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心理学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在教育心理学看来,(C)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A)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足(C)A.学习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7.教育心理学足(D)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理论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自然学科D.应用心理学8.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9.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桑代克D.裴斯泰洛奇10.1924年,我国学者(C)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把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引进到我国。
A.潘菽B.房东岳C.廖世承D.小原1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束D.20世纪90年代起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BC)A.学习与教学要素B.学习与教学过程C.学生心理过程D.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ABCD)A.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ABCD)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BC)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与反思过程D.互动过程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BCD)A.学生和教师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6.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ABCD)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风格7.在学习与教学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BD) A.年龄差异B.群体差异C.智力水平D.个体差异8.教学环境包括(BD)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社会环境9.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BCD)的作用。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一、判断正误()“一个成熟的体操运动员,按照训练要求热身运动,做了一系列前空翻动作。
”该项活动中表现了运动员的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个性心理不受心理过程的制约和影响。
二、单项选择1.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任意歪曲和杜撰结果。
这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某咨询师在分析一个极具叛逆倾向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既考虑到父母的性格、出生环境、生活环境、家教方式,又考虑到该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
这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3.当年华生为了研究儿童的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小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使这个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东西都产生了畏惧心理。
该实验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4.“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
”该说法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5.以提问的方式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
这种研究方法叫()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6.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了解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活动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7.被誉为心理学之父的是()A弗洛伊德B冯特C杜威D皮亚杰8.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1832年B1920年C1897年D1879年9.关于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无法界定三、问答题1.简述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2.简述观察法的优缺点。
4.简述实施心理测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判断正误×××二、单项选择1-5ABDCD 6-9ABDC三、问答题1.简述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二)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学改革(四)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2.简述观察法的优缺点。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心理发展包括:①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②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③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狭义的心理发展)2.心理发展的性质:①整体性、②社会性、③活动性▲皮亚杰(认识心理学)个性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活动(桥梁或中介)相互作用的结果,④规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第一加速期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加速期少年期(青春期)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动因: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过程(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关系(第五单元)▲关键期(第六单元)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①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②发展心理学的特殊性发展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2.发展心理学的设计方式: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①横断研究▲定义: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用不同年龄组的测试者来代表同一批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征)、组群效应(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差异易被当做随年龄增长而引发的发展变化)②纵向研究▲定义: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叫追踪研究)▲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缺点:样本少且易流失时效性差(耗费时间及人力物力)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因多次重复测试)③纵横交叉研究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
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德国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2.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发展这一章的标题,确立了发展心理学的地位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2.环境决定论华生3二因素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是主体相对于客体而作出的能动作用(人适应环境)。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本章导视: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心理的实质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如何研究? 心理学有什么帮助?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Dennis coon(2004)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理查德·格里格(2003)有关心理学的定义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黄希庭(1991)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彭聃龄(2004)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人、动物、个体行为、个体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门中间(边缘)科学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简单、低级、受本能需要支配人:精神、意识、情感、意志、语言等心理活动的区别:意识性:自觉能动性、明确目的性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心理现象结构表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感过程一情績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性一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一一能力性格气质个体心理现象你在散步,发现前面有个东西向你移动(感觉),很快你就意识到这是个人,并认出是你最喜欢的那个女孩(知觉),她聪明、活泼、开朗、有主见(性格)。
根据她的表情举止,你判断她心情很好(思维)。
追她好久都注不理你,今天一定要抓住机会(意志)?于是,你约她一意起吃饭(动机行为)。
席间,相谈甚欢,原来有很多共同话题(价值观)。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一词原于两个希腊词——灵魂的(phyche)、学问的(logos),原意为“灵魂之学”。
公元前5-6世纪人们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精神活动进行各种探索与论述,不过在很长时间内都仅限于哲学范畴,由哲学家或医学家们运用哲学的思辩方法进行的,并未形成独立的体系。
随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
(心理学界公认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史的一个新纪元)可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正如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心理其实是意识的一部分,但它是低层次的意识,它是哲学的分支,哲学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正确十分重要,心理问题也是如此。
)人的任何活动都有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为了研究方便,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不断充实与完善的活动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心理学家把心理过程又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总要不断地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这种认识活动最初是要依赖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口尝等方法获得对某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认识,这就是感觉。
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对事物上匙属性加以分析、综合,便形成知觉,从而对事物常识了较完整的认识。
感觉、知觉是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也是人们行为定向的前提。
人们把感知过的事物储存起来,需用时再予以提取,这就是记忆。
记忆是人类一切智慧的基础和仓库,是整个心理活动的重要条件。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心理咨询师资料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叫普通心理学,是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因为正常成人已经发展成熟,在他们身上能够表现出心理活动是一般的规律,所以,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5、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6、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里过程。
7、人格也称个性。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4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8、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9、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10、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11、现在,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生活的经验,临床的事实,以及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证明。
12、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功能,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
13、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4、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B.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B.德国C.日本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B.客观现实C.主观能动性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B.构造主义C.格式塔学派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B.认知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B.个案法C.谈话法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B.观察对象C.自变量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从学科性质来看,是一门交叉学科。
2. 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3.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活动,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脑包括:额页(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有)、顶页(调节机体触、温、动感觉等)、枕页(视觉中枢)和颞页(听觉中枢),延脑、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4. 神经活分理处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基本规律包括: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扩散是兴奋或抑制从原发点向四周扩散开来,集中是兴奋或抑制从四周向原发点集中过来。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负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5.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心。
6. 7.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B.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C.有助于老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D.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神经元 神经系统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伴随注意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西方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分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即意识,主张采用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主张对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的)作用(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2)情绪情感过程。
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
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897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验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事实与表现3. 心理学研究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4.认识,情感和意志是人的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他们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意志随认识过程而产生。
反之,情感、意志又影响着认识的发展。
5.注意是伴随着心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它既不属于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
6性格是区别一个人不同的最明显的特点,个性的核心是性格。
7.心里的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正是通过人脑的生理活动,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和观察力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识记)2.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3.4.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2.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和发展:3.感觉的信息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清晰,越完整:4.感觉和知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统一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5.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A。
【高而基-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本章导读“啊你是心理学专业啊?那我现在想什么是不是你都知道了啊?!好可怕……”这是心理学的科班生和不懂心理学的人聊天时,最容易遇到的情况。
心理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心理学是不是就是心理咨询?是不是就是催眠?读完本章你就可以基本回答类似问题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包括:(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有的心理现象。
1.传统心理学观点传统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包括:①认知(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②情绪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心理学把个体心理分为信息加工过程,行为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特性三方面。
(1)信息加工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
(2)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
(3)人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从这个意义上也把心理学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三)个体意识1.意识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意识具有目的性,能觉察到外部事物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具有自我意识。
2.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社会心理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就必然会产生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团体之间由于其心理特征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团体。
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