感;吸吮反射的建立,使其体重有了显著的增加;增强了抵抗力,减少了住院时间。
故而,在进行新生儿护理工作时,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也要在其基础上根据早产儿个体的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发展性照顾,使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改善。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28至37之间,出生体重多小于2500g,生存质量差,实施发展性护理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2]。
在XXX产房,产下患儿双胎之大双,胎龄28+5周,早产及自然分娩,出生体重 1.3kg,出生时肤色青紫,无咳嗽,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无心率,无自主呼吸,Apgar评分1分钟1分,5分钟4分,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面罩给氧,胸外心脏按压,症状有所好转但仍病情危急,转入新生儿科,进行气管插管给氧。
此时患儿无肤色青紫,反应慢,无发热、尖叫,无呕吐,大小便未解。
护理诊断是:新生儿肺透膜疾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之大。
针对于患儿情况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雾化及对患儿进行发展性护理照护,如:(1)保暖;(2)筑"鸟巢;(3)减少侵袭性的操作;(4)减少光线、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5)合理喂养;(6)抚触;(7)预防感染;(8)加强基础护理;(9)皮肤黏膜的护理;(10)提供定时探视和出院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